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ure+_2019-09-28-00-05-51-1  

 

新浪軍事 20190926 10:37

075棲艦性能如何:比日本準航母還大但有一大短板

 

075級大型兩棲攻擊艦首艦的建造工作,進度驚人可謂神速。該艦該艦是中國自行研製的首型兩棲攻擊艦,具有較強的兩棲作戰和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由於其獨特的設計,特殊的裝載,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而成為現代海戰特別是登陸和島礁作戰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預計在首艦下水後,第一批次的建造總量會是3艘,接下來中國還會建造第二批次——075A型兩棲攻擊艦。那麼,075艦與日本的22DDH“出雲級相比究竟如何呢?

 

日本出雲級早就為上F-35B做好了準備

 

從現在披露的數據來看,075型兩棲攻擊艦應當是4萬噸級的,因為在報導中所說只有中美兩國能造,顯然是遠大於法國的西北風級與日本的出雲級,否則只能說是加入這些製造國行列。此外,中國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的一些設計,也參照了中國兩艘基輔級直升機航母的一些參數,再加上中國決心一上來就制定的目標是追平美國LHD-1“黃蜂級超越日韓直升機母艦。所以,在排水量上,075型兩棲攻擊艦是4萬噸級的,大於22DDH“出雲級的2.7萬噸級。

 

從所搭載的艦載機來看,075型兩棲攻擊艦主要搭載直-18重型和直-20中型直升機作為運輸主力,同時也搭載一定數量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來提供一定程度的自衛與火力支援,但暫時不能搭載固定翼戰機。而22DDH“出雲級直升機母艦,主要搭載的直升機包括SH-60K反潛直升機和M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從這些直升機的用途來看,主要執行海上反潛/掃雷任務,其海上攻擊力並不強,並且沒有075型兩棲攻擊艦那樣強大的兩棲立體登陸作戰能力。

 

中國也會發展075A型來積極應對

 

可以說,儘管均屬於直升機母艦範疇的艦艇,但是,075型兩棲攻擊艦與22DDH“出雲級的作戰範圍卻只能說有一定交集,兩者可謂是根據各自國情發展的直升機母艦。不過,日本已經在20181218正式確定從美國採購42F-35B第五代垂直起降隱身戰機,也將主要搭載在222DDH“出雲級直升機航母上。如果每艘22DDH“出雲級搭載8F-35B的話,就能使其變成一艘戰力一點可能比16遼寧艦還要強大的真正航母,而這種情況很可能在2023年就能出現。

 

搭載F-35B後日本直升機航母戰力超過遼寧艦

 

分析認為,由於第四代戰機與第五代戰機的戰損比為120,因此,搭載了F-35B22DDH“出雲級,理論上其戰力將超越搭載第四代戰機的普通航母,所以在2023年擁有了F-35B之後日本現在的準航母將搖身一變成為戰力強大的航母。同時,據稱日本還在設計6.5萬噸的常規航母,而且服役時間也指向2025年前後,現在日本所採購的42F-35B中的大部分,預計都是提供給新航母所用的。就此來看,日本一直在千方百計復活其軍事大國夢,也許從F-35B開始交付時,這個夢想就開始逐步變成現實!所以,中國亟需要發展自己的隱身艦載機來裝備發展中的003004005006航母,而未來必然以全球作戰任務為主的075/A型兩棲攻擊艦也可望獲得一型垂直起降艦載機,這也都是一個崛起大國所不可或缺的最新型武器。(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觀察者網 20190927 07:37

075級兩棲攻擊艦首艦下水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925075級兩棲攻擊艦一號艦下水。與071不同,這是全平直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只有很小的右置艦島,在外觀上相當於縮小的航母。聯繫到美國黃蜂級、美國級可以搭載F-35B作為中型航母使用,連澳大利亞堪培拉級、日本出雲級等相似噸位和性質的艦艇都有計劃搭載F-35B,人們很自然地在問:中國的F-35B在哪裡?

