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湖步道的青蛙椅104.07.13
昨天老頭的拙文提到「父親的遺產」的故事。老男人留給兒子除了財物外,其實還包括他的女人(有興趣,請再參閱拙作父親的遺產)。或許有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個很變態的說法。老男人堅絕反對,老女人或許心中暗喜,嘴巴上一定不能接受。然而這其實是遠古遺緒,三、四千年前中國商朝的「兄終弟及」、周朝的「父死子繼」就是這麼一回事,祇是換了個華麗的說辭。即使時間經過了幾千年,直到三、四百年多前,中國的邊疆民族也依然如此。這是人類社會難以避免的問題,古希臘人不像中國人那麼虛偽,希臘神話中「天佗魯斯」(詳見拙作:希臘羅馬神話10-天佗魯斯與MFHM(你娘卡好))和「奧底帕斯」(詳見拙作:希臘羅馬神話03-底比斯王朝)的故事就赤裸裸的揭露這個殘酷的現實,男人祇要喪失性力,就得把女人讓出來,大自然的安排對老人相當殘酷,尤其是老男人。
另外,這還牽涉到「找替手」的問題。男人對女人的占有絕非真愛,真愛是希望他的女人永遠幸福。聰明的老男人也知道,疏導優於防堵;身後更是難以掌握,倒不如在生前做個「妥善」的安排,(有興趣,請再參閱拙作「替身:聊齋故事西湖主」)
「父親的遺產」的故事裡,男人深愛他的妻子,他知道妻子經過他多年變態的調教,再也不能沒有男人了。而且還不能是普通的男人,要有一個像他那樣變態,又有能力能把妻子當母狗疼愛的男人。他死後留下這麼一個女人,不容易遇上適合的男人。放著不管,妻子的晚年將會是空虛與不幸,她的旺盛又變態的需求會讓她的下場變的很不堪。於是他想到自己的血脈,兒子體內有他的基因,兒子即使結婚也不會丟下母親,兒子永遠會照顧母親。即使母親多老,兒子永遠會愛著母親。其實……男人死前的安排才是真愛。
話說回來,遠古時期的人類不都是如此。老男人死去,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女人,都是兒子的。至今,中華民國的法律仍然承認兩願亂倫。當然,自私又假道學的老男人對此深惡痛絕。
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1328-1398)在他死前五年,幾個壯年的兒子都死的不明不白,包括皇太子朱標,二子朱樉,三子朱棡。我懷疑是被他弄死的。
明朝的錦衣衛由朱元璋首創,幾個兒子相繼死亡後,朱元璋在他死前裁廢錦衣衛,並下令銷燬所有檔案。心狠手辣的朱皇帝絕非改邪歸正或良心發現,想必那些檔案有不能讓後人看到的理由。朱皇帝設立錦衣衛不是監視大臣,當時開國功臣幾乎已都被他藉機殺光了。朱皇帝的錦衣衛主要是監視自己的兒子。唯一沒死的老四朱棣(1360-1424)剛好就是性無能,不會肖想朱皇帝的女人。後來,性無能的朱棣登基後又恢復的錦衣衛,此後錦衣衛主要的功用在於監視大臣。
順便一提,歷史把朱元璋前五個兒子都掛在馬后名下,其實都不是馬后所生。因為五人的年齡密集的不合常理,況且他們受孕時馬后並未隨軍。朱元璋不想也不便告訴人這些兒子的生母,表示生母的身份可疑,絕對是有礙禮俗與倫常。我推測應是朱元璋在羽翼已豐之後,殺了老上司郭子興一家男丁,竊占郭子興的妻妾和子媳,這些兒子都是郭家女眷所生,當然也有可能是朱元璋的姐姐或嫂子所生。往後朱家的子孫也很喜歡幹這種事。
自私又殘忍的朱元璋臨死之前下令:凡侍候過他的女人,沒有生育的一律在三個太監監視下上吊自殺。朱元璋想出一個恐怖又噁心的名字:朝天女,封給這些可憐的女人。
朱元璋性無能的兒子朱棣奪了侄子的帝位後,以凌虐和羞辱反對他的人的女眷為樂。在宮裡他以凌虐宮女,親手宰殺宮女為樂,性無能的男人對女人祇能如此。後來連這也滿足不了他的變態,朱棣死前五年,年年北征,每年數十萬的軍隊和民夫往來北京與大漠,勞民傷財,祇為他性無能的消遣,最後一年他死於回師的途中。
