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2019/07/13 19:26
面對現實 大陸經濟不會崩潰
中美貿易戰造成大陸經濟走緩,國內不少人因此看衰大陸經濟前景,甚至倡議台灣經濟要「遠離中國」。不過,這種看法是政治意識型態下的產物,缺乏對經濟專業的理論與實務觀察;事實上大陸經濟仍是正成長,未來台灣經濟也難離開大陸。
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確實讓大陸經濟受傷;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6.6%,創28年新低,各季成長率也呈逐季下滑。今年第1季跌到6.4%,即將公布的第2季可能再跌到6.2%。根據路透社對72家機構作的調查顯示,大陸今年預估成長成長率為6.2%,是近30年來最低。與此同時,城鎮失業率上揚、全球供應鏈外移,部分人因此高喊大陸經濟將「完蛋」。
不過,這種說法完全禁不起專業檢驗,更非事實。許多人以為大陸是出口導向經濟體,美國又是大陸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因此貿易戰會讓大陸經濟崩潰。但事實上,大陸經濟結構近年已經逐漸調整,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從10多年前36%的高點,降到現在的18%左右 (老頭註: 台灣的出口依存度是57%,詳下文) ;而對美國的出口又占整體出口的約2成,以大陸對美國出口創造的GDP價值只有25%左右計,貿易戰對大陸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大概就是減少0.4%到1%左右。
以大陸近年約6%以上的成長率來看,貿易戰縱然讓成長率降低,仍可保有5%以上的成長率,這個數字還是遠高於全球3%的成長率,更比台灣2%左右的成長率高出1倍以上。如果台灣2%成長率可讓蔡政府沾沾自喜,大陸5%以上成長率,為什麼就會讓大陸「經濟崩潰」?顯然崩潰說毫無根據與道理。
再者,大陸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GDP總額已超過13兆美元,原來成長速度就不可能再維持兩位數高成長,近年成長率已逐漸降低到6%多;但即使成長率只有5%,其增加的GDP數量還是比台灣大。換句話說,大陸還是一個持續成長、品質亦在提升中的龐大經濟體,台灣不論是從供應鏈的生產角度,或是商業的市場角度來看,大陸都是不能放棄的生產基地與市場。
部分人認為中美貿易戰會延續多年,大陸經濟會一直下滑,甚至影響中共政權穩定,這種說法也有問題。中美的競爭會持續多年,但貿易戰卻會有停損點,不會無邊無際的擴大打下去。此外,以大陸經濟的規模與技術層次,有足夠能力消化貿易戰衝擊,現成的一個案例就是俄羅斯。
2014年歐美日因為克里米亞公投、馬國客機被擊落等因素,聯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確實導致俄羅斯資本市場損失1兆美元、資金外逃上千億、貨幣大幅貶值、對外貿易衰退近3成、經濟也從過去平均4%成長率變成衰退3%,情況可說淒慘到無以復加。但2、3年後,俄羅斯經濟還是站起來恢復正成長,普丁也再次以高支持率當選總統。
以俄羅斯1兆多美元的經濟規模、產業體質遠不如大陸,在歐美日聯手制裁下,經濟與政治都未因此崩潰,充分顯示一個大型經濟體擁有較佳的自我調適能力與迴旋空間。大陸13兆美元的規模更遠勝於俄羅斯,發動貿易戰者只有美國,歐日並未加入,大陸承受能力當是俄羅斯的數倍之上,俄羅斯經濟未因歐美日聯手制裁垮掉,大陸更不可能因貿易戰導致經濟與政治崩潰。
因此,台灣切勿看衰、唱衰大陸經濟將「崩潰」,因為那不會發生;相反的是大陸經濟仍會持續成長,而且作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與進口市場,台灣又與大陸比鄰,台灣的經濟一定離不開大陸;其實,包括韓國、東南亞等與大陸接壤的國家,未來的經濟都離不開大陸。這就是經濟理論中著名的「貿易萬有引力理論」,即兩國雙邊貿易規模與他們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這些與大陸距離近的國家,終究難逃大陸這個龐大經濟體的「引力」作用。
大陸市場占台灣出口4成,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產業與企業則除了評估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定奪供應鏈的重組外,更該思考把大陸從生產基地提升為目標市場,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大陸經濟帶來的機會;未來數十年台灣經濟終究離不開大陸市場的影響。
工商時報 2019/02/17 04:10
誰的出口依存度大?
台灣的出口排名自2000年的第14名降至2017年第18名,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逐年下滑,如今已降至1.8%,但我們的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率)在這18年卻由45.8%提升至57.0%。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計算,隨著全球貿易的擴張,全球出口總額18年來(2000~2017)由6.3兆美元升至17.7兆美元,占全球GDP的比率也由18.8%升至22.1%。
一年多來美中貿易戰,時而劍拔弩張,時而偃旗息鼓,和平的曙光時隱時現,如此反覆一年,影響所及,如今連實體經濟也受波及。
去年初各方皆看好這一波復甦,國際貨幣基金(IMF)更估計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將超過全球經濟成長,榮景可期,其他預測機構亦然,詎料隨著貿易戰漫天蓋地而來,下半年全球景氣走緩,至年底各預測機構紛紛下修經濟展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更把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調降至3.7%,遠低於2017年5.2%。
尤有甚者,年初德國Ifo經濟研究院訪查了千位經濟學家所做的預測,也看壞今年全球經濟,而看壞程度為金融海嘯以來之最,綜觀國際各預測機構,不論是計量預測或專家判斷,皆顯示今年不容樂觀。
貿易降溫 小國受創較
面對全球貿易景氣擴張力道下滑,貿易量成長減速,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其外,貿易大國所受影響當然是大的,不過,由於他們有上億的人口、強大的消費、投資等力量支撐,因此其經濟所受影響未必很大,反觀人口少、經濟規模小的國家,受創必然較嚴重。
我們可以從出口占GDP的比重加以研判,這一比率稱為「出口依存度」,這裡的出口係指海關出口,也就是貨品出口,這項指標的高低反映的是一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情形。美國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其出口依存度不到10%,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其出口依存度也只有18.5%,日本為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出口依存度也只有14.5%。
這些國家雖是貿易大國,但由於有上億人口創造消費、投資,其經濟成長來自內需者多,對貿易的依賴也就相對較小,而人口較少的法國、德國、韓國及台灣,其出口依賴度自然就比較高,例如德、韓去年皆達到36%,而台灣更高達57%。
我出口依存度 逐年加深
由此可知,這一波貿易戰導致全球景氣降溫,至終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美、中兩國,而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德、法、韓、台,而尤其以台灣的潛在風險最高,因為我們的出口依存度將近六成,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觀察2000年以來各國出口依存度的變化會發現,中國大陸逐年下降,美國不動如山,韓日微幅上揚,惟有台灣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這係因為18年來(2000~2018)大陸內需能量擴大讓GDP成長了十倍,而同樣18年韓國GDP成長兩倍、美國成長一倍,台灣卻連一倍都不到,是以台灣對出口的依賴逐年加深。
台灣出口依存度連年上升,並非出口規模大增使然,亦非出口排名提升所致,而是GDP成長過緩。何以GDP成長過緩?這顯然是內需動能太弱,而內需動能太弱則是肇因於民間消費低迷,民間消費低迷又是拜薪資長期停滯所賜,由是而出現今天的經濟結構,如此過度依賴外貿的結構,一旦碰上全球景氣降溫,自然是首當其衝。
若有人問:「美中貿易戰,全球景氣降溫,如今承受風險最高的國家是誰?」那恐怕非台灣莫屬了。
108.08.08彙整初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