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5-蘆洲李氏古厝 (1).jpg 

蘆洲李氏古厝

 

台灣先民和他們的宅第 之四

 

十七世紀末,台北大地震造成海水倒灌,台北盆地出垷了一個大湖,史稱為古台北湖

 

當時大台北的關渡、五股、蘆洲、三重一帶都在水下,百年之後五股、蘆洲才浮出水面。

 

蘆洲出現在古地圖上對台北盆地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意義,一是見證了新莊和艋舺經濟優勢的互換,一是台北盆地西部平原拓墾的完成。

 

新莊是台北盆地最早拓墾的地區之一,良田、河運讓移民日眾,商業也蓬勃發展,清乾隆十五年(1750)八里坌巡檢司移駐新莊,新莊便一躍成為北台的行政和商業中心。

 

直到嘉慶年間大嵙崁溪(大漢溪)河床淤積,新莊的地位才被艋舺所取代。然而清乾隆末年新莊的拓墾已達到飽合,晚到的移民祇能前往當時剛浮出水面的蘆洲發展。

 

十八世紀末(1790,清乾隆五十五年),福建同安人李正一兄弟三人渡海來台落腳蘆洲,隨後回鄉招募族人來台共同開墾,他們是蘆洲拓墾的先驅。第二代李清水擴展家業購地置產,清咸豐七年(1857)李家在當時稱為和尚洲中路庄的地方興建編竹夾泥牆屋舍。

 

此處地當八里往新莊的中間點故稱中路庄。四十多年後李家改建仿中原式的大厝,此地才被改稱中原村

 

李清水育有七子,各有所長,兄弟合組「李長利記」多角化經營,家業因此大興。尤以第三子李樹華進入仕途,曾任安平縣與鳳山縣儒學正堂,更讓李家成為仕紳名族。

 

蘆洲地勢低窪,逢雨成災,李家原本的編竹夾泥牆不堪修補,所以當人丁滋生、家運更興旺後,第三代七兄弟就決定合蓋一幢實用、堅固的新厝。此時已經富甲一方的李家大費周章,除了專程從山西聘來名匠廖鳳山主持建厝工事,也特地在宅側挖了一條小運河直通淡水河,以便運送上等的泉州石和福州杉,完工後的大厝有中原古厝的風味,不同於閩南建築,所以當時人稱此處為中原村,如今的行政區劃 (中原里) 依舊如此。

 

李氏大厝因為是七兄弟家族共居,所以規模很大,占地超過一千坪,包括正身五開間三進四護龍,整座大厝共有一百二十個門。正合當時台諺人生宅第的理想「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

 

李氏大厝除了不帶閩南風,還有個特色是整座大厝由四十公分的矮牆圍起,那是因為蘆洲地勢較低常淹水,矮牆用以擋水。

 

大厝完成於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正好是台灣割日那年。

 

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在第三代僅存的李樹華主持下七房分產、大厝重建。

 

民國七十六年(1987)已成古厝的李氏大厝進行整修,民國八十二年台北縣政府接手古厝修護工程,民國九十二年修復完成。

 

目前古厝產權仍屬李氏後人,二二八事件後李家曾主動將古厝申報為古蹟,此舉讓網上部分人士誤以為李氏捐出古厝。目前古厝另名「李友邦將軍紀念館」,因屬私人物業,入內參觀需門票一百元。(板橋林家花園免費入園)

 

 

蘆洲地名的變革

 

蘆洲地名充滿鄉土、寫實與詩意的轉折。如今蘆洲民族路一帶當年舊名水湳,係關渡宮的廟產,當時人乃稱此地為「和尚洲」,後有人以此地本是淡水河沖積的沙洲,故雅稱「河上洲」,兩者音同字不同。日領後,以和尚洲之名畢竟不雅,因此地河面多白鷺聚集,改稱鷺洲,光復後一度沿用,其後更名為蘆洲。

 

 

李家人物介紹:台灣小史

 

李樹華

 

李樹華(1837-1919)係李家來台第三代,李清水之三子。生於清道光十七年,卒於日本大正八年,享壽八十有三。史稱其少穎悟,年十八歲始負笈從師博學經史,咸豐癸亥(三十歲)秀才。光緒庚寅(五十歲)淡水縣學舉附貢生,授訓導歸新海防班遴選候補加遇缺先補。台灣巡撫兼提督學政邵有濂委其任安平縣儒學正堂(縣學訓導),陞授教諭。同年秋兼理鳳山縣儒學正堂。乙未年割台卸任(五十九歲,台灣割日,身為清朝小官的李氏如不到福建候補,當然卸任)。台灣改隸日本後,李氏獲日人派任保良總局董事,又任辦務署參事及廳參事、縣參事並種種委員。明治三十年(1897,六十一歲)四月獲總督府頒予台灣紳章。

