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11005春光公園-洋紫荊.JPG 

洋紫荊102.12.11攝於春光公園

 

台灣早年有很多人物,歷史總語焉不詳,或言過其實,甚至子虛烏有。

 

早年南台灣傳說著海盜林道乾的事跡,故事的情節就像當時台人常看的歌仔戱一樣,一樣的荒謬與無知。

 

林道乾,又被稱為大乾,因為兩字閩南語音雷同的訛稱。廣東省潮州府惠來縣人(客屬),明嘉靖年間成為海上盜首。後為官軍所迫,曾藏匿南台灣一段時間。

 

傳說的台灣民間故事說林道乾在停泊打狗山港時,將畢生劫掠的金銀珠寶,分裝在「十八個半」的攜籃中,藏匿在打狗山深處。

 

故事說:林道乾滯台時,深信勘輿師吳半仙之語:「葬其父於蕭壠里(今佳里鎮)龍穴,祭神箭於供案,口含百粒白米睡百日,百日後破曉時分向西北方的京城連發三箭,即可取得天下。」等語。

 

故事又說早先道乾曾在鼓山打獵時,捕獲一隻「神雞」。傳聞此雞為群雞之王,棲宿打鼓山中,鳴聲可達三百里之遙。此雞一啼,群雞跟著啼鳴。道乾捕獲「神雞」,交代甚妹金蓮悉心飼養,俾於大睡百日後報曉,發箭取得大業。而後道乾口含百粒白米大睡百日,其間其妹細心飼養「神雞」。在第一百天前夜,整晚點燈守候「神雞」不敢闔眼。至午夜,金蓮抱出「神雞」撫摸,將沉睡中的「神雞」驚醒。「神雞」誤為破曉時刻已到,振翅高啼,於是眾雞附和。徹夜難眠的道乾一聞雞鳴,認為時辰已到,立即取出刻有「林道乾」名字的三支「神箭」,攀上高崗,向京城連發三箭。射畢道乾以為大功告成,陶醉在帝王迷夢之中。三支「神箭」不偏不倚的射中京城金鑾寶殿的龍椅上,時屬午夜,皇帝還未上朝。至五更時,皇帝發現林道乾射箭謀反,大怒之餘,發兵渡海追討林道乾。道乾反事機敗露,倉促之間,無法搬運埋在山中的十八籃半金銀,其妹金蓮又捨不得金銀棄置荒山,堅持留下看守,致延誤道乾及手下逃命時間,在重重追兵包圍之下,道乾一時情急,為免其妹受辱,拔出腰間寶劍斬殺其妹後,衝出重圍。道乾又祭出寶劍,朝打鼓山與旗後山隙一擊,將打鼓山與旗後山分開,出現一處隙口,海水湧進,道乾及手下急忙駕舟逃往海外。

 

以上有關林道乾埋金打狗山及神雞射箭的傳說,純屬無聊鄉民杜造編撰之說。

 

「鳳山縣志」記載:「打鼓山,俗稱打狗山,原有番居焉。至林道乾屯兵此山,欲遁去,殺土番取膏血和灰以固舟;番逃,而從居於今之阿猴社(今屏東市)。」

 

連橫的「台灣通史」卷一「開闢紀」記載:「嘉靖四十二年,海盜林道乾亂,遁入台灣。都督俞大猷追之至海上,知水道紆曲,時哨鹿耳門以歸,乃留偏師駐澎湖,尋罷之。居民又至,復設巡檢;已亦廢。道乾既居台灣,從者數百人,以兵劫土番,役之若奴。土番憤,議殺之。道乾知其謀,乃夜襲殺番,以血釁舟,埋巨金於打鼓山,逸之大年。」然而「鳳山縣采訪冊」亦載:「埋金在打鼓山巔,相傳明都督俞大猷討海盜,林道乾入台灣,艤舟打鼓山港,殺其妹,埋金山上,時有奇花異果,入山樵採者或見焉。若懷歸,則迷失道;雖誌其處,再往終失之。

 

林道乾埋金打鼓山的傳說,後來成為早年台灣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殺番釁舟的故事因有傷土著的情感,後來就少提了。

 

鄭成功入台之前,選擇台灣為基地的海盜包括了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李旦、顏思齊等人,傳說中與高雄最有關係的則是林道乾。林道乾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海盜,其活動範圍遍及中國及東南亞,至於他究竟有沒有來過高雄,則無法證實,雖然在《台灣府志》、《鳳山縣誌》曾有記載,但如《鳳山縣誌》僅將其事蹟記載在「雜記」中,表示無法肯定其真實性,這只說明林道乾的「傳說」非常有名。

 

 

歷史的林道乾

 

林道乾,明朝中葉的東南沿海之海盜頭目,生卒年代不詳,十六世紀初出生在中國的華南地區,活動範圍包括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一帶。後來在泰南北大年王國拉圖•比魯(Ratu Biru)女王的時代掌握北大年政權。

 

據《潮州府志》卷三十八《林道乾傳》記載,林道乾是潮州惠來人,年少時曾為縣吏,後為海賊。性機變狡詐,智謀超出一般海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攻打韶安,都督俞大猷派兵追剿,林遁入澎湖嶼東北的北港(今台灣),明兵留師澎湖駐守。

 

林道乾在台恣意殺戮土著,取人血造船,從安平鎮遁往占城,又返回潮州,擄掠如故。明隆慶二年接受招安,被安插在潮陽縣(今汕頭市濠江區)。因受疑不安仍招兵買馬,投奔他的人眾多,成為沿海巨寇,連年進犯惠來,龍溪,海豐,石帆等地。萬曆元年為官兵追剿,遁入海中。經暹羅港附近的大昆崙山(Pulo Condore),見山高且廣,林道乾率領舟師登山築寨,但該地多颱風,海船難以停泊,於是棄之,前往馬來半島,攻佔北大年。

 

後林氏助暹羅王破安南,暹羅王嘉獎,以女妻之。林道乾樂不思蜀。林氏有一妹妹林金蓮,曾力勸兄棄馬來籍回中國,兄不從。今北大年還有林姑娘廟,北大年市東六公里處的Kase有林姑娘墓。後林道乾改信伊斯蘭教、做了北大年的高官。現在林道乾仍被住在北大年府的華僑視為英雄。

 

林氏之死,說法至少有二:一為敗於明兵,而「赴水死」;另一為在北大年試砲,爆裂轟斃。前者應係明軍誇報戰功之說,如林氏死於與明軍之戰役,則無後來北大年的事略,所以後說較可信。

 

註:北大年府(泰文:จังหวัดปัตตานี,英文:Changwat Pattani),如今是泰國一級行政區劃之一,位於泰國南部的東海岸,居民多為穆斯林,是一個民族關係複雜的地區,經常發生騷亂和襲擊事件。陶公府、惹拉府以及北大年等三府原來是北大年馬來皇朝統轄之地,後被暹羅吞併,自此,馬來穆斯林分離主義就沒有停止過。為監控分離主義,泰國政府長期對泰南三府進行軍事管制。 103.11.12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