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422007三坑老街.JPG  

 

退休後,小賤陪我走了三年,蝶戀花的行程對我們而言已多是舊行程,這陣子小賤提議開車自由行。

 

今天開車載她到龍潭和大溪繞了一圈,有趣的是在龍潭三坑子老街還看到蝶戀花的車子和我們交會而過。蝶戀花今天有大溪十一指步道賞桐的行程,去年我們走過,不錯的行程。

 

龍潭三坑子位於大漢溪的河階地,早年憑恃著大漢溪舟楫之利,成為大溪與內陸聚落(龍潭、楊梅、關西、新埔)之間的水陸轉運站,市況繁榮,三坑老街因此有「龍潭第一街」的美譽。然而,那已是幾百年前的往事了。日治時期大漢溪逐漸淤淺,陸路運輸興起,公路、鐵路取代了水運,三坑子迅速沒落。

 

大正六年(1917),日人修築桃園大圳,圳水引自大漢溪,造成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喪失了最後僅有的碼頭轉運功能,市況趨於蕭條。不過在大圳修築期間,工程為三坑子帶來大批日籍工程人員,老街一度恢復繁榮熱鬧的景象。然而大圳水道及暗渠工程完工後,工程人員離開,三坑老街短暫的回春也跟著離去。如今老街上還可看到褪色的舊招牌上寫著日文的「櫻花啤酒」(サクラビール)字樣。

 

自那時起三坑子成為一個寂寥的小村落,彷彿是被歲月凍結的睡美人,百年老街的模樣遺留至今。近年來台灣經濟富裕,各地的老街逐漸受到懷舊遊客的青睞,假日裡常可見遠道而來的遊客到三坑老街遊覽,即使非假日的今天也還是有不少遊客。

 

到三坑子可從大溪交流道下,也可從龍潭交流道下。因為高速公路已改為計程收費,所以我由大溪交流道下,右走員林路,途中的叉路往左改走石園路,石園路進入龍潭後改稱文化路,至台三乙省道(中正路三坑段)左轉續行,看到三坑老街的指示牌後左轉永福路,前行即可通往三坑老街。

 

左轉後路的右側有一間叫「集福祠」土地公廟。廟旁有一昭和四年(1939)「為民厚生」的古石碑,這是當年造路的紀念碑,和土地公沒關係。石碑字跡已模糊。永福路應是昔日的古道。繼續前行約350公尺,就看到三坑老街的入口。

 

台灣有很多地名尾巴帶有「坑」字,像東勢舊名東勢坑。「坑」在客家話中是指小溪澗或水渠,昔日這裡有「蔗蔀坑」、「火勢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過,所以被稱為「三坑子」。

 

老街入口旁有客家村庄特有的洗衣坑遺跡,水渠畔有數塊洗衣石板,一旁還有一座汲水器。水渠旁的紅磚牆上鑲著一塊白色大理石,刻著「黑白洗」醒世格言,內容為:「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很有意思,三坑子的先民對世事的看法和我一樣,一樣的消極。

 

由「黑白洗」走進老街,拐個彎,就遠遠望見街底的永福宮。

老街只是短短一兩百公尺而已,兩側新舊房屋並列,一側的房子幾乎都已翻建為水泥樓房,另一側則是一排約七、八戶的紅磚平房,亭仔腳彼此相連,仍保存著昔日老街的舊式店面格局,很有古味。然而一條街,兩種風情,一新一舊,對比明顯,不禁令人感嘆,這一排舊式房子還能維持多久,日後若也改建翻新,則三坑子的老街風貌就蕩然無存了。

 

永福宮位於老街底,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也是三坑子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宇外觀古樸,就像一般極普通的台灣廟宇。三川脊雕飾幾乎千篇一律,二條飛龍各在廟脊左右飛騰,垂脊末端的牌頭則有福祿壽三仙及騎馬的武官造型人物。

 

永福宮三川殿的門面仍是木造格式,斑駁老舊的油漆門板,透露出年代的久遠。此廟經過三次遷移,大正十三年(1924)才遷移至此,殿內的龍柱上還可看見「大正十三年」的落款題字。廟內最初是祀奉客家人所信仰的主要神祉三山國王,後來改以神格位階較高的三官大帝(堯、舜、禹)為祀奉主神,而以三山國王為配祀。此地後來可能有段閩客雜居的日子,當時閩南人亦不在少數,所以廟裡亦配祀閩南人所信仰的開漳聖王。

 

面向永福宮往左走四五十公尺有個叉路,左行經過大片的稻田,可通往「青錢第」古厝。往右沿著鄉間小路前行二百公尺左右可至開庄伯公廟。

 

