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瓦:船上的午宴﹝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1880-1881
男人長的帥,必然風流;有錢,必然作怪,這是現實。長的帥,左擁右抱,叫風流;用錢買女人,也能左擁右抱,卻被叫作怪,實在不公平。老頭認為沒錢、沒貌、懶叫也不行,卻整天纏著女人,才叫作怪。大多數所謂的藝術家,不管男的、女的,有錢沒錢、有貌沒貌、懶叫行不行,都很風流,或者說…….很會做怪。
2012年05月,法國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1963-)執導的「雷諾瓦」(Renoir)在坎城影展首映,隔年5月在台上映,中譯片名為「印象雷諾瓦」,加了「印象」兩個字,片名就更氣派,更文青了。似乎要表達雷諾瓦是印象派的大師,也可解釋為影片傳達了對雷諾瓦的印象。老頭對這位大師的印象是「情慾」與「淫亂」,當然,還有有錢老人的作怪。中天新聞「文茜世界周報」於2013.07.14特別有一小節以「印象派大師雷諾瓦 繪法國的閃耀浪漫」為標題介紹該片。如同大多數影評,美化了色老頭,也美化了小婊子。
電影敘述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晚年的一段畸戀。此人生性風流,人又長的帥,中年以後功成名就、有名也有錢,在女人方面更是如魚得水。雷諾瓦一生有無數的女人。這個女人是他最後一個。那年他74歲,兩人相差五十歲以上。
十九世紀的歐洲沒有完善的戶政制度,社會底層的女人身世不詳,年齡不詳,卻有很多名字,電影中稱她為安德蕾(Andrée Heuschling),下文稱她為蝶蝶,中年以後她以藝名Catherine Hessling為名。她自稱來自尼斯,是個父不詳的私生女,有著一頭火紅的頭髮,十七歲那年成為馬蒂斯的模特兒兼寵物(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雕塑家及版畫家)。或許玩厭了,或許受不了她的性格,或許看穿她的膚淺與勢利,馬蒂斯將她推薦給喪偶的雷諾瓦做模特兒。暮年的雷諾瓦立刻被這個年紀如同孫女的女人吃的死脫。大多數介紹雷諾瓦的文章都說「因為她,激發了暮年老人的創作熱情」,其實她在雷諾瓦身邊五年,雷諾瓦祇為她畫了一幅浴女。小女人陪著一個老頭子玩愛情遊戲,老人樂在其中,小女人其實祇是演戲,看在錢的分上勉強應付。畢竟花甲老翁已無力於性事,撩撥女人一肚子火,卻無能滅火。所以當雷諾瓦的次子尚·雷諾瓦從戰場負傷歸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雷諾瓦的長、次子均被徵召入伍),她迅速的擄獲他,兩人背著老雷諾瓦打的火熱。而後,這個年輕女人周旋於父子之間,把兩人玩弄於掌股。
註:尚·雷諾瓦(Jean Renoir,1894-1979),為了與當今法國名演員尚·雷諾(Jean Reno 1948-)區隔,也有譯為讓·雷諾瓦。父子倆相差53歲,幾年後雷諾瓦又生了三子克勞德,可見雷諾瓦的老當益壯。
年輕時的尚·雷諾瓦
演員尚·雷諾
在老人身上,小女人可以獲得名與利,在兒子身上,女人可以獲得性。小女人雖然腳踏兩條船,然而在父子之間,勢利的小女人明顯地偏向有錢的老人。尚為此與女人多次爭執,最後滿腔醋意與怒意的尚毅然重回軍隊投入戰事。諷刺的是,1919年雷諾瓦病逝,隔年(1920),尚立刻接手這個活寶貝,並且還正式娶了她。
往後十年的婚姻,以導演為業的尚一直力捧這個女人,為了讓她成為巨星,尚以她為女主角相繼編導了《凱特琳》(又名《悲慘生活》 1924),《娜娜》(1926),《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小紅帽》(1929)等。姿色平庸,脾氣不小的女人祇有撩撥父子倆的本事,觀眾不欣賞她的演技,也不中意她的年紀與姿色。賣座不佳,票房慘淡是必然的事,前三部片子耗盡尚所分到的遺產。不肖子為了女人,也為了他的導演事業,開始賣掉雷諾瓦留下的畫作,繼續為這女人賣力。然而錢花光了,畫也賣完了,女人還是紅不起來(參考資料:雷諾瓦三兒子投身娛樂圈,繪畫風格無人傳承)。尚為了籌資拍片,找上金主。諷刺的是投資的金主堅持不能再以這女人為女主角,否則不投資。夾在老婆與金主間的尚,最後屈服於現實,結果是女人下堂求去,結束了十年的婚姻。隔年尚·雷諾瓦推出一部新片,片名叫《母狗 / La Chienne》(英譯:娼妓 / The Bitch),不知是否意有所指。
這個玩弄父子兩代的女人,此時已年近四十,就像寄生蟲失去了宿主,再也玩不動了。
1979年已成為名導演的尚雷諾瓦在美國比佛利山莊去世,第二任妻子狄朵和與安德蕾所生的兒子亞蘭(Alain Renoir)隨侍在側,尚後來歸葬法國,葬於父親雷諾瓦的旁邊。
尚雷諾瓦去世的同年,安德蕾也死於巴黎,她一直想重返電影界,然而她的演技祇能對付雷諾瓦父子。離開尚後,沒了尚的支持與奧援,世人迅速遺忘她,最後孤獨以終。
影片電影的影片:
2013.07.14文茜世界周報/印象派大師雷諾瓦 繪法國的閃耀浪漫
介紹電影的文章:
痞客邦 Das Kino波電影 May 25 Sat 2013 01:38
畫家雷諾瓦曾說『若是手不行了,我就用老二畫!』
真是堅強的生命力呀~
前言
謬思(Muse),這個詞彙讓人感到抽象深富距離感。在希臘語,它是神話中的九位古老的文藝女神。而到後來這個字,衍生成藝術的代表,更成為藝術本身。對於雷諾瓦而言(不是賣拼圖,是畫畫那個喔),謬思代表了甚麼呢?在晚年喪妻之外又遭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兒子上了戰場,對戰爭滿腹無奈。當他腦中只剩下絕望時,命運的安排,讓他遇見了安黛,這位讓他重拾青春的謬思女神...。
劇情
高齡七十四歲的雷諾瓦,這天找了一個正妹模特兒。整天要她後院袒胸露乳供他作畫,讓雙峰晃呀晃呀,尋找他的靈感。雖然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早已無法行動自如,但看見那粉紅鮮嫩的乳暈,他依舊能夠凍沒掉的畫呀畫。女傭們都為了這個露奶吃閒飯的女人,氣得跺腳。有一天,少爺回來了,因為受傷離開戰場休養。而當他見著了這名正妹,可能留著跟老爸相同的血,他竟然也熱血沸騰了,這下好了,老爸跟兒子同時跟同個女人搞曖昧,究竟誰能獲得邱比特的箭呢?
