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212041仙山.JPG  

104.02.12苗栗仙山

 

清末台灣人物之一

 

約翰•陶德(John Dodd),又譯為杜特、杜德、道約翰、德約翰,馬偕稱為「道先生」,英國蘇格蘭人。十九世紀中期來台,因引進茶葉在栽種,被稱為「台灣烏龍茶之父」。陶德居台二十餘年,涉足各種外貿商事,間接促成北台的開發,是清末北台外商領袖。

 

1859年陶德由英國遠至遠東發展,最早落腳已成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在香港怡和洋行擔任執事。1860年首次來台,1864年再度來台,考察樟腦與茶葉的發展,認為深具潛力,自此在台定居。1865年由中國福建引進安溪茶在北台灣的丘陵地試種,成效良好。而後他在淡水開設寶順洋行,以李春生為買辦。1867年,陶德成為怡和洋行在台代理人。

 

186768年間台灣發生艋舺租屋事件(台民攻擊洋人的暴動),陶德自艋舺轉往大稻埕開設行棧。1868年後引進廈門、福州技工精製烏龍茶,以「Formosa Oolong」為品牌外銷美國。1870年陶德接管美利士洋行,成為怡和洋行的唯一代理商。

 

1872年馬偕從加拿大至淡水宣教,曾受到陶德與李春生等人的照顧。

 

1884年中法戰爭的戰場延伸至台灣,法艦於188410月進攻淡水。陶德成為《孖剌西報》通訊員,紀錄了法軍封鎖台灣的真實情況,著有《北台封鎖記》(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作為報社的通訊員,陶德曾被懷疑為法軍的間諜,也曾幫忙醫治清軍,受到清廷表揚。

 

陶德不僅從事茶葉買賣,也跨足到山區的樟腦、基隆的煤礦,甚至在苗栗發現石油,一度與客藉通事簽約打算開採,惟因此引起原承租者不滿,以致發生械鬥。後通事被官府砍頭遂做罷。

 

當時在華洋行主要業務之大宗乃進口鴉片、出口茶葉,陶德亦為台灣鴉片的輸入者。也涉足政界,為美國與荷蘭在淡水、基隆的代理人,名譽駐台領事。

 

除了商業外,陶德也積極於考察泰雅族、凯達格蘭族等台灣原住民部落,觀察力敏銳,被稱為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和用心的觀察者」。

 

陶德生年卒月不詳,在台二十七年(1864-1890),在台時曾跌斷腳從此跛腳,拄拐杖而行,沒有口德的台人背後稱其「三腳仔」。據「馬偕博士日記」記載:陶德於189033離台返英,而後就無音訊。

 

 

陶德筆下的兩三事:

 

一八八四年基隆的豬和狗

 

清末台灣養豬沿襲平埔舊俗,並非像唐山原鄉採圈養,豬隻大多放養,任其自由活動。陶德管理的多家洋行在基隆均有分行,當時基隆如同所有的台灣小鎮僅有一條市街,街道上不時有豬隻自由地走著。此事不僅陶德的筆記特別提及,馬偕的台灣傳教回憶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林晚生女士中譯本書名為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也有如下的記載:

 

豬可說是漢人的特殊寵物,在住家的進門口,就可看到牠,而且牠可在屋子裡隨便出入。我們在佈道的旅程中,常是和黑老母豬以及牠的小豬們同睡一個房間。英國人對狗的寵愛絕對比不上漢人對豬的寵受。外國人在漢人的地方要切記這一點,不要隨便對豬表示憎惡和反感。......(以下馬偕敘及他曾在淡水看到歐洲水手被成群的漢人追打,祇因他們中的一人以拐杖打了漢人養的豬。)

 

如今的人們不知道,一直到日治時期,日人整頓市容與衛生,限制豬隻必須圈養,違者重罰,自此台人養豬才開始圈養、不再放養。

 

狗是一種有趣的動物,中國自古以來即有「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的說法。跛腳後的陶德行動不便,常為台灣狗所欺。在基隆時遇到的狗都很不友善,常對他作勢欲咬,甚至追著咬。清法戰爭時期,基隆被法軍占領了十個月(1884.10-1885.06)。和議後法軍撤離,陶德前往基隆視查其產業,發現狗兒竟已全然改觀,不但不會咬他,還會對他搖尾示好。陶德將狗狗的改變如實地記載他的筆記。

 