他來不及弄死自己的女人,所以他跛腳的胖兒子朱高熾(1378-1425)一獲知老爹的死訊,不忙著舉喪,也不忙著登基,第一件事是把老爹的女人弄上床,讓老爹的女人光著屁股向他宣誓效忠。朱棣留下太多久曠的怨女,仁慈又博愛的朱高熾為了安慰老爹這些女人,應接不暇,樂極生悲,登基不到一年就精盡人亡,後來大臣們給他的謚號是仁(他沒讓老爹的女人殉葬,存活了不少生命),史稱他為明仁宗。
後世稱為建文帝的朱允炆(1399-1402),當四叔朱棣打進南京,出逃前他不忘做一件事:逼自己的皇后和心愛的妃子上吊自殺,然後才放心的離開。他不想把女人留給叔叔享用,阿公沒告訴他叔叔是個性無能。或許阿公有跟他說,但他知道性無能的男人欺侮女人更恐怖,更讓他不放心。
朱家這種殺老婆的基因一直延續著。
兩百多年後,闖王李自成打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要去煤山上吊前,也是先逼自己的皇后和心愛的妃子上吊自殺。女兒長平公主不肯自殺,逃跑前被他砍掉右臂。
又過了四十年,場景換到台灣台南,朱家最後一個稱王的子孫朱術桂,他被鄭成功帶到台灣飬養。公元1683年鄭家決意降清,六旬老翁決定自殺,自殺前還是逼著他的女人先上吊,然後自己才放心的走。
說來可憐,這時朱家的場面已非當年,朱術桂祇有一妻、一妾、一個中年僕婦和兩個年紀較小的丫頭,和一般富貴人家根本不能相比,然而老不修都經了手。
南明史留下有趣又無恥的記載:朱術桂決心殉國,召集妾侍說:「孤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隨侍在側的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泣對曰:「王既能全節,妾等寧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請先賜尺帛,死隨王所。」而後相繼自縊於中堂。朱術桂親自殯殮後,將五妃之棺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這是台南五妃廟的由來。
明明朱老頭逼著五個可憐的女人上吊,卻被假道學說的十二萬分的虛偽。其實看誰先死就知道事情的真象。讓我訥悶的是為什麼沒有朱術桂的墓?莫非朱術桂像勇敢的台灣人莫那魯道一樣,弄出一個大婁子後,自己卻躲起來?沒錯,朱術桂逼死五個女人後他沒自殺,他逃走。隔了大半個月實在走投無路才自殺,鄉民將他和早死的元配羅氏合葬於高雄湖內鄉棚仔林。
妳說誰比較變態?
寧靜王朱術桂事略
朱術桂(1617-1683,享年67),字天球,號一元子,遼王朱植八世孫,長陽王朱憲煥嫡二子,萬曆四十五年生於湖廣荊州(今湖北),初授輔國將軍。
老頭註:朱元璋庶十五子朱植,洪武十年生,母妃韓氏。洪武十一年封衛王,封國為北平大名府,年幼留京。洪武二十五年改封遼王,洪武二十六年就藩遼東都司廣寧衛。建文二年燕王起兵,奉旨渡海回京。建文四年移國湖廣荊州府。永樂二十二年五月薨,壽四十八。嫡室無出,庶長子為世子,早夭。庶二子朱貴烚初封長陽王,襲封遼王。英宗正統四年獲罪削爵,改由庶四子襲遼王爵。憲宗成化十年朱貴烚嫡長子朱豪濕 (去水改土) 襲封長陽王。四傳朱憲煥,嫡長子朱術雅襲爵。朱術桂為朱憲煥之嫡二子。
崇禎十五年(1642)流寇張獻忠陷荊州,朱術桂與惠王朱常潤及宗室避居湖中。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陷北京,崇禎上吊。福王於金陵稱帝,為南明弘光帝,朱術桂與兄長長陽王朱術雅入朝,受封鎮國將軍。
清軍南下,朱術桂逃亡過程中與兄失散,鄭遵謙從紹興迎奉魯王朱以海為監國,由於不知朱術雅生死下落,於是由朱術桂襲封長陽王。
之後鄭鴻逵擁立唐王為隆武帝,朱術桂奉表慶賀,而隆武帝也承認他為長陽王。不久朱術桂得知兄長仍在世,上疏歸還王爵稱號,隆武帝改封他為寧靖王,前往方國安軍中擔任督軍。
