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Wcudsv  

 

上下游 2021 年 09 月 27 日

大目和鳳梨釋迦家族全展開!粗鱗、軟枝、綠寶、蘋果釋迦,有刺番荔枝也有圓滑番荔枝

 

因銷中受阻,釋迦最近成為當紅話題,吃台灣釋迦,你是大目釋迦派還是鳳梨釋迦派?為何釋迦又叫做番荔枝?你知道鳳梨釋迦在台灣已近一甲子、大目釋迦是近二十年才出現嗎?釋迦到底可不可以拜拜?為什麼釋迦果農要上大夜班?關於釋迦的種種秘密,就讓釋迦專家——臺東農業改良場副場長盧柏松告訴你!

 

 

釋迦是番荔枝的俗稱,跟荔枝有關係嗎?釋迦是從哪來的?

 

答案是沒有關係,釋迦是番荔枝科番荔枝屬,荔枝則是無患子科荔枝屬。釋迦的確切原產地無法確知,熱帶美洲是較早且普遍栽培的地方,美國普渡大學資料顯示,1590年之前,葡萄牙人已將釋迦傳入印度。17世紀初,釋迦已在印度及中國南方廣泛種植,同時傳至澳洲、玻里尼西亞、夏威夷、埃及、巴勒斯坦等地。

 

盧柏松說明,釋迦傳入中國時,因為是外來植物、幼果外型形似荔枝,才被取名為番荔枝;「釋迦」是俗名,因果實外表有鱗目,猶如釋迦牟尼佛的頭飾,因而得此俗名,亦有佛頭果的稱呼。坊間傳聞以釋迦祭祀神明大不敬,盧柏松認為是迷信,「在台東還是有很多人都拿釋迦拜拜喔!」

 

大目釋迦

/tmp/phpGYOmoy

 

外國的釋迦跟台灣釋迦一樣嗎?

 

番荔枝科植物超過 2,000 種,遍及世界各地。臺東農改場從國內外搜集了許多番荔枝家族的成員,例如:番荔枝近緣種的牛心梨刺番荔枝圓滑番荔枝等,以及經濟栽培的軟枝種、粗鱗種、紫色種及冷子番荔枝

 

同樣是番荔枝科,用途大不同,國人較熟悉的大目種及鳳梨釋迦、在國外被稱作「牛奶釋迦」的樓林果都會作鮮食用,刺番荔枝則因香氣特殊,可加工為果汁,圓滑番荔枝的枝條製成的軟木塞則比果實更有名。生長環境也不一樣,盧柏松說明,冷子番荔枝主要產地在中亞及歐洲,屬於溫帶番荔枝種,大目釋迦則是熱帶番荔枝種。

 

盧柏松表示,泰國、美國、澳洲和菲律賓都有栽培鳳梨釋迦,但只有台灣、泰國有大量外銷,泰國的品種跟台灣又有差異,「果肉風味比較像傳統釋迦」。所謂傳統釋迦指的是粗鱗種、軟枝種這類釋迦,俗稱土釋迦,越南當地的釋迦也是土釋迦。

 

台灣人是何時開始吃釋迦?一開始就吃大目釋迦嗎?

 

釋迦來台可能途徑有二,第一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往來南洋的商船自東南亞傳入,第二是中國廣東、福建省的移民攜帶種子而來。而在17世紀的《諸羅縣誌》中就有提到釋迦:「釋迦果,似波羅蜜而小,種自荷蘭,味甘而膩、微酸,夏盡秋初熟」。

 

盧柏松表示,依文獻記載,釋迦來台距今約有400年歷史,最初引入的是粗鱗種,「1981年之前的釋迦其實很小顆」,頂多只有手掌大,一來是種植技術,二來是品種緣故。現在果形碩大的市場主流大目釋迦,約2000年開始流行,名為臺東2號。此品種一開始是出現在農民黃振襲的果園中,因果實鱗目長得特別大,找上臺東農改場合作研究調查,才進行品種命名發表。

 

臺東1號及軟枝種也分別由農民呂石明、張明通發現,宛若釋迦之神送給台東果農的禮物。最後大目釋迦成為農民首選,盧柏松分析,相較於傳統品種,大目釋迦的果實大、果肉肥厚、種子小、產量高,果樹樹型又小,「不佔空間,對農民來說同樣的面積可以種更多棵果樹」,因此推出後很快就「爆紅」。

 

大目釋迦

/tmp/php7o0eho  

 

鳳梨釋迦是怎麼來台灣的?何時開始主攻外銷?

