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岸油畫 

畫家何岸的油畫(局部)

 

幾乎稱帝的太后:章獻明肅皇后

 

月初有位找渣的朋友質疑我在「男人的真面目 之四 男人的嫉妒心」一文提到「明仁宗朱高熾在父親朱棣(明成祖)死於北征途中,不急的登基,忙著姦遍了朱棣後宮裡的嬪妃」的出處其實中國歷朝歷代的後宮一直就是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甚至還不時父子聚麀,祇是假道學的儒家總為尊者諱,以缺筆省筆,甚至虛偽不實的謊言來包裝正史,讓歷史單純地如同歌仔戲。「純樸」實際上卻是愚蠢的後人惑於此也一直把歷史當成歌仔戲來看。他們不會接受,也難以想像皇帝後宮的淫亂。女人們被禁錮在僅有一個男人的深宮裡同儕的淫穢示範讓她們有樣學樣,太監宮女們的搧惑與勾引貞女也會潰堤,時間一久后妃、宮女們個個都成為性飢渴的淫獸難得有少數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皇子們自然成為她們競逐的目標急於獻出禁臠發洩性慾的對象;祇要情況許可,皇子們通常也抗拒不了母妃們的求歡況且,人們總刻意忽視一個事實,中國的皇宮是個籠牢,女人進去了除非老死大概難以再出宮;當然,少數帝王會汰舊更新,釋放老醜的宮女出宮。然而妳可以拿資治通鑑來數,兩三千年來到底有幾次?皇宮裡的女人其實是永續的,新皇登基,老皇帝的女人會去哪?能去哪?除了少數曾生育皇子的妃子在皇帝恩准下,可以隨著兒子到封地去當太妃外剩下的女人都會留在宮裡。皇宮說大很大,其實也就那麼點大,有可能會對新皇帝特別劃出一個禁區嗎?禁區擋得了皇帝嗎?越是得不到的女人越有趣,無限的權力將使男人成為禽獸,大多數的嬪妃也樂於如此,她們都會繼續當差,為聖上的龍鞭服務,也為自己的下半生和下半身求性福與幸福。中國皇家的後宮一直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最近為了找資料無意間發現一件被過度包裝的有趣歷史,包裝後的故事叫「狸猫換太子」。打從老頭兒時,台灣的歌仔戲和後來的電視連續戲對這戲碼就相當有興趣,總是不斷的告訴世人這個曲折有趣,但也荒謬不實的故事。

 

狸貓沒有換太子 祇是老姆變小妾

 

狸貓換太子是明清時期產生的一個民間傳說,的是宋仁宗趙禎出生時被當時的劉皇后奪為己子的故,後來改成話本戲曲小說乃至如今的京戲歌仔戲除了狸貓換太子的名稱,還常以《打龍袍》、《宋宮祕史》、《陳州糴糧》、《包公案》、《七俠五義》的劇名呈現。

 

聯想力豐富的歷史學者認為這個故事其實是借古諷今,暗喻明憲宗1447-1487)與萬貴妃1428-1487)的故事(萬貴妃長明憲宗十九歲,本是憲宗的奶媽,她為憲宗生下第一個兒子,往後一直是憲宗的寵妃,甚至是主宰,憲宗對她言聽計從。萬貴妃死後,沒幾個月憲宗竟也跟著死了,兩人的故事有機會再提)。

 

所有的「故事」中都說龍圖閣大學士開封府尹包拯陳州放糧時,遇上了一陣「落帽風」,將包拯的烏紗帽吹落至一青年手中,那青年透漏自己的養母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婦人,她一心想見清官包大人替她申冤,於是包拯便隨青年來到家中,老婦人向他述說自己姓李,是當今皇帝(宋仁宗)的生母。原來當年她是後宮的宮女,得到宋真宗的寵幸,有了身孕因此得以升為婉儀。但當時的劉德妃也就是後來的劉皇后起了惡念,在李娘娘臨盆之際,命總管太監郭槐買通接生婆,將李娘娘的兒子換成剝了皮的狸貓,再命宮女寇珠將嬰兒丟入宮外御河裡淹死。寇珠不忍,適逢遇上太監陳琳前往八賢王府,於是將嬰兒交給陳琳帶去八賢王府中藏匿。宋真宗被劉德妃蒙騙了,認為李娘娘產下妖孽,一怒之下將李娘娘打入冷宮,而劉德妃則升為皇后。劉皇后依然不得安心,打算斬草除根殺死李娘娘,於是又命郭槐去火焚冷宮燒死她,所幸李娘娘趁亂逃出了宮外。