美麗光影
《印象雷諾瓦》除了劇情,在畫面展現出一種藝術般的彩繪。透過光影詩人李屏賓擔任攝影師,將鄉野的自然芬芳一一捕獲,更運用光暈濃度使得角色更加美化,讓每一幕場景都像是一張明信片,令人心醉神迷,想要拍下留做紀念。以安黛舉例,明明只不過是個女孩在後山花園走動,在電影畫面中,卻因為運鏡、色彩、燈光、攝影點綴之下,使她像夏娃一般漫步在淨土伊甸園,顯得高貴無暇,不容侵犯。將平凡轉為藝術,正是《印象雷諾瓦》令人驚嘆的迷人之處。
反戰理念
《印象雷諾瓦》的劇情主軸在探討雷諾瓦以及其次子尚雷諾瓦與安黛的相處,但過程當中卻隱含著濃濃的反戰意味。雖然其住所離群索居、遠離都市繁華,導演卻安排一段安黛騎乘腳踏車的場景。皮膚吹彈可破的她,騎乘在鄉間小徑,路旁有著一群戰爭傷兵,士兵們手腳傷殘,滿身瘡疤。對比之下,顯現出安黛的脫俗,更暗示她在逃離戰場是非,前往她以為的世外桃源,拒絕與戰爭接觸。而雷諾瓦本身繪畫顏料更避免使用黑色,因為:「對我來說,一幅畫應該顯得可愛、歡樂並且美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該再雪上加霜。」暗示著他的反戰理念。
因為愛
而這年輕貌美的安黛給了雷諾瓦勇敢,正如繪畫帶給他生命一般,即便需要攙扶,雷諾瓦仍持續作畫。就像從前有個美女化學老師,說全班考第一名的可以跟她出去吃飯,結果全班男生奮發向上,只為得到女老師的愛。作畫,正是雷諾瓦抒發愛意的管道,藉著一筆一刷的亮彩,漸層的繽紛,彩繪出他對安黛獨有的摯愛,但此時,次子尚雷諾瓦卻因受傷,退離戰場返家。
兒子領先
這你可以想像,在整個屋子充滿蓬頭垢面、肌肉勇健的女僕環境,正值青春賀爾蒙旺盛的年輕軍官,遇見一個年紀相仿的女子,當然就天雷勾動地火,啪茲啪茲。於是兩人很快陷入熱戀,但得知愛人傷好就要返回戰場的安黛,立馬卍解暴怒,豈能剛到手的男人去送死。愛看電影的尚,就對身為演員的安黛說:「戰爭結束後我們一起拍電影,好嗎?」這女人後來就乖乖服貼了,世界真的非常奇妙吧。
努力當下
有沒有一個明天,能夠讓我重活一遍。雷諾瓦無法自由行動,全身病痛,甚至需要他人幫忙洗澡,他只能將對安黛的情慾能化作藝術,現實無從發洩;反倒其子尚雷諾瓦年輕,能夠自立處理傷口,甚至能夠與安黛發生關係,這叫老爸情何以堪。年輕與衰老,人生的期待,人生的感慨,這就是《印象雷諾瓦》想傳述的無奈吧。只要能夠存活,就不要浪費,將我的愛,毫無保留地化作證據,染在畫紙上。
電影比較
類似的題材讓我想到韓國電影《蘿莉塔:情陷謬思》,那部不是老父兒子戀上同一女,而是師徒。老作家因為社會壓力,同樣不願坦露愛戀,只能將情慾化作文字,寫進書本,不能提起。可以見得年齡,是多麼遙遠的深壕啊。沒有一朵玫瑰永遠不會凋謝呀,難道枯萎的花就不能眷戀盛開的鮮豔嘛?愛情不是沒有道理可以為所欲為嘛,就因為身體與社會的阻隔,無法傳達,也太可悲了。無奈,真的只有滿滿的無奈。
結語
《印象雷諾瓦》是一部影像的藝術品,它的光影色彩讓人心曠神怡,更透過其反戰、老少情愫的故事劇情,讓人有深深的體悟,假如這樣的電影是你的菜,就去戲院捧個場唄。
雷諾瓦與女人們
1907那年,時年六十七歲的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承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痛折磨已有十八年,他的手、腳、膝蓋等多處都已動過刀,然而,手術過後,病情不但未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他甚至得倚賴拐杖才能行走。1910年,連嗎啡也無法壓抑的疼痛迫使他坐上輪椅,兩年後,他下半身癱瘓,自此以後再也無法站立。然而,病痛的折磨卻不曾減去半分他對繪畫和女人的熱情。
一生的愛戀
一如往常,雷諾瓦於上午抵達畫室以捕捉最美的光線。他央請助手在他那因病痛而扭曲的掌心內置放畫筆,並以繃帶固定,好讓他能夠運作這隻早已變形的右肩及患有關節炎的手指來揮桿作畫。在這段期間裡,他不僅作畫,還展開另一種形式的創作─雕塑。在位於地中海岸邊「柯雷特」農舍的畫室內,他如同樂團指揮,揮舞著綁在手上的長桿子,指導助手們按照他的心意塑造出世間最完美的造物─女性。直到生命盡頭,他最後一幅畫作〈浴女們〉(1918),仍是這些豐滿、性感,象徵富饒意味的女體。女性不僅是他畫作中最重要的主角,更是啟迪他創作靈感的繆思,使他的生命得以完整與不朽。
雷諾瓦畫中的女性,承襲了華鐸〈西特爾島的朝聖之旅〉(1717)裡的節慶氣氛,安格爾〈土耳其浴女圖〉(1862)裡千嬌百媚的女性體態,德拉克洛瓦1834年代表作〈室內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裡讓人過目不忘的紅,布歇筆下玫瑰色臉頰的少女,嬌豔的青春肉體與媚惑的姿態,以及佛拉哥納爾(1732-1806)裡曖昧的情欲想像。
在雷諾瓦畫作裡出現的女人不計其數,然而,這些以女性為主題的作品,卻隨著畫中女性不同的人格特質,連帶使其繪畫風格也產生了本質上的演變。以下介紹的這十位女性,她們不僅在他的生命裡停留駐足,還促成了他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為他的人生留下不可抹滅的影響。
