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8969_1162051737161076_6459320993893989566_n   

 

趙元昊不是現代人,他是個古人。在歷史上算是有點知名度,但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

 

趙元昊(10031048)是西羌黨項族人。其實他不姓趙。五胡亂華的年代,統一北方的鮮卑族拓跋魏叫他的祖宗跟著魏家姓拓跋。幾百年過後,李唐統一中原,叫他的阿公拓跋繼遷改姓李,後來趙匡胤結束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亂局建立了趙宋,於是元昊的老爹李德明又被改成趙德明,李元昊也改成了趙元昊。趙元昊抖起來以後,自己創個姓叫蒐名,也改名曩霄。所以他最後的名字叫蒐名曩霄,頭銜是大夏國皇帝,死後謚號景宗武烈皇帝。中國歷史習慣稱他趙元昊或李元昊,他建的大夏則稱為西夏

 

 

導讀:

 

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正式稱帝,一個以獨立王朝身份卓然而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開始出現在中國西北的歷史版圖上。在縱觀西夏歷史時,最令我驚訝的是,它以弱小的實力,在長達190年的時間內,曾先後與同時代的宋、遼、金、相抗衡,創造了獨特的民族輝煌。不幸的是,它最終也沒能逃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宿命,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這個王朝連同它的輝煌與夢想,統統湮沒在歷史的煙雲中。正史中很少有關於西夏的記載,這使西夏成為一個完全被遺忘的王朝,朦朧而神秘

 

屠城背後的真相

 

大漠長煙,滄海桑田,時光用最溫柔也最殘酷的方式摩挲著歷史,無論何其強大的王朝,其興衰也彷彿只在彈指一揮間。從夏武烈皇帝李元昊開始,西夏共出現10位皇帝。李元昊開國之初,能征好戰,智勇過人,戎馬一生,稱雄一時。到了13世紀初,在蒙古軍隊的強勁攻勢下,西夏已是英雄末路,到了夏末帝時代,這個民族的高貴頭顱被蒙古人鋒利的馬刀齊刷刷地斬下。

 

同時,伴隨西夏政權消失的還有西夏的文字、文化和歷史,至於西夏的名字,蒙古大軍也採取了「消滅」的措施,將西夏改稱「寧夏」意思是「安寧西夏」,這種相對含蓄的消滅方式,使我今天對寧夏的熟知遠勝於西夏。此外,蒙古軍隊還將講黨項語、穿黨項族服裝、行其風俗者一律殺滅,西夏文明因此戛然消亡。那麼,西夏諸地果真全部滅亡於屠城嗎?就這個問題,西夏專家史金波教授的回答是:這只是一個方面。他認為,黨項之所以消亡,更重要的原因是,西夏亡國後,黨項族作為非主體民族,處於弱勢地位,在逐漸被同化的過程中走向消亡。史書記載,西夏曾建有雄偉的宮殿、寺廟,但至今已蕩然無存,僅留下斷壁殘碑和碑上日漸模糊的文字。走在交錯的碑林中,觸摸碑文上的西夏文字,字形方整,「乍視,字皆可識;熟視,無一字可識」,因為它源於漢字卻又完全別於漢字。模仿這些字跡筆畫,拓寫到本子上,拿回北京向同事們展示,均連呼「天書!天書!」

 

在夾縫中崛起的黨項族

 

西夏之所以神秘,與它沒有「修史」有很大關係。元朝史官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唯獨沒有修《西夏史》。原因是,在宋、遼、金、西夏個政權中,西夏勢力相對較小,曾先後向其他個政權俯首稱臣。另外,西夏的語言文字較為難懂,修西夏史具有一定難度。追本溯源,西夏遠祖是我國西北赫赫有名的羌族。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便有關於他們的記載。發展到東漢,西夏已是有150多個部落的民族,居住在今天以青海海晏縣西為中心,包括四川西北部和甘肅西部的廣大地區,各自逐水而居,不相統屬。西部與吐蕃相鄰,西北部是吐谷渾部落。

 

