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頭條 2018-08-10
16〜17世紀,英國在海上先是戰勝了前任霸主西班牙,又收拾了專搞海上物流的荷蘭,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特別是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一事,為後人津津樂道,因為這次戰役的標誌性作用,更因為這場戰役英國以挑戰者的身份戰勝強者,作為故事讓聽者興奮。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嘛?歷史真的像故事那樣快意恩仇麼?其實這次戰役不僅不爽快,甚至有點嚴重。
當時歐洲各國的宗教勢力是十分強大,統治者幾乎都是宗教狂熱的信徒,西班牙和英國的君主也不例外。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和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都代表了天主教勢力,不過兩人的婚姻並不幸福,僅維持了四年,瑪麗一世就去世了。而腓力二世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多成就,自詡天主教守護者的他也覺得很有自信。這時的腓力二世並沒有把英格蘭放在眼裡,覺得哪裡就是窮鄉僻壤,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引起了他的注意。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腓力二世與瑪麗一世
這個人就是伊莉莎白一世,新一任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和她的異母姐姐瑪麗一世不同,是個新教教徒,腓力二世覺得這個小姨子思想走了歪路,於是打算動用武力給伊莉莎白一世一個教訓。菲力力二世想的很美好,但實際上由於窮兵黷武,多年的征戰耗費了巨量的國家財政,此時的西班牙只是個乾瘦的巨人罷了。當然這個鍋也不能直接甩給腓力二世,因為在他繼位之前,西班牙的債務就已經是財政收入的8倍了,而腓力二世的窮兵黷武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敵艦隊的名聲再怎麼響亮,骨子裡也只揭示著一個字“窮”。
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結果我們都知道,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敗了,有意思的是,對於戰爭結果,兩方君主都說是“上帝的安排”,現在看來西班牙國王是給自己戰敗找個藉口,而英國女王則是狗屎運。實際上在戰爭中,雙方都未曾佔過優勢,對於這樣的結果,吃瓜群眾更喜歡具有神話色彩的因素,就是不願意說,英國壓根就不是弱國。
但此完了麼?當然沒有。甚至這次戰役被人稱為了很多的意義,但是戰爭之後,多數並沒有乖乖認輸,而英國也沒撈到什麼好處。之後伊莉莎白一世打算消滅大部分剩餘的無敵艦隊,但是戰爭永遠都是雙方的,英國也消耗了巨大的財力,現在也窮的叮噹響,於是在這次戰役中,女王見錢眼看,錯失戰機,而其他也因此獲得了喘息後,給英國艦隊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之後13年間,英格蘭和西班牙你來我往,都沒有大勝,相反長期的戰爭讓彼此相當十分乏味,但是更窮一點,最後再也沒力氣爬起來反擊了。然後兩個國王相繼去世,他們的繼任者覺得這仗打得得又窩囊又又屈服,乾脆不打了,直接簽了和平協議。縱觀整個英西戰爭,除了英國挫敗了無敵艦隊第一次的攻擊,其他實在是乏善可陳。伴隨說西班牙是被戰勝的,不如說是被耗死的。
每日頭條 2017-12-16
高中歷史課本上有這麼一句話: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
似乎在1588年,西班牙落敗,英國大勝,從此英國高枕無憂,西班牙東逃西竄,但事實情況呢?
第一,無敵艦隊的確敗了,但是英西戰爭是兩敗俱傷,西班牙相比而言算好的。
第二,英國是歐洲的老牌強國,不是打敗了西班牙之後崛起的。
第三,到了19世紀也就1800年後,英國才真正成為了海上霸主。
當然,課本就是課本,考試能得分就好啦。一行字而已,才不用深究那麼多呢,這行字仔細說來不算錯,只不過這一個「逐漸」是「逐漸」了好久。
這種誇張的說法如果套用在中國歷史,就像說「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君主專制王朝之後,清朝逐漸取代其他王朝,成為了中國新興的統治者,開始不斷擴充君主權力。」可以唬老外,中國人聽來就覺得莫明其妙。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歐洲的人們一直都在窩裡橫,把不大的歐羅巴打成了一鍋粥。我們羅列幾個時間點來橫向看一下:
1337年,被後人稱作「百年戰爭」的英法對決正式打響。
1453年,法軍攻陷加萊,「百年戰爭」以英國勢力退出歐洲大陸告終。
1453年,國祚長達10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滅亡。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切斷了絲綢之路,宣稱「不與墮落的西方人做生意」。
1487年,迪亞士受葡萄牙王室資助,準備從非洲南部繞到印度去。
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資助西行,碰巧發現新大陸。
發現沒?發現沒?
新航路開闢是逼出來的!