莉絲
原本在瓷器之都里摩日擔任繪畫學徒的他,為臨摹巨匠們的作品,常流連忘返於羅浮宮,為一圓畫家之夢,他進入巴黎藝術學院習畫,但並未有突破性的進展。1862年,他來到當時頗富盛名的查理.葛列爾畫室習畫,與畫室的同學:阿爾弗雷德.西斯萊、莫內與弗雷德里克.巴吉爾結為至交。這些野心勃勃又富有才華的年輕人,將一向奉行自然寫實古典主義的雷諾瓦,從死氣沉沉的傳統泥沼裡掙脫,走出不見天日的畫室象牙塔,轉而擁抱陽光、大地與當下生活。他不再用大師的眼睛來看世界,而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觀看周遭的人間百態,並學會以自己的感覺來揮灑色彩。也就是在那樣的心態轉變的當下,他巧遇莉絲(Lise Trehot,1848-1922),他生命裡的第一位繆思。
年僅十八歲的莉絲成為他畫風轉變之初最喜愛的模特兒與愛戀的可人兒。1867年的官方沙龍中,他以〈莉絲與太陽傘〉入圍參展,陽光篩過公園樹林,流洩在女子白色的薄紗裙上,而拖曳到地面的黑色腰帶與籠罩於黑色洋傘下的女人臉部陰影相映成趣。左拉觀賞此展後特別推崇此畫的現代性,誇獎雷諾瓦於畫中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巧妙地融合時尚與歡愉的元素。
〈莉絲與太陽傘〉 (1867)
這一時期,雷諾瓦相繼完成了〈縫衣莉絲〉(1866)、〈波西米亞的莉絲〉(1868)以及徘徊於古典與現代,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間猶豫不決的〈黛安娜〉(1867)、〈浴女〉(1870)、〈宮女〉(1870)。他不止歇地畫著他眼中唯一的愛戀,他的女神。甚至移花接木,以畫家朋友西斯萊代替自己,為兩人海誓山盟的愛情留下這幅畫像〈西斯萊與妻子〉(1868)做為見證。
〈縫衣莉絲〉(1866)
〈黛安娜〉(1867)
〈波西米亞的莉絲〉(1868)
〈西斯萊與妻子〉(1868)
〈浴女〉(1870)
〈宮女〉(1870)
1869年夏季,為貧窮所迫的雷諾瓦帶著莉絲搬回凡爾賽附近的阿佛雷城父母家,這段時期,雷諾瓦每天外出,與好友莫內一起作畫。幾個月後,普法戰爭爆發,雷諾瓦被徵召入伍,直到1871年3月才得以返回巴黎。將近兩年的分離使兩人戀情由濃轉淡,莉絲於1872年與他人成婚,婚禮之際,雷諾瓦以一幅年輕女子肖像做為結婚禮物,也預告了雷諾瓦生命中第二位繆思女神的到來……
雷諾瓦的第一段戀情始於1866年,當時他25歲,女方18歲,終於1869年底應召入伍。癥結在於男人離開了十六個月,不甘寂寞的女人自然另結新歡,新歡的表現比雷諾瓦更好。所以當雷諾瓦回來時,女人沒有重回他的懷抱。
卡密爾
卡密爾是雷諾瓦好友莫內的模特兒,而後成了同居人,1867年為莫內生下長子,然而遲至1870年莫內才娶她。1862年雷諾瓦與莫內相認於查理.葛列爾畫室,往後十年成了交往相當密切的好朋友,共同創造出印象畫派。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雷諾瓦於前一年底被徵召入伍,莫內為躲避征兵,逃去英國一整年,戰爭結束後又由英國轉往荷蘭,直到1871年底才回法。1871年雷諾瓦自戰場上歸來,面臨女友莉絲移情別戀,另嫁他人的局面。此時雷諾瓦的身邊沒有女人,感情有段空窗期。雷諾瓦和莫內夫婦走的很近,為莫內夫婦「分別」畫了不少畫。印象派的莫內,繪畫講究光與影的變化,少畫人物,大多是風景寫生,經常出外寫生。專畫人物的雷諾瓦有相當多的機會接觸與照顧卡密爾,直到1879年卡米爾子宮癌病逝。有趣的是,1880年雷諾瓦還有莫內夫婦的作品,就不知畫中的莫內夫人是卡密爾,還是當時已經和莫內姘居,隔年成為莫內繼室的愛麗絲。
1872莫內畫像 Claude Monet
1872閱讀中的莫內 Claude Monet Reading
1872莫內夫人卡米爾 Camille Monet
1873撐傘的女人 Woman with an Umbrella1873
1873莫內在他的亞嘉杜花園裡作畫 Monet painting in his garden at Argenteuil
1874莫內夫人及其子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
1874-76在陽光山坡的帶傘女子和小孩 Woman with a Parasol and Small Child on a Sunlit Hillside
a
1874坐在沙發上的裸女 Nude Women Sitting on a Couch(有可能是卡密爾,也有可能是妮妮)
1875莫內畫像 Claude Monet
1880莫內夫婦 Claude Monet Et Mme Henriot
妮妮
妮妮.羅培茲(Nini Lopez,1857-1944),藝名翁麗葉.翁特利歐(Henriette Henriot)。未成為巴黎戲劇界名伶以前,為了賺取生活費,妮妮充當畫家模特兒,其姣好容顏以及水汪汪的大眼睛而成為印象派畫家雷諾瓦最喜愛的模特兒之一,雷諾瓦以妮妮為主角的畫作最少下十一幅。
