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_8e4f47a95a5e689de973a5149e6dbaf9   

 

蘋果日報 20170205

首份研究 台男精蟲量減質劣

 

【邱俊吉、黃仲丘╱台北報導】台灣男性爆「蟲蟲」危機!國內首份針對台灣男性精液品質所做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男性精液品質逐漸劣化,每c.c.精液的精蟲數平均每人每年減少48.75萬個,每人每次射精量年減0.03c.c.、每次射精精蟲數則年減300萬個。醫師說,精液品質下降將提高不孕風險,臨床曾出現患者的精蟲在兩年內從會往前游泳,變成只會原地搖尾。

 

該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與該校公衛學者共同進行,該中心於20012010年收集北部2657歲男性、共7187人的精液,分析代表精液品質的6大指標,包括每c.c.精蟲數、每次射精量、每次射精精蟲數、精蟲向前活動力、精蟲快速向前活動力及精蟲形狀,發現品質劣化趨勢明顯。而同一期間國內的粗出生率(每年每千人中有多少新生兒)也從11.65暴跌到7.21老頭忍不住插嘴:台灣出生率下降是年輕人不婚不孕,這也是文明進步後必然的現象和男人精蟲的變化無關

 

c.c.精蟲年減49

 

根據醫界估算,正常男性每c.c.精液的精蟲數應達4000萬到6000萬個,每次射精量則為34c.c.,每次射精精蟲數介於1.2億到2.4億個。但研究團隊以統計學算出台灣男性精液品質惡化情況,發現每c.c.精液精蟲數平均每人每年減少48.75萬個、每次射精量減0.03c.c.、每次射精精蟲數減300萬個。精蟲向前活動力正常比率則每人年減0.8%、精蟲快速向前活動力正常比率年減0.47%、精蟲形狀正常比率年減0.65%

 

退化2年「不會游」

 

北醫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曾啟瑞說,精液品質下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提高不孕症風險。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說,臨床確實有不少精液品質明顯退化個案,例如一名43歲台幹,妻子過去曾懷孕但流產,此後都沒好消息,2年前到該院檢查,發現精液品質勉強及格,因此仍想嘗試自然懷胎,但仍未如願,日前再來檢查,「發現先生的精蟲竟然全都變得不會游泳了,只會原地搖尾巴」,最後只能採人工生殖。


台北榮總生殖暨內分泌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說,精液品質與生育率息息相關,例如精蟲數,因精蟲要一路從陰道游經子宮頸、子宮到輸卵管,路途遙遠,「能成功游到卵子旁,可能只剩數十隻或上百隻」,加上精蟲要突破卵子外殼的蛋白、與卵子結合,也需多隻精蟲合作、一起分泌特殊酵素,將外殼軟化後,才能使1隻精蟲鑽入卵子。精蟲總量愈少,成功達陣機率就愈低。

 

他解釋,正常精蟲的活動方向只會往前,且速度愈快,成功鑽進卵子機率愈高,所以精液品質指標會評估向前、快速向前的精蟲佔比;至於形狀,一般精蟲可分為頭部、中段部與尾部等3大部分,各有正常的長、寬度,若在「製程」中發生異常,產出雙頭、雙尾、尖頭等多種「異形」,雖仍可能進入卵子並結合,但成功率偏低。

 

「看不到反轉可能」

 

但李新揚也強調,不孕症最大關鍵仍在女性晚婚、晚懷孕,因卵子品質和年齡的相關性,遠大於精子品質和歲數的關聯,但精子品質若持續下降,對懷孕率如雪上加霜。


曾啟瑞說,精液劣化是全球問題,英國在1996年即有研究發現,精液品質各指標每年約下降1%,近年美國、澳洲研究也發現每c.c.精蟲數逐年減少1.5%3%醫界尚未找出男性精液劣化的確切原因,但推測與環境污染、食物中含塑化劑等毒物有關。他說,北醫此研究樣本雖都取自北部男性,但台灣南、北部環境、飲食等相差有限,推測南、北部男性皆有精液品質下降趨勢,加上印證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可推論這波下降趨勢「看不到明顯反轉的可能性」。

 

檢查避盲目「做人」

 

30歲的黃先生說,沒在害怕,老婆也還很年輕,他不擔心。32歲的邱先生說,看到這樣的研究,未來若想加速生小孩的進度,願檢查精蟲品質。35歲的丁小姐說,若急著生小孩,不只是女生該檢查卵子狀況,男性也該早點去檢查精蟲品質,不要盲目「做人」。

 

 

老頭的話:

 

白癡媒體和專家總祇會誤導社會大眾,男人精蟲品質下降是文明世界的趨勢,國外早有研究,研究結果也公布了好幾年根本不必「大」醫院的「大」醫生再來瞎費勁。大醫生要真有本事是要研究為什麼?」,而非把既有的研究報告重做一遍,然而拿來嚇唬人。

