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山公園是個歷史悠久的公園,出台南火車站沿著站前的北門路右行不到五分鐘就可看到。公園位在公園路與北門路之間,占地十四公頃(十五甲,約四萬餘坪),另兩側的道路命名為公園南路與公園北路。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此地有名為「濟養院」的乞丐寮。雍正元年(1723)台南府城以木柵圍城,乾隆五十三年(1788)改以土石建城,此地半屬城裡,半屬城外,府城大北門座落公園東北,城牆穿過如今的公園現址。往後此處被稱為大北門街,府城周邊四鄉農戶在城外形成市集。當時城外的燕潭北側為清代斬殺人犯的刑場。
日領後拆除城牆,此地早先做為熱帶實驗林場,明治末期台南州廳以燕潭為中心規劃興建公園。營造總經費17萬日圓,總督府補助8萬元,餘款由臺南州廳向地方仕紳勸募,當時州廳轄區包括高雄與屏東,故興建經費亦有來自高屏地區的富戶。工程自大正元年(1912)開始興建,大正六年完工開園,歷時六年,公園建成距今已將近百年。
公園裡的燕潭原為文元溪源頭,當年大陸來台之海船停泊於台江內海,人貨可由小船接駁至府城北門外。爾後台江內海陸化,文元溪偃塞,此處成潭。如今成為公園的荷花池,池上有曲橋與亭閣貫穿其中,連接燕潭的兩端,亭名「念慈亭」,係民國七十九年統一企業創辦人吳修齊先生以紀念母親為名捐款興建。池內遍植荷花、睡蓮,此時池南粉白的夏荷已乾枯,不見蓮蓬祇留枯枝,倒是池北紅白睡蓮在冬季依然盛開。湖畔四周有好幾棵年代久遠的柳樹枝葉繁茂、綠意昂然。
公園裡有一處三級古蹟「重道崇文坊」。係清嘉慶二十年,地方仕紳林朝英捐銀修繕文廟獲朝廷頒獎而建。牌坊原立於城裡龍王廟旁,昭和七年(1933)因築路由日人移來此處。
牌坊為花崗石造,三間四柱二層的形式,坊高五九四公分,寬六八三公分。方形石柱的前後,立有夾杆石四對,上雕雄雌石獅各一。柱上鑄刻著鹿港理番同知薛志亮、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臺灣府知府楊廷理以及戊午科解元鄭兼才等人所提的楹聯。頂層護檐下,額題「重道崇文」四個大字,下有橫額,陰刻「己酉科歲貢生原中書科中書欽川光祿寺署正職銜林朝英立」。
公園在日治時代曾為熱帶林業場,故園內林木種類頗多,根據資料當年日人種植約有一百五十幾種樹木,目前仍有八十幾種常見。
公園初名為「大正公園」,光復後改名為「中山公園」,民國九十年十月,時任台南市長的張燦鍙在任期屆滿前二個月易名為「台南公園」。
百年來公園大致維持日治時代舊規模,府城各處也大都如此,大多數的景點、古跡都是清朝和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一再宣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也祇有改名的本事,實在令人感慨。
來台南的第一天由安平坐計程車回旅館,司機老兄頗為健談,提到假日公園裡聚集很多外勞。記得當年 (民國95~98) 出差時似乎不曾看過,下午在公園逛了兩三小時,果然有不少年輕男女,大概都祇有二十上下的年紀,外觀與國人幾乎沒有差別,聽他們交談大概可推測是泰國人。與台北中山北路不同的是,台北大多是女性,台南男女都有,孤單男女在異鄉互相慰藉也是人之常情。離開公園,到公園旁的旅館領回行李,拖著行李走向火車站,路上看到一個小帥哥左擁右抱走在我們前面,兩女走在小帥哥的左右,小帥哥的手自然地摟在兩人的腰間,一路談笑也往火車站走去。老頭在背面一路行注目禮,十分敬佩。
金龜樹
黃色夾竹桃的果子
黃花風鈴木
茄苳結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