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老師和課本都告訴我們:黃帝命倉頡造字。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天為什麼會下著粟雨?夜晚鬼為什麼要哭泣?當然,這是後世喜歡裝神弄鬼的人的胡扯。
中國在清末以前,不識字的下層農民心目中,代表知識的文字一直有著神聖的地位,甚至寫有字的紙張也受愚民崇拜,跟著神聖起來。
春秋戰國時無聊的人瞎編瞎扯說: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是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
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姓。
然而實情真的是如此嗎?
中國歷史在商代才進入有文字記載的信史時代。商之前的夏,因為在商代留下的文獻有記載,但至今人們仍未發堀出有關夏代的任何遺蹟,所以夏祇能算是半信史的時代,更不用說夏之前的三皇五帝,那祇能說是傳說中的年代。
殷商甲骨文記載的都是占卜的事,沒功夫瞎扯,並沒記下到底誰發明文字。春秋戰國喜歡瞎扯的大嘴巴,講不出黃帝時的倉頡發明了文字,是用什麼當書寫工具,又寫在哪裡?為什麼後世就是挖不到。
文字是人類高度文明的表現。人類要邁入農牧社會,有能力生產多餘的糧食,供養更多的人口,人口大量滋生後,才有可能發展政治組織和官僚體系。人類祇有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才需要文字。即使有了文字,也不是人人識字,祇有官僚體系的部分官僚才有文字需要。
十九世紀西方的史學家以有無歷史作為人類文明與野蠻的分野。歷史需藉文字記載而流傳,知識也藉文字傳達與保存。
當今世上自行創造文字的古文明祇有四個,其他文明所使用的文字大都參酌借用鄰近已發展出文字的民族,像遼、金、西夏,甚至朝鮮、日本的文字都參考借用中國的文字。有的乾脆使用鄰近較高文明所使用的文字,像中國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國的北方各民族建立政權後都使用中文。
自行創造文字的古文明最早是兩河流域的蘇美人,在公元前三千年創造了楔形文字,最晚是公元前六百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和公元前一千三百年的中國雖然也創造出文字,但卻沒有相關的流程佐證。
一套獨創的文字要發展到成熟,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蘇美人的楔形文字出土的史料相當豐富,讓後世的考古學者和文史工作者可以清楚的看出楔形文字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同於蘇美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和中國殷商的甲骨文在出現時就已相當成熟,學者一直未能找到較早期的發展史蹟。
當時的中國距離自創文字的兩河流域有數千里之遙,中間還間隔著高山、沙漠,兩者之間也沒有較文明的民族也可以傳信息。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文字的發明受到兩河流域蘇美文字的影響或啟發。
因為學者找不到殷商甲骨文的發明是受到其他文明影響與啟發的證據,所以目前認定中國文字是自創。然而學者又找不到商代以前文字發展的證據,學者懷疑殷商文字中敘述的夏朝到底有沒有發展出文字?如果有,為什麼找不到任何遺蹟?如果沒有,那麼商人的文字是誰教他們的?
當然,絕對不會是倉頡。
目前所有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仍然扯著倉頡造字,卻不肯老實的告訴同胞,商代甲骨文之前是椿懸案,中國文字的由來仍是個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