當所有印象派畫家都在戶外與陽光下直接描繪他們眼中所見的當下印象,並決心自調色盤中摒除黑色時,雷諾瓦或許受到這位女演員的影響,反其道而行,不但將場景自戶外移至劇場,還將印象派畫家們奉為圭臬的「記錄當下真實」,轉而成為「重現心中印象」,並誕生出他第一幅代表作〈包廂〉(1874)。
〈包廂〉(1874)
這張作品並非來自真正的劇院印象,乃完全出自畫家的想像與畫室裡的合成。他以精緻的玫瑰色薄塗妮妮的肌膚,佐以厚重的筆觸以及光影效果來突顯出妮妮的耳環、項鍊、黃金手鐲與望遠鏡的質感,並以黑白對比的線條與高反差,使這張「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圖,產生令人過目不忘的魅力,而妮妮身旁拿著望遠鏡左顧右盼的是雷諾瓦的兄弟愛德蒙.雷諾瓦,他是後來才被畫家加入的陪襯。
1868年雷諾瓦畫〈西斯萊與妻子〉把第一任同居人莉絲與朋友西斯萊畫在一起,1874年畫〈包廂〉又把女友妮妮和弟弟畫在一起。雷諾瓦有意無意間要告訴人什麼?當時的藝術家習於「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雷諾瓦似乎也有著很深的綠帽情結。晚年的小寵物與次子的戀情,是否是他刻意的安排?
1875年西斯來把瑪格麗特介紹給他,瑪格麗特成為雷諾瓦的第二任性伴侶。
瑪格麗特
與妮妮同一時期擔任雷諾瓦模特兒,還有瑪格麗特.羅格朗(Marguerite Legrand,?-1879)。經由西斯萊的引薦,雷諾瓦結識了曾為畫家的克爾家族與其長女瑪格麗特.羅格朗(Marguerite Legrand,?-1879)。不顧父親的反對,瑪格麗特成為雷諾瓦親密的伴侶及1875至1879年間的模特兒。
在這段以光影作畫的時期裡,雷諾瓦為熱愛閱讀的瑪格麗特留下數幅以「閱讀」為主題的作品。如〈閱讀中的女孩〉(1876)、〈喬治.里維埃和瑪格麗特.羅格朗〉(1876)、〈愛德蒙.雷諾瓦及瑪格麗特.羅格朗〉(1877)。
〈閱讀中的女孩〉(1876)
〈喬治.里維埃和瑪格麗特.羅格朗〉(1876)
〈愛德蒙.雷諾瓦及瑪格麗特.羅格朗〉(1877)
雷諾瓦並以巴黎人的日常生活為場景,相繼完成了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幾幅印象派時期代表作:〈咖啡屋〉(1875)、〈盪鞦韆〉(1876)以及〈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在這系列作品中,他以細小而微的筆觸,舞動繪畫三原色以及玫瑰紅等色彩,模擬出一種逼近刺繡的華麗視覺。順便一提,雷諾瓦在〈咖啡屋〉以及〈煎餅磨坊的舞會〉中,將妮妮與瑪格麗特都畫入畫中。
〈咖啡屋〉(1875)
〈盪鞦韆〉(1876)
〈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
這段戀情最後卻因瑪格麗特於1879年感染傷寒而以悲劇收場。瑪格麗特過世後,據說「雷諾瓦因悲傷過度,一度想放棄作畫,直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愛琳.夏利歌出現,才使得他重拾歡顏」。其實雷諾瓦身邊不乏女人,此時以下三位女人這時都進入他的生活,而且和他都有了一腿。瑪格麗特的死,對雷諾瓦來說是失去來自羅格朗家族的金援,又把他打回窮畫家的窘境。還好,前一年雷諾瓦生命中最主要的貴人夏潘帝雅夫人已經出現。經營沙龍、閱人無數的夏潘帝雅夫人相當「識貨」,經過雷諾瓦的竭力「奉承」,幾次「驗貨」後,她就開始大力提拔雷諾瓦。
夏潘帝雅夫人
在那個年代裡,畫家的作品被看見的唯一方式就是參加官方沙龍。然而,這群搞藝術革命的年輕畫家卻被官方沙龍列入不受歡迎的對象。為了建立發聲的管道,也為了尋找伯樂,1874年4月15日,三十位印象派畫家於卡布辛大道的「納達照相館」舉辦第一次聯展。然而,僅有三千五百參觀人次的展出卻以慘澹收場。被社會大眾與媒體視為瘋子的印象派畫家,在雷諾瓦的堅持下,決定再探市場水溫。1875年3月24日,他們再在德魯歐飯店舉辦聯展,雷諾瓦一口氣展出十五幅作品,仍以慘敗收場。不過,這次展出後,他卻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出版商喬治.夏潘帝雅(Georges Charpentier)夫婦。
夏潘帝雅夫人(本名瑪格麗特.雷蒙妮耶Marguerite-Louise Lemonnier,1848-1904)品味出眾,擁有自己的文化沙龍,並與當時的社會名流如文學家左拉等人,多有來往,在她的提攜與引薦之下,雷諾瓦獲得不少替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畫肖像的機會,此舉不僅大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也一舉解決了他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的窘境。