 

包拯得知此事後,將李娘娘帶回京,向當今仁宗皇帝稟告,皇上實在無法相信也無法接受,孝順了十幾年的劉太后,竟然是想害死自己生母的仇人,於是命包拯深入後宮查明此事。最終郭槐伏法,劉太后自縊,母子始得相認,李娘娘終入主後宮,而為皇太后。

 

七俠五義劇情有所不同。兩個妃子都有身孕,劉皇后產下兒子但歲病亡。李娘娘的兒子被送出宮外,由八賢王撫養成人。後因宋真宗再無兒子而將其認養,後為宋仁宗。

 

較接近史實的版本:劉皇后本名劉娥,出身低賤,因在店鋪中認識當時還是太子的真宗而受幸。但真宗父母認為劉娥出身不好,反對他們在一起,劉娥直到真宗登基,母去世才得以進入宮中。此時劉娥年紀已大,無法生育。她的侍女李氏得到真宗的寵幸,生下一子,即後來的仁宗皇帝。李氏被封為崇陽縣君;又生一女,夭折。後進才人,再晉封婉儀。她的兒子尚在襁褓,就被劉皇后為己子,楊淑妃照顧。李氏在真宗死後為他守墓,她至死也無法與兒子相認。臨死之前,晉封為宸妃。李宸妃死後,劉皇后聽從丞相呂夷簡意見,將李宸妃以一品禮安葬。劉皇后死後,宋仁宗得知自己生母是宸妃一事,正打算找皇后的宗族算帳。呂夷簡勸仁宗劉皇后厚葬宸妃,且對皇帝有養育之恩,仁宗才將放過了劉氏一族。

 

 

宋史的記載:

 

真相其實是「借腹生子」、「移花接木」,而非「狸貓換太子」。

 

章獻明肅皇后

 

劉后968年-1033年),名不詳(一說名劉娥),益州華陽人,是宋真宗趙恆(968-1022)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位臨朝聽政太后,功績赫赫,史書將其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死後謚號「章獻明肅皇后

 

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968),祖籍太原,祖父是後晉後漢的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富州(今四川樂山)剌史。劉早年嫁給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劉娥跟隨丈夫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劉娥善擊鞀(撥浪鼓),頗有名氣,後遇上王府選姬,龔美易名劉美,謊稱為劉娥之兄,劉娥入王府。劉娥入府後頗得寵,但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劉娥出身寒微,勸趙恆不要親近劉娥,未果,秦國夫人只好告知宋太宗。太宗大怒,命逐劉娥出京,並為趙恆選婚,娶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的八女潘氏為王妃,賜號夫人。趙恆雖迫於皇命將劉娥送出王府,卻將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與劉娥私會。

 

註:劉后父祖的官銜與資歷應係太后臨朝後,趨炎走勢的史家造並美化,按常理而言,出身兩代官宦世家的千金不會嫁給工匠為妻。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五十九歲的宋太宗病逝,遺詔傳位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登基為宋真宗,冊立郭氏為皇后,又追封早逝的莒國夫人潘氏為莊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即位不久將劉娥迎入後宮。景德元年(1004)正月,李太后死,劉娥始被封美人

 

註:宋朝後宮沿唐制,設一后四妃(依序為貴妃惠妃麗妃華妃)九嬪(真宗仁宗父子兩代時,九嬪擴充為十八人,依序為: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等。仁宗時在四妃中另設一名號「宸妃」,專用來封其生母李氏。

 

景德初年,郭皇后年僅九歲的兒子趙祐夭折;半月後,另一名兩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郭皇后傷心過度,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逝。真宗欲冊立劉美人為繼后,但劉美人無子嗣且出身低,群臣都不贊同,反而請奏冊立十四歲的沈才人為皇后。沈才人雖在真宗登基後的大中祥符元年(1008)才入宮,但出身世家,為宰相沈倫之孫。真宗不悅,未應允群臣請奏,不再談論立后之事。

 

劉美人雖有寵,卻無子嗣。真宗遂與劉美人定計,真宗臨幸劉美人侍女李氏李氏受孕後,對外謊稱劉美人已有身孕李氏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宋仁宗,1010-1063,即位後改名趙禎,以下統一稱為趙禎)。趙禎出生後就掛在劉美人名下,一直以為劉美人是他的生母趙禎生後,真宗晉劉美人為修儀。與劉修儀交好的楊才人晉封婕妤,真宗與劉美人把趙禎交由楊婕妤扶養李氏仍為劉修儀宮中的侍女才受陽縣君,再後李氏又一女,晉封才人(女不久夭亡)。史書說李氏自認命薄無福,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

