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25007虎山-枸杞.JPG 

枸杞開花104.10.25攝於虎山

 

荷蘭人進人台灣之前,台灣土著各族群操著不同的語言,沒有文字,甚至也還不會冶鐵和製陶,所以根本無所謂「炊事」,妳不能想像沒有金屬鍋具及陶製容器如何談得上炊事,現在山居住民的竹筒飯和石板燒就是當年的陳跡。

 

數百年來,島上偏佈大大小小的番社,不時彼此相互攻打。不會冶鐵的番人沒有番刀,祇有竹箭、木棒和拳頭,殺傷力不強,也不能產生有規模的王國。甚至受限於地力和生產能力,族群人口數目繁殖逹到一定規模就要另地析居,比鄰而居的「同胞」如無外力的壓迫,數代以後即因資源的爭奪,敵視如仇寇。番社的部落除了頭目,未能發展出稍具規模的政治組織。不常有征鬥衝突的部落頭目甚至祇是榮譽虛銜,對族人沒多大的拘束力。

 

其實所有熱帶地區的土著大多如此,優渥的生存環境讓人類像自然界所有動物一樣,終日祇知覓食與交配,永遠產生不了文明(老喜歡在FB上嚷著知足感恩的人,都是吃飽撐著的蠢人,人類,甚至物種都是在不知足下進化)。沒有文字就沒有歷史,數百年過去,沒人知道當初從何而來,因何而來?在這塊土地生活了多久,又做了什麼?除了那個古老的大洪水傳說……

 

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進士出身的黃叔璥被派為首任巡台御史,留台兩年。回北京後他寫下九萬多字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書中提到:「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

 

十七世紀中期,台灣中部有個鬆散的跨番社王國,或祇能說是部落聯盟。聯盟全盛時期包括:巴布拉族(活動範圍在今沙鹿、龍井、清水、大肚等台中海線四鄉鎮)與猫霧捒族(活動範圍在中彰投地區)、巴則海族(活動範圍在雲嘉地區)、洪雅族(活動範圍在今豐原、東勢)、道卡斯族(活動範圍在竹苗地區)共二十七社所組成的「跨族群準王國」,外人不知其名,姑稱其共主為「大肚王」。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端到鹿港,北方至桃園以南之地。後來範圍大概祇有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統轄番社約1518個。

 

16449月荷蘭上尉 Piter Boon 奉命率兵遠征基隆、淡水,由於事先評估錯誤準備不足,途中遭受巴布拉族的強烈襲擊,無功而返。隔年1Piter Boon再度率兵前往,大肚王Quata Ong大敗不敵,在van Breen牧師的居中協調下臣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同年47荷人召開南部的地方會議,Quata Ong也前往,與東印度公司訂約,表示臣服。大肚王國自此進入半獨立狀態,直到公元1662年荷人離台為止。

 

大肚王國雖對東印度公司順服,但從未歸順明鄭王朝。原因當然不是荷蘭人文明慈悲,明鄭的漢人殘暴不仁。荷蘭人一樣以武力征服平埔族,但因著眼於經濟貿易,祇要土著表面順服,接受其統治即可,未有殖民之打算。敗逃至台灣的明鄭則是武裝屯墾,和後來歐洲白人到北美一樣,因為土地的爭奪自然糾紛頻仍。

 

公元1661年明鄭取得臺灣統治權,為了自給自足實施「兵農合一」,派遣軍隊分赴各地屯墾,侵犯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導致明鄭王朝和大肚王國發生數次武裝衝突。最著名的是位於今沙鹿鎮的沙轆社因與鄭軍衝突,被陳永華(也有說是劉國軒)揮軍滅族,史載事後僅存六人躲入水池中而倖存,此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明鄭未留下任何紀錄,記下該事件的是明鄭的敵對方大清國的官吏,連領軍者是陳永華,還是劉國軒都不能確定。至於所謂的剩下六人,寫史者又是從何處得知?鄭軍?不可能,如知道還有人不會不殺光。倖存者?驚弓之鳥,後來呢?旁觀者,當時應該不會有旁觀者!祇有一種旁觀者,是鄭軍的响導,也是土著,敵對或中立的另一族。旁觀者庇護了倖存者。

 

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台灣由明鄭易幟為大清的幾十多年後,又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遭清軍鎮壓,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一帶,至此被漢人口中的大肚王國終告瓦解。然而兩次被征剿的都是中部海線平埔族,台中地區依然為極度排外的平埔族盤據,閩南系漢人北上拓墾至彰化即受阻,祇好由東北山區進入竹山,或由海路在竹南後龍登陸繼續北上。彰化地區則留給後來的客語系漢人與當地平埔族周旋。這是台中地區遲至晚清才開發,相較其他地區開拓較晚的原因。

 

由於平埔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沒有國號或名號的觀念,後人對「大肚王國」所知不多,即使「大肚王國」也是漢人所取。根據由荷蘭東印度公司資料編撰的《熱蘭遮城日誌》及蘇格蘭人David Wright片斷的記載,大肚王被稱為Middag王,其出入皆有人為其抬轎,也會有一兩位隨行者。他不允許基督徒住在他轄區,以及任何一位通譯學習其語言,僅准許他們通行而已。

 

以上是外人對當年大肚王國的全部記載。

 

順便一提,時至今日常有平埔後裔嚷著,自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其實依據現存史料,早年台灣偏佈文明程度較高的矮黑人。後來因為體型身材的弱勢,全被如今聲稱這塊土地主人的祖先們殺的精光。兩三百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在白人入侵後,同樣地也遭受悲傪的滅族命運。老美為政治利益,三不五時會支持台獨,但要是有白目的印第安人敢自稱「這塊土地的主人」,眾所皆知一定會被FBI請去拳打腳踢,然後關個幾十年。

 

自然界永遠是適者生存,強者生存。光靠一張嘴巴其實沒用,有空多看點書吧。103.02.11初稿

 

 

後記:

 

日前看到第四台播放一個日本介紹國外旅遊的節目,兩個年輕的日本帥哥為其國人介紹太魯閣,沒有多少高山的日本人領台五十年,對太魯閣特別有興趣,以致讓井蛙同胞不時吹著鬼斧神工,其實如果出國一看,還真的是笑話呢!帥哥在當地對著攤販問道:是否原住民?中文字幕打著原住民三個字,然而日語明明說的是「先住民」,日本人還真是一絲不苟呢!

荷蘭人踏上台灣之前,島上的住民因為不可理喻與出爾反爾被稱為「番」,以能與溝通的程度簡單的區分為生番和熟番,後來荷領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大至也是如此稱呼,但已有高山族和平埔族的說法,來台傳教的英國人(包括加拿大籍的馬偕)也跟著如此稱呼。後來平埔族因為漢化而逐漸消失,隱身在漢人之中,恥於承認自己是平埔族(即使到如今還是不敢承認,冒稱自己是台灣人)。到了日領時期,台灣祇剩山上的生番,日人稱為高砂族(高山族),平埔族都已漢化。光復後國民政府因高山族已成負面名詞,乃改稱其為「山地同胞」。然而改名不能改變事實,後來山胞也成了負面名辭。於是平埔台灣人執政時期除了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稱凱達格蘭大道外,也將「山地同胞」一辭改為「原住民」,如照日語翻譯應係「元住民」,然而領台五十年的日本人看出平埔台灣人的小動作,硬是翻成「先住民」,並不認為他們是「元」住民。(順便一提,「元祖麻糬」是日治用語,漢語中祇有始祖,沒有元祖的說法)104.11.0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肚王國 原住民 先住民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