 

不管是從需求還是技術條件,都只能說: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075首艦926

Capture+_2019-09-28-00-05-51-1  

 

F-35B是具有短距起飛-垂直著陸能力的F-35亞型。除了航程和載彈量略為欠缺,這是歷史上第一種在武器系統和戰鬥力方面與一線陸基戰鬥機基本沒有差別的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這是航空技術的巨大成就,也在很大層面上改變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略與戰術。但中國海軍陸戰隊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

 

世界上有海軍陸戰隊的國家不少,在定位上可以分為兩棲突擊隊和獨立的兩棲軍種兩大類。對於旅營以下的中小規模兩棲作戰,比如奪佔島嶼或者孤立的海軍基地,兩者沒有多少差別。對於大規模兩棲作戰,兩棲突擊隊的任務是佔領灘頭和碼頭、機場,為陸軍主力開路。獨立的兩棲軍種則單獨作為戰役方向,獨立完成兩棲突擊和陸上向縱深突破的任務。

 

解放軍的兩棲重型旅,不僅要擔負兩棲突擊,還要以正常機步旅的身份縱深突破喔

Capture+_2019-09-28-00-06-41-1  

 

作為兩棲突擊隊,重點在於專業和精銳,但不求全。海軍陸戰隊作為海軍的一部分,就突出了不以常規陸戰為重點的特色。

 

作為獨立軍種,足夠大的規模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戰略戰術和裝備體系。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世界上唯一定位於獨立軍種的,擁有完整的地面、海上、空中和空間作戰力量。陸戰隊具有地面部隊自不待言,兩棲艦艇是委託海軍代為運作的,陸戰隊也有自己的航天員,與空海軍航天員混編執行空間任務。

 

比較特別的是空中力量。陸戰隊的直升機當然是自己運作的,但在F-35B之前,戰鬥機力量是分裂的。一部分採用AV-8B“式,這是以兩棲攻擊艦為基地的,運作與陸戰隊行動緊密整合。另一部分採用F-18C/D“大黃蜂,這是以航母為基地的,運作與艦隊行動緊密整合。航母上的陸戰隊F-18C/D中隊與海軍混編,訓練和任務也沒有明顯差別,只是側重對地、對海攻擊而已,但也擔負艦隊防空任務。

 

對於海軍陸戰隊而言,作為一支獨立的軍種,自己的航空力量至關重要

Capture+_2019-09-28-00-07-38-1  

 

任何大規模兩棲作戰都需要航母保障,但航母運作遠不止保障兩棲作戰,所以陸戰隊戰鬥機中隊在大部分時間執行的是與陸戰隊或者兩棲作戰無關的任務。進入F-35時代,陸戰隊強烈傾向於全F-35B,因此寧願等待,也堅決抵制海軍將陸戰隊F-18C/D換裝為F-18E/F以先行過渡的要求。陸戰隊的理由很簡單:全F-35B有利於訓練、保障和使用上的統一,便於將航母上的陸戰隊戰鬥機中隊按照需要調配到兩棲攻擊艦上或者岸上的前進基地。把F-35B的採購數量最大化,也有利於降低單價。

 

但海軍反對,這將使得航母上需要同時保障F-35BC兩種實際上差別挺大的戰鬥機,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陸戰隊是國會的寵兒,海軍也想變相強迫陸戰隊購買F-35C,用增加批量來分擔海軍的負擔。陸戰隊和海軍的要求都有道理,但航母是海軍的,最後還是聽海軍的,航母上的陸戰隊戰鬥機中隊最後採用F-35C,兩棲攻擊艦和陸上基地的則全F -35B

 

塔拉瓦級開始,美國兩棲攻擊艦的噸位穩定在40000噸級,可以同時搭載相當數量的氣墊登陸艇、直升機甚至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但兩棲攻擊艦作為中型航母,更多的是因為陸戰隊要刷參與感,而不是因為這多有效。航母的威力不僅在於搭載戰鬥機,而在於搭載完整有效的空中力量,包括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反潛機等。還要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出擊率,以形成有意義的戰鬥力。兩棲攻擊艦最多只能搭載聊勝於無的直升機預警機,也缺乏足夠數量的戰鬥機以形成有意義的戰鬥力,只有在面對弱小對手的時候才有優勢,而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其他效費比更高的打擊手段,未必需要兩棲攻擊艦充當中型航母,只是在公關形像上還是陸戰隊在xx的支援下,而不是更加光鮮的陸戰隊完全依靠自己的三棲火力

 

