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shige_nuit_de_neige_à_Kambara.jpg 

日本著名浮世繪 蒲原雪夜(東海道五十三次之一) 歌川廣重畫

日本,陌生而又熟悉的國度,讓我們隨四季的變化一起踏上旅程,展開對日本傳統工藝的溫故,感受日本的風物詩。從而知新,了解現代日本的光陰故事。通過了解帶來理解,更希望藉此淺顯的旅行,認知我們自己的未來。

傳統日本二十四節氣風物:立春花道、雨水硝子、驚蟄友禪、春分風呂敷、穀雨和傘、立夏竹工、小滿藍染、夏至香物、小暑扇子、大暑茶、立秋提燈、處暑蕎麵、白露有田、秋分鍛刀、寒露清酒、霜降和紙、立冬暖具、小雪糖飴、大雪鐵瓶、冬至錢湯、小寒漆器、大寒菓子。

立春花道

日本傳統花道由師傅傳授弟子繼承而來,有著“不適宜者不予授道,恐廢了道行”的思想,因此師傅通常對弟子都會相當嚴苛,不僅僅是插花的技術,人格魅力、生活狀態、思維方式等等都是考驗之所,這倒是與茶道等諸多傳統藝能有著絲絲入扣的關聯。現在的花道流派以家元“池坊”為中心,衍生出2000~3000多支,是源自生活,表達心思的美之藝術。

因日本花道鑑賞的角度方向多為正面,已經發展成一種符號語言和裝飾概念,在3次元空間中以最大限度2次元的形式來表現,自然的、生命短暫的花朵和枝葉的運用,加以時間維度成為4次元創作的集結。不僅僅是色彩艷麗的花卉,包括椏枝、木幹、樹葉、綠苔等皆為花材,藤蔓、青草、漿果、水果、種子甚至乾枯的植物亦可。自含苞,至待放,後盛開,終凋零代表著過往,憧憬,現世和遙望。花非花心,顯若人情。修剪花枝時,感同身受花之情懷,寄託心思賦予花理想,更以此探求美的真髓。花材使用講求簡約,強調花與枝、葉間自然原態的美姿,而這自然循環是對宇宙萬物的崇敬亦是時光永恆的縮影。心生深邃悠遠的意境方能從心表達內涵豐富的哲理,體味自然賦予人之禀性,回歸內心的自我。

保持花的美態,在切割剪枝時就顯重要,相比所謂的科學根據或理論,花人更重視師傅傳承的前人經驗。插花所用的植物必須含有足夠的水分,盡可能長時間保持新鮮。人們採用很多技術主要手法包括“水切、注水、煮水、碾碎、藥劑”,擠壓、蒸煮或燒灼花莖的根部施用各種化學藥品等。然而, 最為常用的方法是“水切”,即在水中將花莖的根部剪去後即予以使用。為恢復已枯萎的花朵和枝葉的活力,一般在水中將其修剪,並將花莖在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充分吸收水份。亦依據不同植物的特性,分時段晨起或夕落,甚有極端者,嚴苛管控溫度濕度,若是不宜的時辰採切,如冬眠中被驚醒,花心態必定不悅,可見愛花者心切非一般能及。

雨水硝子

硝子謂之人造水晶,古時曰琉璃,日本稱作硝子,現代則是玻璃的藝術。最初從植物灰中提取的碳酸鉀與砂石中的二氧化矽經熔解後,形成硝子。作為最古早的人工合成材料,其歷史可追溯到紀元前4000年以前,而硝子與日本邂逅則是到彌生時代以後的事情了。古墓中發現“勾玉”、“管玉”,也不乏大大小小片狀硝子被出土,這其中亦有從中國傳來的,曾作為裝點佛像佛堂而用的琉璃玉器,想必是伴隨著佛教一同來到日本。

驚蟄友禪

友禪是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的傳統技法,原本是使用澱粉或米製成的防染劑,進行手工描繪,染色成形後呈現出繽紛色彩的染色技術,而今使用型染或者數碼印刷的類似技法樣式,亦都被統稱作友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之一。在白色絹布上進行繪畫後染色,常用於表現傳統和服的多彩圖案。尤其擅長用簡潔的線條表現動植物、風景等。自從外國傳入了鮮豔多彩的化學染料後、色彩愈加豐富起來。

