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2.12攝於苗栗南庄
台北士林地區早期原為平埔族麻少翁社之居地。
清康熙年間,漳州人與麻少翁社達成開發此地的協議,漳州人陸續遷入此地開墾。渡海來台的漳州移民將此地以原鄉福建漳州名勝芝山命名為「芝山岩」。
清道光五年(1825)漳州人在芝山岩周圍建立四個隘門,作為防禦泉州人的堡壘。全部為石材砌成,隘門上有雉堞、銃眼。
隘門名稱 |
四大金剛(神獸)鎮守 |
景點位置 |
東隘門 |
石象 |
大石象 |
西隘門 |
石蛇 |
蛇蛙石 |
南隘門 |
石馬 |
石馬(105號公園裡) |
北隘門 |
石獅 |
五鬼弄金獅(石頭公廟後方) |
明、清時期大陸沿海居民多渡海來台討生活,當時定居於台北萬華地區以泉州人較多,士林一帶則多是漳州人。來台開發期間常因語言、風俗、習慣、信仰、利益等衝突,進而發生了械鬥。
漳泉兩地人民不和其實早在唐末,割據閩省之小軍閥彼此不時攻殺(見拙作:閩南人應知的閩國史),導致兩府人士亦相互仇視。有清一代移民來台日多,土地開發日益飽和,因生存競爭激烈,為土地開發、搶水源、佔地盤等利益衝突,時常發生摩擦,大打出手。
台北地區漳泉械鬥,以咸豐三到九年間最為激烈。咸豐九年,泉州人由社子島渡過基隆河攻入芝蘭街(今文林路憲兵隊附近)燒毀街市,漳州人不敵退敗到芝山岩,以惠濟宮為大本營,所有壯丁則死守四座隘門,最後全部被殺。事後地方人士將無名死難者合葬於芝山岩上,稱萬善堂,又稱「老大公祖」。民國十八年重新修建,有幅對聯,而改稱「同歸所」。目前同歸所歸屬於惠濟宮管轄。
【現況】
東隘門 |
東隘門已倒塌,遺跡亦不易見,原在大石象往下走的位置,已倒塌拆除,且原路封閉,無法通行。 |
西隘門 |
目前僅存,被列為第三級古蹟。 |
南隘門 |
原在現百廿崁處,日本人建芝山岩神社時建百廿崁時拆除。 |
北隘門 |
原隘門在民國75年前後拆除,由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以安山岩石材重建。 |
台北漳泉械鬥簡史
1853年板橋陳林異姓漳泉械鬥(林本源案)
1855年淡水廳北部漳泉械鬥
1859年七月台北枋寮街大火引起械鬥
1859年漳州同安兩籍台北械鬥
艋舺泉州人以滬尾(淡水鎮)黃龍安為首率艋舺、新莊、和尚洲、港仔墘、溪洲、加蚋仔各街莊泉人豪勇三千餘人攻漳州人大本營枋橋林本源家族。
港仔嘴(板橋江子翠)、瓦窯(今中、永和交界處)及加蚋仔(今台北西園,東園)等莊,均付之一炬。
枋橋之漳人聚眾反攻泉人,械鬥禍及芝蘭(今士林)二堡
漳人八芝蘭(士林)村莊全燬,退居芝山岩避難。導致八芝蘭重建。
1860年漳人大破新莊、西盛
1860年新莊漳泉械鬥
1861年淡水漳泉械鬥(林國芳案)
遺憾的是我找不到械鬥的起因與事件的經過,因為存殁雙方的子孫均自稱「愛好和平」,繼續在這塊土地「打拼」。史家與後人均諱言過去先民這段不「愛好和平」又不光彩的歷史。103.04.26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