清軍渡錢塘江,朱術桂再度逃亡,途中與監國朱以海會合,被鄭彩迎接到廈門。這時隆武帝已死,桂王被擁立為永曆帝,朱術桂前往朝謁,永曆帝命他留在鄭鴻逵軍中監軍。永曆二年春(1648)又命朱術桂同時督鄭成功之師 (未就任) 。後來南明勢力逐漸崩潰,只有鄭成功保持較大力量,並在思明州(廈門)禮待避亂宗室,朱術桂前往投靠,鄭成功以王禮待之。
永曆九年(1655)因為永曆帝和延平王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永曆帝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朱術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
永曆十六年(1662)鄭成功去世,鄭經繼位。永曆十七年(1663)鄭經迎寧靖王到台灣,同行包括瀘溪王、魯王世子朱弘桓、巴東王等諸明朝宗室及同鄉仕紳等八百多人。鄭經於承天府府署(今臺南市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寧靖王府邸,並供歲祿。朱術桂見臺灣初闢,土壤肥沃,便招佃在萬年州竹滬莊(今高雄市路竹區)一帶,墾拓田園達數十甲。
永曆三十五年(1681),鄭經去世,鄭克塽繼位。永曆三十七年六月廿二日(1683年7月16日)施琅攻下澎湖,鄭氏有意降清,朱術桂決心殉國,於是分其田賞佃人,捨寢宮與一元子園捐為佛寺。再逼死五妃,朱術桂親自殯殮後,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當時屬於仁和里,今臺南市五妃廟址)。
朱術桂死前書於壁曰:「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總為幾莖頭髮,苟全微軀,遠潛外國四十餘年,今六十有六矣。時逄大難,得全髮冠裳而死。不負高皇,不負父母,生事畢矣,無愧無怍。」次日,即加翼善冠,服四團龍袍,束玉帶,佩印綬,將寧靖王麎鈕印送交鄭克塽。
據日本《華夷變態》記載,朱術桂親自前往大關帝廟赴義。鄭克塽率文武至,嗟嘆別之。王乃拜辭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王答拜。又在硯背題辭世詩曰:「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書罷,結帛於樑自縊,且曰「我去矣。」侍宦兩人亦從死其旁。眾扶之下,顏色如生,越十日葬於縣治,長治里竹滬與元配合焉,不封不樹,妾膢五棺埋於台南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稱為五烈墓,又曰五妃祀。
朱術桂自殺時,年六十七歲。遺命鄉人將他和元配羅氏、早夭之子朱儼鑑合葬於湖內村棚仔林中。傳說葬後參與施工及埋葬之36人均被毒啞,並築偽墓一百多座,以混淆清軍與盜墓者。
昭和十二年(1937),台糖高雄大湖原料區補助員關廟人李清風在午休時無意發現墓址,隨即報警。日人開挖後依序挖出三人墳墓。據當年報紙報導:金器、玉器、夜明珠、古錢、香爐等寶物不勝枚舉。當時李清風口述:「棺蓋上鋪了一層厚金粉,棺木上用古碗裝石灰反蓋。」事後陪葬品被送往臺北總督府。
開挖後骨骸散落一地,糖廠員工蔡實為其撿骨重新安葬。民國48年(1959),竹滬、湖內兩村民籌資重建,將此地的一百多座偽墓合建成一大墓。其後歷經四度重修,現今看到的墓園是民國六十六年(1977)由高雄縣政府所修建,並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現為高雄市直轄市定古蹟。 (墓址位於現今高雄市湖內區湖內里)
目前高雄路竹區竹滬里的華山殿 (寧靜王廟) 建於清雍正乾隆年間,當地村民多係其部屬或佃農後代,稱其為老祖,廟為祖廟或王廟。1929年重修,民國68年 (1979) 建成今貌。
103.04.01初稿
衍伸閱讀:
趣圖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