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QUiPd4 

倒地鈴

 

兩千多年前,管仲說「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於是管仲讓齊國富了,齊人知不知榮辱我們不知道,但齊國開設國家妓院,衣食足的齊人好「淫」,管仲和他的老闆齊桓公更「淫」,他倆都是「淫人」。兩千年後明代的沈采自以為是地嚷著「飽暖思淫欲」,其實淫不淫和飽暖無關,和榮辱也無關。人,除非窮到沒飯吃,否則都好淫,這是天性。「淫」不可恥,甚至有本事「淫」才光榮,這大大的刺傷了鎮日裡嚷著「萬惡淫為首」的道學先生們。

 

東漢鼎盛時期全國人口曾達6,000萬,然而到了東漢末年,歷經天災戰亂,三國前期人口銳減至800萬。戰爭讓大量的男丁死亡,無數的女人失去丈夫。現實的是,存活下來的女人需要男人作為依靠,也需要男人滿足她們的性欲。於是,女人二嫁、三嫁是常事,有本事存活下來的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常事。也就靠著殘存男女不斷地「淫」,中華民族雖然又歷經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幾百年的戰亂,仍得以延續,等到隋唐盛世。

 

人,不管貧富,都思淫欲知不知榮辱,也都思淫欲。差別在於越知榮辱」越淫,卻也越懂得掩飾。

 

孫權18歲時繼承家業,承父兄餘蔭,立足江東,而後封侯封王稱帝,當家掌權52年。史書諱而不提的是孫權也是個淫人。他開創孫氏一族不講倫常、不講尊卑的男女關係。

 

讓老頭納悶的是歷史不曾提到孫權練丹求仙,「淫人」孫權竟活到71歲。

 

然而歷史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

 

 (魏) 黃龍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年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神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

 

《三國志‧吳書‧全琮傳》:

 

初,權將圖珠崖及夷州,皆先問琮,琮曰:「以聖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異域,隔絕障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轉相污染,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猶所不安。」權不聽。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深悔之。

 

吳丹陽太守沈瑩《臨海水土志》:

 

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也。其地亦出銅鐵,惟用鹿觡為矛以戰鬥爾。磨礪青石以作矢鏃刃斧,環貫珠璫。飲食不潔。取生魚肉雜貯大瓦器中,以鹽鹵之,歷月餘日乃啖食之,以為上肴。呼民人為「彌麟」。如有所召,取大空材,材十餘丈,以著中庭。又以大杵旁舂之,聞四五里如鼓。民人聞之,皆往馳赴會。飲食皆踞相對,鑿床作器如稀槽狀,以魚肉腥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食之。以粟為酒,木槽貯之,用大竹筒長七寸許飲之。歌似犬嗥,以相娛樂。得人頭,斫去腦,剝其面肉,留置骨,取犬毛染之以作鬢眉髮編,具齒以作口,自臨戰鬥時用之,如假面狀,此是夷王所服。戰,得頭,著首還。於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又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父母,往就之居,與作夫妻,同牢而食。女以嫁皆缺去前上一齒。

 

 

胖咪三國史 2020-12-06

貽笑古今、殃流後嗣:論孫吳宮廷的「閨庭錯亂」

 

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

 

孫吳政權的「近親通婚」現象,歷來被史家所留意。西晉初年的陳壽便在《吳書妃嬪傳》讚語處嘲笑吳宮「閨門無序」,甚至攀緣附會成「遺禍子孫」。可謂刻薄。

 

關於孫吳「閨庭錯亂」的情況,我在之前的「三國君主」系列中略有談及。但主旨圍繞「以貌悅人」。本篇可以視作對前文的補充,主要論述孫吳內部的「婚姻無序」。

 

孫氏祖孫,對近親通婚的忌諱極少;對禮法、行輩、名份也不甚在意,導致出現大量「有悖名教傳統」的事件,不獨孫權而已。

 

一言蔽之,即孫權開風氣濫觴,繼位者孫亮、孫休則將此弊端發揚光大。

 

這可能與孫氏「孤微發跡、不學無術」有關;亦可能因江左儒風遜於中土,故揚州人士在禮法方面、不似中原般嚴格。

 

孫權及先世的婚姻情況

 

富春孫氏的婚配嫁娶,自孫堅起便有濃郁的「不拘禮法」色彩。

 

(1)孫堅與吳夫人

 