一個兩棲戒備大隊,在加裝F-35以後,可以充當準航母用於戰略方向的執勤喔

Capture+_2019-09-28-00-07-49-1  

 

在高烈度戰爭中,兩棲攻擊艦充當中型航母只能搭大甲板超級航母的順風車,幫襯一把,而難以成為獨立的作戰方向。兩棲攻擊艦加裝電磁彈射而具備搭載重型飛機的能力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還需要加裝攔阻索,加強飛行甲板,在造價上就扶搖直上了,而且需要在動力、防護等方面全面加強,完全失去用相對低成本的兩棲攻擊艦實現造價較高的中型航母的意義。

 

另一方面,兩棲攻擊艦畢竟是兼職航母,本職還是兩棲作戰,改作輔助航母的話,兩棲力量就出現了缺口。

 

在真正需要航母的地方,兩棲攻擊艦不夠用;在兩棲攻擊艦夠用的地方,其攻擊力未必必要。對於美國來說,把兩棲攻擊艦作為中型航母使用是出於陸戰隊的軍種虛榮,而不是真正的作戰效益。對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來說,情況有所不同,但不是本質的不同。對他們來說,兩棲攻擊艦改作中輕型航母使用是實現海上航空力量的唯一途徑,但依然只有與美國航母結伴作戰才有意義,實際上也是出於國家虛榮,而不是實質性的獨立作戰效益。

 

今年以來,在伊朗地區的執勤任務,基本上是靠著埃塞克斯兩棲戒備大隊和林肯戰鬥群來完成的

Capture+_2019-09-28-00-10-18-1  

 

中國航母數量不足,兩棲攻擊艦也同樣不足。對中國來說,兩棲攻擊艦的作用遠遠超過兩棲作戰,加上兩棲作戰的本職,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玩兼職航母這樣的虛榮,因此也缺乏從這個角度推動中國的F-35B”的動力。

 

不過跳出艦載使用,F-35B在陸上使用的意義其實更大。作為島基打擊力量的一部分,F-35B不僅有強大的打擊力,更是自護航的ISR平台,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島鏈戰略的核心環節。作為陸基空中力量,F-35B還有較少受到戰時跑道損壞影響的優越性。事實上,60年代各國大力發展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初衷不是為了艦載使用,而是為了在核大戰和主要空軍基地被毀後保持空中戰鬥力,但技術水平嚴重限制了這一設想的實現。式不管在航電和武器上如何升級,基本氣動性能實在是低於門檻要求。F-35B完全改寫了這一章,所以意大利訂購的F-35B在空海軍裡對分,日本空自也有可能獲得部分新增訂購的F-35B

 

島基或者陸基使用不是能起飛、著陸就足夠的,還有大量的補給、維修、指揮、控制問題,但這樣的全新作戰能力的潛在影響不可低估。

 

對於小國來講,F-35B對他們的海軍是一種救贖,包括但不限於意大利,英國,日本和韓國

Capture+_2019-09-28-00-10-32-1  

 

這樣的能力對中國也有用,但不是當務之急。

 

需求不急切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技術上中國的問題更大。戰鬥機的升力來自機翼,只有足夠的速度才能產生足夠的升力,垂直-短距起落需要額外的直接升力,這對發動機和氣動是很嚴苛的要求。

 

Capture+_2019-09-28-00-12-04-1  

 

垂直起飛要求直接升力超過起飛重量,短距起飛的要求低一點,但也要求可觀的直接升力,否則達不到顯著縮短起飛距離的要求。直接升力可以來自專用的升力發動機(如雅克-38),或者可在升力和巡航狀態之間平滑過渡的升力-巡航發動機(如式),或者帶有升力裝置的巡航發動機(如F -35B),或者是某種組合(如德國VJ-101)。但不管是不是提供全部直接升力,採用專用的升力發動機不可避免地導致死重,升力-巡航發動機也需要付出可觀的重量和復雜性、可靠性代價。這些都要求發動機能提供大大超過常規的最大起飛重量下起飛的推力。與F119相比,F135在尺寸、重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提高推力達到30%。垂直-短距起落也要求特殊技術,比如F135驅動升力風扇的離合器需要傳遞29000馬力的功率,054A護衛艦四台柴油機的總功率也不過30000馬力出頭。垂直-短距起落對於發動機技術尚且在路上的中國來說是不必要的額外負擔。

