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一三年一月五日(週五)
早上六點半起床,搭上07:12的火車,九點抵後山埤的家。
今天比較早,阿芬說想先去別的地方走走再去泡湯。駁回,老頭十天前感冒還沒痊癒,今天帶阿芬泡湯已經是拖老命。
還是坐277公車,在小北街站下車,走到捷運士林站轉捷運,在北投出站,全程只要14元(老人優惠 + 轉乘優惠)。出站後沿光明路直行,半途在漢奇肉羹買了兩碗乾麵,準備待會在泡湯空檔吃。
從捷運站走到東皇,全程約半個小時,運動量相當夠。
今天櫃檯給606房。
退房時還不到三點,阿芬說再去地熱谷走走。阿芬一輩子執著,也全然不會考慮別人;偏偏能力極差,凡事幾乎都得仰賴別人。只有我會順著她、照顧她的。
地熱谷沒什麼,半年前也才去過。早上她說要走走時,我已想到農禪寺。
我們在北投公園搭 218,坐到捷運奇岩站。出站後沿著三合二街前行到底,過馬路後左轉大業路。
農禪寺全名法鼓山農禪寺於1971年左右由開山祖師東初法師率領弟子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禪修為主、務農為生的原則建造,1975年農舍落成,取名「農禪」。一樓作為客堂,二樓則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稱為文殊殿。
1978年,東初法師逝世,遺囑由弟子聖嚴繼任禪寺住持。當時聖嚴在美國,剛被選為紐約布朗克斯區一座小寺院「大覺寺」的住持,他遵從師傅旨意返台。
當時建築呈現1970年代鄉村民宅、農舍景象,反映當時修行農耕自給自足之真實情況。1983年增建正殿與設施,具漢傳寺院之人文特色。
在整個 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聖嚴法師聲譽的提高,它不斷擴大臨時建築,導致當局對分區問題的容忍度降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道場空間已不敷使用,寺方開始逐步收購鄰近土地、規劃重建。
1989年法師再於新北金山山區購買一座老舊的寺廟和土地建立一個新的道場,稱為法鼓山。往後「法鼓山」成為聖嚴學院所有機構的名稱。
2004年台北政府將農禪寺這座原始農舍指定為台北市歷史建築,此時鄰近原來的建築群幾乎已被夷為平地。如今的寺院建築是由建築師姚明設計規劃,於2012年重建完成,又稱水月道場。最初的二層樓農舍,位於如今大殿後方。新道場因典雅建築景成了北投打卡熱點。
聖嚴法師承繼中國臨濟與曹洞兩大禪宗法脈,其指導的禪修活動遍及世界各地,是重要的國際級禪師。
老頭退休一年後,農禪寺重建完成。看到報導,曾分別帶老二和老三去過,當時阿芬忙於代班就錯過了。一晃十年過去,老頭已垂垂老矣。
插入農禪寺的行程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多些,卻多走了四、五公里。老頭感冒未癒,溫泉逼出火氣,未有適度休息,卻又過量勞動。左大腿鼠蹊部的筋開始發炎,一路舉步維艱,勉強到家就倒了。阿芬倒是很滿意,回來後立刻將照片發朋友圈。
112.01.06初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