 

 

李友邦

 

李友邦(1906-1952)係李家來台第五代,李清水四子李濕泉的孫子。1912年,七歲入和尚洲公學校,1918年十四歲入台北師範學校,而後參加林獻堂、蔣渭水為首的文化協會、策動學運抗日。1922年和胞弟李友先(成基)夥同激進抗日青年襲擊海山郡新起派出所。1924年三月再度又夥同後來台共創始人林木順及林添進襲擊新起派出所(今台北市長沙派出所),事件造成轟動,台北師範查明李氏參與其事,勒令退學並招警逮捕,李氏當夜越牆潛逃至高雄,與林木順等人會合後潛逃至上海,後轉廈門。同年九月入國共第一次合作時代之黃埔軍校二期。

 

1925年黃埔二期畢業,時年二十五歲。被派主持由國民黨兩廣省工作委員會領導的「台灣地區工委會」。1926年李氏曾短暫返台,與台灣文化協會內部左翼往來密切,與蔣渭水、連溫卿、王敏川等人亦常相聚合。當年底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但由於當年初廣東抗日事件之案底受日警緝捕,乃逃往上海,再轉杭州,改名李肇基。

 

1927年自杭州返廣州,加入「廣東台灣革命青年團」,同年四月國民黨清共,李氏潛出廣州。1929年因1926年廣州抗日事件被日人逮捕,後獲不起訴釋放,出獄轉赴杭州執教於杭州國立藝專。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投入浙江杭州陸軍監獄,在獄五年,迨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始獲釋放。

 

出獄後李氏著手籌備組織「台灣義勇隊」,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號召當時滯留大陸及島內台胞共同為抗日。1938年秋李氏組「台灣義勇隊」於浙江金華。這是台灣同胞第一個參與抗日的武裝隊伍。次年二月國民政府將台灣義勇隊整編歸第三戰區指揮,任李氏為陸軍少將。同年李氏又策劃成立「台灣少年團」直屬義勇隊。1941年李氏與嚴秀峰女士(1921-)結婚。1943年台灣義勇隊擴大為「台灣義勇總隊」,直屬中央軍委會政治部,李氏晉階陸軍中將。

 

註:李氏在獄期間,二弟李友先於1932年據說被日警唆使地方流氓暗殺身亡,1934年三弟李友烈欲潛往大陸,藏身運煤船被日特捕獲,經酷刑拷打至死。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隔年李氏出任三青團中央直屬台灣支團部主任。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變,三月八日21師登陸鎮壓。十日李氏遭陳儀當局扣押,旋即解往南京監禁,經夫人嚴秀峰女士奔赴南京營救,才得釋放回台。民國三十八年四年,陳誠任李氏為台灣省黨部副主任,十二月吳國禎發表李氏為省府委員。然民國三十九年二月,夫人嚴秀峰以「參加中共組織」之罪名被判十五年徒刑。隔年十一月,李氏亦以「參加中共組織,在台掩護中共地下人員,意圖顛覆政府著手實施」之罪名被捕,民國四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凌晨三時許,李氏在新店郊區被槍決,享年四十七,生後留下五子。(李妻嚴女士目前尚存)104.03.26初稿

 

蘆洲李氏古厝今貌

0635-蘆洲李氏古厝 (4).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2).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7).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9).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5).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6).jpg  

 

0635-蘆洲李氏古厝 (8).jpg  

 

 

李友邦歷史照片

0635-李友邦 (1).png  

 

0635-李友邦 (2).png  

 

 

李友邦的杭州太太嚴秀峰年輕時的照片

0635-李友邦妻 (3).jpg  

中年的嚴秀峰

0635-李友邦妻 (1).jpg  

夫妻中年合照

0635-李友邦妻 (2).jpg  

 

 

 

後記:

 

以上圖片都是網路抓圖。

為文後幾天(104.04.01)與淑惠同遊,自己也拍了幾張。

如想去看看可搭捷運中和新蘆線蘆洲線)在三民高中站下車,步行前往約十來分鐘,途中可順便看看蘆洲著名的湧蓮寺(主祀觀音,後殿拜鄭成功)。

Ps: 看地圖前往易為圖所誤,沿路問人最快。

 

1040401042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40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13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11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15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0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1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2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4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5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8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29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36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37蘆洲李氏古厝.JPG

1040401039蘆洲李氏古厝.JPG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