 

驅動升力風扇的離合器技術太過複雜,雖然中國航發相較於過去有了很大改觀,但強行研製類似於F-135一樣的發動機消費比太低

 

接受重量代價、降低性能要求,還是能做到垂直-短距起落要求的。但歷史一再證明,垂直-短距起落的重量代價很可觀,性能降級也很可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樣的戰鬥機是沒有生命力的。有的時候,僅解決有無問題是不夠的。

 

中國祇有在研發新一代戰鬥機時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連帶實現垂直-短距起落能力,而且戰鬥力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近,才會研發中國的F-35B。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這樣的前景。

 

綜合考慮,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新浪軍事 2019-07-18 18:15:29

我軍需要垂直起降戰機配075

 

近日,一直以來都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我國075型兩棲攻擊艦初現雛形,這著實讓不少軍迷為之歡欣雀躍。在軍迷們歡喜之餘,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再次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裡。即,我國應該仿照美國F-35B戰鬥機,為075型兩棲攻擊艦研製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使之變成一艘小型航母,來填補我國海軍大中型航空母艦在數量和質量上的不足。

 

這種說法看似頗有道理——而且隔壁的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正打算這麼搞——但是細想之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可行性。因為使用兩棲攻擊艦或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這樣的支援艦艇改造窮人版航空母艦即使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也是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

 

對於我國來說,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本身的研發方面就有不小的難題。如果按照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正常搭載9F-35B戰機的數量來看,即使未來我國海軍裝備10艘同等類型的兩棲攻擊艦,其所需要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數量最多也不過90架。為了這區區90架的需求單獨研製一款全新的四代機其實沒有任何必要。

 

現代意義上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最早誕生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其最初的設計目的是防止敵方核彈洗地後己方完全喪失升空作戰的能力。後來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這種形式的飛機才最終與海軍結緣。換句話說,在海軍採購海鷂、雅克-38等飛機之前,空軍已經在鷂式、雅克-36項目上攤銷了大批研發經費。但對於我國來說,空軍沒有研製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需求,海軍自然也不太可能為了這點可有可無的需求白白的花一大筆錢研製新飛機。

 

雖然像F-35系列一樣,強行把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國外合作用戶的需求捏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出錢集資搞一款有垂直/短距起降型號的系列化產品倒也未嘗不可。但是我國既沒有美國那麼多的有實力的國際合作夥伴,又沒有包括大功率升力風扇在內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所需的相應技術儲備,如法炮製的難度極大。

 

此外,歸根結底不管是日本的直升機母艦還是美軍的兩棲攻擊艦其實都並不適合作為航空母艦使用。長期以來,為了渲染日本威脅論美國無敵論,國內大部分媒體和自媒體都在跟風炒作全通甲板軍艦加個滑躍艦艏就能當航母用的說法,這難免會誤導軍迷們的判斷。但這些人都沒有意識到,美日兩國之所以這麼搞,實則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苦衷。

 

以美國兩棲登陸艦而言,其根本任務是攜帶兩棲部隊使用水平登陸和垂直登陸兩種模式發起由海向岸的突擊。在執行登陸任務的過程中,兩棲攻擊艦自身有操作固定翼艦載機對登陸部隊進行支援的能力自然再好不過。但如果過分強調航空管制能力,那麼機庫高度、機庫面積、航空燃油儲量、彈藥儲量等也要隨之變大。這無疑會擠占塢艙、停車場、人員住艙、船載醫院等設施的空間,導致艦艇的兩棲作戰能力下降。換句話說,兩棲攻擊艦的航空能力與兩棲作戰能力實則是一組矛盾,需要妥善平衡,否則很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除了艦體內部構造以外,兩棲攻擊艦的甲板結構也是製約其航空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之前已經多次提到過,飛行甲板的面積,尤其是其寬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航空母艦的甲板效率。但由於過寬的艦體會影響航母線型,並進而影響其航速。所以現代航母一般都會通過在水線上方的艦體兩側加外飄的方式來擴展飛行甲板寬度。這可以讓航母在提升甲板寬度的同時,保持良好的流體力學外形,在航速和甲板效率上取得較好的平衡。

 