 

註:清朝雍正皇帝的身世與趙禎有些類似,但又不同。雍正生母烏雅氏本是貴妃佟佳氏的宮女,康熙臨幸佟佳氏時,佟佳氏不便受幸,乃由烏雅氏代打,烏雅氏一砲而中,生下雍正後由宮女連升四級晉位德嬪。因佟佳氏受寵,故康熙將雍正交由佟佳氏扶養,佟佳氏後晉位皇貴妃,當時皇后缺位,佟佳氏實際統領六宮,臨死前康熙策封其為皇后

 

劉修儀性情機敏,通書史,熟知朝政。宋真宗每每在退朝批閱奏章至深夜,多次參考劉修儀的意見。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真宗終於如願冊立劉修儀為皇后。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群臣的奏章實際上都由劉后處理。真宗病篤,下詔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劉皇后從旁輔助,劉后自此開始垂簾聽政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此時小皇帝趙禎十歲,實際上就是劉太后臨朝聽政。劉太后罷反對其聽政的宰相丁,丁謂罷相後,劉太后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劉太后性格簡樸,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后,劉太后不為所動,說:「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雖然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史稱她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太后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太后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而仁宗生母李氏,劉太后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先帝守陵的嬪妃。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劉太后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她為宸妃。然而李氏封妃當天便病逝,享年四十六歲。起初,太后只想以普通宮人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給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升。

 

史書說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然而明道二年二月,皇太后劉氏穿着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並由楊太妃擔任亞獻、終獻為仁宗皇后郭后。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劉太后徹底還政於仁宗。

 

月,劉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為劉太后祈福,並四處徵召名醫,卻無法挽留劉太后的生命。幾天後,劉太后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第二日,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未了?」參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

 

劉后死後勢利的群臣紛紛上說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劉太后所毒殺。仁宗震驚,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後仁宗前往李妃暫厝的洪福院,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太后冠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並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同年九月仁宗下詔,劉太后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太后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停棺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太后死後,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劉太后曾有遺詔,命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

 

 

章懿皇后(沒有太后稱號的皇帝生母)

 

章懿皇后,李氏(9871032),杭州人,宋真宗妃嬪,宋仁宗趙禎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錢氏(即五代十國的吳越),為金華縣主簿親李仁德家道沒落仁宗時追封為左班殿直(虛銜)。

 

李氏在父親過世、繼母攜子改嫁後,削髮為尼,後來劉氏在寺中發現她貌出眾,便帶著李氏入宮。初入宮時,李氏為劉美人的侍兒,在宮內司寢(晚上值夜為妃子舖被打扇,皇帝臨幸妃子時在旁做些打水清洗的侍候工作)。當時,真宗寵愛劉氏,想立為后,奈何劉氏家世低下,又無子嗣,群臣不服。真宗與劉氏想出「借腹生子」的辦法,由真宗臨幸李氏,李氏不久受孕。真宗對朝臣宣稱劉美人有孕。李氏生下皇子,真宗對外聲稱是劉氏所生,取名趙受益(即位後改名趙禎),封劉氏修儀,李氏封為崇君(註:縣君是命婦的封號有食邑卻非嬪妃的封號)。後來李氏又生下女,晉封為五品才人。其後劉氏被冊立為皇后,李才人跟著晉封從一品婉儀,地位高於宰相孫女沈氏(時為婕妤)和名將之女曹氏(時為充媛),僅次於楊淑妃等。

 

仁宗即位,劉氏被尊為皇太后,李婉儀為順容(老頭註:此係根據維基資料所敘然而婉儀與順容雖均為九嬪之一,但婉儀位階高於順容,照此敘述此時李氏反而降了等),遷往真宗永定陵守陵。劉太后又命訪其親屬,其弟李用和,補三班奉職。仁宗雖為其子,然而真宗將之歸於劉氏名下,交由楊淑妃扶養。李氏毫無怨言,終其一生,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明道元年(1032),李順容病重,劉太后晉封李氏為宸妃,遣太醫視望。冊封當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歲。

 

李氏死後陪葬永定陵,靈位奉祀於奉慈廟。又於景靈宮建神御殿,殿稱廣孝。慶曆年間,仁宗改生母李氏諡為章懿皇后,與劉太后一同升祔太廟。封李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仁宗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之子。

 

