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R2eKAW  

 

中央社 2023/6/14 20:05

中國藝術大師黃永玉過世 享耆壽99歲

/tmp/php4AMtWP

 

中國藝術大師黃永玉(圖中)13日病逝,享耆壽99歲。他早年未受過完整教育,自學美術、文學,詩書畫俱佳,被稱為一代鬼才。中國郵政今年推出的兔年生肖郵票,即出自他手。圖為1月5日,北京,兔年郵票首發儀式。

 

老頭插嘴:平埔政權的中央社去民國,以西元紀年、西式記歲,卻學中國人用「耆壽」,不曉得中國古人講的是虛歲,來台漢人沿襲之。中國殯葬習俗,29歲以下過世稱之得年,30至59歲用享年,60歲至89歲則用享壽,90歲至99歲稱之享耆壽,百歲以上稱享嵩壽。黃先生虛歲100應稱「享嵩壽」。

 

央視新聞報導,黃永玉子女今天公告,黃永玉因病於6月13日凌晨3時43分離去。尊重他的意願,不舉行任何告別、追悼儀式。

 

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農曆7月9日生於湖南省常德縣,祖籍為湖南省鳳凰縣城,土家族人。中國國家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報導稱,黃永玉是當代中國文化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藝術家。

 

老頭插嘴:

/tmp/php1vbtYv

 

土家族是主要聚居於鄂、湘、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的少數民族。南北朝時開始出現在歷史記載,當時與當地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五溪蠻」。

 

綜合陸媒先前報導,黃永玉因家境貧苦,只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中教育,13歲便外出當學徒謀生,浪跡福建、安徽等地,在顛沛流離中艱苦讀書、習文作畫,以聰慧的靈感闖入美術宮殿的大門。

 

他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16歲開始以畫畫及木刻謀生,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享譽國內外。曾當過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等,後任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且卓有成就,被稱為一代鬼才 ,且被評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也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大家。並擅長版畫,主攻國畫,構思奇特,造詣精深,出版過多種畫冊和文集。

 

1956年,黃永玉出版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轟動中國畫壇。但特立獨行、敢怒敢言的他,其後在文化大革命遭受許多磨難。

 

黃永玉木刻作品《黃永玉自畫像》

/tmp/phpyN3EKC

 

黃永玉木刻作品《阿詩瑪像》

/tmp/phpjBcqBr

 

黃永玉木刻作品《春潮》

/tmp/phpmatcWn  

據報導,文革期間,黃永玉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他白天挨批鬥,半夜三更依然勤奮習畫。1974年又因為畫了一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遭江青點名,被遣送回家鄉鳳凰,「四人幫」垮台後才回到北京。

 

黃永玉的貓頭鷹

/tmp/php4GCr9i

/tmp/phpY11uFa

/tmp/phpfL1q96

 

黃永玉最敬愛的就是表叔:文學大家沈從文。沈從文曾在信中囑咐他:一、充滿愛去對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趕快爬起來往前走,莫欣賞摔倒的地方耽誤事,莫停下來哀歎;三、永遠地、永遠地擁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文革後,黃永玉恢復創作,推出一系列水墨名作。他在1980年繪製中國第一套(猴年)生肖郵票(庚申年猴票),是當前最昂貴的生肖郵票,單張價格被炒到人民幣1萬元(約新台幣4.3萬元)。紅極一時的「酒鬼」,也是他設計的酒瓶。

 

老頭插嘴:

/tmp/phpuCjnx1

 

「酒鬼」酒是湖南吉首酒廠出產的一種兼香型白酒。吉首酒廠於1956年成立,1977年開發出的湘泉酒為中國馳名商標,酒鬼酒品牌則遲至1985年方才創立,後獲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稱號,並為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有產品包括低端品牌湘泉酒、中端品牌酒鬼酒、和高端品牌內參系列。酒鬼酒的全套包裝由畫家黃永玉設計。

 

黃永玉的《庚申年》猴票

/tmp/phpoeHgix

 

