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2kM0Fs  

 

被丈夫拋棄,成就了她水餃皇后之稱

 

每日頭條 2017-04-22

 

她,曾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流落香港,孤苦無依;

 

她,曾獨自推著向前小車,在香港灣仔碼頭走街串巷賣水餃。

 

然而20多年後的今天,她,傳奇般地成為了一個叱吒同事的女強人,擁有數十億資產的女企業家。

 

她就是被喻為「水餃皇后」的臧健和。

 

1945年,臧健和出生於青島市。年輕時,她在青島一家醫院當護士,認識一個來自泰國援華的華僑醫生,他們相愛相知走到了一起。

 

老頭插嘴:

 

1. 維基百科說臧女士出生於青島市黃島區西邊的五蓮縣,以維基為準。

2. 維基百科說其夫是援華醫學人員,醫生與「醫學人員」應該有差別,以維基為準。 

 

1974年 (虛歲30) ,老公說要回泰國繼承家族遺產,並承諾將來會來接臧健和以及兩個女兒。

 

然而,3年後 (1977,虛歲33) 當臧建和辭掉工作,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滿心歡喜地趕到泰國與丈夫團聚時,卻卻地發現丈夫在那邊已娶妻生子了。

 

泰國的法律是允許一夫多妻的,可一向獨立剛強的臧健和無論如何也不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且她也擔心兩個年幼的女兒,在這樣的家庭裡會拘留委屈。 於是她毅然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泰國,發誓要靠自己的雙手,撫養女兒健康成長。

 

沒臉回家的她在香港中轉站停下,在銅鑼灣租了一間4平方米的陰暗小屋住下。就這樣,開始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由於當時不會講粵語,她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那時候她一天打三份工,這份工上完,馬不停蹄趕到下一個工作那裡。做護工,酒樓洗碗,電車廠擦車……

 

這段生活是很煎熬的,嚴重的睡眠不足,但是她還是熬了下來。為的就是交女兒的學費還有醫治自己老母親的病。

 

禍不單行,她意外被老闆意外辭職,一下子讓她失去了經濟來源。她不知所措,當時政府說要救濟他們一家,但是她拒絕了。

 

老頭插嘴:她不是打三份工?三份都被辭退?

 

她說:「我還年輕,有能力工作卻吃救濟,我覺得我辜負了自己,孩子也會因是救濟家庭而自卑,無法與其他孩子一樣成長。」

 

於是她開始擺攤賣水餃,她還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吃,可是她的第一批客人,也就是一群學生竟然大呼好吃,一下子給了她信心,也讓來到香港後很少笑的她露出了笑容。

 

擺攤總是要躲躲警察,被抓了還很麻煩,於是她在碼頭搭了木棚,既賣熱水餃,也賣生水餃。當時很多人吃完一次以後就會變成她的常客。能夠讓水餃更適合大家的胃口,她跑了好多餃子店,吃了幾十種餃子,回來又連夜調餡。有一次,還被一個客人寫上了報紙,誇她的水餃好吃。

 

她還非常留心顧客的意見,常常為了實驗新的包餃子方法而連夜不休不眠。記得有一次,一個顧客說餃子皮太厚了,讓她忙碌了幾天,終於找到擀出薄而透亮的餃子皮的竅門。

 

自那以後,臧健和開始仔細琢磨磨香港人的口味,包的餃子越來越好吃。她的「北京水餃」很快便在灣仔碼頭出了名。前來買水餃的人越來越多。臧健和也在「北京水餃」前面加上四個字:「灣仔碼頭」。

 

就這樣,她的水餃越來越出名,機緣之下被一個日本老闆看中了,想要投資她。當時,是要求她把生產出來的水餃貼他們的商標,但是她拒絕了。一再妥協,最後以12.5元一盒的批發價成交。日本老闆說:「你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敢把批發價賣的比零售價還高的供應商。」這樣一簽,就是20年。

 

老頭插嘴:大多數的商家都巴著百貨公司希望能在百貨公司露臉銷售,增加品牌知名度與價值感。為何這位日本老闆反而求著一個水餃小攤,這個小攤實際開賣不到一年。況且一個婦人一天手工包水餃能有多少?如何對百貨公司供貨? 