友禪的名稱來源於始創者江戶時代的扇繪師“宮崎友禪齋”,於京都創作出友禪染後命名為“京友禪”,隨後又將這一技法帶到了加賀藩(今,石川縣)的金澤地區,並發展形成有別於京都的獨自樣式,成為“加賀友禪”。到了明治時代,廣瀨治助依據“捺染”技術,創立出的“型紙友禪”進一步拓寬了友禪染色的技法範圍。

春分風呂敷

風呂敷就是我們常說的“包袱卷兒”、“包袱皮兒”,自從有了布自然而然的誕生了包裹的歷史,單純的一塊布,正反也僅有兩面,卻開啟了一段不尋常的千年光陰。柳色半春光的春分時節,日暝晝夜均分,寒暑相平,正是踏春尋覓和煦陽光的時候,包裹上一身春色上路吧。風呂既浴堂,江戶地區叫“湯屋”,(詳見我們曾在冬至時節介紹過的錢湯)而在關西地區則更喜歡稱作“風呂屋”,風呂實為蒸汽桑拿浴,入浴時將脫去的衣物在浴室地面上敷布加以包裹,隨後逐漸以“風呂敷”的名稱在民間傳開,早期的名字卻逐漸被遺忘了。

風呂敷的製作材質多為天然素材,絲、綢、絹、紗、縮緬、棉等織物為多,近年亦有化學合成纖維出現。絲絹等傳統織物由於原料昂貴,有著特殊光澤,手感滑順,常被用作高級風呂敷使用,售價自然不低,與友禪和服並用,可謂相得益彰;縮緬清洗易縮水,而棉製吸水性較好,對人體皮膚亦無傷害,便於一般清洗,因此相對常用作普通風呂敷使用。

清明印傳

寬永年間(1624-1643)有外國人從印度帶來裝飾的皮革製品進獻幕府,華麗奢靡色彩艷麗的“應帝亞革”(india)為幕府所喜愛,遂下令進行國產加工,自印度傳來,就這樣被賦予皮革加工的名字“印傳”。之後的京都地方志《京羽二重》和《東海道中膝栗毛》中均有關於“印傳”的描述,可想江戶時代的當時已經在各地製造並普及。到了江戶末期以現今山梨縣甲府市為中心逐漸形成產地,舊稱甲州的甲府形成傳承至今的“甲州印傳”,亦成為日本唯一的傳統皮革加工技法。

穀雨和傘

那時還是平安時期,傘被留學大唐的遣唐使從長安帶到日本,同時還有佛教、茶與漢字,當時把中世紀直至近代中國傳來的物品雅稱為唐物,因此和傘最初也被叫作唐傘。和傘初傳入時是專供於貴族間賞玩的日用品,執傘裳梅的平安時代彰顯貴族風雅的生活,庶民自然是沒有資格撐傘浮想聯翩的。但到了江戶時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庶民文化的興盛,和傘逐漸成為時尚的道具被廣泛普及,浮世繪“美人畫”中就經常可以看到執傘美人的柔美身姿。隨後的發展中,結合傳統藝能的歌舞伎、日本舞蹈、茶道等,相互借鑒融合,以各自領域特有的審美意識,進一步得以發展。

普及各地和傘中,歧阜和傘、金澤和傘、京和傘被並稱作三大產地,除此之外,山形和傘、淀江和傘、愛媛縣內子町、福岡築後和傘、大分中津、德島、伊賀傘、高松和傘、阿島傘也都是有名的產地。

立夏竹工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恰到好處的微風帶來習習涼爽,竹子搖曳竹葉發出的沙沙聲,勾著內心那個悸動,在忐忑中炎熱的夏天就要到來。空調下避暑的我們,誰曾想到愛迪生髮明電燈時,炭素燈絲便是京都竹製成的呢?搖扇清風螢火飛舞的溪澗,依舊與竹千絲萬縷著,抱著西瓜端坐竹涼蓆上恐怕是夏季風物的記憶。竹中散發的萜烯芳香物質,有自然放鬆安神的效果,難怪夏天到了人也逐漸慵懶混沌起來。

