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330097東螺溪木棉道.JPG   

東螺溪木棉道 104.03.30

 

現代醫學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是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所導致的一種代謝疾病。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一種內分泌細胞,稱作貝他細胞(Betacell)所分泌的。胰島素是體內調控血中葡萄糖濃度最重要的荷爾蒙,因此糖尿病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血糖會高於正常人。除此之外,胰島素也和身體內其他重要營養素的代謝及利用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脂肪及蛋白質。因此糖尿病除了會影響血糖濃度之外,同時也會造成血脂異常及影響生長發育,例如常見於小朋友的第一型糖尿病,若因胰島素給予不足時,除了血糖會升高外,其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雖然糖尿病的最主要特徵是「多尿」及「糖尿」,但並不是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會多尿及尿中有糖。由於糖尿病長期血糖高會造成日後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受損,經過研究之後,發現若空腹血糖超過126亳克/分升(mg/dl)則日後器官受損的情形會成線性增加,因此目前醫學界定義當空腹血糖超過126亳克/分升時,就可診斷為糖尿病;然而正常人要等血糖超過180亳克/分升時其尿中才會出現糖份,因此若認為尿中沒有糖分就不是糖尿病是錯誤的想法。

 

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的人口不管是在全世界或是在台灣,這幾十年來都呈現快速地成長,預估在二十年後,會再增加百分之五十。糖尿病除了會造成個人健康上的危害,也對社會福利支出形成龐大的負擔。因此許多國家積極地在作「篩檢」的工作,希望能早期發現罹患糖尿病的病人,進而早期治療,減少日後併發症的發生;然而在篩檢的時候,常常會有民眾反應,「我又沒有糖尿病的症狀,我有糖尿病嗎?」、「糖尿病不是會在廁所發現螞蟻,我又沒有」等問題。那到底糖尿病會有那些症狀呢?

 

「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是最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它主要是由於血糖過高時,糖份經過腎臟時無法全部回收,而從尿液中排出,因此出現「糖尿」的現象,此外,也因尿中出現糖份,造成滲透性利尿,使得水份也跟著從腎臟排出,造成尿量增加,尿量增加就會讓人覺得小便的次數增加,同時每次尿量都不少,這就是「多尿」。在此同時,由於水份從尿液中不正常排出,因此身體會缺少水份,病人會覺得口渴,而不自覺地多喝水份,這就是「多喝」。臨床上常有病人本來血糖只是略為昇高,例如二百多,但因尿多造成口渴時,喝的又是含糖飲料,使得血糖更加昇高,有時甚至高過一千,但同時病人會因尿糖又更為增加而使尿量更多,而有怎麼喝都還是渴的感覺。再者,由於糖分也是身體的熱量來源之一,不斷地有糖份(熱量)從尿液中排出,使得熱量流失,同時身體因無法使用糖份而改用脂肪及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再加上水份的流失,最後造成明顯的體重減輕,臨床上常碰到病人說:「我最近幾個月明明就沒有減肥,卻少了十幾公斤」。另外由於血糖高,也代表身體胰島素相對不足,血液中的糖份無法進入細胞中供細胞使用,「糖份過家門而不入」,腦部食慾中樞會覺得都沒有吃飽,因此會有飢餓的感覺,從而使病人再進食更多食物,而有「多吃」的症狀。

 

不幸的是,只有少數糖尿病人會有上述症狀,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大多數病人並沒有症狀,一直到了因為長期糖尿病已經造成了身體的變化或已有了併發症後才出現症狀,包括了容易感染,例如:時常泌尿道發炎、女性外陰部搔癢、皮膚傷口不易癒合、下肢尤其是末端常會發麻或針刺感、視力減退,甚至有人是直到已經中風或心臟病時才被發現已經糖尿病了。因此,對於某些罹患糖尿病高危險的族群或是年紀超過某個年紀建議要定期檢查血糖,而不是看是否有糖尿病的症狀來評估是否已經罹患糖尿病。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其危險因子

 

罹患糖尿病的人往往會背負一連串的指控,例如說,一定是太愛吃了才會得糖尿病、都沒運動難怪會得糖尿病…。這樣長期被「汙名化」的結果,往往讓被診斷出糖尿病的人陷入沮喪。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正常的身體藉由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來調控血糖,透過胰島素的作用讓血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能量,當胰島素的量不夠或是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反應不佳時,就會產生血糖過高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

 

某些病人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遭到破壞,通常是自體免疫,也就是自己身體製造了自體抗體攻擊自身胰島細胞,當身體沒有了胰島素,無法利用糖分,血糖雖高人卻反而消瘦,嚴重時導致酮酸中毒或生命危險,這類的病人稱做第一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島素依賴型或幼年型,雖然大多發生於青少年或幼童,但成人也可能發生,第一型糖尿病只佔所有糖尿病人的5%左右,由於發生通常很突然,通常與生活習慣無關,極難預防,一經診斷就必須終身注射胰島素,在國內被認定為重大傷病。

 

相對地,一般民眾較熟悉的是所謂的第二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九成以上,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除了胰島素分泌量較少外,還有胰島素抗性的問題,也就是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由於罹病早期,並非明顯缺乏胰島素,可以藉由口服降血糖藥來改善胰島素作用或刺激胰島素分泌量,但隨著及病程進展,部分病人也會因為缺乏胰島素需要補充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估計早在第二型糖尿病發生前十年,血糖代謝異常已經開始醞釀,但是卻沒有明顯症狀,也因此容易遭人輕忽,反過來說,若能找出高危險群,適時的介入控制便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血脂異常、血糖偏高、代謝症候群、家族血親有糖尿病、婦女在懷孕時有妊娠糖尿病或產下出生體重大於四公斤的嬰兒等等。由於多發生在中老年,常被解讀為「後天造成」,然而事實上,第二型糖尿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遺傳基因是相當重要的危險因子,然而光是有基因,好比一把上了鏜的槍,但真正扣板機的往往還是長期生活習慣不良所致。近來由於全球肥胖盛行率逐年攀升,第二型糖尿病已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糖尿病的迷思

 

迷思ㄧ:

 

長期吃藥不是會傷腎嗎?會不會因此而洗腎?