切斷絲綢之路其實倒還好,歐洲本來就是有家底的,但是沒完沒了的戰爭讓人實在是沒法消停,生意做不了就沒錢,沒錢就買不了飯吃,沒飯吃就要餓死,西班牙總不能天天靠著喝葡萄酒過日子啊。沒辦法,東面去不了,往西去吧。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進行新航路開闢的國家,發現美洲,發現大洋洲,成就非凡,到現在莫三比克等非洲國家說的還是葡萄牙語,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說的還是西班牙語。早先的美洲完全就是西班牙的天下,橫掃美洲三大文明,美洲受地緣限制,農耕文明一直不發達,連馬都沒見過,而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不想給你介紹馬,直接端起了加特林
戰爭之外,美洲人又缺少對各種病毒的抗體,西班牙一來,帶來了瘧疾,帶來了天花,折騰的美洲人口數量銳減70%。西班牙王室一看,厲害啊!我軍以一當百,勢如破竹,這就是上帝給我們的饋贈啊,我們一定要對得起您的栽培!於是,西班牙人像吃了搖頭丸一樣天天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夜夜笙歌、薩瓦迪卡~
西班牙王室肯定是沒有什麼全球化思維的,早先跑出去也是逼沒轍了,突然暴發了,立即加快腳步在歐洲各國面前炫富,這一炫不要緊,有人眼紅了,這個人就是英國。
英國當時還沒工業革命,甚至被稱為「光榮革命」的宮廷政變也還沒發生,雖然是老牌強國,但也沒什麼先進生產力,就是打個魚都得靠搶。但英國人窮志不短,早就立下自己的遠大抱負。
沒錯,英國當時的支柱產業就是—海盜!
西班牙炫富不要緊,惹惱了海盜可是要吃大虧的,英國船隊沒事兒就「路過」一下西班牙的商隊,搞得西班牙國王頭都大了。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腓力二世(也稱菲利普二世),是個狂熱的天主教信徒,而英國掌權的伊莉莎白一世又是個英國新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兩人本來就在信仰上不對付,這下西班牙就更火大了。
1562年,約翰·霍金斯的三角奴隸貿易獲得了伊莉莎白的支持,約翰本就是海盜出身,他的海盜行為被女王「不明顯」地批准了,約翰做奴隸貿易的同時也對大西洋上其他國家的商船使出了終極無差距的......搶劫。西班牙當時是大西洋航線的主要受益國,損失也最慘重,雖然政府大肆控訴,卻被伊莉莎白女王視為無效。
1568年,西班牙被騷擾的煩了,「行,給你臉了是吧?」,就懟了約翰他們一把,把他們數條奴隸貿易船擊沉了。
隨後,西班牙和英國就摩擦不斷。舊派的天主教支持西班牙,新興的新教們則支持英國。
英西戰爭的實質就是宗教間的對決,類似於十字軍東征。宗教勢力牽扯在裡面,不打也不行,1585年,伊莉莎白與荷蘭簽訂條約,支持荷蘭的新教勢力,西班牙琢磨著「行,給臉不要臉是吧?」於是兩方正式開打。
「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哦耶!」
對,1587年才有「無敵艦隊」!而且,只是個名字而已!
1588年,被歷史書記載的那場戰役打響了。然而悲催的是,西班牙指揮官克魯茲在戰前突然掛掉了,西班牙臨時派一名公爵上前線指揮作戰,這位公爵非常勇猛,而且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他~暈~船~
有這位暈船的公爵做了敵軍指揮官,你打你也能贏!
西班牙敗了一下後,北上準備重整旗鼓再干他一炮,結果……
碰~到~了~暴~風~雨~
西班牙這支「最幸運的艦隊」被大自然媽媽啪啪一頓打臉,伊莉莎白很開心,「還最幸運的艦隊,完犢子了吧,被上帝拋棄了吧!」所以說,立flag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伊莉莎白隨後下令,派出一支屬於英國的「無敵艦隊」,開往西班牙船隻維修的港口,企圖把西班牙的有生力量消滅,結果……
被打敗了!
英國遠征花了100,000英鎊,嚴重超過預算,沒辦法,女王伊莉莎白只能跟在後面擦屁股,自己掏腰包花了60,000英鎊貼補上了這部分開支。
這麼看來,「無敵艦隊」是個恐怖的詛咒。
1589年到1598年,腓力二世大規模擴建海軍,其規模已經超越了之前,完全沒有失敗者的樣子。
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抽臉,直到1601年,雙方的戰爭終於停下,以合約的形式完成停戰。
合約內容如下:
第一,西班牙放棄在英國恢復天主教。
第二,英國停止禁制西班牙跨越大西洋的船隻來往和西班牙擴張殖民地的政策,也就是被禁止了海盜政策。
第三,英國運河對西班牙船隻開放。
第四,英國停止資助荷蘭的起義,撤走給新教起義軍的支持。
第五,兩國的船隻、商家或戰船可以使用對方的海港作整修、避風和整備。少於八隻的船隊無需事先請求批准。
看出來了吧?
英西戰爭的核心不是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對抗,更不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對抗,只是在宗教改革期間新教派和舊教派的對抗,允許英國新教的存在被列為第一條,相當於西班牙代表的保守勢力做出的最大讓步。其餘的,英國不僅沒占到便宜,反倒被西班牙限制慘了,連海賊這個偉大的事業都被禁了。
或許有人想問了,葡萄牙呢?
這麼說吧,葡萄牙本來就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自己當家作主搞獨立。然而1580年被腓力二世一頓大飛腳踢服了,依附於西班牙。
腓力二世是個人狠話又多的人,宗教情緒非常高昂,總是迫害其他宗教人士,也因此獲得了天主教廷的讚許和支持,他好戰,又很能揮霍,到他死時,只能給他的兒子留下一億金幣……的債務,光是債務利息就是國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二。
腓力二世死後,西班牙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國內也沒有較好的科學發展環境,王室只知道不停地揮霍,終於「逐漸」沒落了。
109.02.06彙整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