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821155淡水紅毛城.JPG  

103.09.21 淡水紅毛城

 

清末學者囿於當時的知識,行文著作習於將英國稱為的「英倫三島」,其實英國並沒有三個島,祇有兩個島,大島叫不列顛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小島是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或不列顛(Britain),華人大抵簡稱其為英國。目前疆域包括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沿海小島;除了本土之外,還有十四個海外屬地。就領土面積而言,英國並不是個大國。國土總面積243,610平方公里,約為台灣的六倍大。( :日本面積377,915平方公里,是台灣的十倍大,卻大比美國加州小些)

 

做為一個臨近大陸的海島國家,英國早年的發展和台灣沒兩樣,甚至比台灣更慘。

 

考古學家說:三百萬年前英國兩島是和歐陸相連,二十五萬年前島上已有人類活動的跡象。當然,所謂的人類其實就是智慧稍高的直立人猿。直到公元前八世紀,海的對岸,如今法國的早期住民開始跨海而來,這些移民被歷史稱為克爾特人,克爾特人帶來治鐵技術,也帶來了文明,並建立王國。往後的幾百年間大概可分為三階段、三個移民潮。會造成移民的原因簡單又現實:原居地天災地變無以為生,以及無力抵抗來自東方異族的侵入。第一批移民來自現在德國的萊茵地區。所有的歷史都沒有交待,克爾特人侵入後島上原有住民的下場如何,現實的是後世並沒有人一再宣稱自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人侵者用刀箭、斧頭和陽具消滅了所有的原住民。

 

三百年後,公元前五世紀第二批克爾特人又跨海而來,史稱布立吞人(Britons),他們憑著武力奪取原住民與先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此後這裡被歐陸人稱為Britain,意即布立吞人之地,這是不列顛之名的由來。布立吞人定居四百年後,第三批克爾特人又跨海而來,他們是住在如今法國北部比利時的高盧人中的一支,叫比爾蓋人,主要是祭師階級和他們的部眾,他們因為反抗羅馬人被打敗而退到海島。歷史重演,他們也憑著武力和陽具奪取先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並在島上建立幾個王國。

歷史祇歌頌勝利者,從未提大多數原住民的下場,他們失去田園土地,失去妻女,失去尊嚴或者失去性命。

 

公元前三、四世紀羅馬帝國興起,起初在北義和南法設立兩個當時稱為「行省」的殖民地,爾後的幾百年,勢力往東包括希臘、西亞,往南占了北菲和埃及,往西進入如今法國、荷蘭、比利時,當時這塊土地被稱為高盧,甚至達到當時還很落後的西班牙。當時的高盧分成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部落除了頭目首領外,還有掌握宗教、教育大權的祭師。羅馬勢力入侵後,羅馬人對臣服者採寬大的同化政策,各部落首領都得到羅馬人給予的特殊待遇與地位,大多獲得羅馬公民權並進入羅馬元老院。然而祭師們卻喪失了他們原有的地位,雖然羅馬人不排斥異民族的宗教,祭師的教育權卻在高盧人紛紛接受拉丁文明,學習拉丁語後喪失,祭師地位一落千丈。心生不滿的祭師們開始反抗羅馬的統治,鼓吹民族意識。現實的是:祇靠一張嘴敵不過羅馬軍團,鼓惑同胞送死後,祭師們在高盧已不能立足,於是帶著殘餘的部眾跨海來到英國。仗著大海天險,繼續隔海鼓惑高盧的同胞反抗羅馬人。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在高盧的經營者凱撒為了安定高盧,於公元前五十五年八月帶著兩個軍團跨海遠征。羅馬軍制一個軍團約六千人,加上後勤合計約一萬人。二萬人讓比爾蓋人潰不成軍大敗求和,然而因海上風暴使羅馬軍的後勤補給無法按時接繼,凱撒祇好押著比爾蓋人質怱怱返航退回高盧。羅馬人一走,比爾蓋人仗著天高皇帝遠,立刻推翻和約,故態復萌又騷擾對岸的高盧,繼續鼓惑高盧人反抗羅馬。隔年凱撒又帶著五個軍團跨海遠征,比爾蓋人又是大敗潰不成軍,祇能採遊擊戰騷擾羅馬軍。然而此時凱撒面臨羅馬國內政局對其不利,又傳來高盧地區有不穩的跡象,於是凱撒祇好又撤軍。

 

凱撒撤退後不久就領軍回國奪權,開始內戰,歷經前三雄、後三雄的爭鬥,終由屋大維統一羅馬建立帝國。白目的比爾蓋人一直不讓羅馬人忘記他們,持續不斷地騷擾高盧。在凱撒兩次入侵後的一百年,公元四十三年羅馬帝國第四任皇帝克勞狄斯派出四個軍團遠征英國。如同百年前一樣,比爾蓋人又是潰不成軍,這次羅馬人沒讓他們求和,羅馬人占領大部分的英格蘭後設為行省。羅馬人開始殖民統治英國,但勢力範圍祇有如今英國不列顛島的南半,即今之英格蘭。殘存的比爾蓋人跨海西逃到愛爾蘭。羅馬人為英格蘭帶來文明,也帶來建設。接受羅馬文明的英格蘭和敵視羅馬的愛爾蘭自那時起就有著不同的民族情懷和解不開的對立。

