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915126竹崎吳鳳故居.JPG 

竹崎吳鳳故居103.09.15

 

吳鳳故居和吳鳳墓在嘉義竹崎鄉義仁村。

 

當年小學課本有吳鳳捨身成仁的故事,我這代的台灣人都讀過那個吳鳳的故事。

 

後來有人說那是假的,是虛構的,是故意編來污衊原住民的,吳鳳是個欺壓原住民的壞人。

 

歷史一直在執政者的嘴裡被改寫,歷史從來就為政治服務。從那時起,假冒漢人的漢化平埔族自稱台灣人,開始篡改歷史、扭曲歷史。

 

事情開始於民國76年,當年台灣發生湯英伸事件。鄒族青年湯英伸到台北工作,遭到僱主歧視,怒而殺人。學者蔣動、胡台麗等人大力聲援湯英伸,要求政府特赦湯英伸。這些人的理由是吳鳳的故事造成社會對鄒族人的歧視,受到歧視的湯英伸因而殺人值得同情與原諒。

 

同年99鄒族人發起遊行,要求把吳鳳鄉更名。

 

隔年林宗正牧師率領黃昭凱等數名原住民青年占領嘉義火車站,以電鋸與鋼索拆毀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

 

民國7831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教育部宣佈於當年71起國小課本刪除吳鳳的故事。

 

三十年後又有一批人占領立法院,如同當年占領嘉義火車站。歷史總是一再重演,然而不管是民國77年,還是民國103年,這明顯是有人刻意壓抑公權力縱容的結果,背後的目的與用意令人不齒。

 

翻案的平埔族起初宣稱吳鳳並非為教化番人而捨身,而是因為欺壓番人所以被殺。後來乾脆否定真有吳鳳之人,如此一來,吳鳳捨身的故事自然就是全然虛構。番人一再強調吳鳳故事的虛構,然而卻無法抹去番人喜歡出草砍人頭的事實,還有番人出草背後的歷史。

 

翻案人士所持理由如下,請讀者自行評評理:

 

一、原住民運動人士指出:吳鳳死後,鄒族尚有出草的紀錄,因此漢人所載吳鳳事蹟為假。

 

二、部份人士認為:《海音詩》成書在吳鳳死後八十年,而《雲林縣采訪冊》成書時甚至已過百年;清代時所修的地方志其參考之鄉土文獻資料現大多亡佚,無從查證,可信度令人懷疑。

 

三、吳鳳穿著紅衣紅帽騎白馬赴義一事不合情理,台灣並無產馬,馬匹多從中國大陸運來,數量稀少,遑論「白馬」;而且當時騎馬的人一定是官員,原住民不至於輕易殺害。此外,鄒族的服裝也多屬紅色,不太可能殺害紅衣之人。

 

四、吳鳳的故事是日本人編出來醜化原住民的。

 

歷史的吳鳳真有其人,他的事跡見諸於:劉家謀《海音詩》及附文(清咸豐五年,1855)、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清光緒二十年,1894)、津田義一《吳鳳傳》(日明治四十二年,1909),中田直久《殺身成仁通事吳鳳》(日大正元年,1912),連橫《台灣通史》(大正九年,民國九年,1920),在日人據台之前己有記載。

 

吳鳳(16991769),字元輝,福建漳州府平和縣人,自幼隨父出入番界,熟悉番情番語。清治時期擔任阿里山番通事,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後為阿里山番所殺。其故事自清代即廣為流傳,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皆曾在台灣小學課本裡敘述其「為革除山地番人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的故事。

 

竹崎鄉吳鳳故居初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760),為傳統的四合院構造,建築簡單樸實,屋內供奉有吳鳳牌位、塑像與生前遺物,正廳供有吳鳳著清朝官服的騎馬塑像,左壁是吳鳳家族譜系,記載吳鳳身後繁衍七、八代子孫的名字。

 

吳鳳公故居續行約三百公尺的小山坡上就是吳鳳墓。吳鳳原葬於中埔鄉汴頭村吳鳳成仁處,民國45年遷葬竹崎鄉義仁村,墓園前為梯狀石階,兩旁花木扶疏,墓碑由前總統嚴家淦先生親題「義人吳鳳公墓」。

 

日人後藤新平所撰『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原文中譯:

 

吾初蒞臺灣也,巡覽阿里山森林;阿里屬嘉義廳治,峰巒襞積,谿壑迴環,而番人馴服,愈於他番,吾甚異之。父老皆曰:「此吳元輝流澤所致也。」吾聞而滋感焉!乃訪其廟賦詩以弔之,將刊山石,顯其潛德,會有命卸事不果。頃者,嘉義廳長津田君,募貲立碑,以書走京師,請吾為銘,嗚呼!此成吾疇昔之志者,寧得不喜而銘之乎?

 

元輝名鳳,姓吳氏,元輝其字也;清福建漳州平和縣人,考名珠,妣蔡氏,航臺灣居諸羅之鹿?產社。元輝讀書知大義,旁通番語,年二十四為通事。是時移民侵墾番地,有社商、社棍,又有番割介在民番之間,貪殘無饜,元輝憂之,設定軌則,悉心措辦,宿弊漸革,民番悅服。但番每祭必殺人,蓋積習而不可移也。番人屢請馘首,元輝界物,百方開諭不聽,爰設詞延至數年,番以為誑,嗷嗷不已。元輝厲聲謂曰:「殺人者王法所不赦,然予既與汝約矣,其必履之,異日仍有天殃,汝曹悔蔑及也。」戒家人曰:「予將授首,永絕後患!」即命以後事,一家掩泣。屆期徐步赴會,番迫而殺之,始知為元輝,相顧駭去。家人殮之,焚芻靈紙馬禱曰:「公推誠拊循,冀革其非心,今齎恨以歿,靈其不泯,當禍祟番社,靡有孑遺。」遂葬於枋樹腳。

 

元輝之死也番見其橫刀躍馬,馳騁如電;既而陰雨綿延,疫癘大作,死亡相踵。番酋震懼,請巫以祓穰,巫曰:「祭吳公之靈,乃可免也。」番即營祭,瀝血埋石,誓不殺人,於是阿里四十八社獷戾嗜殺之習除矣。蓋元輝志識魁奇,有古俠烈風,在職五十年,炎瘴厲霧,不憚綏撫之勞,一旦捐軀,使文身鑿齒之,翕然嚮化,此所謂殺身成仁者非耶!元輝生於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歿於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年七十一;配陳氏,子二人,曰汀援、汀巽。鄉人思其流澤,立廟以祀,又可尚也。

 

抑阿里森林之域,林林焉,總總焉,自改籍以來,謀築鐵路,設電機,具為採辦,而番不唯無害,轉相為力,得發天地之藏,成國家之業,未始非元輝之賜也。津田君既諒之,乃脩其廟,歌詠其事,余復立碑,以嬗於來茲,信為美矣。銘曰:「瞻言阿里山一色,掃開煙霧闢榛棘,庶士交正品物興,協和民番教耕織;疇知獷俗難猝除,慨然授命破頑惑,功在家國澤在民,赫濯聲靈殊莫測。鄉人感激常咨嗟,炭祠明禋報遺德;氣磅礡兮神彷徨,緬成仁兮可矜式,山青青兮水冷冷,碑屹立兮曷有極。」

 

明治四十五年五月,原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從三位勳一等男爵後藤新平譔文。 

 

103.09.17初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吳鳳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