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213060內溝溪-樂康步道.JPG 

不知名的花104.02.13攝於內溝溪樂康步道

 

黃祈英,廣東嘉應州人,生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先世不可考。

 

廣東嘉應州因僻處山區生活不易,居民大多挺而走險,民風飆悍。清廷開放海禁後,當地客屬多渡海來台發展。黃祈英於嘉慶十年(1805)隻身來台,於中港登陸。

 

註:中港位於中港溪出海口北岸,今屬竹南鎮。當年大陸移民入墾竹塹(大新竹地區),主要於舊港(初名竹塹港,位於頭前溪出海口)及中港登陸。

 

當時中港地區的閩南墾戶為免山區番人(賽夏族)為害,與番人約定:每年送一活人予番,作為祭神的犧牲。子然一身的黃祈英被設計灌醉綑綁送番。

 

幸運的是,由於黃祈英的機巧,賽夏頭目樟加禮見其年輕伶俐,並未將其馘首祭神,反而收他為養子,改名斗乃。之後黃祈英運用個人才智與文化優勢,逐漸在賽夏族中取得領導地位,為賽夏族引入漢族文化與社會組織架構,改善其經濟生活。其後樟加禮並把女兒嫁給他,樟加禮死後,黃祈英繼承其頭目之地位。

 

嘉慶十年(1805)黃祈英於今頭份東部之番界開設漢番交易市場,定期互換所需。此時黃氏已娶番婦從番俗,對外使用番名「斗乃」,後來此地被漢人稱為斗換坪。

 

黃祈英擔任賽夏頭目後,積極招攬客族共同拓墾開發,在賽夏與客家通力合作之下由三灣進入南庄地區開墾,時當清嘉慶二十年(1815)。其後並以南庄、田尾為中心,勢力範圍擴及三灣、大南埔、獅潭等庄。當時漢人進入山區,必須由黃祈英發給腰牌,始得以安全。

 

南庄的開發有別於北埔,是以族群通婚融合的模式進行。北埔的開發則係漢人組成「金廣福」以武力拓墾。會造成不同的拓墾方式,主要係北埔原住民為泰雅,南庄為賽夏。相較泰雅,賽夏屬弱勢族群,習慣接受通婚,且偏母系社會,番化漢人可取得主導權。

 

清道光六年(1826),大彰化地區發生閩粵大械鬥。以員林地區為中心,戰禍蔓延甚廣,北至大甲溪以北,南至虎尾以南。客族人少勢弱,部分逃至南庄投靠黃祈英。當時黃氏已成一方之霸,怒同胞被害且感當年被害之事,在同胞煽惑之下率領客屬及賽夏人下山,夜襲殺掠中港地區閩南村庄,釀成不可收拾之慘局。

 

當時清廷為撫平亂局,閩浙總督孫爾準親自赴台督兵剿亂。大兵一至,各地為亂者,不分閩客皆四散躲藏。黃祈英亦遁入山區。

 

清政府以無故煽動土番作亂,攻殺閩人為由,緝拿黃祈英。黃祈英與姘婦徐桂花躲在南庄上崁(即今南庄桂花巷),此地居高臨下視野良好,且山路四通八達便於逃竄。閩浙總督孫爾準在追捕不獲之下,以中港地區客屬族群的身家性命為脅,黃氏為免族人受到株連遂主動至竹塹城投案,旋被押解至彰化城斬首,享年四十一歲。

 

黃氏被斬首後,其原配樟夫人以頭撞樹殉情,安葬於大南山上。徐桂花長途跋涉遠赴彰化領回黃氏首級,之後亦上吊自殺,遺書要求與黃祈英頭顱合葬,此為後世流傳一身二首故事由來,亦是現今南庄文化路及上崁區域被統稱為桂花巷的由來,如今名為桂花巷的小山頭上仍有黃祈英之廟。

 

黃氏娶樟氏育二子一女,男長名允明,次名允連。身後妻妾自殺殉情之事並未見諸於史,或係後人以漢俗美化的故事。

 

 

附﹕連橫著:臺灣通史 卷十五 撫墾志

 

嘉慶末,有粵人黃祈英者孑身來台,至斗換坪,與番貿易,頗獲利。遂從番俗,改名斗乃,娶番女為婦,生二子。已而邀其鄉人張大滿、張細滿等入山,約為兄弟,亦各娶番女,與番往來,遂墾南庄之地。道光六年夏四月,彰化閩粵械鬥,蔓延數十庄社,大甲以北亦起應。粵人弱,多竄南庄。斗乃遂煽土番,率之出,肆殺掠,所在騷動。八月,總督孫爾准至台查辦,派兵討,陣斬土番七人,獲斗乃等二十有一人,皆戮之。事平,設隘南庄,置屯把總一,屯丁六十,以防番害。

 

103.03.27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