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公路由南雅往東行沒多久,就到了台灣東北端的轉折處。過此,原本由西向東的公路轉向南行,進入臨著太平洋海域的海濱。在這個轉折處有塊形似鼻,突伸入海的岬角,岬角的西邊是東海,東邊是太平洋。岬角堅強的生命力讓她度過千百年風雨侵襲的歲月。這裡有猶如海岸植物般堅忍的漁民與漁村、長久受海浪衝擊的海蝕奇岩和山壁、矗立的燈塔、豐美的海鮮。這裡是鼻頭,也稱鼻頭角,距南雅車行僅五分鐘。
民國六十八年濱海公路通車前,鼻頭居民對外交通除了搭漁船就祇能靠兩隻腳步行。村民大部分的生活日用品幾乎都得仰賴船運由外地運來。然而東北季風起的時候,船隻無法出航,在那還是靠風帆為動力的年代,這裡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於是居民在東北季風來臨前就得忙著囤積生活不可或缺的米食、薪炭,其他的就祇能將就了。殘酷的現實是東北季風一吹就會吹上半年,當年鼻頭漁民生活的艱困是如今生活在富裕社會裡的人難以想像。
六十八年之後,隨著濱海公路修築完成,東北角風景特定區設立及國人經濟力普遍提升開始有力於休閒旅遊,鼻頭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成為東北角熱鬧的海岸遊憩景點,餐飲小吃店和釣具行為鼻頭漁村帶來商機與生機,也帶來新面貌。然而缺乏人文建設的鼻頭,除了海岸、燈塔、海鮮、漁村裡荒敗的古厝和庸俗的廟宇,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供遊人駐足,不過如果妳想觀賞山海美景,腳力又還不錯的話,鼻頭角有三條步道,可以讓妳和伴侶消磨半日時光。如果妳肯花一天的時間在鼻頭,走完步道後,妳可以在港邊小店嚐嚐海鮮,然而兩人攜手優閒漫步在古老的漁村聚落裡,尋找純樸又帶著古意的畫面。
註:東北角風景特定區如今已擴編並改名為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所,下轄福隆、大里、南方澳等三個遊客中心。
步道
鼻頭角的步道依景致及路徑可分為三條路線:「鼻頭角燈塔步道」、「鼻頭角稜谷步道」及「鼻頭角海濱步道」。「燈塔步道」是主步道,起自鼻頭國小,終點是海岸上的燈塔。步道中途可下行至海濱步道欣賞奇異多變的海蝕地形,再折返接上海天亭前往鼻頭角燈塔;返程改走稜谷步道,登高眺望東北角海岸,稜谷步道的盡頭是鼻頭富麗漁村。
鼻頭國小旁的石階是所有步道的起點,國小的前身是創立於大正十四年(1925,民國十四年)的金瓜石公學校鼻頭分校。步道的人口設在馬路的對街,經由人行天橋穿過馬路,由校園圍牆外的斜坡石階步道往上爬,圍牆隨地勢坡度而呈梯狀,這段坡度又稱為「長城步道」,全程約二百公尺。石階到了高點,變為下坡路,此時已可看見臨著太平洋的鼻頭角海岸。回望鼻頭國小竟然就位在陡峭的懸崖之上,校園後方即是陡峭的海蝕崖。
步道沿途可以看到不少濱海植物和風化的岩石,前行不久視野開始遼闊起來,遠方整個龍洞及三貂角的灣岬地形清晰可見;下方的海蝕平台邊緣點綴著三三兩兩的釣客。抵達海天亭後,往燈塔的步道一邊是陡直的山壁、另一邊的下面是大海,行走間需相當注意安全。燈塔自建成後從未曾開放,一直以管制區為由而封閉(鄰近的三貂角燈塔開放遊客自由參觀)。巧合的是,民國99年三月,稜谷步道完工後,隔年七月管理單位宣稱由此往燈塔的步道地勢陡峭、岩層石風化龜裂嚴重,有土石崩落之危險,為維護遊客安全,燈塔步道後段暫時封閉不開放通行,這一暫時封閉迄今仍未開放。原本我以為或許燈塔鄰近有需保密的軍事設施,不便明言所以以此為藉口封閉不讓人進入。然而上網可以看到不少遊客還是闖入拍燈塔,似乎又不像有軍事設施。最後我確認:岩石的風化竟真的是步道封閉的原因,諷剌的是現代營建技術要克服這事其實並不難,然而此舉會惹來一大堆一味「講」天然、自命環保人士的非議,於是天然美景就任其風化荒廢,祇有不老實也不顧危險的人才看得到。
由海天亭旁的小徑往下走,約一、兩分鐘可以接上海濱步道。步道的兩旁是海岸地質景觀區。海蝕平台上散布著許多海蝕作用造成的海蝕溝、蕈狀石等,平台之後則海崖突兀峭立,因海水侵蝕而有內凹,形成海蝕凹壁。海岸矗起的懸崖及凹壁頗為壯麗,崖上則有海階地形,形成上下階地。仔細尋找,可以發現此地的砂岩有貝類化石及生痕化石。海岸海水交會處附近海蝕溝頗多螃蟹出沒,隻隻肥大,一發現人蹤,便橫衝逃竄。