 

況且,對男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勃起和持久,這才是世間男女切身所在。精蟲多寡又如何

 

以下是五六年前WHO剛下修男性精蟲標準時的幾篇報導,請大伙一併參考,最後一則報導認為污染和壓力是造成男人精蟲減少的原因,老頭並不苟同,有沒有道理請自行評估。

 

 

WHO  2010精蟲分析標準: An Update

馬偕院訊201012310期)馬偕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吳劭穎醫師‧李國光醫師 發佈時間:2011.01.13

世界衛生組織所制訂的精蟲檢測標準長久以來一直是各地實驗室分析精蟲的主要參照數據 「WHO manual for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 semen and sperm[semen]-cervical mucus interaction (WHO, 1987, 1992, 1999)。不過這些所謂的精蟲「標準數據」在臨床上的判讀及應用上仍有許多爭議。


主要原因是用來制訂這些標準的精蟲並非是從正確的參照族群所取得,且先前參與研究各個實驗室的分析判讀標準亦參差不齊。


精蟲檢查值的論辯


除此之外,這些數據並沒有包括近期成為人父 (recent fathers) 族群的精蟲檢查值,對正常值也僅武斷的設了一個標準而未有一個參考區間 (reference range)。因為大家對於這些數據的臨床適合性仍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在一些醫學中心會認為這些精蟲分析的標準過度嚴謹,在他處則認為過度寬鬆。

如果把標準值界定的太高,有過多的男性的精蟲會被歸類為不正常,尤其是在外觀、濃度、和活動力這幾項檢查 (Barratt et al., 1988; Chia et al., 1998; Nallella et al., 2006; Pasqualotto et al., 2006; Gao et al., 2007, 2008)

如此一來,許多原本健康的男性會被認定為男性不孕症的病人,甚至造成非必要的人工生殖技術的介入治療 (Bostofte et al.,1983; Lemcke et al., 1997)。反之,有學者認為先前 WHO所定的精蟲濃度參照標準 (2000/mL)是過低的,因為根據他們研究顯示此濃度的受孕率和更高濃度精蟲 (4000-5000/mL)的受孕率是幾乎是呈線性關係的 (Bonde et al., 1998; Slama et al.,2002),而且有更高濃度的精子的男性仍有可能是不孕症患者 (Nallella et al., 2006)

也有學者認為不應針對任何精蟲分析的指標設立上限,因為較佳的外觀及活動力通常都會伴隨著更高的懷孕率 (Garrett et al., 2003)。因為有這些爭議的存在,已經有許多研究針對 WHO 所界定的標準是否足以用來當作區分有受孕能力的男人和男性不孕症的病人的界定值 (cut-off-limits) 提出質疑 (Check et al. 1992; Bartoov et al.,1993; Barratt et al., 1995)

正常值的重大修正

面對以上的問題,Cooper et al. 2009WHO合作的研究針對男性精蟲的正常值有提出重大修正。修正的部份和先前不同之處,在於正常精蟲參考值全部是從五個跨國大型研究中近期成為人父的精液分析而來 (recent fathers) (n = 1953),也就是其配偶嘗試懷孕而在12個月內成功懷孕的男性族群 (Time to pregnancyTTP: 12 months)。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10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和最新版的 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processing of human semen, 5th edition 當中做為新的精蟲檢查標準參考值。

此版本的精蟲檢查標準參考值下限 (reference limit) 主要是定於所有收集樣本中最低的百分之五個案的數值 (lower 5th percentile),同時並提供其95%的信賴區間做為參考。

新版的精蟲檢查標準值和前一版主要的不同之處整理如下:

1.濃度 (Concentration): 由 ≧2000/mL 向下修正為 ≧1500/mL
2.
活動力 (Total motility): 由≧ 50%  向下修正為   40%
3.
精液容量 (Volume): 由 ≧2mL  向下修正為   1.5 mL
4.
外觀型態 (Morphology): 由 ≧ 15% (Kruger strict morphology) 向下修正為   4%
5.
精蟲總數量 (Total sperm count): 由 ≧ 4000萬 向下修正為 ≧ 3900

 

 

TVBS 2011.01.12

1500萬隻/c.c. WHO下修精蟲標準值

 

男性朋友精蟲標準值又往下修了!因為5個跨國大型研究的新版精液分析標準樣本發現,自然授孕的最低標準,WHO於是把原本最低懷孕的精蟲標準值,每c.c. 2千萬隻,下修到1500萬隻,其實因為吸菸、喝酒,或是肥胖等一些生活壓力,都可能讓精蟲活力衰減,醫生也提醒,這只是男性朋友參考的相對標準,低於標準,並不代表就是不孕。