在她的運籌帷幄之下,1878年,雷諾瓦結合裝飾藝術與他所擅長,以光影模擬刺繡般華麗寫實的風格,完成〈夏潘帝雅夫人和她的孩子們〉(1878),這張四平八穩的作品不但獲選那年的官方沙龍,還因為畫中女主人極高的知名度而被懸掛在最顯眼的位置。想當然的,這張作品被藝評家讚譽為完美無缺的驚世之作。自此以後,雷諾瓦逐漸脫離了印象派的波西米亞生活,以及〈煎餅磨坊的舞會〉那段時期裡,專以無產階級為主題的畫作,轉而躋身為上流社會人士的肖像畫家。
〈夏潘帝雅夫人和她的孩子們〉(1878)
夏班提埃夫人藏於羅浮宮
衍伸閱讀:每日頭條 2018-04-03 《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們》雷諾瓦的得意之作
甄妮
1877年,雷諾瓦在夏潘帝雅夫人的文化沙龍裡結識了一位知性美女甄妮.莎瑪麗(Jeanne Samary,1857-1890),當時她已是赫赫有名的法蘭西戲劇院女演員,知名度甚至超越了莎拉.伯恩哈特。
此時聲望已扶搖直上的雷諾瓦,為這位年輕貌美且在社交界頗富盛名的女演員傾心不已,在甄妮家族有意的穿針引線之下,雷諾瓦成為她的肖像畫家,並於1877至1878年間,先後為她畫了三幅肖像畫。同一時期,攝影家納達也拍攝了甄妮的寫真照,從1877年這張人像照來看,甄妮實在稱不上美女。然而,在雷諾瓦熱情的凝視下,甄妮托著腮子凝視觀者,顧盼一笑百媚生的模樣,簡直是將甄妮比喻為天上最燦爛的那顆星辰。
1877思考 Reflexion
儘管郎有意,妹卻無情。甄妮坦言:「雷諾瓦不是結婚型的男人。他娶了所有他畫過的女人,但是是以他的畫筆。」不顧雙方家長的反對,甄妮與富有的股票經紀人之子保羅.勒卡德成婚,兩人育有三女,三十三歲那年,她因感染傷寒而病逝,出殯那天,巴黎戲劇界人士以及多達兩千多位戲迷參加了她的葬禮。
愛琳
這位來自法國艾索伊小村莊的金髮俏佳人愛琳.夏利歌(Aline Charigot,1859-1915)是年輕的女裁縫師,有著圓滾滾的臉蛋與豐腴的體態。十五歲的某日,愛琳尾隨母親一起來到位於「聖喬治街」上的「卡蜜兒夫人乳製品」用膳,撞見因特別喜歡「布里奶酪」而經常來此的雷諾瓦。五年後(1879),瑪格麗特因病過世以後,若非天性善良質樸的愛琳相伴左右,年近四十歲的雷諾瓦恐因悲傷過度無法提筆。
自此以後,年僅廿歲的愛琳成為他畫中女主角,更成為他最忠誠的人生伴侶。1881年,長子皮耶出世。然而雷諾瓦在這段時期卻面臨個人繪畫瓶頸,亟欲藉由旅行來尋找出口。1881至1883年間,雷諾瓦遊走於義大利的威尼斯、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斯、龐貝,荷蘭,英國等地,愛琳偶爾也隨行,在這段期間,雷諾瓦完成了以愛琳為主角的〈金髮浴女圖〉。
1881 〈金髮浴女圖〉
1890年雷諾瓦在愛琳的堅持下與她結婚,1894年才生下次子,長次子相差13歲,顯然在這段時間裡,雷諾瓦很少碰愛琳,他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別的女人身上。其實在雷諾瓦與愛琳交往不久,花心的他就另結新歡,並為她的野性與淫蕩著迷。雷諾瓦最終會娶愛琳,並不是她的鍥而不捨、死纏不放,也不是另一個女人太淫亂(她幾乎與當時的印象派畫家都有一腿)。而是那女人並無意嫁給雷諾瓦,因為他實在滿足不了那女人。這個女人就是下面要介紹的蘇珊.法拉東。
最終,愛琳一手打造的安定快樂幸福的家庭生活使雷諾瓦倦途知返,他決定留在法國,也連帶影響了他這段時期的繪畫主題多圍繞著「母與子」與「家庭生活」,而愛琳更是不忘時時提醒雷諾瓦:「女人應該畫得像美麗的水果般秀色可餐。」
在長達三十四年的夫妻生活裡(前九年同居),愛琳為他產下三子:皮耶、尚及克勞德,日後三人皆從事電影或舞台劇相關工作。二子尚.雷諾瓦更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導演。尚在1962年《我的父親雷諾瓦》一書中特別提及,雖然在〈夏托的划船手〉(1879)中挽起裙擺婀娜多姿、顧盼回眸的女子,以及〈船上的午宴〉(1881)左前方逗弄著小狗自得其樂者均是愛琳,但早在1876年,〈第一次出遊〉畫中女子的身形與神態均與其母十分相似。似乎暗喻父母兩人關係早已開始。然而,1896年這幅〈藝術家的家庭〉中,愛琳與另一位女子同時出現於家族畫像中,雖然站立的愛琳仍占據著家族肖像裡不可或缺的顯眼位置,但這幅畫的重心卻落在畫面右下角的女子,無異宣告了這位女性在這個家庭裡舉足輕重的角色……
〈夏托的划船手〉(1879)
〈船上的午宴〉(1881)
〈藝術家的家庭〉(1896) 雷諾瓦在這幅畫裡將次子畫成小女孩,諷刺的是十幾年後,這小女孩竟和他搶女人
順便一提,雷諾瓦的三子克勞德生年不詳,但他名字卻是雷諾瓦好友,被後人稱為印象主義之父奧斯卡‧克勞德‧莫內(Oscar Claude Monet)的名字。多次以莫內老婆做畫的雷諾瓦以好友的名字為自己的兒子命名,是紀念友誼?還有意有所指?