隋末唐初,黨項羌異軍突起,逐步強大起來,「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臨吐渾,有地三千餘里」。通過不斷兼併,黨項羌形成了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拓跋氏等個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大。唐末,由於黃巢起義中,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等率部助唐有功,被冊封為夏國公,賜姓李。並賜封其所擁有的地盤為定難軍,統領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今陝西米脂、靖邊等地)。

 

進入北宋以後,黨項人依附當時最強大的北宋政權,繼續擁有定難節度使的名號。公元982年,詔書放在了時任定難節度使黨項人首領李繼捧的面前。按照詔書,李繼捧被迫交出祖上留下的夏、綏、銀、宥、靜五州,隨後帶領王公貴族們舉族內遷開封任職。這對於黨項人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黨項人由割據一方到成為一個獨立王國的夢想,差點胎死腹中。但歷史並未朝著宋太祖的想像發展。宋太祖將李繼捧養在京城,卻漏掉了另外一條大魚,那就是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

 

李繼遷以葬母為名,輕易逃脫了宋人的控制,來到黨項人的聚集地斤澤(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召集舊部,積蓄力量,依附當時北方迅速強大起來的,與北宋對抗。為取得與宋對抗的優勢,遼對李繼遷大加支持,把宗女嫁給李繼遷,並助予戰馬3000匹,結成同盟。公元997年,宋太病死,宋真宗即位,衡酌情勢,下詔將李繼遷夢寐以求的夏、綏、銀、宥、靜五州歸還,還額外賜予李繼遷夏州刺史、定難節度使的頭銜。

 

李繼遷和他的黨項人,在契丹遼和宋朝的夾縫中重新開啟建立獨立王國的春秋大夢。但由於不聽部下苦勸,李繼遷在接受吐蕃首領潘羅支的詐降時為重箭所傷,年僅四十歲的他於次年一月帶著無限遺憾離開人世。建立獨立王國的榮耀不屬於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父親去世後,他在遼宋的夾縫中同樣以戰爭為手段,經苦心經營,確立了和遼、宋在政治、軍事上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其稱帝夢想即將實現時,卻因疾病驟然而逝。而黨項人的下一任首領李元昊,在歷經了祖父、父親兩代人的奮鬥後,愈加堅定了建國信心。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稱帝,黨項人的千年建國夢,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番族:稱謂背後有玄機

 

在對西夏建國的歷史進行系統梳理後,我曾一度認為,西夏是由黨項羌中最強大的部落拓跋氏建立起來的王朝。但近來我發現一些史料中卻表明,西夏的主體民族與建立北魏政權的鮮卑拓跋氏關係密切。實際上,西夏的主體民族,也可以說統治民族為「番」,音「彌」,即黨項族。據歷史資料看,西夏番族的社會習俗,如衣著、髮式、婚姻、喪葬、復仇等方面都與羌系民族相近。《隋書·黨項傳》中記載,番族先民在北遷之前,「織犛牛尾為屋」,「牧養犛牛、羊、豬以供食」。西夏番族歷來放牧犛牛,這是他們與羌系民族同系的例證。

 

雖然西夏的主體民族是番族(黨項羌),但番族也表現出歷史上多種民族成分的融匯現象,比如,他們與鮮卑之間關係密切。西夏番族中有鮮卑的成分。在西夏文《雜字》「番姓」中有「西壁」一姓,漢文史料中也記載西夏有西壁氏。在西夏人翻譯唐代類書《書林》時,就用「西壁」譯「鮮卑」這一族稱。可見,「西壁」即「鮮卑」,鮮卑已從族稱演化為番族的一個姓氏。但鮮卑氏與舊時的鮮卑族相比,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於他們長期與番族共同生活,已為番族同化。同時,鮮卑對番族也有影響,我查看了一份記錄西夏民族世系的西夏文書,其中有早期番族與鮮卑族結為姻親的記載。另外,元昊為突出民族特點,也為日後稱帝做準備,一改銀州、夏州諸羌舊俗,傚法鮮卑族的禿髮習俗。

 

《宋史》及相關史料記載元昊「圓面高,身長五尺餘」。元代黨項人後裔余闕記載當時的黨項人,均面色黎黑,善騎射,有身長至八九尺者。可見,黨項人大致的特徵是:圓臉、高鼻、體壯,大多身材高大,與我們今天對北方漢子的審美觀點大致相同。然而,當黨項人與其他族人發生姻親關係後,他們的習俗及相貌特徵是否有所改變呢?