黃永玉的《丙申年》猴票

/tmp/phpnXilvJ

 

黃永玉的作品在拍賣市場水漲船高。2013年拍出的「田家梅」是他迄今拍賣價格最高的畫作,當時成交價達6,325萬元。

 

黃永玉的《田家梅》

/tmp/phpCb7eml  

 

黃永玉直到99歲時還在創作新畫,中國郵政今年推出的兔年生肖郵票,即出自他手。儘管其中一張紅眼藍兔引發兩極評價,但推出後不久即熱賣斷貨。

 

黃永玉去年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提到自己想像中人生最後的細節:送去火葬場,不用領骨灰,「不好分,怪累的」,說他打算跟孤魂野鬼一起熱鬧。「到時候咯吱我一下,看我笑不笑。笑了,我就還活著」。這是他的生死標準。



維基百科

/tmp/phpu6bM4u  

 

黃永玉1924年8月9日(農曆甲子年七月初九)出生。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享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他曾在香港《大公報》工作,與金庸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黃永玉任美術編輯。

 

黃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1956年出版《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中國畫壇。

 

文化大革命期間,尤其是批「黑畫」運動期間,被四人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批判至四人幫倒台。他的畫作《貓頭鷹》被列為「黑畫展覽會」的榜首,有文獻記載這幅作品被定性為「天字第一號反革命黑畫」。

 

黃永玉曾在澳洲、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與香港開過畫展, 其美術成就在海內外享譽甚高。黃永玉在中、意兩國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曾獲義大利政府頒發多枚義大利勳章。其作品在2007年7月曾經於香港時代廣場展出。

 

老頭插嘴:

 

老頭不懂黃永玉的藝術造詣如何?然而老頭知道大多數所謂的「藝術家」都是靠拉幫結黨、相互吹捧而來。十四歲就「出道」、不學有術的黃永玉如何發跡與成名,讓老頭好奇。此人有港、經歷,文革期間竟然能過關存活,相較同時期的知名畫家林風眠(同鄉葉劍英力保,1974年批「黑畫」運動期間,75歲的林風眠仍被打成仇視社會主義的「黑畫家」。文革結束赴港,隔年死於香港)、方幹民(70歲,被踢得全身烏青,實在忍受不住,服大量安眠藥自盡。幸虧發現得早,總算救活了)、潘天壽(文化大革命時被關進牛棚,在浙江美院的「打潘戰役」中被連續批鬥。1969年初,73歲被押往寧海等地遊鬥,此後在重病中被押到工廠勞動,心力衰竭,臥床不起。1971年5月,有關方面對他宣讀定案結論,指他是「反動學術權威」,與人民是敵我矛盾,憤慨的他大出血,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幾月後離世),黃永玉背後應該有個極有力靠山。

 

今年初黃永玉發表了「妖兔」郵票,巧的是島內不少平埔執政縣市的元宵花燈不約而同的出現妖兔(美其名為太空兔)。而今他死了,平埔政權控制的中央社特別為文弔念,問題是多少島民知道這號人物。

 

 

中央廣播電臺 2022-12-29 11:14

妖氣乎?藝術乎?中國「藍兔子」郵票引熱議

/tmp/phpP5xTga

 

 

 

世界新聞網 2023-06-23 02:00

「老頑童」、中國藝術大師黃永玉 生命盡頭仍開玩笑

 

黃永玉6月13日仙逝,留下遺囑任何人不得為他辦理紀念活動、不得取走他的骨灰,「我希望我的骨灰作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

 

澎湃新聞報導,他18歲就敢對著弘一法師,張口閉口「老子如何如何」,雖然是大作家沈從文的侄子,黃永玉卻自稱浪蕩漢子,不搞文謅謅的那套,他的作品更是常被人說「天馬行空怪裡怪氣」。

 

黃永玉野了一輩子。年近百歲時,他仍然不按常理出牌,「我絲毫不畏懼死亡,也不想留下什麼骨灰,不需要進什麼祠堂。」他開玩笑說,死了之後「先胳肢我一下,看我笑不笑!」

 