小滿藍染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荀子・勸學說》,這其中的青說的就是“藍”,古人稱藍色作“青”而“藍”就是蓼藍,被略稱為藍或靛青。蓼藍是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用於染色,藍染也自此得名。近代被廣為傳播的“Japan Blue”因色彩深邃且艷麗唯世界所熟知。

夏至香物

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8)政治安定,經濟繁榮,高級香料的使用向一般社會普及,也往武士、町家等廣闊的階層滲透。在上流社會中,以男士為中心,香道成為教養教育必修的科目。隨著普及,香道中組香的製作以及相應道具的製作繁華競盛。七夕香、源氏香、競馬香等帶有時代印記,視覺化的品類也依次誕生。16世紀後期,線香還依然從中國進口,到17、18世紀初,隨著日本國產化的進行,逐步向一般家庭普及,甚至成為身邊最親近的熏香製品,直至今日這種線香製造方式都未曾改變。

日本在經歷千年香文化變遷的同時,不斷延續並引入現代生活,獨自欣悅,偎賞賓客,都成為生活中的雅緻生活常景,從中感受季節變幻,天候移轉,由此醞潤心境才是最終目的。

小暑扇子

小暑,《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溫風是蒸騰的暑氣,蟬的嘶鳴容易引起人們的煩躁,搖扇而臥則會滿心歡喜。

扇面通常由長紙、芯紙與長紙三層和紙相疊構成,描繪各色花卉與和歌紋樣。最近設計風格濃厚的新扇也開始展露頭角,順應現代生活。在不同場合和用途扇子也有不同的名稱。“持扇”是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分男士用與女士用。相對男士,女士用扇子要略小略輕少許。“舞扇”顧名思義是日本舞踴和歌舞伎等使用的舞扇,因為在舞台上使用,通常描繪裝飾都稍顯誇張,尺寸也要大許多。“仕舞扇”是傳統戲劇“能樂、狂言”中使用的扇子,大小、模樣和裝飾都會因流派不同而相異,劇中人物不同,使用的扇子也有相當細緻規定。“茶扇”在茶席上使用,形狀小不少,但是不同流派間,大小和裝飾也不同。作為表現禮儀的道具,扇子的威嚴性就異常突出,在此煽風取涼的功能則被削弱到極點。“裝飾扇”就是字面之意,作為工藝品起裝飾作用。

大暑茶

大暑,古人將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每年此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暑氣難消人心難耐,《大學》中說:“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人生莫如這段艱難困境,喫茶而心靜,心靜則自然涼。

從綿長的歷史中孕育的茶之道,直至隨心享用的茶飲料,體味之中“一期一會”的警言,亦或“和、敬、清、寂”的心神,和“茶禪一味”的幽寂,我們似乎都應反思快節奏中的浮躁心境,一瞬人生本如此,沏杯茶,在面面而談中回味生活的“真、行、草”。

立秋提燈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對涼意最敏感的要屬梧桐了,“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種智慧,微光點點,那是黑夜裡的微笑。

時光流轉,提燈由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來到今日的日本各地依然有許多的老舖在傳承著,其中尤以八女提燈、小田原提燈、岐阜提燈、贊岐提燈最為有名。

古已有之的傳統美為現代甦醒,傳統的祭祀儀式使用的提燈,隨後融入現代生活,魅力不衰不減,變化的是周遭的環境,不變的依然是內心的柔和與溫暖光芒,雋永有力地雕出刻刻人生,有如人生旅途中指引我們微笑面對的方向。

處暑蕎麵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過,暑氣止。朝夕涼風習習,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自在,不像夏天大暑之時雲氣濃密。初秋,天高雲淡風清,滴滴答答的奏鳴曲,是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迴響。俗語說“民以食為天”,不僅是說食物之重,更是一份自在享受的心境。

江戶時期有著數之不禁的麵館,其中老舖麵館也是大量存在。其中分為最具代表性的“藪”、“更科”、“砂場”三大流派,統稱“暖簾禦三家”。麵館入口處會掛上“暖簾”描繪屋號用來招攬顧客。在江戶初期,獨立經營的麵館會繼承相同的屋號,從而形成分暖簾制度。這與現在的連鎖商舖略有不同,傳承的只是技術和流派,為了點滴積累來自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譽。