蘇珊.法拉東
蘇珊.法拉東(Suzanne Valadon,1865-1938)為洗衣婦的私生女,自幼即飽嘗人間冷暖。為了為生,九歲便開始打零工,十五歲進入馬戲團擔任特技演員,一年後的某次吊鞦韆表演失誤而退出,後落腳於蒙馬特,開啟了她對於藝術的興趣。
和巴黎藝術家交往密切的蘇珊,曾擔任羅特列克(1864-1901)、雷諾瓦和夏凡諾(1824-1898)等畫家的模特兒,並自羅特列克那兒習得繪畫技巧;而生性自由奔放的她,也先後與夏凡諾及雷諾瓦擦出愛的火花,但熱情積極的蘇珊後來受到竇加的鼓勵而步上畫家之路,1894年,她成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第一位承認的女性畫家。
她一生未婚,十八歲時生下私生子莫里斯.烏特里羅(1883-1955),至死也沒透露兒子的生父。雷諾瓦以蘇珊為主角的三幅代表作:〈布吉瓦爾之舞〉(1883)、〈浴女〉(1884-1887)前景的女子,以及集結印象派及安格爾與拉斐爾的古典主義影響的〈傘〉(1881-1885)。它們與這個時期的雷諾瓦力求繪畫風格與繪畫主題的突破,以及人生四十以後心境的轉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1883年雷諾瓦以蘇珊為模特兒畫了〈布吉瓦爾之舞〉,同年不久又為她畫了〈城市之舞〉。已經和雷諾瓦姘居的愛琳立刻嗅到不祥的味道,她和雷諾瓦一番爭執後,雷諾瓦也為她畫了一幅〈鄉村之舞〉。
〈布吉瓦爾之舞〉(1883)
〈城市之舞〉(1883)
〈鄉村之舞〉(1883)畫中人是愛琳
〈浴女〉(1884-1887)
〈傘〉(1881-1885)
侏儒畫家羅特列克筆下的蘇珊.法拉東。相隔六年,他筆下的法拉東和雷諾瓦的法拉東全然不同,名字也改了。
《洗衣女》(瑪莉-克雷曼汀•瓦拉東)1889
《宿醉》瑪莉-克雷曼汀•瓦拉東1889
卡波妮爾
前述雷諾瓦有一幅畫作,畫了他的全家福,畫面右下角的女子是愛琳的表妹卡波妮爾.赫娜(Gabrielle Renard,1878-1959)。十五歲那年,為了協助愛琳照顧他們的次子尚以及後來出生的克勞德(小名:可可)而住進雷諾瓦家。剛開始時,卡波妮爾擔任女傭兼保姆的工作。然而,一年後卡波妮爾最主要的工作就變成雷諾瓦的模特兒,而後她更成了雷諾瓦的小妾。
註:羅諾瓦的全家福不包括他自己,當時很多畫家喜歡把自己畫進畫裡,自戀的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更畫了無數的自畫像,雷諾祇喜歡把他的女人畫進畫中。
卡波妮爾的小胸脯以及她那不成比例的豐臀,肉感的體形,圓潤的線條,玫瑰色澤的青春肌膚,看在年邁的雷諾瓦眼中,簡直就是完美女神的化身;而在畫家面前,她毫不矜持地寬衣解帶,輕鬆自在地擺出各種姿勢的隨和,更讓畫家得以心無旁騖地展現藝術巧思;卡波妮爾不僅是雷諾瓦罹患殘疾以後,重燃他生命熱情的繆思,更成為雷諾瓦晚年最中意的模特兒,工作上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因日復一日將畫筆放在雷諾瓦手中予以固定的,正是卡波妮爾。
他不停歇地畫著卡波妮爾,剛開始以她照顧小孩、河邊浣洗衣物的保姆或僕役姿態入畫,漸漸的,雷諾瓦將她的美顏與豐美的青春體態以嬌豔的玫瑰及璀璨的珠寶相擬,畫出〈卡波妮爾與珠寶及玫瑰花〉(1910),〈戴玫瑰花的卡波妮爾〉(1911),〈躺著的卡波妮爾〉(1907),〈躺椅上的裸女〉(1915);甚至將她女扮男裝成希臘神話故事中最動人的角色牧羊人帕里斯,以〈帕里斯的裁決〉(1910)此畫明志,透過卡波妮爾來抒發自己對於理想美的期許。雷諾瓦的妻子愛琳過世後,她繼續照料雷諾瓦一家生活起居,直到三子長大成人,然而此時她風華不再,雷諾瓦迷上了小妖精,並沒有給她名份,把她扶正。
〈帕里斯的裁決〉(1910)
〈卡波妮爾與珠寶及玫瑰花〉(1910)
〈躺著的卡波妮爾〉(1907)大裸女 Large Nude
〈戴玫瑰花的卡波妮爾〉(1911)
〈躺椅上的裸女〉(1915)
1921年,雷諾瓦死後的第二年,卡波妮爾嫁給美國畫家(卡波妮爾約出生於1880年,這年41歲)。在尚.雷諾瓦所著的《我的人生與我的電影》此書中,他特別於此書的開頭與結尾引述了卡波妮爾與他之間的對話,足見她帶來的深遠影響。然而,真正促使尚.雷諾瓦成為偉大的電影導演的,卻是雷諾瓦畫家生涯中最後一位繆思,藝名凱特琳.俄雪琳(Catherine Hessling,1900-1979)的「蝶蝶」。
蝶蝶
來自尼斯的美麗女孩蝶蝶,有著一頭火紅的頭髮,十七歲那年,因其美貌而引起馬蒂斯的注意,並被後者推薦給喪偶的雷諾瓦做模特兒,卻在父子雷諾瓦心中激起從未有過的漣漪。
體態宛如卡波妮爾再現,個性卻一點也不溫柔,反而異常剛烈的蝶蝶,給雷諾瓦最後的人生歲月帶來莫大的激勵,並以她為主角,相繼完成數幅強調女體感官美的〈浴女圖〉(1918),成為雷諾瓦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畫家雷諾瓦病逝後第二年(1920),她嫁給雷諾瓦次子,成為尚.雷諾瓦(Jean Renoir,1894-1979)第一任妻子。
〈浴女們〉(1918)
尚.雷諾瓦為了讓她成為巨星而走上「電影」這條不歸路,並以她為女主角相繼編導了《凱特琳》又名《悲慘生活》(1924),《娜娜》(1926),《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小紅帽》(1929)等等。兩人的關係持續到1931年告終,蝶蝶也於兩人分手後逐漸淡出演藝事業,隱居於巴黎鄉間直至終老。
上帝創造女人.女人成就雷諾瓦
上帝創造女人,而女人是上帝最完美的造物。終其一生,雷諾瓦都以女性的容顏來禮讚人間是上帝一手打造的天堂。而這些女性不僅刺激了雷諾瓦創作的靈感,更成為他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創作時期最重要的主題。雖說藝術家敏感多情,然而,若非有這些女性的指引,恐怕雷諾瓦終其一生都只能是待在「里摩日」畫瓷器度日的工匠,難以成為我們今日世人所熟知的雷諾瓦大師。