 

外銷主力鳳梨釋迦品種Gefner是在1965年從以色列引入,盧柏松說明,鳳梨釋迦是美國研究單位以傳統釋迦與冷子番荔枝雜交育成,傳統釋迦是熱帶的番荔枝,冷子番荔枝則是溫帶番荔枝,所以鳳梨釋迦的特性介於兩個親本中間,適合在亞熱帶地區生長。

 

鳳梨釋迦剛引進台灣時,夏季果會裂果、發霉,直到1989年後,臺東場嘗試利用產期調節技術改為生產冬期果,發現冬季果的品質相當好,產業才開始發展。

 

盧柏松表示,鳳梨釋迦一開始售價一度高達每台斤250元,但隨著栽培面積增加及人工授粉技術的發展,產量大增,價格下滑到30-40元,農會、改良場及農民開始合作嘗試外銷。

 

他解釋,大目種後熟速度快,夏季採收後約2至3天就會軟熟,且不耐低溫,冰存於15°C下的溫度容易出現寒害,因此僅有少量外銷,多銷往鄰近的香港、澳門,少量空運輸往加拿大。鳳梨釋迦則相對耐貯運,在冬季採收後,後熟約需4至7天,果實可在7至8°C冷藏10至14天,若使用氣體調節貨櫃(CA櫃)還能延長至21天,因此成為外銷主力。

 

鳳梨釋迦

/tmp/phpeaJozH

 

釋迦大部分都種在台東,台東有什麼魔力?

 

全台釋迦種植約5606公頃,約95%集中在台東,台東斑鳩釋迦產銷班班長吳文耀形容:「在台東,種釋迦可說是全民運動。」其實釋迦最初引進時是種在台南,相當適應台灣南部的熱帶氣候,在1930年前後,南部許多人家裡都有種1至2棵釋迦。

 

盧柏松說明,釋迦東移的過程很漫長,主要是不少中南部人到台東開墾時將釋迦帶過來。台東在1970年代種了很多晚崙西亞橙,但因大乾旱以及柑橘黃龍病而沒落,農民逐漸改種釋迦。台東成為釋迦大本營,關鍵在於冬天均溫為17至21°C,冷熱適中,釋迦在此一年可以有二次收成

 

為什麼現在幾乎整年都吃得到釋迦?

 

台灣釋迦原本的產季在夏天,不過因產期調節技術精進,現在冬天也能生產。大目種釋迦的產季最早從6月下旬開始,一路到翌年2月;鳳梨釋迦則是12月到翌年4月。

 

釋迦的產期調節技術就是剪枝,這是怎麼發展出來的?盧柏松聽到的說法有二。第一個傳說和颱風有關,每年7至9月是颱風季,有釋迦果樹枝條被颱風弄斷,農民修剪整理後發現剪枝處重新萌芽開花,而且果實更大、更好吃。

 

第二個傳說則和「鳳梨」有關。盧柏松表示,1960年代左右,台東因為有鳳梨罐頭工廠廣種鳳梨,有人將釋迦間植在鳳梨園中,7月採收鳳梨時隨手砍除太茂盛的釋迦枝條,沒想到修枝後果樹重新開花,且結果狀況更好,這件事就被傳開來。

 

產期調節修剪,枝條修剪後長出的果實更大

/tmp/phpNriWPJ

 

聽說鳳梨釋迦需要農民晚上戴著頭燈去人工授粉?

 

盧柏松解釋,釋迦花為雌雄同花,但兩種花的成熟時間不同,倘若只仰賴自然授粉,成功率會很低,因此改良場教導農民採用人工授粉技術,以穩定產量、提高品質。

 

至於在晚上授粉的原因,盧柏松表示,這是因為鳳梨釋迦的雄花成熟的時間點多落在「傍晚5點到7點」,而越新鮮的花粉授粉成功機率越高,因此釋迦農會在大家吃晚飯的時間,戴著頭燈到果園收集花粉,再拿著圭筆、小心翼翼將花粉沾在雌花上。

 

不過現在改良場又開發出「用大目釋迦花粉為鳳梨釋迦的雌花授粉」技術,釋迦果農就不用再上「大夜班」了。盧柏松解說,以此技術長出的果實仍像鳳梨釋迦,但種子會變異,外銷更不必怕品種外流。

 

番荔枝人工授粉-授粉筆

/tmp/phpPNBS5I  

 

聽說鳳梨釋迦很怕熱,天氣一熱就落果?