當時各種蕎麥麵加工技法共存,並形成幾大支派,其中從信州發源的“更科”和從大阪砂場傳至的“砂場”對形成今日的“江戶蕎麵”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推動。隨後又從“砂場”中分出“藪”,形成傳承至今的“暖簾禦三家”。

白露有田

“露凝而白,玉階生白露”。秋意漸濃,已是白露時節,桂樹上掛滿露水,古人取青瓷盤,謹慎的迎取,為最講究的茶客煮茶。此時的“白露茶”香而醇,乃一絕。

有田燒被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遠銷歐洲之後,以“IMARI”的名字被歐洲皇室的王宮貴族所迷戀,特別是奢華的“金襴手”,狂熱收藏以至於與純金同價。但“月色被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有田燒也因有田町的瓷石發現而聞名,白且堅固,無吸收性的瓷土特性成就了400餘年的漫長燒製歷史。燒製程序紛繁考究,這也是優質良品必不可少的過程。

秋分鍛刀

四季變換,寒暑交替,《皇帝內經》上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秋分這一天,正是陰陽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之中,賞菊的時候,菊是“花之隱逸者也”象徵著品格的高潔。

太刀威風凜凜,深藏不露,凝縮著諸多刀匠的工夫,時代和流派的不同個性也因此相異。平安後期到鎌倉時代,當時的“大和國、備前國、山城國、相模國、美濃國”五國為中心,各地刀匠名工輩出,明治以後便以“五傳”來稱之。

刀身進行雕刻的傳統,從平安時代起就已流行,實用紋樣,信仰字句,裝飾花紋等等特色鮮明。古刀刀身上雕刻信仰字句的居多,什麼“梵字、劍、不動明王、俱利伽羅、三鈷劍、護摩箸、八幡大菩薩、南無妙法蓮華經、天照皇大神、三十番神”等都為刀匠所好,新刀的裝飾性則更強,“鶴龜、上下龜、松竹梅、蓬萊山”等有著吉祥意味的圖案都被雕刻其上。這也表露著刀匠的審美意識。

寒露清酒

露水先白而後寒,經過初秋潔白晶瑩的白露,涼意轉為深秋的幾絲寒意。露水觸手冰涼,此時桂花飄香,五穀豐登。農忙後釀造米酒是對自己辛勞一年的最高犒賞,伴著花香,沉吟心醉。

日本人對“三大”、“世界的三大”⋯⋯之類前三的排名,有著莫名的喜愛。清酒的世界也是如此,說起“日本酒的三大銘釀地”,非“灘”、“伏見”和“西條”莫屬。酒要醇水質是關鍵,礦物質含量豐富的硬水,與礦物質含量少的軟水,釀造出的清酒口感就大不相同。

清酒的味覺評價,常以五味的酸苦甘辛鹹來表現,卻與料理的概念大相徑庭。四季變化風情迥異,人的情緒也隨著變換。無論是獨影小酌,還是雙人對飲,又或眾人皆樂,人生五味,清酒五味,這酒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曉,誰又說不是呢?

霜降和紙

“氣肅而霜降”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漫步山野,層巒疊嶂的山林,顯現多姿的色彩,經歷過風霜,方能彰顯“霜葉紅於二月花”似的心火,深沉並涵蓄著的晚秋是令人沉醉的一抹。

和紙誕生帶來文化的興盛,不僅佛教文化繁榮,平安京時期也因和紙與假名的發明,逐漸擺脫唐風影響,逐步樹立日本國風。詩歌傳頌的文化運動,茂密的森林植被,清流的溪水,以及四季的變換,在和風風土之下,和紙得以發展。同時也承載著日本人對自然敬愛,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習俗,優雅的使用美麗的和紙展現喜悅的內心世界。

源於自然的和紙,同四季變幻,從誕生到枯黃,由繁盛至新生,歷經千年傳承,層層張張記錄著時代的薪火,點燃心手相連的古老記憶,留下時光雕琢的生命軌跡,我們唯有細細的慢慢的去體味。