 

以上導讀轉載自「時光網」,作者admin發表在歷史解密分類下,於20161204最後更新

 

      ※    ※    ※    ※    ※

 

歷史推崇趙元昊是個軍事家和政治家,其實開君主都夠資格被如此推崇。祇不過他也正好遇上中國北方的大遼國和南方的大宋國荏弱的年代,碰上無能的對手自然用兵如神。

 

趙元昊開國後創文字、設制度、興水利,當然也可稱他為政治家。然而他快速漢化、儒化、佛化也讓他的大夏國成了短命的格局。

 

漢化不是不好,但易於文弱,儒化造成虛偽,佞佛浪費國力。其實趙元昊兇殘暴虐,多疑忌,貪婪好色,和儒家、佛家的宗旨極度矛盾,這樣的一個人提倡儒化、佛化,擺明就是虛偽,也是笑話。

 

政治、軍事都很無趣,我祇對女人有興趣。李燾的《續資治長編》記載趙元昊曾七娶,其實他一輩子有九個女人。

 

第一個是他的生母衛慕氏,唐宋時期黨項部落的政權是由兩大部族共享,一個是趙天昊所屬的拓跋氏,一個是衛慕氏。兩大部落共組政權,由拓跋氏為王,衛慕氏為后。趙天昊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衛慕氏。是元昊生母娘家兄弟的女兒。然而當趙元昊政權穩固時,不甘衛慕氏的共權,開始血腥整肅,殺光衛慕氏全族,包括他的生母。不過元昊對這件事另有說法,他說是衛慕氏首領衛慕山喜叛變,所以他才動手。

 

其實元昊整肅后族的導火線是他的衛慕皇后生了一個兒子,天昊認為不像他,於是元昊殺子也殺妻。中國歷史上武功蓋世的君主,尤其是喜歡親征的皇帝,一定有內憾。殺戳是要移轉他性無能或性無能以後的缺憾。

 

中原大地自古以來上演過無數次的滅族,其實所謂滅族並不是全被殺光,女人通常會被留下。不必多久,女們就會被同化,穿著異族的衣裳,說著異族的語言,生下異族的子嗣。衛慕氏家族也是如此,所以元昊其實可以不必殺母。然而他殺了,真比畜牲還不如。

 

有著母親這種頭銜的女人,其實和石門水庫的活魚一樣,可以三吃,當然也還能有更多有趣的吃法,祇要你想得到。殺掉就太可惜了。

 

元昊的第二個女人是索氏,歷史記載:「夏廣運三年(1036),始元昊攻氂牛城,訛傳戰沒,索氏喜,日調音樂,及元昊還,懼而自殺。」女人會因老公死亡而高興,背地裡不知有多少怨恨,男人做到這種地步說來也很可恥,這是兩個人的悲哀。

 

第三個死亡的女人是多拉氏,歷史沒多少記載,祇是簡單的兩個字「早死」。

 

第四個死亡的女人是遼國的興平公主耶律氏,她是遼興宗的姐姐。黨項族的西夏興起後,中原形成遼、宋、夏鼎足而立的局勢。遼國為了拉攏夏國,在1031年元昊的父親趙德明還在位時,就把興平公主嫁給元昊。當時遼大夏小,這位公主的架子想必大,元昊和她的感情並不好,公主時常獨居,當然鬱鬱寡歡。1038年公主生病,天昊不聞不問。公主死後才向遼國報喪,害遼國派個大官千里迢迢來問罪,元昊正和宋國交兵,假意道歉一番,遼國也拿他沒辦法。

 

第五個死亡的女人是密克默特氏(也有漢譯為咩米氏),生子阿里,後來失寵被貶出首都興慶府,屏居夏州王庭鎮。公元1045年阿里圖謀剌殺元昊,為人告發,元昊把阿里五花大綁丟到河裡淹死,接著派人殺密克默特氏於王亭鎮。

 

