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12155易經大學.JPG

南投易經大學103.12.12 

 

老頭在合庫工作三十二年,其中有二十年的時間在總行。

 

合庫在館前路的總行大樓當年每晚都要有一組人值夜,兩個職員,一個駐警,一個水電技工,一個工友。

 

兩個職員中高階(專員級以上)的算正值,另一個低階的職員是副值。

 

下午五點以後擔任副值的低階職員要坐到一樓側門的收發室,其他四個人幾乎不會出現。

 

夜值很輕鬆沒什麼事,祇有八、九點前會有郵差送掛號,那是外縣市分行寄上來要委託翌日提出交換的代收票據。

 

偶而按電鈴的不是郵差,而是國策顧問李連春(1904-2001)的司機,他載李先生來他的「辦公室」。合庫總行的三樓為他保留一個小房間做為辦公室。

 

那時李先生已八十幾了,身體還很硬朗,和氣的打招呼後就進入電梯。一兩個鐘頭後,在司機的扶持下悄悄地離去。

 

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李連春其人其事。台灣光復初期,李連春這個的名字可是響噹噹的,他擔任台灣省糧食局長達二十五年,當時米糧、蔗糖是台灣的命脈,他地位的重要性不輸經濟部長或財政部長。

 

李氏生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時當中國清末光緒年間。台南後壁鄉人,祖上世代務農。1920年李氏畢業於菁寮公學校,短暫在白河公學校擔任工友,後赴日留學,1923年畢業於日本神戶商業職業學校。畢業後服務於日本加藤株式會社,旋被派回台灣的嘉義支店當職員。在職期間對台灣的米糧生產、加工、外銷頗有研究。1938年獲聘為台灣總督府米穀局顧問兼台北州米穀納入組合參事與事業部長,以及台灣農業會第二部部長。光復後獲國民政府派任台灣省糧食局副局長,旋升任局長。民國四十一年同時獲派擔任為合庫理事長,這是他與合庫的淵源。民國五十八年底李氏自省糧食局長卸任,隔年獲聘為行政院政務委員,以後長期擔任有給職的國策顧問。

 

李氏主持台灣省糧政期間,相當重視與支持省農業試驗所的稻種改良工作。民國39年台灣糙米產量達140萬公噸,已超越日治時期最高產量,後來更達日治時期的三倍。台灣的餘糧外銷日本及東南亞,賺得不少外匯。政府以此外銷收入,相繼興建了石門、白河與曾文三大水庫,厚植台灣的農業與民生。

 

李連春以他的專長和卓越的能力長任糧食局長二十五年,被時人稱為「台灣政壇不倒翁」、「台灣政壇長青樹」。唯當時坊間傳說李氏其人相當「冷淡」,與人見面握手,並非握手而是碰手,他的手伸出一接觸到對方的手,就縮回去了。有趣的是,後來台灣不少政壇高官也有如此作風。

 

其實李氏獲重用,除了他的才幹與能力外,最主要的就是他對人冷淡,不拉幫結黨培養私人勢力。更重要的是:李氏獲台灣總督府聘為米穀顧問後舉家北遷,太平洋戰爭末期盟軍轟炸臺北,李氏一家九口除李氏外全數喪生,李氏從此未再娶因此絕後。後來的李登輝先生也因絕後和不培養私人的優勢而受重點栽培,當然他卓越的能力與深藏不露的修養也是他在政壇上站得住腳的原因。

 

巧合的是李登輝留美回國後,有一小段時間賦閒在家,政府安排他在合庫掛名研究員,領過一陣子合庫薪水。唯李氏發達後從不肯提及此段往事。合庫同仁倒是津津樂道,引以為榮。

 

李氏離開政壇後,合庫為他保留一個小房間。孤獨老人偶而在夜裡回來整理舊日遺物,默默的來,悄悄的離去。回首前塵,不知老人心中有多少愁悵與孤寂。民國九十年李氏病逝臺北,享壽九十有八。

 

李氏是位難得的人才,除了能力,無兒無女不建立人脈外(李登輝還有女兒,媳婦和孫女,李連春是子女全無,連紅粉知己也沒有)。他也相當清廉,當了四五十幾年的官(包括日本政府和中國政府),最後兩袖清風,這是政府在他晚年任命他為有給職的國策顧問的原因,除了尊榮,主要也是為了照顧他晚年的生活。

 

後記:聽合庫老前輩說,當年李連春任職合庫期間,還是有位女同事巴上去,類似如夫人。所以說他沒有紅粉知也不算正確。詳情如何,已無法確證。

 

李連春.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