在這些趣事面前,黃永玉那些官方稱號反而略顯無聊:中國國家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版畫經典之作「阿詩瑪」創作者;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木刻、繪畫、文學皆精通。如此通透豁達之人,相比他的作品、稱呼,他的一生更值得千讀萬品。

 

12歲離家 獨自闖蕩

 

深夜很多人會刷到短視頻平台,動輒幾十萬讚的情緒視頻,很多文案其實來自黃永玉的作品,最著名當屬那段:「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地稱讚自己…」

 

黃永玉的文采,或多或少繼承家族,那個在湖南鳳凰縣當地赫赫有名的黃氏家族。黃永玉1924年8月9日出生,祖父是沈從文筆下「當地唯一的讀書人」,也是鳳凰資格最老的貢生;父親畢業於常德師範美術科,母親畢業於湖南省立女子第二師範學校音樂美術科。成長於這樣的書香家庭,長子黃永玉卻是個特別的存在。先說長相,祖父說他「腫眼泡,扁鼻子,搧風耳,大嘴巴,近乎醜。」急得黃爸用這孩子胖,「一胖遮百醜」來自我寬慰。

 

再是逃學;黃永玉打小最愛幹的事就是逃學,他害怕被教員打屁股、打手板,時常跟家裡撒謊「學校有事」逃學,他屢屢留級,有五次之多。

 

還有就是被「趕出」家門;在父親失業、母親事業逐漸下滑,家裡越發貧寒的情況下,長子黃永玉成了家裡第一個被託付給親戚的小孩。

 

黃永玉12歲背上行囊離開家,被親戚送到集美學校念初中。15歲透過版畫拿到第一筆稿費後,黃永玉直接離開學校,和家裡失去聯繫,出門闖蕩了。

 

在戰火頻發的年代,獨自闖蕩並不容易,黃永玉當雜工、做苦力、燒陶瓷、造棺材、當編輯、寫劇本…努力謀生的他或許想不到,自己會因為木刻版畫轟動中國畫壇。而他也從來沒因為自己成名就拘束起來,反而一直放肆做自己。

 

1950年黃永玉(右)與表叔沈從文

 /tmp/phpFzpYjo

 

59歲,他給創作「雷雨」的大劇作家曹禺寫信,直言不諱:「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還是當年懟弘一法師的勁頭,別人誇他是大師,他立刻回懟:「大師多如狗。」

 

90歲的他在國博辦畫展,國博準備了宴會,記者問黃永玉有沒有著裝要求,黃永玉直言:「都不必了,最好裸體,裸體最好看!」

 

他就是這樣從不掩蓋自己,將坦蕩作為人生秉承的規則。黃永玉覺得,掩蓋花的力氣要比誠實多多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說出這樣的話才會被接受,換作別人恐怕早被網暴。

 

大俗大雅 玩世不恭

 

「特立獨行」的黃永玉,終其一生都是頑童。50歲,別人覺得不再年輕,他跑去考了駕照。70歲,別人開始享受天倫之樂,他跑去義大利寫生,一畫就是十個小時,餓了就隨便咬幾口麵包。

 

80歲,別人開始顫巍巍躺著,他跑去給時尚雜誌當模特,叼個大菸斗,範兒拿捏得非常到位。

 

黃永玉80歲時,叼著大菸斗給時尚雜誌當模特

/tmp/php4XyYoa

 

93歲,別人足不出戶,他開著一輛紅色法拉利飆車,像個年輕Rapper。95歲,別人逐漸食不下嚥,他年夜飯能和老婆吃一隻占桌子一大半的龍蝦。

 

黃永玉95歲時的年夜飯,有隻占了大半桌面的龍蝦

/tmp/phpmO2t92

 

這樣的黃永玉,作品也如其人,大俗大雅、玩世不恭;「你他媽又吹」,國罵常常有;「我醜我媽喜歡」,很有年輕人資料簽名的金句感;「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實屬真性情。

 