 

隨著日本百貨商店家超市的全面鋪貨,「灣仔碼頭」水餃在香港很快成為冷凍食品第一品牌。佔據了香港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老頭插嘴: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別人都死了?一個婦人手工包水餃,供應全香港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鬼話!

 

1985年,臧健和開了第一間水餃工廠,並且讓水餃打入香港的日資百貨超市。通過規模的擴大,她又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1996年在香港回歸前夕,臧健和斥巨資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廠房,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一件壯舉。這個舉動也使「灣仔碼頭」實現了質的飛躍。

 

1997年,臧健和與美國Pillsbury食品公司正式合資。如果說和日資百貨的合作使「灣仔碼頭」由小販變成小工廠的話,那麼,與該食品公司的合作則使「灣仔碼頭」水餃的生產完成了向現代化工廠的突破性轉折。從此,「灣仔碼頭」正式邁入了國際化大公司的行列。

 

之後,她先後在上海建立生產基地,改擴建廣州生產基地……。幾大生產基地的建成,如今,「灣仔碼頭」已經佔據中國華南冷凍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並向澳洲等國家出口,「灣仔碼頭」終於走向了世界。

 

臧健和從小攤販迅速成長為知名領袖,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些年她的終於終於得到了回報。

 

「我能有今天這一步,固然與我當初的選擇和堅韌的性格有關,但確實是顧客給我的最多,顧客是衣食父母這句話對衣食無憂的人造成,只是一個要求,可我這樣當的信念讓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也希望能夠越走越好。我從當小販開始就體會到:顧客願意吃你做的東西,你自己飯碗裡也就有了吃的。

 

維基百科:

 

臧健和(1945-2019,享壽74),香港冷凍麵食品牌「灣仔碼頭」創辦人,曾擔任山東省第八、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香港山東商會副會長、山東大學校董等公職。

 

1945年,臧健和出生於山東省五蓮縣。1967年,臧健和在醫院工作認識當時作為援華醫學人員的一位泰籍華僑相識,兩人日久生情,日後便喜結連理,前後生下了兩個女兒。

 

老頭插嘴:五蓮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市東北端,東臨青島市黃島區(西海岸新區),南接日照市東港區,西連莒縣,北靠諸城。

 

1974年,臧健和的丈夫以父喪為由回到泰國奔喪。三年後的1977年,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女兒往泰國尋親,卻得知丈夫已在泰國續娶一妻,途中因錢財所剩無幾而被迫停留在了香港。

 

初到香港期間,臧因不諳廣東話,只能做無需開口的職業如酒樓洗碗工、電車清潔員,一天工作超過20小時,次年即因勞累過度而腰骨受傷。

 

後來臧以僅剩500港幣創業,買下木頭車及水餃材料,在香港島灣仔的灣仔碼頭一帶當水餃小販,命名「北京水餃」。開業初期,因餃子口味同廣東人的飲食習慣有較大差異,生意不甚理想。後為符合廣東人口味,調整了餃子皮的厚度與肉餡的肥瘦比例。後來得到日資百貨公司老闆賞識,生意擴張下,於1978年創辦自家品牌「灣仔碼頭」。1985年在香港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隨著1996年水餃獲得美國著名食品公司注資,灣仔碼頭成為全球品牌,因此得到「水餃皇后」的稱號。

 

世界日報 2019-02-12 14:16 

最驕傲 臧健和創業脫貧 兩女成才

 

「感謝夫家曾賜予我的苦難,它成就了今天的我。」

 

1977年,臧健和女兒們滿心歡喜到泰國與丈夫團聚,卻發現他已組織了另一個「家」。面對夫家對兩個女兒百般嫌棄,她毅然離開,但無顏再見鄉親父老,又不知何去何從,持有香港護照的她,便決定在香港扎根。

 

老頭插嘴:

 

鄧小平於1978年12月18日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簡稱「改革開放」) ,在那之前,一個山東小姑娘為何會有香港護照?

