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717011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家裡種的紫薇到今天已開了七、八分。

 

紫薇的花期比大花紫薇晚上幾乎一個月,上個月出遊時不時看到高高的樹上,樹梢一片紅。

 

昨天一早去了艋舺的糖廍文化園區,園區後方廣場四周種了幾棵大花紫薇,此時已結實累累,初看到龍眼般的果實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抬頭看到樹冠上的那片紅,才知道原來大花紫薇還會結果呢!

 

前天問小賤人要不要來取精?於是昨天兩個老人的器官又結合。雖然週二剛被取了精,腰痛也一直沒痊癒,但老頭總是性緻勃勃。

 

還沒退休前礙於時間有限,一週祇能做她一次。

退休後固定每週出遊一天、愛愛一天;如果遊覽車沒合適的好行程,就變成一週愛愛兩次。

 

最近幾乎都是一週兩次,每次總是兩三回合。我調侃小賤人:胃口被我養大了,將來要是我收攤了,妳怎麼辦?

 

唉~還能怎麼辦?

 

本週沒報名覽車的行程,昨天讓她提早二個小時出門,我們先去糖廍文化園區逛逛,再回家做運動。

 

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是個偶然,退休那年阿芬聽人說環南市場可以買到魚鱗,於是巴著我陪她去找,她要熬膠原蛋白,誰知在環南市場找了半天沒找著。兩人沿路散步到龍山寺坐捷運回家,不經意在艋舺大道上看到巷子裡好像有名堂,彎進去發現了躲在小巷裡的糖廍文化園區。

 

糖廍文化園區在台北市算是個冷僻的景點,沒什麼宣傳,也沒多少人知道。它和這兩年較有名氣的台博南門園區、紀州庵一樣,是個半個小時的景點,加上拍照頂多祇能耗上一個小時。

 

『糖廍文化園區』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7~11號,面積約一公頃,此處原為日治時期的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台北製糖所,糖廠建於西元1908年(日本大正七年、中華民國七年),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關閉。此廠擁有全台第一部新式甘蔗細裂機,也是台灣最早關閉的新式糖廠。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台北市指定為市定古蹟,此處見證台北市曾有糖廠的歷史,也是北台灣僅存的糖廠遺跡。

 

台灣煉糖的歷史相當早,明鄭時已有紀載。早期先民煉製蔗糖的草屋,叫做『廍』(唸部或舖),閩南人稱為『糖廍』,客家人叫『蔗廍』,主要是由榨蔗棚屋及煮糖間兩部份所組成,這種製糖草屋,曾存在台灣各角落,規模小產量小,後來漸漸發展成規模龐大的『糖廠』。這裡附近一大片地方曾是日本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台北製糖所』的所在地,光復後行政劃分稱為『糖廍里』;日治時期「糖廠」也被稱為「會社」,所有此地老地名有「會社頭」、「會社尾」之稱

 

當年糖廠的範圍包括今日園區附近的中國時報、台電、國宅及台糖宿舍。光復後糖廠大部分土地被開發利用,如今的園區祇是當年糖廠的一小部分。如今的『糖廍文化園區』主要有四座倉庫、小火車月台及五分車等部份,由艋舺大道進入園區首先看到的是『糖廍C倉』,目前是『明華園』的總部,這是在民國991120日為活化古蹟利用時所規劃。『糖廍C倉』是明華園排練及道具展示中心,布景工廠內陳列的是「桃花女鬥周公」道具,造像精美應該還在使用中。它相連的背面是『糖廍D倉』,走到後面看了一下,似乎也是明華園的道具倉庫

 

往前來到『糖廍B倉』,它是園區最高大的建築,目前是「萬華糖廍藝文倉庫」,平時做為明華園戲曲排練場所兼具小型展演空間,部份檔期開放給鄰里或其它表演藝術團體、藝文單位排練使用。B倉前面曾是小火車月台,如今已拆除,祇剩萬華=糖廍的牌子

 

園區最具代表性的是『糖廍A倉』,裡面展示台灣糖業、台北糖廠相關歷史文化,是一處兼具展示與教育場所。這座北台灣倖存的台北糖廠,是在民國8787日第一屆青少年社區種子營小朋友參訪糖倉時,率先發現A棟紅磚疊造的拱形門、28根扶壁、牛眼窗、大跨距木桁架構,珍貴的建築特色,經社區居民一再陳情,才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而得於保存下來,廊道中很明顯看到這些建築元素。

 

紅磚疊造的拱形門,是『糖廍A倉』的入口,迎面是一座「糖倉開門」標幟,左邊是販賣部,牆上有『糖』、『藥酒』專賣的許可牌,令人懷念。

 

沿參觀路線往右走,首先迎面的是一整片牆的「台灣糖業發展史」,遠從荷西、明鄭時期已有糖業的經營,從圖下可以看出,初期是以人力將採收後的甘蔗就地『建廍煉糖』,然後是以單輪牛車運到『糖廍』,之後發展成雙輪牛車及五分車送到糖廠煉製,光復初期它是台灣主樣農業經濟作物,據說日據時期以縱貫鐵路為界,以西種水蹈、以東則以甘蔗為主,其種植規模可見一斑。