孫堅與原配吳氏,其婚姻既非父母之命,亦非媒妁之言。從《吳夫人傳》中,可以明顯看到,吳氏是在脅迫與無奈中,才被迫屈身下嫁,完全是「流氓娶親」的套路。

 

吳氏是僑人,家族在錢塘本無勢力。但吳氏宗族依然嫌棄孫堅「輕浮狡詐」,而堅「甚為慚恨」,可見其青年時確實無賴。

 

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吳書五 吳夫人傳》

 

又按吳氏所言「何為一女而取禍」,可知孫堅已經放出狂言,大約打算血洗吳家。

 

(吳)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吳書五 吳夫人傳》

 

最終在屈辱與無奈中,吳氏只得接受了這樁不情願的婚姻。

 

孫堅如此,孫權亦如是。

 

(2)孫權與徐夫人

 

徐夫人是孫權愛妾,早期「寵奪嫡室」,間接逼死了孫權的原配謝氏。

 

(孫)權納姑孫徐氏,欲令謝(氏)下之。謝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吳書五 謝夫人傳》

 

徐夫人祖父,娶孫堅親妹。徐氏生父徐琨與孫權為表兄弟。換言之,徐氏是孫權的表侄女。

 

(徐夫人)祖父(徐)真,與權父(孫)堅相親。堅以妹妻真,生(徐)琨。琨生夫人。--《吳書五 徐夫人傳》

 

孫權納表侄女為妾,已近乎亂倫;又令徐氏「母養」太子孫登,更令人震驚。

 

(孫)權為討虜將軍在吳,聘以為妃,使母養子登。--《吳書五 徐夫人傳》

 

考慮到徐氏與孫登平輩,孫登相當於「認表姐為母」。連續兩代行輩錯亂,可笑無過此者。

 

(3)孫權與袁夫人

 

建安四年(199)孫策擊破袁術故吏劉勛,俘虜袁氏家屬。袁術女兒被賜給弟弟孫權。

 

(袁)術女入孫權宮。--《魏書六 袁術傳》

 

問題在於,袁術兒子袁耀一併被俘。袁耀的女兒,成年後又被孫權賜給了自己的兒子孫奮。

 

(術)子(袁)耀拜郎中,耀女又配於權子(孫)奮。--《魏書六 袁術傳》

 

這就形成一個怪異的循環。即孫權的袁夫人,對孫奮具備了雙重身份。既是後母,又是妻子姑母。至於袁耀,對孫奮而言,既是舅父,又是岳父。至於小袁夫人,到底如何稱呼大袁夫人,究竟是稱呼為「婆婆」還是「姑姑」,則更顯難堪。

 

實際以孫奮的「昏淫失德」來看,父輩貽害影響不小。這個問題下文會詳細談到。

 

嗣主婚姻狀況

 

神鳳元年(252)孫權薨,少子孫亮、孫休相繼嗣位。

 

兩位少主的婚姻錯亂情況,比孫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1)孫亮與全皇后

 

孫亮是孫權晚年所生。考慮到孫權卒年七十一,孫亮繼位時年僅十歲。可知二人雖名為父子,實際無異祖孫。

 

孫亮娶全尚女為妻。全尚伯父全琮,娶孫權女孫魯班為妻。

 

孫亮全夫人,全尚女也。從祖母公主(孫魯班)愛之。--《吳書五 全皇后傳》

 

換言之,全皇后在宗法上相當於孫魯班的侄孫女,相當於孫權的曾侄孫女。

 

孫魯班是孫亮同父異母姊,自己的侄孫女卻嫁給親弟為皇后。

 

孫亮與全皇后雖無直系血緣關係,宗法關係卻混亂至極。比孫權娶徐氏、徐氏「母養」孫登還要可笑。

 

孫亮岳父全尚,又娶宗室孫峻的堂姐為妻;而孫峻身為宗室,又與公主孫魯班通姦。

 

(孫峻)姦亂宮人,與公主魯班私通。--《吳書十九 孫峻傳》

 

考慮到孫魯班既是孫峻岳父的伯母、又是孫峻的親姑姑,吳國宮廷的烏煙瘴氣、淫風敗俗,也便可想而知了。

 

至於孫亮、全尚、全皇后、孫峻、孫魯班諸人之間的混亂關係,到底應該如何彼此稱呼,已經難於確定。他們從宗法上、行輩上、以及男女關係上,稱謂均不相同。實在是一團亂麻。

 

(2)孫休與朱皇后

 