海濱步道又稱為「釣客小徑」,海濱磯石處,有不少釣客冒著浪襲的風險,持竿海釣。步道向南直走可通至「龍洞灣公園」,亦可向沿著海岸線北走,由另一處往上接「望月坡」,接回燈塔步道。「望月坡」原被稱為「小階地」,後來大伙習以較詩意的望月坡稱她。此處是海階地形,位於海蝕崖上,一小片的草原地貌,夏日來時遠望草地上會有白色點點,這是野生百合花。懸崖之上的青青草地,陽剛氣氛中帶著溫婉,更顯得婀娜多姿,而從草地上眺望海天,峭崖與百合輝映、海水與天際相接,山海美景,令人陶醉。
由海濱步道折返回到主步道,更往前走步道一分為二,一為往上走的「稜谷步道」,另一為「燈塔步道」後段,目前此段已封閉三年多。如偷偷越過,愈走向岬角,步道兩旁漸狹,景色愈瑰麗。然而步道一邊臨著懸崖大海,另一邊是奇岩峭壁,愈走愈驚奇,行進間應注意安全。十餘分鐘後,抵達鼻頭角燈塔。燈塔建於日據的明治二十九年(1896,日本領台的第二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次大戰時遭盟軍轟炸,塔身盡毀、通路坍塌。直到民國六十年政府才有能力在原址重建新塔。目前的圓狀燈塔塔高12.3公尺,採混凝土鋼筋。遺憾的是不知為什麼,燈塔自建成後一直未開放參觀。
燈塔附近有觀景亭。這裡位於鼻頭岬角的頂端偏北,可眺望鼻頭角以北,南雅至深澳岬角一帶的海岸,山海之美,一覽無遺。這裡也是東海與太平洋交會之處,站在巨崖之上,面對大海穹蒼,能不有天地悠悠之感懷!特別值得介紹的是站在燈塔前可以看到前方海面「捲螺水」的特殊奇景。由於鼻頭角的地理位置特殊,以北屬東海海域,以南屬太平洋海域;兩股洋流在此交會,因此在燈塔下海面形成約兩個手臂長順時鐘方向旋轉的大旋渦,當地人稱「捲螺水」。這個海象奇觀日日可見,祇有冬季浪大時會隱沒在浪中看不到。當地漁民會掌握漲退潮間一個多小時的平靜時刻,潛入海中鉤龍蝦、鏢紅魽。另外,此處受到地形及潮汐影響,產生了當地人以閩南語稱「涸流沖山,迴流沖海」的現象:東北角海域漲潮時海水流向由南向北,俗稱南流;退潮時由北向南,當地人稱為涸流。
由燈塔折返,回程不要走原路,在叉路處右轉改走「稜谷步道」上山,爬往鼻頭角的較高處,上方有一廢棄崗哨。繼續往上走,爬愈高,風景愈奇。在下方的燈塔步道看大海藍天,景色雖然美,但在稜谷步道的高處眺望,則是海天加山景,鼻頭角的岬灣峭巖與海天相映,景觀更瑰麗動人。稜谷步道經過兩處觀景亭,皆可俯瞰鼻頭漁港及東北角海岸風景,一路走,「哇!」「哇!」驚嘆聲不斷。約二十分鐘,步道變陡下的棧道,走往鼻頭漁港。不久,棧道接石階步道。由山稜高處直驅而下,路程短,階梯多。約十二、三分鐘抵達鼻頭漁村的「新興宮」。
聚落
庸俗的現代鋼筋水泥建築與殘破的石頭老厝共存在這個小小的漁村裡。村裡供奉媽祖的新興宮始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二百多年來經過幾次改建與翻修,宮廟一直是鼻頭港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與六月的出巡繞境是村子裡的大事。當年,好客的鼻頭人即使借貸典當也要招待親友來吃流水席,更要連演數日的子弟戲(歌仔戲),當天遠從關渡、基隆的媽祖也會被迎來會慶,當年真是盛況空前。如今人們富裕,對神明的崇祀卻漸轉淡,如今的慶典活動已無當年的盛況,但仍是村子裡的大事。村旁臨海處有個面積不大、設施也不多的海濱公園,正好提供下山遊客一個休息賞景的地方。往來的船隻、散落海面的海蝕岩石、層次分明的灣岬、遠方的基隆山……構成一幅恬靜動人的畫面。
由港區經過橋下的通道,可通港區對岸(即如今濱海公路行經之處)。當年此地被村民稱為「港仔尾」,這裡原本是港區水域最深入內陸的地方,現已舖上水泥路面,走在其中可以聽到水溝蓋下嘩嘩的水聲,許多婦女直接在門前浸曬海菜、宰殺現撈漁獲,呈現一幅純樸的漁村風光。春天時來到鼻頭還可到處看到石板菜開著密密麻麻的黃色小花。
特有遊憩活動
賞鳥
鼻頭港附近、和平橋旁山谷、隧道北口及整個鼻頭步道沿線都是賞鳥的範圍。這裡全年鳥況大致穩定,常見的有大冠鷲、灰鶺鴒、紅嘴黑鵯、白頭翁、白環鸚嘴鵯、藍磯鶇、繡眼畫眉、小彎嘴畫眉、樹鵲等。
磯釣
鼻頭角周邊有不少磯釣場,如:停車場下釣場、鼻頭漁港、三坑口釣場(沿漁港東防波堤北走,鼻頭岬北側)、燈塔下釣場、白毛崁釣場(海濱步道)等。
海釣
鼻頭漁港邊停靠了不少船艇,有意者可洽船家或附近釣具行。
鼻頭地圖與步道地圖
鼻頭風光
石板菜
101.05.07與淑惠坐遊覽車去福隆看沙雕,順遊鼻頭。當時燈塔步道後段已封閉,遊覽車給的時間也有限,所以祇走前段就折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