 

鳳梨釋迦目前產季被調整為12月至翌年4月,但釋迦果農一聽到暖冬就頭皮發麻。因為鳳梨釋迦因育成的母本為冷子番荔枝來自溫帶,對高溫更為敏感。

 

倘若果實在接近成熟時遇上高溫,會加速發育,「果實越大,營養的需求量就越高,可是單棵果樹能供給的養分是有限的,」盧柏松表示,此時植株本身會有「取捨」,越大的果實越是負擔,就會被「果斷」放生而掉落。

 

為什麼只有看過釋迦冰,沒聽過釋迦酥?

 

盧柏松解釋,釋迦本身含有大量酚類化合物,果肉加熱後極易褐變,因此只能低溫加工,例如製作冰淇淋。目前鳳梨釋迦還有開發果肉冷凍切片,去皮、切塊後低溫保存,風味極佳。

 

釋迦冰堪稱人間經典美味,台東最有名的「斑鳩冰品」,廠長陳進憲在20年前與產銷班農民集資,在集貨場增設冰品工廠及銷售部門,以鳳梨釋迦搭配初鹿鮮乳製成冰淇淋。釋迦果肉滑順的口感與牛奶完美融合,在2003年還獲選為國宴冰品。

 

斑鳩冰品的鳳梨釋迦冰

/tmp/phpDG1TgW  

 

釋迦買一箱回家常常會同時熟,一次不想吃這麼多怎麼辦?

 

很多人把釋迦買回家後,幾乎是天天摸釋迦。「這樣算是『人工』催熟喔。」盧柏松表示,手掌帶來的溫度和壓力會加速釋迦的熟成,放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也可加速軟熟。

 

倘若擔心果實同時成熟、無法一次吃完,盧柏松提供兩招,第一招是釋迦微微軟熟就放冰箱冷藏庫,遠離出風口,可以放一週左右,鱗目會略為變黑,但不影響食用;第二招則是將軟熟果肉收納到保鮮盒後冷凍,還可以嘗到不同口感。

 

鳳梨釋迦果肉Q彈、酸甜並蓄,籽又比大目釋迦要少很多,食用上更方便。許多人擔心它甜度和熱量高,每100克鳳梨釋迦熱量約等於半碗飯,不過它營養相當豐富,尤其鉀的含量非常高,也富含各種維生素如菸鹼素、維生素C、維生素B6等,熟成後冷藏,風味更佳。

 

鳳梨釋迦果肉Q甜

/tmp/phpezrSZP  

 

 

 

【釋迦圖鑑】

 

番荔枝家族:台灣常見釋迦

 

臺東2號大目釋迦

/tmp/phpImS7zs  

/tmp/phpCHVUQg  

 

果實:平均單果重約 900公克

育種:2000年於臺東釋迦農黃振襲果園內選拔出來,而後經臺東農改場嫁接繁殖及品系比較試驗後,於2008年正式命名。

特色:目前為內銷主力品種,主要產期為每年7月至翌年2月,大果、產量高且鱗溝開裂明顯,有利於判斷成熟度及採收,採後約2至3日軟熟。

風味:肉質及口感似軟枝種,果肉率約50%,糖度約20至24°Brix。

 

 

鳳梨釋迦 (品種:Gefner)

/tmp/phpubMu9l

/tmp/phpS4IU5X  

 

果實:平均單果重約 600 公克至1200公克

育種:1965年從以色列引進,由傳統釋迦及冷子番荔枝育成

特色:目前為外銷主力品種,果實為心臟形狀或圓錐形,夏期果會裂果,冬期果主要產期為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採後約4至7日軟熟。

風味:果肉Q可切片食用,酸中帶甜,有百香果或鳳梨的香氣,果肉率約65%,糖度約26°Brix。

 

 

粗鱗種釋迦 (土釋迦) 

/tmp/phpLpcHwg  

 

果表之鱗目突起,硬熟期鱗溝開裂呈奶黃色,單果重約300至600公克,果粒比重大,肉質及風味不錯且果肉利用率高,具商品價值。果實小,果農栽培意願低、面積少。

 

