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2-1020906214頭城外澳民宿.JPG  

外澳的民宿102.09.06

 

台灣北部以基隆為界有兩段海岸線,都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淡水沙崙到萬里的一段人們習稱為北海岸,沿岸大多是沙灘。北部濱海公路(二號省道)由淡水沙崙沿著海岸一直到萬里,途中主要有老梅、石門、富貴角(富基漁港)、金山、野柳(含龜吼漁港、翡翠灣),公路經過萬里後才離開海岸線進入基隆的安樂區。三十年前初次買車後經常帶著妻小在假日走這條路線,消磨一天的時光。

 

新北瑞芳到宜蘭頭城的這段習稱東北角,整條海岸線大抵以鼻頭角為界,以北大多是岩岸,以南則為沙灘。消失在基隆市區的二號省道自瑞芳海濱又開始出現,仍被稱為北部濱海公路,公路沿著海岸線前行。東北角海岸沿途小漁港很多、景點也多,即使雪隧開通後遊客仍是絡繹不絕。二號省道進入宜蘭縣境後仍一直沿著海岸線南行直到蘇澳,在此與九號省道相會。令人訥悶的是宜蘭縣境的這段,幾乎沒有開發出什麼景點,開車的人們在經過頭城後會右轉二庚再接九號省道由礁溪進入宜蘭。

 

幾百年前先民由台北盆地前往噶瑪蘭走的是淡蘭古道,經過山區的淡蘭古道有很多不同的路線,如今大多被荒草煙沒,少數經過整理成為觀光休閒的健行路線,最有名的就是草嶺古道和跑馬古道。光復後的北宜公路(九道省道北段)大致也是沿著日治時期的跑馬古道修築。

 

我想妳應該知道雪隧未開通前,台北前往宜蘭的公路有山線和海線兩條路線,海線就是俗稱北部濱海公路的二號省道,山線是有著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車程大概都將近兩個鐘頭。九十五年六月雪隧開通啟用後,台北到宜蘭就更便捷了。如今人們到宜蘭休閒旅遊之餘不會想到一個「笨」問題:當年先民為什麼不沿著風景幽美的海岸線進入宜蘭,為什麼要辛苦的翻山越嶺?山路崎嶇難行,更不時有番人出草為害。妳可能不知道當年先民由台北進入宜蘭不但要成群結伴而行,還要雇請武裝保鏢隨行。即使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台北到宜蘭走的仍是與如今北宜公路相彷的山路,當時日警為了防番害不時騎馬巡山,所以後人才把這條路線稱為跑馬古道。

 

如今生活在富裕環境的人們,凡事仰仗政府,也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人們不會想到當年先民生活的艱困。如今基隆到宜蘭的濱海公路其實到民國六十八年才修築完成,這是過去四百年間先民得冒著生命危險走在崎嶇山路上的原因。在那之前整段東北角海岸線多的是懸崖峭壁,峭壁下是巨石散布的海岸,根本無法一路通行。公元1895年日人武力接收台灣,日軍避過已有相當防備的基隆與淡水,選在澳底登陸,登陸後不沿著海岸逕攻基隆,卻翻山越嶺仰攻瑞芳,再由瑞芳北攻基隆,費了這麼一番大功夫並非戰術考量,而是這是當時唯一可行的路線。我曾訥悶:據台後相當致力建設台灣的日本人為何沒開闢沿海公路。後來想通,理由很簡單,也很現實,築路的投入不敷經濟效益。農業的蘭陽平原除了產稻足供務農的人們自足外,根本沒有什麼工礦天然資源,開路不具經濟效益。國民政府來台後才利用當年還不算老的老兵,賣命修了中路橫貫公路與蘇花公路,爾後那些當年讓台民十分看不起的老芋仔又繼續修了北部濱海公路,還有北迴鐵路(北迴鐵路在濱海公路通車的隔年也完工通車,至此台北宜蘭間的交通才算通行無礙)。如今口口聲聲駡著外來政權的平埔台灣人,四百年來一直都相當懶散,台灣所有的建設幾乎都是外來政權所為。即使到現在,台灣所有的重大工程建設也都得進口泰勞或菲勞。冒稱台灣人的平埔族祇會坐享其成,當然,還不時張著那張無恥的嘴噪呱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仗著人家不好拉下臉來對他動手,專祇會做拉後腿奪權的活。悲哀的是如果奪權成功,然後呢?

其實十幾年前已見識過一次,他們祇有一張說黑說白的嘴,淨會做到處改名的事。

 

東北角位於台灣本島的東北部,北緯25度之處。政府於民國七十二年成立了「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所」,管轄範圍包括新北市瑞芳、貢寮及宜蘭縣頭城的海岸線,目前較著名的景點由北往南有:南雅、鼻頭(以上屬瑞芳)、龍洞、金沙灣、澳底、鹽寮、貢寮、福隆、卯澳、萊萊(以上屬貢寮)、石城、大里、大溪、北關、梗枋、北港口(以上屬頭城)等。海岸線全長約六十六公里,陸地面積約94.5平方公里(約為面積271.7平方公里的台北市的三分之一)。東北角海岸的東北方外海是太平洋與東海海域,東方是與那國島、西裘島及石垣島等琉球群島的南方諸島,東北方是彭佳嶼及釣魚台列嶼。

 

退休四年來坐遊覽車跑了不少地方,東北角海岸也來過好幾次,才知道整個東北角海岸一、兩天絕對玩不完。過去自己開車一路呼嘯而過,錯過了很多景點根本不自知。如今,東北角的各個景點幾乎都已走過一次以上。往後我想利用時間把東北角的各個景點和他們的歷史典故做個整理與分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北角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