 

由於羅馬統治對當地土著並沒有趕盡殺絕,以致殖民期間經歷了好幾次叛亂與殺戮,公元一二二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巡視英國行省,指示在英格蘭的北方建立一條一百多公里的長城,史稱哈德良長城,藉以防衛北方的蠻族入侵,此舉為英格蘭爭取了百年的和平與繁榮,但也因此讓不列顛島上分成兩個民族,南方是羅馬化的英格蘭,北方的蘇格蘭未能接受羅馬文明,相對落後數百年。

 

三百多年後,羅馬帝國開始衰弱不振,帝國屢受北方蠻族侵擾。為了防衛本國,公元398年羅馬開始從英格蘭撤回駐軍,直到407年全部撤走。羅馬人走後,英格蘭又進入沒有法律,凡事用拳頭來講道理的年代,這時島上的居民是布立吞人和雜交的羅馬後裔。(註:羅馬軍團士兵服役期間不得結婚,四十歲退役後通常就在駐地與當地婦民結婚落戶)

 

百年之後英格蘭又面臨異族入侵,這次主要是歐陸的日耳曼蠻族。入侵的這支日耳曼人叫盎格魯撒克遜人。歷史又重演,沒多久,人侵者又憑著武力和陽具奪取原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成為島上的新主人。公元五世紀以後這裡被改稱為英格蘭,意思是盎格魯人的土地。大自然永遠殘酷,永遠現實:土地與女人一直屬於強者。到公元七世紀中葉,盎格魯人已在島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王國,這是個殺戳的年代,群雄並起,紛爭與殺戳不斷,經過一段時間的攻伐與兼併,最後剩下七個王國,史稱「七國時代」。HBO自製影集「冰與火的年代」就是以這時代為背景的故事。

 

然而百年之後,公元八世紀島上又有新的外敵,這次是被稱為維京人的北歐蠻族。一開始他們如同一般的海盜,祇是不定期乘船跨海前來掠奪,燒殺擄掠後,帶走財貨、牲口和美女。後來有些維京人覺得老是大老遠坐船來掠奪實在很麻煩,乾脆帶著妻小來定居。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法律與習俗,性格勇武暴烈。英格蘭人稱他們住的地方為丹麥區,英語中這話是詛呪的用語,後來卻成了北歐丹麥的國名。

 

九世紀時,七國中的威塞克斯王國出了一位英明勇敢的國王,史稱阿爾弗雷德大王849-899),祇有他唯一打敗過維京人,但也祇扼止維京人不繼南下騷擾掠奪,雙方劃定疆界,維京人居住北方的丹麥區,阿爾弗雷德統治南部,他統治的區域即今之英格蘭。然而他去世後,繼任者無能,維京人又開始頻於入侵。如同中國的宋朝,面對侵略者的燒殺擄掠,英格蘭人每年都以支付鉅額的金錢來求取平安,這錢當時被稱為「丹麥金」。

 

公元1015年丹麥王子克努特率領兩百艘的艦隊登陸英格蘭,占領了整個英格蘭並自居國王,其後他又繼承丹麥和挪威的王位,史稱克努特大帝。克努特倒是用心經營英格蘭,也相當注重本土化,大量任用土著為官吏。然而本土化的結果是,1041年克努特去世後英格蘭官吏推翻了丹麥矢權,從法國的諾曼地迎立阿爾弗雷德的後代接掌王位。

 

公元1066年阿爾弗雷德最後一位子孫愛德華國王去世,因繼承問題引起內戰,也引來外敵入侵,首先入侵的是自認也有繼承資格的挪威國王哈德那達,他人侵英格蘭北部,占領約克城,可惜在隨後的戰役中兵敗被殺。接著,在如今法國塞納河下游地區有個臣屬法王的維京人王國,叫諾曼公國,諾曼公爵威廉也領兵前來爭位,他在英格蘭南部的帕文西登陸,在黑斯廷斯一舉打垮了英王哈羅德二世。當年底英格蘭人承認他為英格蘭國王,史稱「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10281087)。征服者威廉為英格蘭帶來歐陸的文明和制度,他建立英國第一個王朝:諾曼王朝1066-1135),很多史家以他入主英國的這年為英國正統歷史的開端。

 

回顧英國的開國史,這是一段異族不繼入侵,土著被殺戳、被征服的歷史,當時英國人的命運比台灣人還淒慘(打從荷蘭人開始,外族從未大量殺戳土著,而採同化政策,以致如今平埔番的後裔老要宣稱自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他們不知道英國土著的下場,也刻意忽視美國原住民如今仍然無法在美國社會立足)。往後幾百年,英國的國王一直是異族,有的甚至一輩子不會講英語,有的長期不住在英國。英國殘存的土著一再接受不同的異族統治,被異族文明同化。

 

英國領土總面積243,610平方公里,比菲律賓(299,764平方公里)還小,卻能在七百年後的十八、九世紀卻躍居世界首強,號稱「日不落帝國」,個中道理讓居住台灣的人們深思。103.11.10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