雷諾瓦是雙魚座,雙魚座的男女最擅長於與多位異性同時交往,雙魚女尤是。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 2013-08-20 雷諾瓦與女人們〈上〉
自由時報 2013-08-21 雷諾瓦與女人們〈下〉
雷諾瓦簡介: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享壽78),十九世紀法國畫家,也是印象派發展史上的領導人物之一。其畫風承襲彼得·保羅·魯本斯與讓-安東尼·華托的傳統,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
雷諾瓦出生於法國上維埃納省利摩日的一個工人家庭。童年時期的雷諾瓦曾在一家瓷器工廠工作,他的繪畫才能使他得到了瓷器繪製的差事。他還接受外國傳教士委託繪畫室內裝飾物也包括畫簾子、扇子、爲紋章著色等,這些餬口的工作他顯得極爲稱職,於是他想脫離藝匠的處境,更上一層樓。他走上了傳統的、也是當時所有想成爲畫家者所循的道路。1860年1月起,他獲得羅浮宮博物館的臨摹證,在那裡參觀並學習法國有名畫家的各種技法。
1862年,雷諾瓦前往巴黎,在查爾斯·格萊爾門下開始學習美術。他在那裡認識了艾佛烈·希斯里、弗雷德瑞克·巴吉爾和克勞德·莫內。1864年,他的畫作在法國沙龍第一次展出,但是他在接下來的10年也無法廣為人知,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普法戰爭所引發的動亂。
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期間,他在塞納河作畫時,曾被政府誤以為是間諜而逮捕。1874年,他與Jules Le Cœur和他的家族結束一段長達10年的友誼,雷諾瓦失去該組織寶貴的財務支持。
當他的六幅畫作在印象派畫展中展出,雷諾瓦終於獲得評論家的好評。同年,他的作品在倫敦與杜蘭德-魯埃爾(Paul Durand-Ruel)共同展出。1870年代,他參加了落選者沙龍,開始了印象畫派的說明和推廣。雷諾瓦在這個時期不像卡米耶·畢沙羅或高更等畫家走避他鄉,而是待在巴黎,畫了很多街頭生活風景做為紀錄,這些畫作他都用大尺寸的畫布繪畫。經典之作《煎餅磨坊的舞會》(Le 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或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就是他在1876年畫出來的,此畫有一米三高,一米七寬,現收藏於法國奧塞博物館。
1881年,他前往阿爾及利亞,結織了歐仁·德拉克洛瓦。接著又去西班牙馬德里,參觀委拉斯開茲的作品。隨後,他來到義大利,在佛羅倫薩和羅馬參觀拉斐爾與提香的畫作。1882年1月15日,雷諾瓦在西西里大區巴勒莫會見了作曲家理察·瓦格納。雷諾瓦在短短35分鐘內完成瓦格納的肖像畫。同年,雷諾瓦感染肺炎,在阿爾及利亞休養六個星期,他的呼吸系統因此永久受損。
1881年,他畫出了另一個經典的作品《船上的午宴》(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但在此畫之後,雷諾瓦逐漸放棄專注在製造光影的呈現,而趨向於較平實的描繪。雷諾瓦在1883年於根西島度過了夏天,創造了15幅畫作。這些畫的主題包括海灘、懸崖和海灣。
雷諾瓦在蒙馬特生活與工作時,他僱用蘇珊·法拉登來擔任模特,許多他的同業也學習他們的繪畫技術,最終她成為了早期的女畫家之一。
1890年,他娶了艾琳。他在1885年已經擁有一個孩子皮埃爾·雷諾瓦。在結婚後,雷諾瓦以他的妻子和日常家庭生活的場景創作許多畫作,包括他們的孩子和護士、艾琳的親戚加布里埃爾·勒納爾。雷諾瓦有三個兒子,其中尚·雷諾瓦成為電影導演,而皮埃爾成為了舞台劇和電影演員。
雷諾瓦大約在1892年罹患類風濕關節炎。1907年,他搬到溫暖的「Collettes,因為這裡接近地中海海岸。雷諾瓦在生命最後20年中持續作畫,即使關節炎嚴重限制了他的活動,他不得不坐在輪椅。他的右肩膀因關節變形,所以雷諾瓦改變他的繪畫技巧。傳說雷諾瓦將筆綁在他癱瘓的手指中,但是這是誤傳,當時雷諾瓦仍然能夠使用畫筆,雖然他需要一位助手把它放在他的手。
在此期間,他與一個年輕的藝術家理察·吉諾(Richard Guino)合作來創作雕塑。當時雷諾瓦的肖像畫主角是奧地利女演員Tilla Durieux。雷諾瓦晚年仍勤勉的在繪畫上精進,他畫了很多裸體的女性,將柔軟的視覺觸感表現的栩栩如生。
雷諾瓦在1919年參觀了羅浮宮,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懸掛在其中。1919年12月3日,他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卡涅與世長辭。
雷諾瓦以人物畫出名,這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閒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典。印象派風格的雷諾瓦,其特色在描繪迷人的感覺,從他的畫作中你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母親或是年長姐姐般的笑容。雷諾瓦認為繪畫並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並非巧心的安排布局,因為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雷諾瓦最初的作品受到歐仁·德拉克羅瓦與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的影響。他也很佩服居斯塔夫·庫爾貝和愛德華·馬奈的風格,而他的早期作品將他們的風格融合其中。同時,雷諾阿也欣賞埃德加·德加的運動感。18世紀大師弗朗索瓦·布歇是雷諾瓦另一位非常欽佩的畫家。
