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春,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第一個。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天從今天開始。
二十四節氣是中原農耕民族的生活規範,以黃河中下游的天候為準。爾後漢人逐步南拓,帶到了台灣,也帶到東南亞。亞熱帶的南方海島其實並不適合。但大家也因襲了四百多年,也發展出不同的解讀。
立春揭開了一年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大地回春,春到人間草木知的情景。
有趣的是立春雖然是農曆節氣,但一定落在每年陽曆的二月三、四、五日,最近十幾年都是三、四兩天中的一天。
二十四個節氣各有十五天,立春的十五天以五天為一單位,有三候: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負冰:原為魚上冰,《元史志》改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中原民俗立春還有「咬春」的習俗。
在立春當天,用餅皮包裹菜肉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像元宵的湯圓、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
然而如今咬春的習俗已少人知。
有些女人有叫春的習慣,這是個好習慣,春天是叫來的。
立春的台諺:
立春落雨透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六畜不安。雷不打春,今年一定好年冬。
春霧(音ㄇㄥˊ)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春天後母面:入春以後,氣候陰晴冷煖無常。
昨天一整天台北都下著毛毛雨,今早醒來仍然如此。
花甲老人喜歡春天,喜歡春色無邊,喜歡讓女人叫春,其實哪個男人不如此?
然而老人的生命裡還有幾個春天?
老人總想「抓住春天的尾巴」,忘了生命其實已進入寒冬,春天早已逝去。所以……
年輕的朋友或還算年輕的朋友們切記: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週一淑惠做了核磁共振的檢查,最近腰背痛的很厲害,止痛藥已經吃了好一陣子了。
下午門診看報告,再做進一步療程的安排。
門診後她會過來。
如果雨停了,打算和她去松山文創照照相。
半年前和小賤去時,那個最近倍受批評的遠雄巨蛋外觀幾乎已完成。
已忘了看著他蓋了幾年,生活中總是一點一滴在改變,改變的讓人沒有感覺,不知不覺間......
人已老,景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