 

軟枝種釋迦

/tmp/php5llXRo  

 

於台東果農張明通的果園內發現,果表鱗目為大又突起之深綠色,明亮度低、鱗溝閉合,較難從外觀判定成熟度。果型中,單果重約400至700公克,果粒比重小,果肉利用率低且口感稍差,果實易軟熟,產期早、產量高且穩定,但因果實較小,果農栽培意願低、面積少。

 

 

蘋果釋迦 ( 品種:Hillary )

/tmp/phppRNWuN  

 

鳳梨釋迦後裔實生品系,平均單果重約950至1000公克,果皮光滑且顏色較綠,但果形不整齊,畸形果比例高果實成熟期較早,果肉率約64.5%,糖度20.8°Brix,果肉Q彈、甜中帶酸。

 

 

臺東 1 號

/tmp/php2UFD3l  

 

於台東釋迦農呂石明果園內選拔出,2001年命名。果表鱗目大目突起且明亮度高,果實硬熟期鱗溝展開呈奶黃色,外觀成熟度明顯,商品價值高,採後櫥架壽命長;果實比重

大,果肉利用率高且肉質佳,風味及口感良好,產量較穩定,但冬季逢低溫易裂果。

 

 

臺東 3 號(綠寶)

/tmp/phpWn13PS  

 

以鳳梨釋迦 Gefner 和臺東1號雜交育成,2017年正式命名。果實屬於大型果,果形為三角圓錐形,成熟時果皮為黃綠色,果皮鱗目特大、鱗溝展開小,冬期果較重。產期為每年9月至翌年4月,採收後約4至

6天軟熟,果肉白色、柔軟多汁,果肉率為55.4%,糖度約23.4°Brix。

 

 

紫色種釋迦

/tmp/phpjXnJ5X  

 

自國外引進之品種(系),鱗目呈紫紅色,鱗溝深且亮麗,果肉呈乳白色,單果重約300至900公克,口感比粗鱗種釋迦稍差,目前僅少量栽培。

 

 

 

其他番荔枝

 

刺番荔枝

/tmp/phpUT3L59  

 

原產於中南美洲,主要分布在熱帶美洲。果實為番荔枝屬中最大的,單果可重達2公斤。人工授粉果實呈長圓錐形,自然授粉呈卵形或心臟型,表皮為深綠色並滿佈肉質軟次,果肉白色,富有纖維及彈性,果汁有特殊香味,果肉似芒果或鳳梨風味,為果汁良好原料。

 

 

山刺番荔枝

/tmp/php3AfKdB  

 

原產於中南美洲,單果可重達1公斤,果實呈圓形或廣卵形,表面滿佈稍硬肉質刺,軟熟時具特殊香氣,似百香果或鳳梨香氣,酸味強但不甜,較無食用價值。

 

 

圓滑番荔枝

/tmp/phpnuaeEJ  

 

原產於熱帶美洲的海岸地區、美洲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島,果重約120至200g,果實為廣卵形,表皮有淺綠或白色的小點隆起,果肉為淡紅色、酸味濃,有樹脂味,不適食用,但其枝條可供製軟木塞用。

 

 

牛心梨

/tmp/php4vuva7  

 

原產於中南美洲,果實為心臟形、圓錐形或卵形,果面平滑為黃綠色至褐色,果肉呈乳白色、肉質尚軟具有香氣。可鮮食,除鮮食外,也可當蔬菜料理食材之待用品,亦可混合洋酒食用,還可當鳳梨釋迦的砧木。

 

 

冷子番荔枝

/tmp/phpyW5Xzs  

 

原產於秘魯及厄瓜多爾等安第斯山山脈,單果重從數十公克至 2 公斤以上均有,果形差異甚大,有心臟形、圓錐形、卵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光滑至有圓錐狀突起,果皮薄、綠色,果肉白肉細緻,風味酸甜適中,果汁量適中,可鮮食用。

 

 

樓林果 (牛奶釋迦、霹靂果)

/tmp/php8tGL4O  

 

番荔枝科樓林果屬,原產於巴西,果實為扁至球形、長橢圓形的聚合果,外皮有大軟刺狀鱗目。果實發育期間外皮為淺綠色,軟熟果實呈淺黃色鱗目易褐化或變黑,果肉為乳白色或綠色、多汁但口感風味差。

 

110.09.29轉載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