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214006龍鳳谷.jpg 

 

英國史 之 諾曼王朝與征服者威廉

 

前言

 

考古學家說英國和愛爾蘭在三百萬年前是和歐陸相連,二十五萬年前島上已有人類活動的跡象。當然,所謂的人類其實就是智慧稍高的直立人猿。而後因為地殼變動造成島嶼與大陸的分離,島上的史前人類開始自行演化,然而封閉的環境讓演化相對歐陸落後,主要原因是無外敵入侵,沒有殘酷的汰弱。公元前八世紀,海的對岸,如今法國的早期住民開始跨海而來,歷史把這些移民稱為克爾特人島上的原住民由於演化的落後面對外來者入侵根本無力抵抗,最後被消滅殆盡。然而他們的基因還昰透過少數殘存的婦女融入侵略者的血脈中。克爾特人帶來治鐵技術,也帶來了文明,他們在島上建立部落性的王國。

 

自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克爾特人在往後的幾百年間曾有三次大舉入侵,或者說三個移民潮,殘酷的現實是這是場淘汰賽後來者總是征服先來者。造成人口的原因簡單,也很現實:原居地天災地變無以為生,以及無力抵抗來自東方異族的侵入。入侵者其實是歐陸種族競爭者的失敗者,現實很諷剌,也就那麼現實公元前八世紀的第一批移民來自現在德國的萊茵地區。三百年後,公元前五世紀第二批克爾特人又跨海而來,史稱布立吞人Britons),他們憑著武力奪取原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此後這裡被歐陸人稱為Britain,意即布立吞人之地,這是不列顛的由來。布立吞人定居四百年後,公元前一世紀第三批克爾特人又跨海而來,他們是住在如今法國北部比利時的高盧人中的一支,叫比爾蓋人,主要是祭師階級和他們的部眾,他們因為反抗羅馬統治被打敗而到海島。歷史一再重演,他們也憑著武力和陽具奪取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並在島上建立幾個王國。歷史永遠祇歌頌勝利者,勝利者寫的歷史很少原住民的下場,他們失去田園土地,失去妻女,失去尊嚴或者失去性命。

 

退居島上心有不甘的比爾蓋人不斷騷擾高盧沿海地區,搧惑高盧人反抗羅馬統治,當時羅馬高盧總督凱撒不堪其擾,為了安定高盧,公元前五十五年和前五十六年曾兩度跨海遠征。羅馬軍團輕易地打敗比爾蓋人但凱撒並未大規模的殺戮也未占領此地,於是比爾蓋人騷擾如故。百年之後,公元四十三年羅馬帝國第四任皇帝克勞狄斯派出四個軍團遠征英國,這次羅馬人沒讓他們求和,羅馬人占領大部分的英格蘭後設為行省,開始殖民統治。羅馬對當地土著並沒有趕殺絕,以致殖民始經歷了好幾次叛亂與殺戮,然而羅馬人為英格蘭帶來文明,也帶來建設。殘存的比爾蓋人再度跨海西逃到愛爾蘭。接受羅馬文明的英格蘭和敵視羅馬的愛爾蘭自那時起就有著不同的民族情懷和解不開的對立情結

 

三百多年後,羅馬帝國國力開始衰弱,帝國屢受北方蠻族侵擾。為了防衛本國,公元398羅馬開始從英格蘭撤回駐軍,直到407年全部撤走。羅馬人走後,英格蘭進入沒有法律,凡事用拳頭來講道理的年代,這時島上的居民是布立吞人和雜交的羅馬後裔,當然,也混著比爾蓋人的基因。(註:羅馬軍團士兵服役期間不得結婚,四十歲退役後通常就駐地與當地婦民結婚落戶)

 

百年之後英格蘭又面臨異族入侵,這次主要是歐陸的日耳曼蠻族。入侵的這支日耳曼人叫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在歐陸算是蠻族因為不願接受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一再反叛也一再被征剿,最後跨海逃來海島。歷史又重演,沒多久,人侵者又憑著武力和陽具奪取原住民的田園土地和妻女,成為島上的新主人。公元五世紀以後這裡被改稱為「英格蘭意思是盎格魯人的土地。「布列顛英格蘭這兩個如今人們眼中幾乎同義的名詞背後其實代表著當年無盡的血腥與殺戮。到公元七世紀中葉,盎格魯人已在島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王國,這是個殺的年代,群雄並起,紛爭與殺戳不斷,經過一段時間的攻伐與兼併,最後剩下七個王國,史稱「七國時代」。HBO自製影集「冰與火的年代」就是以這時代為背景的故事。

 