不過,由於外飄部分本身不參與船體排水、不產生浮力,所以船體外飄的重量會額外增加船體負重,導致艦艇吃水變深。這毫無疑問會影響艦艇在水深較淺的近海海域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此外,艦體外飄會限制艦艇的靠泊能力,並進而影響艦艇的滾裝能力。所以為了確保兩棲攻擊艦能夠順利的遂行兩棲作戰任務,其並不適合通過艦體外飄來增加航空甲板面積。

 

既然飛行甲板和航空保障設施都無法滿足航空效率最大化的需求,那麼兩棲攻擊艦作為航空母艦使用的效率自然也無法得到保障。舉例而言,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前兩艘,美國號和的黎波里號專門為搭載F-35B戰鬥機做了優化,這兩艘艦取消了塢艙設計,放大了機庫和航空燃油庫,加強了對F-35B戰鬥機的維修和保障能力。雖然出於原始設計不能輕易更改等原因沒有採用外飄型艦體,但其航管效率也已經大幅優於其他兩棲攻擊艦了。

 

但就是這兩艘為航空效率專門優化過的兩棲攻擊艦,其航管效率仍然低的令人髮指。據美軍官方統計,前兩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在滿載16F-35B戰機時,開戰的前14個小時的高峰出動架次率僅有不到40架次,其中還有16個執行ISR(信息、偵察)和OCA/DCA(進攻/防禦型製空)任務的輕載架次。而如果除去執行ISR任務的架次不算,美國級兩棲攻擊艦至多只能支持4F-35B同時升空執行任務,每個攻擊波架次容量僅為2架。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1997720日至23日,美軍使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進行過一場4個飛行日的高強度演習。在演習中,搭載了68架艦載機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4個飛行日(每個飛行日24小時)中共計出動975架次戰機,平均每個飛行日出動243架次,平均每架飛機每天出動3.6個架次。

 

據計算,一艘攜帶68架艦載機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開戰後的前12個小時內能夠放飛16個波次共136架次戰機,且開戰的前12個小時能夠保證全程至少有17架戰機升空作戰。換句話說,一艘排水量和造價都僅僅比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高一倍出頭的航母,高峰出動架次是後者的3倍半,可同時執行任務的架次容量是後者的4倍多,每個攻擊波架次容量更是高達後者的7倍半。更不用說航母艦載機的油彈掛載量、航程載荷比都遠遠高於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了。

 

歸根結底美國人之所以想把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搞成小型航母,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由於國內造船業可持續性崩潰,造船成本節節高攀,美國國會批准建造航母的速度必然也會隨之下降。另一方面,自小布什時期美國深陷反恐戰爭泥潭以來,美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防務需求相比於其最鼎盛的里根時期卻有增無減,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美國海軍的船荒

 

既然國會不批錢造航母,而現實的任務需求又擺在那裡,那麼美國海軍只好採取曲線救國的策略,把國會能批准的兩棲攻擊艦設計成一艘小航母先用著。不過,由於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捨本求末的做法實在是有些蠢,所以美國級的後續艦又再次閹割了航空保障能力,把塢艙裝了回來。

 

相比於美軍,我國海軍正處於高速成長期,近期防務需求的增長速度明顯慢於艦隊的更新和擴充速度;中遠期可預見的衝突中也並不需要海軍承擔明顯高出其實力的責任。這意味著我國海軍的裝備體系建設不需要像美軍一樣病急亂投醫,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節奏穩步推進。再這樣寬鬆的環境以及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早造、大造、造超級航母才是最具效費比的。

 

新浪軍事 2019-08-28 17:38:35

我國075型和美軍還有多大差距

 

近日,我國正在建造的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多組照片刷爆了網絡。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的艦體結構已經基本完成,據估測,其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下水舾装。長期以來,國內軍迷們對這艘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兩棲攻擊艦寄予了極高的期望,無不希望其能夠成為我國的美國級。而如今075型真身已現,她又能否回應軍迷們的期待呢?