孫休是孫亮被權臣廢黜後,抬上來遮掩門面的傀儡。只不過孫休後來聯合張布、丁奉等人扳倒了權臣孫綝(孫峻堂弟),因此坐穩皇位。

 

孫休的婚姻,完全承襲其父孫權、其弟孫亮的惡習,也是典型的近親通婚。

 

孫休娶朱據女兒為皇后。而朱據妻子恰恰是孫權的女兒孫魯育(孫魯班親妹),即朱皇后生母。

 

孫休朱夫人,朱據女,休姊公主(孫魯育)所生也。--《吳書五 朱皇后傳》

 

考慮到孫休、孫亮、孫魯班、孫魯育是一父所生,那孫休實際是娶了自己親姐的親閨女為皇后。比孫亮的情況更加駭人。

 

孫亮僅僅是宗法上的亂倫,與全皇后尚無明確血緣關係;孫休則娶了自己親外甥女,從「舅甥關係」一躍而成「夫妻關係」。

 

對孫休而言,親姐成了自己的「好岳母」;對朱皇后而言,親媽成了自己的「大姑子」,可笑到無以復加。

 

甚至裴松之讀到此處,也忍不住發牢騷,稱「孫休事同漢惠(張皇后亦是惠帝外甥女),史家遮其醜也」。

 

臣松之以為:(孫)休妻其甥,事同漢惠。荀悅譏之已當,故不復廣言。--《三國志》裴注

 

公族影響下的婚姻風氣

 

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室不守禮法,也間接影響到公族與士族。

 

(1)孫奮

 

典型者如孫奮。即前文提到的、娶袁耀女為妻的孫權諸子之一。

 

孫奮晚年因捲入政治問題遭到孫皓的圈禁。孫皓酷暴,敕令孫奮諸子女不得婚配嫁娶,欲絕滅其家。

 

孫奮不知悔改,居然上疏請求「使諸子女自相婚配」。翻譯成現代漢語,即「弟姦其姊、兄淫其妹」,無異禽獸。

 

(孫皓)使(孫奮)男女不得通婚,或年三十四十不得嫁娶。奮上表乞自比禽獸,使男女自相配偶。--《江表傳》

 

孫奮這種荒淫至極的請求,甚至震驚了「昏君」孫皓。最後被滿門夷滅,不復存在。乃至陳壽嘆息「橫遭飛禍」云云。

 

老頭插嘴

 

孫奮被囚與被殺是兩回事。孫奮被囚是少帝孫亮所為。258年少帝被孫綝所廢,景帝孫休繼位,孫奮獲釋,封章安侯。孫奮被囚時年三十幾,子女年齡頂多二十。

 

孫奮(224~235 -270),孫權的第五子、生母為仲姬,妃為袁耀之女。吳大帝太元二年(252),孫奮被立為齊王,居於武昌。同年,吳大帝孫權逝世,太傅諸葛恪掌權,他不希望諸王居住在長江江邊戰略要地,於是要孫奮遷居到豫章。孫奮怒而不肯從命,又數次違反法令。諸葛恪致書勸諫孫奮,希望他有所節制,守法行事,盡忠東吳,以免日後與兄長魯王孫霸一樣遭到殺身之禍。孫奮收到諸葛恪的信後大懼,於是移居到南昌。孫奮又沉迷於遊獵,官員和屬下都苦不堪言。後來諸葛恪被孫峻誅殺 (253) ,孫奮去到蕪湖,要到建業看朝中事變。傅相謝慈等勸諫孫奮,被孫奮殺害。孫奮因擅殺官吏而被廢為庶人,流放到章安縣。太平三年(258)七月,又被封為章安侯。

 

吳末帝建衡二年(270),孫皓寵妃左夫人王氏逝世,孫皓十分悲傷,數月未露面,民間傳聞說孫皓已死,於是有人訛稱孫奮或上虞侯孫奉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要被立為皇帝。孫奮生母仲姬的陵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對孫奮會被擁立的傳聞半信半疑,為仲姬的陵墓打掃。孫皓知道後,以車裂處決張俊及夷其三族,並誅殺孫奮及他的五個兒子,封國廢除。

 

(2)諸葛瑾與張承

 

諸葛瑾與張昭同為流寓士人,二人年齡相差約二十歲。算忘年之交。

 

張昭子張承與瑾平輩,卻看上了諸葛瑾的閨女。張承有色心,卻礙於輩分問題不好開口,最後竟是走了孫權的門路,由孫權主婚,促成了這樁荒唐姻緣。

 