然而百年之後,公元八世紀島上又有新的外敵,這次是被稱為維京人的北歐蠻族。一開始他們祇是不定期乘船跨海前來掠奪,燒殺擄掠後,帶走財貨、牲口,當然還有美女。後來有些維京人覺得老是大老遠坐船來掠奪實在很麻煩,乾脆帶著妻小來定居,然後就近掠奪。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法律與習俗,性格勇武暴烈。英格蘭人稱他們住的地方為丹麥區,原本英語這話是詛呪的用語,後來卻成了北歐丹麥的國名。

 

公元九世紀,七國中的威塞克斯王國出了一位英明勇的國王,史稱阿爾弗雷德大王849-899),祇有他唯一打敗過維京人,但也祇扼止維京人繼南下騷擾掠奪。雙方劃定疆界,維京人居住北方的丹麥區,阿爾弗雷德統治南部,他統治的區域即今之英格蘭。然而他去世後,繼任者無能,維京人又開始頻於入侵。如同中國的宋朝,面對侵略者的燒殺擄掠,英格蘭人每年都支付鉅額的金錢以求平安,這錢當時被稱為「丹麥金」。

 

公元1015年丹麥王子克努特率領兩百艘的艦隊登陸英格蘭,占領了整個英格蘭並自居國王,其後他又繼承丹麥和挪威的王位,史稱克努特大帝。克努特倒是用心經營英格蘭,也相當注重本土化,大量任用土著為官吏。然而本土化的結果是,1041年克努特去世後英格蘭貴族推翻了丹麥權,從法國諾曼地迎立阿爾弗雷德的後代接掌王位。

 

公元1066年阿爾弗雷德最後一位子孫愛德華國王去世,因繼承問題引起內戰,也引來外敵入侵,首先入侵的是自認也有繼承資格的挪威國王哈德克努特,他人侵英格蘭北部,占領約克城,在隨後的戰役中兵敗被殺。接著,在如今法國塞納河下游有個臣屬法王的維京人王國,叫諾曼公國,諾曼公爵威廉也領兵前來爭位,他在在黑斯廷斯一舉打垮了英王哈羅德二世。當年底英格蘭人承認他為英格蘭國王,史稱他為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 Conqueror 10281087)。征服者威廉再度為英格蘭帶來歐陸的文明和制度,他建立英國第一個王朝:諾曼王朝,很多史家以他入主英國的這年為英國正統歷史的開端。

以上節錄自拙作英國史 之一 外來政權,因國人對英國史應屬陌生,故再冗述,以便接續下文

 

諾曼第王朝(1066年-1135年, House of Normandy)

 

公元八世紀末,北方的維京人一再騷擾法國沿海,接著就如同在英格蘭北部一樣,有些維京人也在法國西部沿海定居下來,而後形成一個小王國。911年,維京首領羅洛取得法王夏爾三世的承認,法王封其為諾曼第公爵,諾曼國臣屬法國。

 

由維京海盜建立的諾曼國,立國後幾乎仍以海盜掠奪為生。往後百年間一再騷擾英格蘭沿海城鎮,英格蘭為了安撫,也為了改善關係,國王決策無方者阿爾弗雷德1002年娶了諾曼底公爵里夏爾二世的妹妹愛瑪(諾曼底公爵無畏者理查之女,也被稱為諾曼第的愛瑪艾爾佛基弗,985-1052)為第二任妻子。(老頭註:自古以來西方世界由於不是使用組合式方塊字,單獨用為人名的無意字不多,因此同名之人很多,甚至父子祖孫同名所以祇好加綽號來區別,父子同名,兒子則加junior大頭目級的人物會以一世二世來區分

 

公元1013年,丹麥國王斯文一世攻擊英格蘭,阿爾弗雷德和家人離英格蘭,投奔妻舅諾曼底公爵里夏爾二世占領英格蘭的斯文二世在翌年去逝,阿爾弗雷德回國稱王然而王位沒再坐多久,隔年,1015斯文的兒子克努特(995-1035)再度大舉入侵,1016年阿爾弗雷德在憂懼中死去,克努特成為英格蘭國王,他擄獲並接收阿爾弗雷德的妻子愛瑪第二任妻子(這年愛瑪三十二歲,克努特二十二歲。任憑男人來來去去,女人總是能接受現實,愛瑪仍是英國王后,幸福地又做了十八年的英國王后。當母親再嫁時,愛瑪前夫阿爾弗雷德所生的兩個兒子愛德華阿爾弗雷德在父死國亡後跨海逃到諾曼底。

 

公元1035年,擔任英王二十年的克努特逝世,他和第一任妻子所生野免腿哈羅德繼承英格蘭王位,他和愛瑪所生兒子哈德克努特則繼承丹麥王位,成為丹麥國王克努特三世。年,愛瑪前夫阿爾弗雷德所生次子阿爾弗雷德溜回英格蘭探望母親愛瑪母子兩人共謀奪取英國王位,事情敗露後阿爾弗雷德被殺,愛瑪跨海逃到法蘭德斯(如今的法蘭德斯指比利時西部地區,當時的法蘭德斯尚包括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1040年英王哈羅德死去,丹麥國王克努特三世(愛瑪與克努等特之子)繼任英國王位,克努特三世死後,愛瑪與前夫阿爾弗雷德的長子愛德華(史稱懺悔者愛德華1003-1066)於10426被英國貴族迎立為英國國王,王位又回到阿爾弗雷德大王的子孫手裡