除了字裡行間的瀟灑勁兒,他畫的內容更是豐富;他會考慮雞和兔是不是只能在數學題共同出現?甚至連上廁所這種事,也被他畫成了「出恭十二景」;比如,到了東北的寒冷冬天,上廁所又有什麼樣的區別。

 

黃永玉有趣的畫作「出恭十二景」

/tmp/phpNKN0JG

 

勸林青霞 變野孩子

 

黃永玉不光自己野,還不斷教別人也要野起來。60歲的林青霞開始轉行寫作,向黃永玉討教寫作技巧。結果,黃永玉一上來就說:「你不夠好玩!」林青霞愣住了。黃永玉接著說:「該讓自己更野一點,我要把你變成野孩子!」

 

黃永玉要女神林青霞「野一點」才好

/tmp/phpgIFZAt

 

沒想到,林青霞聽了黃永玉的話,轉頭就參加真人秀「偶像來了」;在節目裡,女神的高貴文藝範兒全然不見,連寧靜都感嘆:「林青霞這是來接地氣的吧?」

 

林青霞越來越放開自己,不做女神想做個「野孩子」,和大家玩作一團,找回非常多的快樂。這就是黃永玉的魅力,也是他的人生哲學。

 

就像藍兔子郵票被全網噴醜時,他還能淡然回應:「我畫兔子也是為了讓大家開心。」他擁有能讓自己和別人都開心、快樂的能力。

 

如他所說,「在死面前,有好多活路」、「不妨勇敢地活下去,不必求熟習世故哲學,不必八面玲瓏來取得成功,毫無顧忌地接受挫折,不用作得失考慮,也不必作無效果的自救。」

 

黃永玉情牽張梅溪 「相愛10萬年」不渝

 

很多人或許會說,黃永玉90歲,還能撩林青霞這樣的美女,一定很風流吧?可黃永玉偏不是,澎湃新聞報導,他和夫人張梅溪真正做到「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開」,一生只愛一個人。

 

相識時,黃永玉和張梅溪彷彿隔了一條銀河;一個是棄學漂泊,在江西藝館打雜謀生的員工;一個是將軍的女兒,家世顯赫。

 

張梅溪1927年生於廣東新會,為將軍之女,從小受良好教育。當黃永玉鼓起勇氣上前問對方:「我有100斤糧票,你要嗎?」一下子就讓他在張梅溪心裡留下強烈的印象。姑娘一笑,黃永玉覺得自己有機會。他學起當年父親向母親表達心意的樣子,將隨身攜帶的法國小號拿出來,只要張梅溪經過藝館,立刻吹奏起來。

 

時間長了,張梅溪發現黃永玉比自己想像中更有才華,他們都熱愛文學和藝術,總能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可懸殊的家世,還是讓這對鴛鴦被拆散了。

 

張父罵黃永玉是流浪漢,根本照顧不好自己的女兒,並強行將張梅溪關在家裡。傷心絕望的黃永玉,決定回老家療傷,心想著這一別或許是永別。

 

可是他忽然接到張梅溪電話,原來張梅溪偷偷跑出來,一直走到距離老家60公里外的贛州。黃永玉跨上一輛自行車,向著張梅溪的方向衝去。

 

天黑凍到騎不動了,黃永玉在路邊找了雞毛店住下,鑽在雞毛做的被子取暖。第二天見面時,黃永玉全身沾滿了雞毛,這一切,像極了浪漫電影的情節。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決定相守一生,在一家小旅館裡,幾名藝術好友見證下,舉辦了簡單婚禮。

 

黃永玉與張梅溪的愛情故事堪稱文壇佳話

/tmp/phpZ09X4K  

 

雖然婚後生活清貧,但他們將生活過出許多樂趣。張梅溪隨著黃永玉和孩子遊山玩水,再把這些內容變成兒童故事;除了當兒童作家,張梅溪還在水墨畫和油畫有造詣,甚至辦起畫展。

 