(張承)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相友善。……(張)昭欲為索諸葛瑾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孫)權聞而勸焉,遂為婿。--《吳書七 張承傳》

 

可見在江東士大夫眼中,婚姻問題上,孫權完全就是個「拉皮條的寡廉鮮恥之徒」。

 

張昭是徐州彭城人,當世名儒,有傳家經學,可知張承亦如此。諸葛瑾則是徐州瑯琊人,儒法兼修,也算一時名士。最後在江東居然都沾染了這種習氣,恐怕與統治者的「不守禮法」是密不可分的。

 

題外話多說一句,張承娶諸葛瑾之女,二人又生一女,被「主婚人」孫權喜滋滋地收入宮中,賜太子孫和為妃。

 

(張承與諸葛瑾女)生女,權為子(孫)和納之。--《吳書七張承傳》

 

可見孫權對這種「敗德之事」,是極為熱衷,乃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諸葛恪是諸葛瑾長子,即張承大舅子。因此也便是孫和妃子的舅舅。孫亮時代,一度傳言諸葛恪「欲迎孫和復闢」,便是出於這層關係。

 

權薨,諸葛恪秉政。恪即(孫)和妃張(氏)之舅也。--《吳書十四 孫和傳》

 

諸葛恪之夷滅,也可說是受到先輩「婚姻錯亂」的連累。

 

小結

 

孫氏立國江東,三世婚姻錯亂。更有甚者,其不是在「納妾」這種小問題上,而是乾脆出現在皇后身上。

 

孫亮、孫休分別娶自己親姊(魯班、魯育)的侄外孫女兒與親女兒為妻,令史家錯愕不已。

 

孫權則更加特殊,一直處於「有妾無妻、有妃無后」的怪異格局中。直到孫權臨死,才因「神人授書」而立潘氏為首任皇后。

 

實際「神人」是個騙子,而潘氏乾脆就是個女囚,是罪犯出身。

 

是歲,神人授書,告以改年、立後。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吳書二 吳主傳》

 

孫權早期的后宮制度中,是徐夫人與步夫人的「二宮並立」。考慮到徐夫人是孫權的表侄女,同時又是太子孫登的「表姐兼養母」,可知輩分與倫理的崩壞問題,自孫權時代便已開始。

 

至於與徐夫人分庭抗禮的步夫人,雖無「血緣錯亂之譏」,但步夫人的兩個女兒孫魯班與孫魯育,則成為孫權嗣子們的夢魘。兩位公主的後代,也分別成為孫亮與孫休的皇后,可謂「難以逃離的惡性循環」。

 

陳壽在《吳書妃嬪傳》評語部分,不留情面地嘲罵「孫氏嫡庶不分、婚姻錯亂、毒害嗣君、貽笑千古」,可謂精闢至極。

 

老頭插嘴

 

陳壽原文是『易稱「正家而天下定」。詩云:「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誠哉,是言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由是論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三國志吳書妃嬪傳中,孫堅妻妾僅列吳夫人,孫策妻妾未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閨庭錯亂」有可能暗示孫權不但接收父兄基業,也接收父兄妻妾,甚至也包括生母吳夫人。

 

三國志吳書吳夫人傳記載「建安七年,臨薨,引見張昭等,屬以後事,合葬高陵。」吳夫人死後與孫堅合葬是理所當然的事,為何要在臨死前召見權臣囑託?為何不交代兒子孫權?

 

甚至孫氏的對婚姻的「不拘禮法」,還影響到了張昭、諸葛瑾為代表的儒學名士,使他們也「通達放浪」起來,又鬧出不少笑話。

 

這大概就是「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吧!

 

 

延伸閱讀

 

壹讀 2017/05/12

後漢三國倫理、婚戀觀念

 

……後漢三國時期的婚戀觀,對女方來說,甚至相當寬容。再婚三嫁是很普通的現像。女子二婚嫁的夫君比一婚夫君地位高的比比皆是。但同樣伴隨的現象是,男人拋棄妻子也比較普遍,不算是能引起物議的事。近親結婚的現象也很常見。男子會要求妻子不妒忌,其實就是要求有多妻妾,而妻子不許干涉。

 

 

老頭的話

 

無知的假道學們總嚷著「近親通婚」會生出白癡,卻不知老祖宗當年就喜歡這一味。

 

111.04.14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