 

糖尿病的確有許多病人因而洗腎,但卻不是因為吃藥,而是長期高血糖的結果。大多數的人會有吃藥傷腎的印象是因為坊間的成藥或消炎止痛藥若長期吃,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全,但是降血糖藥或高血壓藥都是屬於慢性用藥,本來就是長期服用,其中不乏大型研究證實有預防或減緩腎病變的效果。通常醫師會定期追蹤腎臟功能,也會根據腎功能來調整藥量,對於控制得宜的糖尿病病人來說,通常腎臟不至於受到長期高血糖的傷害,只要定期追蹤,是不用擔心將來洗腎的問題的。

 

迷思二:

 

我的藥為什麼一直加?會不會越吃越重?能不能減藥?

 

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在血糖代謝上同時有多種失調,往往一種藥物是不夠的,合併多種藥物可以分工合作,多管齊下,達到最佳效果。除了胰島素以外,不管是嚴格飲食運動控制,或是任一種降血糖藥,就算加到最大量,也很難降低2%以上的糖化血色素,因此,如果糖化血色素高達9%以上,一定要考慮加藥,甚至加上胰島素。加藥不是代表您的病變嚴重,應該是說,加藥或調藥是針對您的狀況尋找最適合您的藥物組合。重點不在用了幾種藥,而是血糖控制好不好。畢竟,一個沒吃藥卻血糖很高的人跟一個按時吃藥而血糖控制理想的人相比,吃藥的人反而是比較健康的!

 

 

    ※※        ※※          ※※  

 

以上是從網路上大醫師們的文章整理出來的人們應該知道的醫學常識。

不幸的是,社會裡總有不少虛偽的假道學。即使在救命的醫療領域也要摻入自以為是的泛道德說辭。

上述說法大抵正確,但要懂得排除非醫學的泛道德因素。

 

文中正確的指出糖尿病是胰島素不足,但卻未能說明患者為何會胰島素不足?

現化醫學仍無法知道造成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早在二十世紀初,我們的先輩就知道糖尿病是「富貴病」,患者都是吃的好又不常運動的人。事實上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如此。這也是文中會說未來二十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再增加百分之五十的原因,因為社會越富裕,人們就越是吃得好、動的少。遺憾的是社會很多人不肯承認自己好吃懶做,於是文中鄉愿地淡化這個重要的因素,反而說是污名化。

 

其實糖尿病最大的因素是遺傳,然後才是好吃懶做,好吃懶做會造成肥胖的後果,也是婦女產下胖嬰的原因。有趣的是好吃懶做也是個遺傳因子。

 

文中刻意不提起糖尿病的男性患者還有性無能的併發症,這是男性主導的社會免死狐悲、不想揭人之短的泛道德心態。有趣的是糖尿病和男性性無能倒底誰是因,誰是果?男人過了中年,事業和經濟能力相較年輕時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此時的他可以吃的好、吃的精,在職場上也已少有勞動的機會。房事本來是成年男人體力、精力消耗的最大宗,失去性能力的男人如果吃得好、吃得多(其實這是性無能必然的反射),卻沒有刻意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必然會造成糖尿病。其餘男性痛風的原因也是如此。遺憾的是泛道德的醫生總不肯挑明。

 

另外文章最後所謂的迷思,其實是糖尿病患者必需面對的後遺症,服藥會導致洗腎,服藥後身體必然會產生抗藥性需不斷的加重劑量。但文中卻刻意誤導,扭曲為迷思,不肯講明兩害取其輕的道理。

 

最後,再重複歸納三個重點常識:

 

糖尿病主人翁:

 

遺傳 肥胖 曾經生產過重嬰兒的母親(懷孕期間補過頭) 年齡超過四十歲以上

 

糖尿病病徵:

 

‧多尿或小便頻密

‧容易疲倦

‧經常口渴

‧食量大增和容易飢餓

‧體重減輕

‧皮膚或陰部痕癢

‧傷口較難癒合

‧視力模糊

 

特別聲明:部份患者並不會出現上述明顯病徵。

 

糖尿病的併發症:

 

若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理,長期血糖過高,可引致下列器官出現嚴重問題:

(一)心 臟:冠狀動脈栓塞,心絞痛,甚或死亡

(二)腦 部:腦血管栓塞,中風。

(三)腳 部:下肢血管栓塞,神經線衰褪,皮膚潰瘍,嚴重者需要接受截肢手術,切除患病的肢體。

(四)眼 睛: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眼底出血引致失明。

(五)腎 臟:蛋白尿,水腫,腎衰竭,最終可能需要洗腎治療。

(六)性無能:(男性)。

103.06.16初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糖尿病 好吃懶做 性無能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