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009-04 13:25:20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4年前競選時,措詞強烈地指責中國強奪美國財富、是「史上最大盜竊」,當選後亦對中維持此立場。然而最新數據恐非川普所樂見,美國七月對中國商品貿易逆差316億美元,較六月增加11.5%。
《南華早報》指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前,美國對中貿易逆差正在收窄,但疫情後又逐漸擴大。美國人口普查局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Q2對中貿易逆差較Q1大增36.8%。若與川普2016年選前當時的貿易情況來看也未改善,7月逆差比2016年7月擴大了4.36%。
農產品方面,雖然中國近來增加進口,但仍不足首階貿易協議承諾的數量。《路透》的農產專欄作家Karen Braun指出,今年1至7月美對中大豆出口是2004年以來最低,8月大豆出口雖年增18%達到200萬公噸,但是是因為去年為2008年來最低出口量,也就是說今年8月大豆出口仍是2008年來次低。
曾有經濟學家說優先減少貿易赤字是愚蠢的,因為美國經濟以消費為導向,自然會從便宜的下游製造業中心購買更多商品。而美國7月總體貿易逆差躍升至12年來的最高水平,增至636億美元,主因便是進口量大增。除中國外,美國7月對墨西哥、對台灣皆呈貿易逆差。
但即使美國赤字減少,在現今武漢肺炎的環境中也不是好消息,這只代表美國進口商品量縮減而非出口上升,意味著美國消費疲軟。
老頭插嘴:七月的情形是進出口均較六月上升,進口大於出口,以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這數據相當合理。由於疫情大幅爆發,去年下半年大部分生產活動停滯,出口驟降,今年疫情雖然未必舒緩,然而部分產業已適應,部分產業則是不得不復工,出口自然增加。特朗普政府為因應民眾因疫情而失業,也為刺激經濟大肆發放福利 (救濟) 金,一開始民眾因對疫情恐慌不敢出門消費,時間一長恐慌心理麻痺,就開始大肆消費,進口必然增加。
鉅亨新聞 2020/09/03 22:32
美國商務部週四 (3 日) 公布數據顯示,7 月份貿易逆差激增至 12 年來最高,遠超出外界預期。
商務部表示,貿易逆差從 6 月份的 535 億美元 (修正值),7 月份增加至 636 億美元,這是自 2008 年 7 月達到 670 億美元以來最大逆差。
經濟學家此前預期貿易逆差將從上個月最初報告的 507 億美元,擴大至 580 億美元。
商務部稱,7 月出口月增 8.1% 至 1681 億美元,進口月增 10.9% 至 2317 億美元。美國進出口總額成長至 3998 億美元,仍遠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美國 6 月及 7 月的貿易額高於 5 月份疫情期間的低點,但繼經濟重啟之初的上升後,仍然保持低迷,顯示復甦情況並不順利。
工商時報 2020.09.12
老頭的話:
所謂「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用來衡量其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
以下是2014年的數據,表面上美國僅22.6% (中共40.5%、台灣112.5%) 。大家都說數字會說話,數字不會騙人,其實數字卻會製造假象。
為什麼特朗普大幅調高中共商品的進口關稅,美中貿易的逆差依舊無法改善 (甚至持續惡化) ?
大家都知道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很高,如今已近五成 (當然,民進黨政府和勇敢的台灣人依舊很湫) 。
然而大伙不知道 (或被刻意蒙蔽) ,美國由於產業空洞化 (只剩高科技和金融業) ,民生日用品大多仰賴進口。去年大陸爆發疫情,綠色專家們欣喜若狂,無腦地高唱越南與印度將崛起。如今印度成了僅次美國的疫情第二大國,印度政府束手無策,只能在中印邊境挑釁生事,轉移人民的不滿。其實不必疫情,印度人民的水準和基礎建設的落後,印度製造業不要說「崛起」,根本毫無競爭力。就民生日用品而言,眼前的情勢是越南的生產技術還不如中共,台灣的生產成本又遠高於大陸,老美即使提高了關稅,MIC還是美國進口商的首選。
高價的歐洲貨一般人用不起,劣質的東南亞貨老美用不慣,老美禁得了MIC嗎?離得了MIC嗎?這就像台灣嚷了四十年要改善對日逆差,然而形勢比人強,台灣離不開日本的工具機與原物料。
台灣沒本錢和日本打貿易戰,美國也沒本錢和中共打貿易戰。
109.09.10彙整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