 

註:懺悔者愛德華被稱為懺悔者並不是他做了什麼錯事,而是他自十四歲逃到諾曼底後就被送到修道院,長期在修道院生活養成無比的虔誠信仰,他不時喜歡向神父告解懺悔,所以得名。英國有名的西敏寺,是他在1050年所建,而後征服者威廉就在西敏寺加冕即位為英王。

 

公元1065年,懺悔者愛德華死後無嗣,王位之爭又使英國陷入動盪。當時角逐英國王位的有三個人:英國貴族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葛溫森、挪威國王哈羅德‧哈德拉德(哈羅德三世)諾曼底公爵威廉10661月,依照愛德華最終遺囑及國會投票,哈羅德·葛溫森加冕為王。當然,另外兩個競爭者不甘罷休,首先動手的是挪威國王哈羅德三世,他領著軍隊在英格蘭北方約克登陸,而後長驅直入。英王哈羅德‧葛溫森聞訊後召集軍隊北上迎戰,兩軍會戰後哈羅德‧葛溫森擊敗並殺了哈羅德三世。然而這時他接到諾曼底公爵威廉已在英格蘭東南的佩文西海灣登陸,於是他帶著疲憊的軍隊又怱怱南下,兩軍選在黑斯廷斯會戰,威廉的軍隊有六千人,以騎兵為主力,英王哈羅德的軍隊有八千人,主要是步兵和弓箭兵。戰事一開始威廉的騎兵幾次衝刺都無法突破英軍的盾牆和箭雨。而後威廉詐敗退兵,引來英軍的追遂,威廉看到英軍陣勢已亂,立刻回軍攻擊,經過一整天的淚戰終於擊潰英軍,也殺了英王哈羅德。而後英國貴族與國會不得不承認威廉為英國國王從此開始英國的諾曼王朝。

 

威廉一世(1028-1087稱征服者威廉在位期間1066–1087。

 

被英國史稱為征服者的威廉出生於1028年,照今日的說法他是挪威裔的法國人在他還沒打下英格蘭,當上英國國王之前,他的政敵叫他「雜種威廉」。因為他是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1000?-1035,里夏爾二世的兒子)的私生子,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之下,婚外情所生的兒女被稱為私生子,私生子並不與雜種劃等號。他會被稱為雜種是因為他媽媽有兩個男人,除了情夫羅貝爾一世,還有個本夫。他到底是誰的種就由他媽媽說的算,外人當然會有懷疑。

 

威廉的母親埃爾蕾瓦下層,是皮革工人的女兒。埃爾蕾瓦婚後到公爵家女僕,因為美貌而得到主人的寵幸,成了主人的情婦貝爾一世的妻子沒有生育,他和埃爾蕾瓦生了威廉,和另一個情婦生了女兒阿德萊德。私生子威廉在羅貝爾一世死後幸運地繼承了公爵的頭銜和領。那年威廉僅八歲,由於年幼加上身份不正部分家臣並不承認他的繼承權,公政局並不穩定,威廉的三位扶佐人先後被剌殺。然而威廉得到法王亨利一世的支持,法王在他十五歲時策封他為騎士。其實法王的支持並非善意,法王並不樂意看到一個強而有力的諾曼第封國,他希望無能的幼主讓封國動盪荏弱。然而法王看走了眼,四年後,十九歲的威廉成功的處理了叛亂並打敗法王的兩次入侵,不但鞏固諾曼底的統治,進而對外擴領土,三十九歲那年跨海征服了英格蘭建立諾曼王朝。

 

有關威廉(後稱威廉一世)的軍功我不再冗述,他的政績與治績也並非我的重點。威廉建立的諾曼王朝祇有短短的六十七年,包括兩代三王(也可以說三代五王,但因當時不承認女兒的繼承權,所以後兩王不列入),會如此短暫的原因不是中國儒家常說的帝王無道、民不聊生,而是當時歐洲王國常見的問題:無子斷嗣,這也是一夫一妻制最大的困擾。

 