 

轉入最後一間有一座『蒸發罐』的模型,當壓榨出來的蔗汁加入石灰乳,使雜質凝結沈澱後,潔淨蔗汁進行清淨,送入蒸發罐進行五重蒸發濃縮作業,其功能是把多餘的水份蒸發、濃縮到原體積1/4的糖漿,在製糖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A倉前面停放一輛編號843的『五分車』,後面還拖著三節不同的台車及車廂,小火車和車廂來自彰化溪湖糖廠和台南佳里糖廠。當年「台北製糖所」因臨近萬華火車站,其所生產糖品係使用七分車直接運載到基隆港,載運甘蔗入廠使用的亦是七分車。此處擺上五分車純係懷古與史實不符。

 

註:糖廠火車別名五分車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般說法是其軌距約為國際標準軌(1435公釐)的一半,故稱五分車。依此說法,日治時代完成的臺鐵,軌距為1067公釐是七分車,台灣後來興建的高鐵則採標準軌。

 

A倉西鄰空地如今種了多種品種的甘蔗,分成四、五排,相當有規模,四年前初次前來時祇是隨意種了一叢幾棵。

 

順便一提,光復後台北市的都市計畫沿襲日治時期土地混合使用的概念,此處劃設為工業區。糖廠在台糖接收後不久即停止製糖,廠區轉為倉儲使用,但附近以糖業生產的副產品為原料的相關產業如化學、化工、食品加工、紙業等中小型工廠仍然林立。四○年代中國時報社的前身「徵信新聞」接收台糖倉庫展開報業,吸引了週邊印刷產業的聚集。六、七○年代起,因鐵路運輸之便吸引了成衣批發業者聚集於大理街周邊。在台北的發展歷史中,大理街附近區域一直扮演著生產的角色,直到近年來產業環境改變、城市發展東移,一度繁盛的「會社尾」生活圈及工業地景逐步沒落。而此地的實質環境品質也因早年人口聚居、建物密集而逐漸降低,公共設施無法服務居民的生活機能,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邊緣。幾年前鐵路地下化,原來的鐵路軌道成了寬廣的艋舺大道,大艋舺地區雖然繁榮,尤其在入夜後,過往人潮熙熙攘攘,然而龍山寺捷運站前永遠聚集著上百的遊民,社區公園也不時可以看到酒醉的遊民大白天仍然就地而臥。艋舺要擺脫低俗,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逛完糖廍文化園區回到家,時間和平常小賤來時差不多,今天愛愛的時間沒有減少。

 

一開始仍然讓小賤人看片子,沿續上週沒看完的「母子スワツプ」(換母相姦),阿本仔這類體裁的片子拍了不少,最早的「母子スワツプ」系列我就有近十部,後來又有『僕の母親を抱かせてやるから、君の母さんをヤラせてくれ』系列,我也有幾部。略有不同的劇情,不同的男女主角,最後的場景一定兩對母子赤裸聯歡,初次看了很shock,看多了就麻木了,所以小賤人上陣時那把火還沒燃起。

 

還是老套,側交慢慢磨,十來分鐘後還是讓我磨出火花來,小賤人開始哼了。於是翻身上馬,一邊低頭吸她的ㄋㄋ,一邊繼續磨。女人的乳頭很有趣,平常捏會痛,性起時又拉又扯卻很爽,又爽又癢讓女人不由自主地抬起屁股迎合男根的進出,到了這地步火候也差不多了,幾次快慢交替就把她送上天。

 

我起身盥洗後坐到電腦前,這次小賤人還是沒睡多久就出來,依然裸身的兩人坐在電腦前一起看日前去白石湖的照片和上個月去三叉坑走步道的照片。看完後問小賤人還來不來?兩人很有默契地再度進房開工。一如往昔這回合純是體力活動,老頭拼了老命的聳動也無法讓小賤人進入高原,直到筋疲力倦喘息下馬

 

休息後兩人就坐在床上互相腳部按摩,人有年紀後氣血循環差,一到傍晚腳掌會感覺脹脹的,有人幫著按摩很舒服,自己按味道就差很多。捏著捏著,我看到眼前坐在床上赤裸的女體兩腳張開,黑黑那一片似乎又再向我招手,老人體內的那把火又燃了起來。於是三度開工,這回小賤人的反應很好,沒多久就哼哼哎哎,讓人十分受用,於是老人十分賣力的幹……活,想再把她送上天,誰知再怎麼拼命都差了一點,一試再試都無法送她上天。最後又是筋疲力倦翻身下馬

 

這個回合時間拉的相當久,老頭心想腰還沒好,今晚又慘了,事後果然如此。然而,男人存在的目的不就是取悅女人,讓女人性福嗎?

 

1040717019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31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23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61艋舺糖廍文化園區.JPG  

 

B倉

1040717027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54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C瘡

1040717057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44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45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48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51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52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53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園區裡的大花紫薇

1040717012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09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園區D幢後方看到竹子開化與結果

1040717034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1040717035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園區裡一棵阿勃勒仍然開花

1040717055艋舺糖廓文化園區.JPG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