 

縱觀兩棲攻擊艦這個艦種的發展史,基本可以等同於美國兩棲攻擊艦的發展史。其他國家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雖然也有創新之舉。但在大致思路上,所有能夠獨立設計、建造兩棲攻擊艦的國家都是在美軍的身後蹣跚學步。美國兩棲攻擊艦發展至今已歷四代,分別是:第一代改造二戰航母和硫磺島級;第二代塔拉瓦級;第三代黃蜂級和第四代美國級。這四代六級兩棲攻擊艦,分別反映了在其誕生之時美軍對這些艦艇應用思路的不同。完全稱得上是美軍兩棲登陸思路發展和演進的化石。

 

從技術淵源來說,兩棲攻擊艦的誕生完全要歸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直升機的發展成熟。1946年,美國陸海軍在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證明,原子彈的出現會對傳統的兩棲登陸模式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位於匡提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在1947年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登陸概念——垂直包圍(Vertical Envelopment),即使用直升機進行針對敵後方和側翼的兩棲登陸作戰。

 

相比於純平面登陸作戰,垂直包圍學說的優勢在於:第一,這種登陸模式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登陸場地,切斷敵方與後方基地或側翼援軍的聯繫;第二,由於直升機的速度相比艦艇要快的多,所以直升機的出現可以在不影響登陸部隊集結的前提下讓登陸艦隊分散佈置,這可以避免登陸艦隊被敵軍的原子彈一鍋端;最後直升機還為登陸艦隊和登陸部隊建立了高效且迅速的運輸通道,前線的傷員可以快速的被空運回艦隊進行救治;艦隊上的給養物資也可以快速的被運抵前線。

 

1947年,根據垂直包圍學說的需求,海軍陸戰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直升機部隊——HMX-1。後來這支首開先河的部隊退出了前線任務,成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專職要員運輸的部隊。現在我們常常在視頻裡看到的特朗普總統非常喜愛乘坐的原諒色直升機就來自這支部隊。在成立不久之後,HMX-1就接收到了自己的第一批作戰飛機。不過問題也就此誕生——美軍並沒有合適的艦艇來操作這些飛機。為了解此燃眉之急,美軍拆除了二戰護航航空母艦塞蒂斯灣號的彈射器和攔阻裝置,將其改裝成了直升機突擊航母(CVHA-1)。

 

不過,塞蒂斯灣號的初始設計是護航航母,貨艙容量和人員住艙數量都比較少,難以滿足兩棲登陸部隊的需求。於是在1959年,美國設計並開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種專用兩棲攻擊艦——硫磺島級。由於硫磺島級的應用思路同樣為垂直包圍,所以該級艦相比於塞蒂斯灣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將搭載海軍陸戰隊員的數量從前者的900餘人一下提升到了1800人,垂直包圍的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此外,從硫磺島級開始,美軍將直升機突擊航母的艦艇分類改為了直升機平台登陸艦(LPH),這也意味著這種艦艇正式從航母序列中獨立了出來。

 

上世紀70年代,蘇聯海軍的實力驟然增長,美軍在海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在,在紅海軍海、空、潛一體的打擊下,美國登陸艦隊中的任何一艘船都不再安全。為了避免在單一專職登陸艦被擊沉時,無法遂行完整的登陸任務的窘境,美國人再一次提出了均衡裝載、成建制投送的概念。在這一思想的牽引下,新建造的兩棲攻擊艦則開始加裝了塢艙。

 

這也就是我們上文所說的第二代兩棲攻擊艦——塔拉瓦級。塔拉瓦級結合了傳統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之所長,可以在沒有任何其他登陸艦艇支援的情況下,單獨立體投送一個海軍陸戰隊的加強營。因此,塔拉瓦級也被重新命名為直升機突擊登陸艦(LHA)。此外,塔拉瓦級還第一次將AV-8B海鷂攻擊機引入了兩棲登陸作戰,可謂首開兩棲攻擊艦攜帶固定翼飛機作戰的先河。

 

不過,第一次擁有了強大的單艦投送能力的美軍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以高空AV-8B、低空直升機和平面海軍陸戰隊組成的多位一體的攻擊行動,勢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指揮體係來協調同步。而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而言,這樣一個龐大的指揮中心是很難直接融合進塔拉瓦級的。因此,為了配合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的使用,美國人又配套建造了藍岭級兩棲指揮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人又一次在蘇聯海軍岸基兵力的壓迫下提出了超視距立體登陸作戰(或稱船到目標機動)的思想。即,兩棲攻擊艦需要具備在離岸100公里以外的,敵軍探測不到或者探測到了卻打不到的超視距陣位上對敵岸上目標發起突擊的能力。為了遂行這種超視距作戰,新一代的兩棲攻擊艦必須擁有極強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這也就是上文我們所說的,美國第三代兩棲攻擊艦黃蜂級。