 

影片中,眾多精子往女性卵子衝,只為了受孕,但現實生活中,可不是每個精子都是健康寶寶。馬偕醫院不孕症主治醫師李國光:「像這隻看起來就不太正常,這些裡面有一些空泡啊。」

 

形狀、活動力不OK,受孕機率自然比較低,但數量也是關鍵,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再修正,把男性精蟲正常值,從每c.c. 2千萬隻,下修1500萬。民眾:「(精蟲減少)生活習慣啊,還有穿著嘛,比如說牛仔褲之類的,環境荷爾蒙之類的,或是說一些公害吧。」記者:「那在你的身邊很多,會不會擔心?」民眾:「嗯...沒辦法啊。」

 

只能自求多福,因為嗑藥、菸酒,甚至過度肥胖等因素,都會讓男人平均精蟲數越來越少。1940年代,男性民眾平均精蟲數11200萬隻,到了1990年變成6600萬隻,於是WHO就把正常男性,懷孕最低精蟲數訂定2000萬隻,但新的分析標準,已經修正1500萬隻。

 

馬偕醫院不孕症主治醫師李國光:「只有當它(精蟲)的數目非常少,或是活動力非常非常差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他是不孕,否則我們只能說,他的受孕率下降而已。」

 

醫師也強調,精蟲檢查標準,今昔更難相比,還是建議男性朋友,如果擔心蟲蟲危機,少抽菸喝酒,避免穿緊身褲,就能保持精蟲質量,不用過度煩惱。

 

 

聯合新聞網 2014-09-23 12:25:46

精蟲為什麼會變少? 汙染+壓力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陳惠惠、張耀懋/台北報導】 男人的精蟲數逐年減少嗎?WHO下修男人自然授孕的正常精蟲數,雖不代表宣告男人的平均精蟲數全面下滑;但是,由各種區域性的研究看來,在各種汙染與壓力影響下,男人精蟲數可能一代不如一代。

 

不孕症開業醫師蔡鋒博表示,過去冰島曾做過長達五十年大規模研究,發現男性精蟲數量確實呈現下滑趨勢。英國統計一九五○至一九七○,發現廿年中,男性每CC精子數量減少百分之二十五;另外,英國學者對蘇格蘭北部七千五百名男性的最新調查更顯示,自一九八九年至二○○二年間,男性精子數又減少百分之廿九。嗑藥、喝酒、吸菸、肥胖、生活壓力等生活型態因素都與精子數減少有關,此外,環境中的殺蟲劑及其他化學劑也不無影響。

 

另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調查一九三八至一九九○年,發現五十二年來,美國男性每CC精蟲數目減少一百五十萬,精子數量平均每年減少百分之一點五。

 

不過,對許多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黃志賢說,有些男性每西西精液精蟲量上億隻。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黃世聰也說,正常男性每西西精液裡的精蟲平均有好幾千萬隻,每次射精精液量約有二到五西西,「就像對有兩、三億台幣的人,少一、兩千萬元並並沒什麼感覺,只要不要精蟲稀少到影響生育即可」。

 

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除精蟲數目不夠,還有活動力不足的問題。WHO新標準裡,還包括有百分之四十的精蟲能往前游,且外貌好看才夠格。 

 

 

老頭的話:

 

如今一大堆弱智的白癡專家凡事總喜歡扯到污染和壓力沒錯,文明進步必然帶來化學污染與生活壓力,也一定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影響,但不能閉著眼睛凡事都扯上它。

 

上文中扯到的不污染和壓力,也提到了嗑藥、喝酒、吸菸、肥胖。老頭認為除了肥胖外,其實都是泛道德民粹式的瞎扯。人類喝酒已經數千年歷史,洋人酗酒的情形更是相當普遍,怎可和最近十年男人精蟲品質不佳扯上關係抽煙也是一樣,自從十五世紀末,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往後自新大陸引進蕃茄玉米馬鈴藷等經濟作物,也包括煙草。在那之前美洲印第安人抽煙已有相當歷史,在那之後,世界各地的人也已抽了五百多年,抽煙的弊害人云亦云,然而幾乎都沒有科學根據,扯上男人精蟲品質更是瞎扯。

 

老頭個人認為真正造成男人精蟲品質不佳的原因是文明進步社會富裕,人們飽暖思淫慾再加上A片書泛濫再再都使男人想要發洩」。縱慾的結果是頻於射精,然而男人的睪丸卻未能同步進化。男人製造精子的睪丸未變大卻頻於射精,除了讓人體無法負荷,也因此形成精子粗製濫造,數量與品質都大不如前。

 

至於說肥胖影響精子品質,通常男人肥胖必然有礙性力,甚至變成性無能,長時間停以致影響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

 

106.02.05彙整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