他早期的成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派風格,描述現實生活,並充滿了閃閃發亮的色彩和光線。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打破了之前的風格,採用一個更加具有紀律性的技術來描繪人物畫,特別是女性泳客。
雷諾瓦於1881年義大利之旅中,看到拉斐爾和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也使他確信之前的呈現方式有誤。他在未來的幾年中,其畫作風格更加銳利,試圖返回古典主義風格。這段時期有時被稱為「安格爾時期」,他專注於繪畫,並強調外部的輪廓。
1890年後,他又改變了畫作風格,再次返回到早期作品的風格。從這個時期開始,他集中注意在裸體和家庭場景畫。
附錄(雷諾瓦年輕時的三位好友):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印象派創始人之一,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英國人家庭,後來恢復英國國籍,惟大部分時光在法國渡過。主要創作風景畫,風格受到印象派同道和柯羅的影響,主要作品有《楓丹白露河邊》、《魯弗申的雪》、《馬爾利港的洪水》、《洪水泛濫中的小舟》等。他的畫作在生前並不被人看重,死後才獲得好評。人生代表作是和模特兒烏傑尼·萊克塞克生了一子一女,同居38年,直到萊克塞罹患舌癌臨死前才與她正式結婚,隔年他也得喉癌去世。死前將兒女和畫作托付給莫奈。
莫內
奧斯卡-克勞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印象」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都有其推廣。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父親是雜貨店老板,母親是歌手,莫內是他們第二個兒子。1857年(十七歲)母親去世,他因此退學,與喪偶、無子女的姨媽(Marie-Jeanne Lecadre)夫人同住。1860年(二十歲)加入法國外籍兵團服役於阿爾及利亞,簽約服役七年,然而兩年後他就打退堂鼓,姨媽托人以傷寒為由獲准提早退伍。自此開始做一個職業畫家。1866年,他以卡米爾·湯希爾為模特兒創作了《綠衣女子》,讓他在法國畫壇有一定地位。卡米爾成為他固定模特兒兼同居人。1867年卡米爾生下莫內的長子讓·莫內,然而拖到1870年莫內才與卡米爾正式結婚。1876年卡米爾染上肺結核(當時肺結核是富貴病,不能操勞,性慾卻異常高亢),1878生次子米歇爾。1879年卡米爾因子宮癌病逝,臨終時莫內為她繪下最後一幅畫(《卡米爾安躺病榻上》)。
1865 巴吉爾和卡蜜拉 Bazille and Camille (Study for ’Dejeuner sur l`Herbe`)
1866 《綠衣女子》 不萊梅藝術館藏
1870-71坐在特魯威維海灘上的卡米爾 Camille assise sur la plage a Trouville
1870-71坐在沙發上冥想的莫內夫人
1873 坐在花園長椅的藝術家夫人 Camille Monet on a Garden Bench
1873在窗口的卡米爾 Camille Monet at the Window
1878年,莫內一家借住於其好友,百貨商店大亨及藝術贊助人歐內斯特·奧施地家中,整個夏天兩個家庭共處一室,莫內因此與奧施地之妻愛麗絲·奧施地發生姦情(是換妻雜交,還是單純通姦,不得而知)。同年稍後,奧施地因破產而逃至比利時避債,莫內接收了愛麗絲,大享齊人之福。1879年卡米爾逝世,愛麗絲無縫接班。1891年3月,貧困潦倒的奧施地去世,莫內和愛麗絲於次年正式結婚,此時莫內已漸成名。莫內的第二段婚姻維持二十年,至1911年愛麗絲逝世結束。1914年莫內長子讓去世,76歲的莫內再度接收兒媳兼繼女布蘭治·奧施地·莫內(愛麗絲與前夫奧施地所生,莫內與卡米爾生了兩個兒子,繼妻愛麗絲帶來四個拖油瓶,兩人子女配對成婚),由她照料生活起居。1926年12月莫內因肺癌病逝,享壽86歲。
莫內在第一段婚姻時與雷諾瓦交往密切,兩個「藝術家」都有搞人妻的嗜好,兩家是否也有「通家」之好,外人不得而知。
弗雷德里克.巴吉爾
簡·弗雷德里克·巴齊耶(Jean Frédéric Bazille,1841-1870),與莫奈同時代的印象派畫家。出生於一個富有的新教家庭。歐仁·德拉克羅瓦的作品激起了他對繪畫的興趣,家庭同意他學繪畫,條件是同時也要學醫藥。1859年巴齊耶開始學醫,1862年來到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畫室。因此克洛德·莫奈、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和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64年他的醫藥考試沒有通過,從此就全心繪畫。巴齊耶經常慷慨地幫助生活窘迫的同學,分享畫室和材料。23歲的時候他畫出了幾幅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穿粉紅裙子的女人」,描繪他表姐的背影和城區風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867-68年創作的「家庭聚會」。1870年8月加入法國步兵團,兩個月後普法戰爭爆發,11月他在博恩拉羅朗德戰役帶領隊伍衝鋒,不幸中彈而亡,年僅29歲。
1865-66,《自畫像》,收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
1867-68,《家庭聚會》(Family Reunion),收藏於奧賽博物館
108.04.06彙整初稿
衍伸閱讀:
翼報 藝苑掇英
[影評] 『印象雷諾瓦』:藝術家父子的共同繆思情人﹣模特兒安戴的故事
每日頭條 2017-06-26
香港01 2019-02-25 18: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