第六個女人叫野利氏(也有漢譯為葉勒氏),史書說她「頎長,有智謀,元昊畏之」。野利氏是個高個的美女,工於心計,陰狠殘忍、手段犀利、頭腦清楚。她和矮個子的元昊是天生一對。

 

衛慕氏族滅後,野利氏家族堀起,野利氏的兩個叔叔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是元昊手下兩個掌兵權的驍將。野利氏讒殺衛慕后後,被元昊封為憲成皇后。性力不佳的元昊子嗣不多,野利氏連生了三個兒子,可見長腿美女受寵的程度。野利氏生的長子叫寧明,歷史記載他:「喜方術,從道士修篁學,辟穀,氣忤死」,但也有歷史記戴寧明個性就像元昊在水中的倒影:完全相反。史書說他生性仁慈、天性聰慧,還一心向道。有一天元昊問他:「什麼是養生之道?」他回答說:「不嗜殺人。」偏偏他老子就是以殺人起家。又問他說:「治國之術為何?」,他回答說:「莫善於寡欲。」偏偏元昊雖然本事不濟,卻就喜歡玩弄美女。於是元昊大怒,下令從此不想看到這兒子。笨兒子會錯意,回去就絕食而死,他死後元昊倒是很傷心,用太子禮隆重的為他下葬。有趣的是元昊倒沒有懷疑寧明是不是他的種。老二叫寧凌噶(也有漢譯為寧令哥),這個兒子長得很像元昊,個性也像,所以深受元昊喜愛,立為太子;最小的叫錫狸,早夭。

 

寧凌噶長大後,元昊為他聘了個美女摩移克氏(沒哆氏),誰知元昊看到小美女摩移克氏後,就像中國春秋時期的衛宣公一樣當場心動。史書說:「自取之,號新皇后。」這是元昊的第七娶。

 

元昊有了小美女後特別在首都興慶府市郊天都山建座行宮,每天都在那裡抱著小美女行樂。本來一向專寵的野利氏憲成皇后當然不滿,老婆沒過門就被搶走的寧凌噶更是不甘心。夫妻、父子雙方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

 

生性殘刻的元昊先動手,他依次剪除野利氏的兩個叔叔,原本他倚為肱股的兩個大將野利榮旺與野利遇乞。在屠殺野利遇乞全家時,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逃到尼庵削髮為尼。然而後來還是被追兵找到帶到元昊面前。當年元昊和野利遇乞還是好兄弟,好哥們時,也曾多次見過這個女人,那時元昊對這個女人已有意思。如今這個女人就可憐巴巴站在他面前,泫然欲涕的模樣,還剔個光頭。史書簡單的交待結果:「遂私之」。沒藏氏沒有抗拒,還極力巴結討好元昊。她巴結的功夫很好,元昊立刻就忘了小美女摩移克氏。

 

此時野利氏更惱了,元昊寵小美女還可以自嘆自己青春不再,誰知現在這個和自己年紀相當的徐娘竟成了勝利者。經過長腿的野利氏一再抗議,逼著元昊把這個沒廉恥的嬸娘剃了光頭再送回尼庵。但不久元昊還是忘不了這個光頭尤物,不時去尼庵和沒藏氏相會。為了怕野利氏下毒手,後來元昊走到那裡就把沒藏氏帶到那裡,也把軍國大事交給了沒藏氏的哥哥沒藏訛龐。

 

一年後隨軍的沒藏氏在兩岔洞生下一個兒子,取其諧音為諒祚。沒藏家族的勢力已取代野利家族。老婆被搶時為了皇位還能強忍住的寧凌噶,此時皇位受到威脅再也忍不住了。

 

公元1048年,元昊酒醉回宮,寧凌噶持刀而上,欲刺殺元昊,元昊驚覺躲閃,被削去鼻子,驚氣交加。不久,鼻創發作,不治而亡,享年四十六。諡武烈皇帝,廟號景宗。諷剌的是,元昊在和宋遼交戰時抓到的戰俘一向都會把戰俘削鼻,誰知他自己最後竟然也被削鼻。

 

事後沒藏訛龐殺了寧凌噶,擁立兩歲的諒祚為帝,是為毅宗皇帝。103.02.04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