947034_342271202541920_2010586117_n.jpg

 

母子性接觸在母系社會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當人類由母系社會轉為父系社會,老男人一定會把母子間的任何接觸都嚴加規範,避免小兔嵬子亂來。當然,在父系社會裡,也一定把母子性交視為天大的禁忌與罪惡。有趣的是在母系社會裡,事情剛好相反,小兔嵬子對母親與異性的接觸也是非常介意,即使親父亦然。小兔嵬子總會十方百計阻止母親的好事,甚至發生弒父的情形。

 

當年台灣高山九族家族結構的演化不一,有母系社會(如泰雅),有父系社會(如賽夏),也有雖是母系社會,但已開始轉化為父系社會,如布農族。布農族對母子亂倫相當忌諱,事實上所有的男權社會裡對這件事都相當忌諱,更不要說提到這個敏感的問題。然而布農傳說卻洩了底,揭露了更殘酷的現實。

 

大正四年(1915)日人佐山融吉所著的《蕃族調查報告書》武崙族前篇中有個故事說:

 

從前,某地住著母子二人,孩子的父親一向只在在夜晚才會出現。(老頭註:母系社會,男人白天來要幹活,夜裡來是要幹屄)


有一天,孩子在煮東西時,看到一條叫「monhokawa」的蟲子(螟蛉,俗名青蟲),朝著鍋的邊緣爬去。孩子不經意就把蟲子撥進鍋裡,蟲子就被燙死了。當天夜裡,孩子一直等著父親,要告訴他白天發生的事,可是父親一直都沒出現,孩子很傷心。母親看到這情形,只好告訴孩子實情,原來白天殺死的「monhokawa」蟲子,就是孩子的父親。

 

這故事還有另一個較詳細點的版本,故事說:

 

古時候,某地住著父母與兒子三人。

 

有一天近中午時,母親吩咐兒子到田裡叫父親回家吃飯。兒子到田裡,可是卻不見有父親的蹤影,於是便回家。

 

到家後,他蹲在鍋邊,想與母親一起用餐,卻發現地上有一條很大的bankahoa,就用長長的指甲狠狠地截蟲子的背部,蟲子的身體立刻縮成一團,然後搖了一下尾巴後就不再動彈。母親看了,驚慌失措的說:「孩子,那是你的父親!」然後昏倒在地。孩子目瞪口呆,但大禍已鑄成,於是將父親的屍體連同經常佩戴的項鍊一起下葬。

 

傳說的故事表面是父親化身為蟲子,父親是蟲子變的精怪,不小心露出本相,被兒子不經意的弄死。其實這是希臘奧迪奧斯弒父娶母的原住民版。蟲子不會變人,長大後的兒子對母親產生情慾與性慾,卻礙於父親的存在。最後年老力衰的父親被兒子像蟲子一樣弄死。但即使是莽昧無知的人也知道如此弒親的行為是罪惡,是犯罪,於是就編出父親變蟲的故事,把父親的死亡歸責於父親。原始的社會有太多類似的傳說故事,現實生活中總經常上演著如此的戲碼。

 

以下是一個東非的神話故事,故事也是兒子弒父娶母,但美化也合理化兒子的罪行:

 

由於天氣炎熱,土著男女一向沒穿衣服,祇在腰間圍著羽毛。

 

有一天,男人的妻子到河邊汲水,當她低身彎腰時,羽毛撐開露出了屁股,也露出屁股中間那團恥肉。此時女人的姿勢是人類最原始所採行的動物交媾姿勢,也是女人對男人的性邀請。尾隨而來的兒子立刻從背後抱住母親,然後插入,姦淫了自己的母親。

 

女人被侵犯時,一開始嚇了一跳,後來發現是兒子,於是毫不反抗地接受兒子的侵犯,這是自然界不時發生的戱碼。事後,盡了興兩人各個回家,或許他們已約好下次再讓兩個器官快樂的相聚。妻子回家後,丈夫發現妻子腰間的羽毛夾雜著不同顏色的羽毛,頓時起疑。

 

當男人衰老,喪失往日的雄風時,疑心病就會越來越重。有時候是他多疑,有時候不幸的事真的發生。男人開始注意觀察家中每人圍在腰間的羽毛,不久他就發現妻子腰間夾雜的羽毛是兒子所有。

 

悲哀的是:老男人發垷兒子和妻子的姦情,卻不敢當面攤牌指責兒子。男人假做若無其事,開始不斷地設計陷害兒子......

 

故事裡把老男人描述成邪惡的角色,敘述著父親一次又一次陷害兒子的情節。然而兒子卻在母親和祖母,甚至天神的幫助之下一一脫險,最後故事以父親自取滅亡或被兒子無意間殺死做結束。故事的後段幾乎把兒子描繪成正義的化身。然而故事沒講明,父親死後,原本屬於老男人的家中女眷,全都成了兒子的妻妾。

 

原始社會的世代交替就是這麼殘酷。 


有趣的是故事中母親向著年輕的兒子,是因為無恥又無奈的肉慾,但連祖母也幫著孫子,背後代表的意義就現實又殘酷。

 

當年老女人應該也扮演助子弒夫的角色,如今兒子年老力衰,無力承歡胯下。老女人竟然也向著年輕的孫子,如同獅群中的老母獅,在兒子再也無法滿足她時,老女人轉向年輕的孫子,無恥的接受孫子的疼愛,幫著孫子殺害自己的兒子。

 

殘酷的大自然,永遠是年輕人的天下。 103.02.16初稿

 

 

延伸閱讀:

 

布農傳說 之一 女人與豬

布農傳說 之二 女人與蚯蚓

布農傳說 之三 兄妹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布農傳說 弒父 人變蟲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