 

結果,臧健和成了「婦女撐起半邊天」的典範。大公報報導,她謙稱自己從不懂做生意,當初賣水餃只為養大兩名女兒,「客人幫我過活,我認真做餃只為感激。」臧健和笑言,沒想到能夠脫貧,而兩個女兒都大學畢業,做到有用的人,是她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

 

據蘋果日報報導,臧健和勞碌大半生,只為女兒有安穩幸福生活,後來大女兒幫她打理灣仔碼頭生意,小女兒在金融機構工作。臧曾提及令她最窩心是女兒的一篇作文,「老師叫她寫媽媽,她寫了一篇《媽媽笑了》,說賣出第一碗餃子時,是我受傷後第一次笑,那篇作文還被老師貼堂!」

 

臧姑娘甜笑地說:「沒想到連我這一代也脫貧了,兩個女兒都讀到大學,能做個有用的人,這是我一生人最值得驕傲的事。」

 

人生各階段的臧健和

/tmp/phpZppgN7

 

/tmp/phptnh76l

 

/tmp/php2kM0Fs

 

/tmp/phpHVHlgk

/tmp/php8ujgt5

 

/tmp/phpAipNvF  

 

/tmp/phpHUw0Kh

 

/tmp/phpf2EUjn

/tmp/phpOLvlb9

/tmp/phpOhizf3

/tmp/phpOP3kmM

/tmp/phpCd8DKm  

/tmp/phpNsaOw7  

聯合報 2019-02-12 09:28 

水餃皇后灣仔碼頭創辦人臧健和逝世享壽73

 

知名水餃「灣仔碼頭」品牌創辦人、水餃皇后臧健和11日晚間逝世,享壽73歲。從1977年創業到現在,臧健和40年如一日用心做出最好吃的水餃。她說過,水餃總令人想起團圓、溫暖、笑臉,而「中國餃子能和漢堡包、披薩一樣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中國新聞網報導,「灣仔碼頭」母公司通用磨坊已確認臧健離世的消息。

 

香港大公報報導,山東姑娘臧健和自小為補貼家計輟學到縣醫院工作,認識了泰國華僑醫生,結成夫妻,並生下兩個女兒。

 

197732歲的臧健和從青島帶著年僅4歲和8歲的兩個年幼的女兒,去泰國尋親,原以為幸福美滿的婚姻,卻遭到夫家拋棄,被迫在香港落地生根。

 

起初,臧健和在酒樓打工,因為罹患糖尿病不能再做粗重工作,生活困頓時朋友到她家造訪,對其親手煮的餃子讚不絕口,提議她到街邊擺攤。

 

新華社報導,當時香港還沒開通地鐵,維多莉亞港是交通要道,臧健和為了謀生,自製木板推車在灣仔碼頭擺起了水餃攤。

 

「碼頭上是低層人謀生的舞臺」,臧健和將心比心,因此從不收取碼頭水手和司機的餃子錢,因此美味和口碑相傳,臧健和賣餃子曾創下六小時賣1000份的最高紀錄。

 

老頭插嘴:不收錢?!一個單親媽媽,養兩個小孩,還要寄錢會老家,賣水餃不收碼頭水手 (記者要說的應該碼頭苦力) 是和司機的錢!?鬼話。

 

大公報報導,機緣巧合下,日資大丸百貨公司老闆的12歲女兒對臧健和包的水餃情有獨鍾,臧健和因而獲邀合作,1982年臧健和的水餃進軍商場,自此發跡。

 

為了感謝讓她走出困境的碼頭,臧健和將水餃品牌取名「灣仔碼頭」,並堅守「每一顆水餃都皮薄、餡大、汁多」的品牌概念。

 

臧健和從小攤販賣到創立「灣仔碼頭」水餃品牌設廠包水餃,再到超市上架,到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經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冷凍水餃品牌,並進一步擴展臺灣、大陸等全球市場。

 

 

老頭的話:

 

如果說貴州老乾媽的創業是個勵志故事,臧女士的創業則是個「傳奇」,這個傳「奇」裡中有很多不能挑明的隱情。

 

1. 所有報導都未能說出臧女士何時與泰國華僑結婚,她真是元配?還是泰僑在華的二奶?

 

2.臧女士1977年落腳香港,姑不論中共改革開放前,「自小輟學」的山東小姑娘如何會有香港護照。她自稱落腳香港後打三分工,做了多久?而後開始擺攤賣水餃。然而水餃賣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1978年她就獲得百貨公司日本老闆的賞識與投資。老頭只能說:很多成功的女人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成功的男人。

 

109.01.21轉載

 

延伸閱讀:貴州老乾媽的故事見拙作老乾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