立冬暖具

“冬”乃“終”,意味著“四時盡也”,“水始冰”水凝為冰,薄薄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立冬僅是拉開嚴冬的序幕。冬神被稱作“玄冥”,也許就是想用空寂清冷來提示我們,珍視時間為世間譜寫的未央歌。

不知不覺沉浸於晚秋美景時,冬季已悄然飄至,萬物收斂鋒芒,且收藏銳氣溫婉渡過。感覺到冷時只需輕按空調開關,在北方差不多也開始有暖氣了的現代生活。室內戶外兩重天。

日本住宅除了現代稱作“洋式”的現代建築外,亦有大量的傳統住宅保留下來,現代生活方式取暖與我們並無大恙,傳統住宅多以木造,整個屋子的保溫取暖顯然不易,住戶自身保暖和使用暖具則是現實之選。

現代暖具中雖有空調、電熱毯、地熱等種種,但於日本人來講,圍坐在暖桌旁,看電視,吃桔子,成為不可或缺的冬季風物詩。家族代代傳承來的習慣,即使在洋式建築盛行的當下,依舊是未曾泯滅的日常生活習俗。

小雪糖飴

“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時節,冬日的初雪,總是讓人充滿興奮與期待,伸出手等待雪花落入掌心的一刻,輕盈飄舞,還沒看清模樣就已甜蜜在心了。

甜蜜似乎更適合日漸清冷的冬日,萬籟俱寂的唯有內心那一絲甘味的溫暖可忘卻寒涼。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人有巧”,合四者方為良。不僅如此,隨四季變幻的“季節限定”金平糖如花綻放,成為“綠壽庵清水”延續至今的不變情節。小雪時節的冬季,“梅金平”用上好糯米旋轉出層層白玉,結晶呈淡粉色,如梅之傲雪風霜綻放的品格,與煮茶的冬季豈不正是絕配。待冰雪消融,春暖櫻花飛舞時,鹽沁後的櫻之花瓣,一瓣一瓣又被職人手工掛蜜,小心翼翼的保留色味,可說是身心體味的藝術尚品。而到了四月、五月選用當季櫻桃與藍莓,果肉與掛蜜酸甜交融的口味也是不可不嘗試的體驗。初夏的酸奶金平糖,使用奶油須冷藏加工,掛蜜的技術成為最難以掌控的部分,亦冷亦熱的冰火交融是創新技術的結晶。當還沉浸於夏季芒果,荔枝口味時,秋季的燒栗口味紛至沓來,是不可遺疏的美味,追趕著來不及的味覺。隨後的丹波黑豆與紫甦的搭配,淡紫色的滋味也是令人難以忘懷。臨近歲末柚子與紅薯口味伴隨的是落葉飄零的時光。品味過濃縮深秋南瓜濃郁風味後,驚嘆於後味的豐富回甘。

大雪鐵瓶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初降北方時,南方也迎來了清冷。至此而雪盛矣。天地間瞬間變的寂寥,白色覆蓋下不太分明的輪廓線條,勾勒出素樸悠遠的世界。

要說起圍爐火缽上的主角便是鐵瓶,如今不太常見的光景,蒸汽繚繞中隱約的背影,不僅是冬日最溫暖的生活記憶,也是防止室內乾燥的所在。《紅樓夢》中妙玉採梅蕊雪煮茶,雪、水、茶相融是古人追求冰清玉潔的意境。除此喫茶之人對茶器的鐵瓶也有著非常的講究。

冬至錢湯

《禮記》中描述“日短至,陰陽爭”,《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也提及“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正是陰陽混沌四時變化之候,十二地支之首的“子”冠於冬至,也意味著洗卻凡塵又是涅槃新的開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開始進入數九的寒天,這一日似小年,迎來最長的一夜,恨不能一直抱著暖具安眠,可這哪有熱氣騰騰的熱水浴來的身心舒坦。日本火山較多因此溫泉也相當出名,自古既有文獻記載發現與利用的歷史。

隨著莊園制度的瓦解和更多寺院的開放,“湯屋”也逐漸開始收取入浴費“湯錢”,這之後便把收費的浴堂稱之為“錢湯”了。江戶時代《慶長見聞錄》中記載著德川家康入府的翌天正19年(1591),“伊勢與市”在現在常盤橋與吳服橋間的“錢瓶橋”河岸設置了“錢湯”浴堂,需永樂錢一文方可入浴,這是最早關於入浴費的記載。