出身不高的私生子,八歲孤兒在虎狼環視下即立,威廉能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當然具有成為一代雄主的人格特質。然而威廉是一個忠實而情的丈夫,他大約在24歲結婚,妻子瑪蒂爾達22歲,他們總共生了四子和六女。說來他的婚姻相當美滿,子嗣也不算少。然而他的婚姻卻讓史家難以啟齒,因為他的妻子瑪蒂爾達是他同母異父的親妹妺。他的生母埃爾蕾瓦和本夫共生了一女二子。續任諾曼底公爵的小威廉相當重用母家,除了重用母親的兄弟外,兩個同母異父弟長大後也成了他得力的助手,而異父的妹妹更不知何時由玩伴而成了床伴。威廉為了他的婚姻能取得羅馬教庭的諒解,除了對教皇重賄外,又以自己的名義捐建了聖-斯蒂芬教堂(男子修道院),以妻子瑪蒂爾達的名義捐建了聖三一教堂(女子修道院)。

 

威廉和親妹妹生了十個子女,明細如下

 

長子羅伯特柯索斯(約1054年-1134年),威廉讓他承襲諾曼底公爵,名號改稱羅貝爾二世

次子理查德1054年-約1081年),被封為貝爾奈公爵。

三子威廉二世1056年-1100年),後承襲英國王位。

長女塞莉亞(約1056年-1126年),擔任聖三一修道院院長。

次女阿德莉薩Adeliza,?-1065年),事跡不詳。

三女阿德拉(約1062年-1137年),嫁給布盧瓦伯爵斯蒂芬她所生的第四後來承襲英國王位,史稱英王斯蒂芬。

四女阿加莎(約1064年-1079年),和卡斯提爾阿方索六世訂婚,十六歲夭亡。

五女康斯坦絲(約1066年-1090年),布列塔尼公爵夫人

六女瑪蒂爾達(?-1112年),事跡不詳。

幼子亨利一世1068年-1135年),他在三子威廉二世死後接任英格蘭國王。

 

娶親妹妹當王后不是威廉的創舉,早在一千年前羅馬帝國的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12-41)就這麼幹,而且他還一次娶三個,三個同父同母的親妹妹一個也不漏。他在位不到四年就被近衛軍剌殺身亡,被刺的原因不是他兄妹亂倫,也不是他變態的淫亂(即使到今天,歐美的小電影還是喜歡用他的故事來做為A片的體裁),而是他無能的統治與幼稚的奢侈。(卡利古拉的故事詳見拙作:羅馬皇帝的性事 之三 卡利古拉

 

1085年,威廉為了掌握稅收1085年和1086年派人調查整個英格蘭地區貴族和自耕農土地的實際情況及經濟力量,編纂了《英國土地誌》,此書記載了當時英國的人口和土地分配情況,由於調查相當繁瑣與詳細,因此時人稱為《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根據該書記載,英格蘭約有150萬人口。

 

威廉活了六十歲,在當時絕對稱的上高壽。然而長壽的君王免不了會發生父子之爭,爭王位、爭女人。中國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清康熙都有殺太子的記錄,其實太子等著接班就好,並不見得會有謀篡之心,然而老皇帝年老力衰後總是疑神疑鬼,擔心壯年的兒子竊取他的帝位、沾染他的女人。更糟的是大臣們和嬪妃們當著老王的面,忍不住就會對未來的主子巴結逢迎,這更加深老王的殺機。威廉死的那年,他的長子諾曼第公爵羅貝爾一世在領地舉兵叛變,威廉立刻率領軍隊返回法國平亂,亂事迅速被他平定,他沒殺羅貝爾一世,祇是禁錮了他,並廢了他的繼承權。當年七月,六十歲的威廉落馬傷重而逝。

 

征服者威廉死後,二子早夭,三子威廉二世(10871100在位)和四子享利一世(11001135在位)先後繼承王位。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由於獨子早,亨利指定的女兒瑪蒂貝達繼承王位。瑪蒂爾達此前嫁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11061125年在位),亨利五世法國的安茹伯爵。亨利一世的母親叫瑪蒂爾達,么姐和老婆也叫瑪蒂爾達,女兒還是叫瑪蒂爾達,當時的人和後世的史學家為了區分把媽媽叫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老婆叫蘇格蘭的瑪蒂爾達,么姐事跡不詳有可能么姐和老婆是同一人,女兒沒加綽號就叫瑪蒂爾達)

然而亨利一世在世時對姐阿德拉的兒子史蒂芬相當寵幸、托以重任,史蒂芬在亨利死後搶先趕到英格蘭繼承王位(史稱英王史蒂芬),1141年瑪蒂爾達和夫婿領軍前來爭位,也加冕為英王。從此,瑪蒂爾達與史蒂芬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內戰。1153年,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享利登陸英格蘭,經過幾場互有勝負的戰鬥,他與史蒂芬達成協議,史蒂芬繼續擔任國王,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次年史蒂芬死去,亨利繼位,史稱亨利二世。由於當時歐洲不承認女兒的繼承權享利二世是外孫所以史家在享利一世死後即視為諾曼王朝結束,自亨利二世起為英國史上的金雀花王朝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