 

從技術上來說,指揮超視距攻擊作戰僅僅依靠本艦的傳感器來獲取信息顯然是不夠的。畢竟,敵方岸基兵力探測不到你,意味著你也很難探測到他。因此,必須要在艦艇的指揮系統和其下轄的兵力之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通道。從而使指揮官獲得分佈式的,遍布戰場的信息傳感器。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聯合交戰能力(CEC)。

 

超視距立體突擊的思想牽引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裝備了ACDS-1海軍先進作戰指揮系統、NTCS(後改裝為GCCS-M)海軍戰術/全球指揮系統,CENTRIXS- M海上聯合軍種地區信息交換系統、ITA-WDS兩棲綜合戰術數據系統、AN/KSQ-1兩棲突擊引導系統等。使整個登陸艦隊擁有了較強的CEC能力。不僅如此,美國還使用黃蜂級的成功經驗反哺了第二代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後者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相繼進行了類似的改造。

 

21世紀以來,美軍一紙《21世紀海上力量》掀起了新一輪海軍變革的高潮。由於此時蘇聯亡了,令人聞之膽寒的紅海軍及其岸基兵力也隨之煙消雲散。美軍又重新開始重視起海軍的近岸作戰能力。在《海上力量》一文中,美軍首次提出了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海上基地進行前沿存在前沿部署的戰術思維。用人能聽懂的話說就是,因為蘇聯亡了,所以國會老爺不給錢了,於是新的兩棲攻擊艦應該有極為強悍的航空作業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在必要時能夠作為小航母移動陸戰隊基地來使用。

 

為此,第四代兩棲攻擊艦美國級又重新走回了此前第一代兩棲攻擊艦的設計思路,取消了塢艙設計,用省下來的空間全面強化了艦艇的航空作戰能力和作為前沿基地的維修、醫療能力及燃料、軍械的儲藏能力。而在傳統的登陸能力方面,由於由艦到目標機動能力學說的不斷發展,美國人認為新一代的登陸模式應該摒棄原有的搶灘登陸、建立灘頭基地、再從灘頭基地向內陸發起攻擊的傳統兩棲登陸作戰模式,而是可以使艦艇在海上快速靈活機動,直接將陸戰兵力投送至敵要害部位,並迅速攻占目標,突出垂直登陸和攻擊作戰任務,避免傳統搶灘登陸帶來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當然,當時的美國人並沒有預料到,在蘇聯滅亡僅僅20年後,一支新的紅海軍就悄然誕生了。

 

對於我國海軍來說,071型兩棲登陸艦是在立體登陸作戰路上的一次重要嘗試。雖然長相迥異、投送能力(尤其是垂直投送能力)也較差,但071型的實質內涵與兩棲攻擊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071型的作戰思維也必然會成為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重要參考基礎。從此前流出的071型兩棲登陸艦的登陸演習畫面來看,我軍成建制兩棲投送還是以視距內作戰和車載投送為主。這其中固然有垂直投送能力不足的因素,但我國海軍在登陸作戰領域的整體戰術思想對登陸手段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雖然在對台作戰時,視距內登陸和車載登陸稱得上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但這絕不意味著對台作戰就不需要艦到目標機動了。甚至我們可以斷言,在對台作戰時,我軍已有的平面投送能力是完全足夠的,071型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做些其他的事情。此外,即使現有的071型垂直投送能力確實捉襟見肘,但我國畢竟已經有5071型在役,想要驗證視距外突擊的作戰模式其實並不難。

 

另一方面,根據相關的報導,我國陸軍在進行跨海投送時,已經能非常熟練的使用直升機進行基地到目標的投送手段了。這意味著陸軍部隊的登陸作戰思想其實已經走在了海軍的前面。同時,這也表明我軍想要執行類似的作戰,在硬件上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裡我們也衷心的希望,我國海軍在接裝了075型,補齊了單艦垂直投送能力的短板之後,能夠結合自身的裝備優勢,研究出更加適合新裝備的戰術戰法,而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108.09.28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075兩棲攻擊艦 中共海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