小寒漆器

冷氣積久而寒,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是氣溫最低的時節,此時雁北鄉,一路向北遷徙,回往那到不了的遠方。即刻鵲始巢,鵲遂可為巢。我們亦該歸鄉,思念一縷透窗而入,落入手中一碗熱故鄉。

小寒時節正值元旦之際,應花期而來的花信風,始梅花,候山茶,次水仙,稍來花開的聲音。元旦為日本新年的開始,歸省闔家團圓也是年年不變的習俗。家家戶戶都特備禦節料理、屠蘇酒、雜煮與祝箸,原是敬神的貢品,普及到民間後,不知何時成為飽含吉祥寓意的正月傳統料理。

蒔繪是在漆器表面以漆描繪紋樣圖案,趁未乾之時,散灑金銀等金屬粉,使其附著於漆器表面的技法。蒔繪亦分“平蒔繪”、“高蒔繪”、“研出蒔繪”、“肉合蒔繪”等,平蒔繪是將圖案紋樣描繪於漆器之上,趁漆未乾時撒上金屬粉,拂拭掉多餘的金粉,待乾燥後在紋樣部分施漆、打磨的技法。最早出現在平安時代晚期,多用以表現線條的優雅;高蒔繪是在漆器表面營造出立體感,同樣在突起部分描漆灑粉再打磨,使漆器工藝豐富而立體的突破技法;研出蒔繪則是最早奈良時代出現的技法,先在漆器表面描繪紋樣,之後在全體表面再施以漆,待完全乾燥後用乾燥過的木炭研磨出蒔繪的金屬層,這種研磨是蒔繪的主流技法,也使漆藝達到鼎盛時代;在高蒔繪基礎上還發展出了肉合蒔繪的技法,突起與平地相互並用,在表現山巒浮雲上更加生動形象逼真許多。這些技法,看似隨性散灑簡單異常,實則相當考究手工職人的內心。可想在未乾的漆器表面,一個小顫,即刻耗費全部,研磨同樣考驗手上工夫,力道大小全憑一念之差,過之則金粉全無,少之則漆面尚厚。

大寒菓子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生機潛伏、萬物蟄藏,即將結束的冬季,隱隱感受到大地春回的跡象,是百花繚亂中又將開啟新的周而復始。

荏苒間快要新年,花香鳥語都述說著季節的更替。春,萌芽;夏,繁茂;秋,熟成;冬,凋零。人之一生,一呼一吸,一休一憩,循環無窮盡,菓子便是這四季人生幻變的生活物語。菓子可譽為五感的藝術,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身心皆享受。菓子的顏色和形狀令凝目百花吐艷;菓子的味道使味蕾百花綻放;菓子的氣味感呼吸百花芬芳;菓子的名字帶會意百花妙語;菓子的觸感讓心緒百花繚亂。菓子的命名也非常講究,以季節的植物、自然現像等為多,而在名字前有“菓銘”的亦常見,多來自古典藝能、短歌、俳句、花鳥風月、地域歷史或名勝,可見古人生活之風雅。


二十四節氣對應日期

一月:立春(315度、2月4日)-雨水(330度、2月19日)

二月:啟蟄(345度、3月6日)-春分(0度、3月21日)

三月:清明(15度、4月5日)-穀雨(30度、4月20日)

四月:立夏(45度、5月5日)-小満(60度、5月21日)

五月:芒種(75度、6月6日)-夏至(90度、6月21日)

六月:小暑(105度、7月7日)-大暑(120度、7月23日)

七月:立秋(135度、8月7日)-処暑(150度、8月23日)

八月:白露(165度、9月8日)-秋分(180度、9月23日)

九月:寒露(195度、10月8日)-霜降(210度、10月23日)

十月:立冬(225度、11月7日)-小雪(240度、11月22日)

十一月:大雪(255度、12月7日)-冬至(270度、12月22日)

十二月:小寒(285度、1月5日)-大寒(300度、1月20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本二十四節氣風物
    全站熱搜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