讓人感概狗趨炎附勢的個性和敏銳的觀察力,先前居民排外,經常攻擊洋人,狗兒也有樣學樣,仗著人勢也對洋人一點也不客氣,尤其跛腳的陶德更是牠們喜歡攻擊的目標。然而在戰爭期間,狗兒看到洋人得勢,舊主對洋人的恐懼和卑恭的模樣,經過十個月,狗對洋人的態度全然改觀。真是有趣。

 

順便一提,人類自莽昧到文明飬養了一部分動物成了家畜,老古人因為日常接觸,知道狗、馬和猴子智商不低、深具靈性,雖然不會言語,但能察言觀色與人互動;更有趣的是牠們還能分辨人類的男女老弱,而有不同的態度。雖然如此,馬狗能為人類飬養,帶著野性的猴子則一直未能為人類馴養(當然,有少數被馴養成馬戲團的演員)。

 

老頭退休前一年,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帶著全家出國旅遊,去湖南張家界八日遊。在遊覽金鞭溪時發現大陸的野猴相當有規矩,牠們成群數百隻,數量不少,然而祇敢在步道兩旁向遊客討食,絕不敢闖入步道,當然更不敢攻擊遊客,相較我們高雄柴山的獼猴經常會攻擊登山客,讓人覺得相當奇怪,一樣是野猴,為什麼大陸的猴子這麼乖?

 

背後的原因是四五千年來大陸貧困的時候比富裕的時候多,貧困的地方又比富裕的地方多。湘西一直是個窮鄉僻壤,猴子是人們的食物或商品之一,猴子和人們相處了四五千年知道人類的可怕,所以猴子會怕人。其實早年台灣的野猴也會怕人,後來有了野生動物保謢法,猴權高於人權,人們不能捕獵猴子,猴子卻可以肆無忌憚的攻擊人類,於是台灣的猴子就不怕人了。

 

 

漢人吃番肉

 

傳統歷史祇告訴我們,當年番人出草馘首,砍下落單的漢人首級。陶德的筆記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事實的真相。他看到番人砍了漢人的頭後,會熬煮吃肉吃腦,屋外的頭顱骨並不是自然風乾,而是吃完的殘留。但漢人也不湟多讓,無知的先民認為番肉大補,番人的血肉可補精固腎,於是殺了番民後常分而食之,或像山珍野味一樣販售,漢人高官和富商相當有興趣,其中以腎、肝、心臟最受歡迎。1881年番人的肉在大嵙崁公開販賣,和豬肉同價,甚至有出口運到廈門販賣。

 

另陶德說:漢番對敵中,抓到的婦女通常不會被殺。陶德沒提婦人之下場如何,但不想可知。番婦從此成為漢人的妻妾,諷剌的是被番人所擄的漢婦也會馴服的任由番人姦淫,也成為番人的女人。數千年的道德禮教其實都是屁話,還是保命重要。當然,台灣少有純種的漢婦,通常是漢番混種的後代。

其實女人自古以來就沒有立場,永遠是勝利者的性伴侶,永遠為勝利者生下後代。

早年美軍駐台,不少台灣婦女喜歡像娼妓般的勾搭洋兵,嚐嚐洋熱狗,即使黑人也無妨,更甚者,專找黑人,時至今日亦然。除了虛榮,恐怕也另有所鍾。

 

和平島的濫滄

 

基隆的和平島在十七、八世紀時因島上長滿了棕櫚樹,故被洋人稱為棕櫚島。遠在明鄭時期之前日人即曾移民該島,甚至由此深入台北盆地,與島民通婚混血。清領時期因島上平埔族分成很多社,故稱為社寮島。日據時期沿之。光復後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該島為刑場,人犯被殺後丟入海中。事件過後改稱和平島。

這是和平島名稱的由來,很諷剌吧!

 

0112-社寮島民家  

上圖引自陳政三先生譯著「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畫面是十九世紀社寮島上的一個漢人家庭,應是兩兄弟夫婦,因為洋人要照相,所以都盛裝而坐,然而圖中兩個婦人不避諱地在外人面前解衣受乳,三、四十年前的台灣依然如此,近幾十年來人們才開始覺得不雅。古人說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台灣自詡文明的里程其實很晚。

作者質疑婦人是否為番婦,其實看腳就知道,平埔番婦和客屬婦女不纏足,閩南婦女纏腳,漢化已深、表面與漢人無異的平埔族亦纏足。102.11.28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