兩人才華漸漸被外界認可,生活條件漸漸好了起來。1953年隨著黃永玉的任職,全家從香港遷到北京;條件好起來後,黃永玉開啟寵妻模式,除了不斷買新房子,給妻子在香港置辦豪宅,還在通州自己設計蓋了所大房子,養起來各種小動物,馬、熊、鹿等,因為妻子最喜歡的就是動物。

 

張梅溪喜歡兜風,黃永玉50歲考駕照,保時捷、法拉利等豪車一輛輛買,帶著妻子出遊;直到妻子的離世,才將兩人生死兩隔。

 

但那些情詩,並沒有隨著張梅溪的離去而消失,而是至死不渝,「我們相愛已經10萬年」、「小屋三間,坐也由我,站也由我。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他們或許真的已經愛了千千萬萬遍,就像第一次初見一般。



百度百科:張梅溪

/tmp/phpy5kqi7

 

張梅溪(1922年-2020年5月8日),女,廣東新會人,是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妻子,作家,著有《在森林中》《好獵人》《綠色的回憶》等作品。

 

1922年,張梅溪出生於廣東新會,中小學時期隨着家庭在粵、桂、黔、滇、越南海防各地學校就讀。

 

黃永玉和張梅溪合影

/tmp/phpPeB66i

 

1942年,張梅溪逃難至江西信豐民眾教育館工作,認識黃永玉並結婚(男19、女21)。

 

黃永玉和張梅溪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傳為佳話:張梅溪是將軍之女,相貌出眾、氣質不凡,從小在家庭薰陶下,她受到良好教育,酷愛文學藝術。相比之下,時年十八、九歲的黃永玉是刻木刻的流浪小夥。在全家人的反對下,張梅溪毅然與黃永玉私奔結婚。

 

1946年,年輕的張梅溪賣掉自己的首飾,偷偷獨自離家,坐上一輛運貨的車,去了黃永玉所在的江西贛州找他,兩人隨即舉辦了簡單温馨的婚禮,從此相守終生。

 

在《雅人樂話》一書中,黃永玉在他的《音樂外行札記》中有一段文字記錄了這段浪漫的愛情經歷:“我年輕時節衣縮食,在福州倉前山百貨店買了一把法國小號,逃難到哪裏都帶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號,冀得自我士氣鼓舞。那時,我剛剛熟悉第一個女朋友,遠遠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樓上窗口吹號歡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許她跟我來往,説:‘你嫁給他,沒飯吃的時侯,在街上討飯,他吹號,你唱歌。’”

 

1947年(26歲),張梅溪居香港,任教於中學,1953年(32歲)全家遷居至北京,開始兒童文學寫作。著有《在森林中》等作品。

 

在兩人7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浪漫之餘亦經歷過許多磨難,尤其是在黃永玉被關進“牛棚”和下放農場的艱辛歲月裏,張梅溪默默地承受着一切來自外界的打擊。當時黃永玉為張梅溪寫下一首滿懷深情的長詩,名叫《老婆呀,不要哭》,後來他還以此為名,出版了一本個人詩集。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創作水墨和油畫作品,在國內外各地寫生作畫,此後一直在北京、香港、意大利等各地從事繪畫創作,並曾於香港大會堂展覽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2020年5月8日6時33分,張梅溪逝世於香港。黃永玉手書訃告,向外公佈了這一消息。

 

黃永玉手書訃告

/tmp/phpV6pN4V

 

 

老頭的話

 

大多數成名的藝術家私生活都很精彩,男女皆然。一方面是「藝術」細胞使然,即使沒成名也如此;另一方面是成名帶來的財富與地位讓不少異性樂於以身體來作為攀附工具,於是不少大師免不了都會有女弟子。

 

黃永玉能長命百歲絕對與他的「純情」有關,然而純情絕不是藝術家的天性,老頭推測如果不是妻大姐張梅溪御夫有術,就是十四歲就出來混、相貌還算英俊的他應該是在未成年前就把身子玩壞了,以致不得不成了愛妻、寵妻的好男人。

 

112.07.24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畫家 黃永玉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