 

正史背後的另一面:

 

李氏二十四歲生下仁宗趙禎,終真宗之世,她一直是劉后宮中的侍女。根據梁史先生所著「永樂君臣:霧籠金殿」,作者在書中藉明朝永樂皇帝兩個宮妃呂婕妤(朝鮮)與呂昭儀漢族女)口中說出事情的另一面

 

呂昭儀說:「這中華後宮的事自古以來就亂得很,那些太監日常嚼舌頭講好多前朝後代後宮的逸聞,我無事便看些后妃列傳,細思他們的話,再比照這些書一讀,才曉得並非空穴來風,他們講的有理呀!你曉得那武則天的事,後人駡她穢亂春宮,什麼陷吾君於聚麀……

 

婕妤忙問啥叫「聚麀」昭儀笑道:「啥叫聚麀,麀就是母鹿,說她好比母鹿引來幾隻公鹿共匹。」這些爛文人嚼舌頭,啥事都是女人的錯,便用個詞來誅滅女人,好像那公鹿反而清白得很。妹妹,你別笑,這聚麀之事一點不新鮮,一部二十一史裡頭隨處翻得到,只不過少了些像後來成大事的武則天,文人們就不好點明,要為他們男人遮醜哩

 

遠的不談,我給你說宋朝,我這一向就讀宋史后妃傳,就看出好多名堂,我們談前朝也就不用忌諱。先說個你都曉得的那個平話,戲文『狸貓換太子』裡那個妃子吧!

 

仁宗皇帝那個生母李宸妃,在真宗朝僅為才人婉儀,章獻皇后把她的兒子竊為己子也就是仁宗。史書說仁宗即位後,李婉儀『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仁宗不曉得李婉儀是他的生母,竟然又進封昭容,到她要去世之前,又封宸妃,試問,這昭容宸妃究竟是哪一朝的嬪妃?後來文人修史時遮掩,加個『從守永定陵』,簡直狗屁不通!遠的不管他,唐宋以來,先朝嬪御若非殉葬,便是又做新天才宮嬙,哪有守陵的體制

 

所以而言之,章獻太后為了名正言順霸占仁宗為子,竟不惜讓仁宗的生母做了他名義上的嬪妃這豈止於聚麀呵

 

又說一個,仁宗有個張貴妃,她有個養女姓周,長到十三歲被仁宗看上,遂召去侍寢,為仁宗生下了兩個公主。這名分咋算呢,所以終仁宗之朝周氏沒有封號,又服侍了以後的英宗才得賢妃之號,這賢妃是哪一朝的妃子不用說了!

 

再跟妳說一個,也是宋仁宗的宮嬪,姓馮,幼年入宮,十七歲時侍仁宗,生了兩個公主,沒過幾年仁宗駕崩,馮嬪又歷英神二朝才封婕妤,你說這亂七八糟究竟是哪回事?

 

一句話,我們女人命賤,所以就不用把自己看得太高貴,你我名義上是天子的人,你要熬不到個妃,以後就是太子,甚至是太孫的人。只不過太子太孫即位時我們都人老珠黃,形容憔悴,討不了他們的歡心嘍!

 

以梁史先生的看法,宋仁宗是在不知情的情況「臨幸」了生母李氏,而且似乎對這個大女人很寵愛一再加封,最後還特別創出一個奇怪的封號「宸妃」。依辭海的解釋,宸字可指帝王,亦可指帝王所居的住所。如此,在仁宗封李氏為宸妃時,應該已知李氏是其生母,他曾住過李氏的肚子裡(按:正史是將李氏所以的加封都掛在劉太后名下)。如依梁史先生的看法,李氏之死亦頗可疑,中國不乏老皇帝死後,沒多久他的皇后新上任的太后就跟著死的情形,其實有些並不是真死,而是新即位的兒子皇帝弄死一個宮女來冒充,然後皇帝兒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老姆或嫡母當馬騎。李氏剛好死在劉太后重病不起,仁宗即將親政翻案之時。李氏當然有可能是自然死亡,也有可能被劉太后弄死,另外,也有可能是詐死,以便仁宗皇帝可以繼續「疼愛」她

 

順便一提,彰化鹿港海埔里的慶安堂祭祀著全台唯一的大宋太后娘娘,根據廟方說法就是這位人稱李宸妃的章懿皇后。如照梁史先生的推測,有志於孝母的年輕人其實應該多去參拜,當然,想要兒子承歡胯下的老女人更要去參拜。笑笑~~

 

105.05.28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