青錢第為傳統三合院古厝,背倚蓊鬱的小丘,座落於一片田園中,顯得相當幽雅。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左為單護龍,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可惜加上簡陋的現代修飾,顯得寒傖。

正廳的門額,以紅底金字寫著「青錢第」,左右門聯寫著:「青出群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辭句意境平平,而左右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蝙蝠,取其「蝠」與「福」的吉祥諧音。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祖先經商致富蓋了大宅,至於取名「青錢第」的原因已不可考。網路上有無知的胡扯,說宅主散發青錢給鄉民,拿到青錢的人可到他的錢莊換錢,不要說台灣的發展並沒有錢莊,宅第的格局也僅是個鄉間小財主,哪有那個能力做散財童子。此宅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歷史超過百年。如今已相當敗壞,政府雖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維護,唯因屋主反對而作罷。

 

伯公廟在道路左旁的小丘上,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所以稱為伯公廟。開庄伯公廟是三坑最早的土地公廟,如今的廟是新廟,舊廟就在新廟的後方,約只有一坪大小,新廟也祇四五坪大。新舊兩廟其實都很簡陋。廟旁有一棵巨大的老楓香,樹旁小徑往上爬約一分鐘,可通往小丘上方縣府提倡旅遊,新闢的三坑鐡馬道,由此向左,騎著鐡馬一路可到大溪的大溪橋。向右有桐花步道,此時桐花正盛開。石門大圳的圳溝就在鐵馬道的一旁。

 

石門大圳是與石門水庫同時動工的水利工程,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水庫完工於民國五十三年,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石門大圳則於民國五十二年開始通水,可灌溉農地二萬餘公頃,對於桃園台地農業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

 

三坑鐵馬道相當寬敞,寛敝到有人把汽車開進來,還可會車。而車道相當平緩,兩側林蔭怡然,依植物生態特性,又闢有「蝴蝶花廊」及「賞桐花徑」景觀區,使這條自行專用車道既可騎車悠遊,同時也適合散步或健行。

 

地圖上有三坑自然生態園區,我和小賤兩人依著地圖在田間小路上走了好長一段,始終找不到,祇好做罷。

 

離開三坑老街,沿著中正路三坑段(台三乙)往石門水庫方向南行約一公里。可看到「紅橋」的標誌,左轉石門路。我在路口停車步行沿著石門路前行四五十公尺右轉,循著「紅橋」的指標,前後約五分鐘,就抵達大平紅橋所在的河岸旁。到了才發現其實車子可以開到這裡。

 

大平紅橋是當地著名的古蹟,曾入選文建會票選台灣百大歷史建物。大平紅橋建於日治的大正十二年(1923),橋頭有一棵老樹,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兩旁為細長石柱,中間為方形石面,碑文已漫滅,字跡則已難以辨識。大平紅橋以紅磚打造,所以被稱為「紅橋」,長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總共有五個橋拱。這座橋曾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是早期大平村居民挑貨去三坑販售必經之路。

 

紅橋兩岸連繫昔日的古道,如今的橋頭兩岸,一邊接往私人的土地,一邊則還有一小段古道遺跡,為鵝卵石鋪成的石階路。我好奇往上走探尋通往何處。往上走幾公尺路,就發現右側有一老樹,樹旁有一古墓,墓碑字跡無法辨識,墓碑開頭有個「敕」字,這應是一座清代的古墓,墓主想必是曾得朝廷封典的官宦人家。繼續往上走,來到一處停車場,又有小路往上走,接著變為水泥小巷,穿越水泥樓房,出口接台三乙公路。巷口民宅的門牌為「中正路三坑段727號」。古道至此消逝變為公路。台三乙公路,或許就是昔日的大平往三坑的舊路改建的。103.04.23初稿

 

後記:

 

大半年後的103.12.29與小賤參加蝶戀花的石門賞楓之旅,行程有「大漢溪自然生態園區」的景點,到了才知道就是三坑子自然生態園區。原來要到此處得由永福路續行,翻過一個山頭,下行到溪谷即是。雖然景色秀麗,相當值得一遊(另見拙作:龍潭三坑子自然生態園區)。然而地方政府推展並不力,目前並不是有名的景點,網上和坊間市售的地圖對該地的地置與道路畫的也不詳盡,更糟的是三坑子當地不少景點告示牌,標示的也不清不楚,實在很不用心。

 

 

龍潭三坑子

 

1030422008三坑老街.JPG  

 

1030422010三坑老街.JPG  

 

1030422015三坑老街.JPG  

 

1030422017三坑老街.JPG  

 

1030422019三坑老街.JPG  

 

1030422022三坑老街.JPG  

 

1030422025三坑老街.JPG  

 

1030422027三坑老街.JPG  

 

1030422028三坑老街.JPG  

 

1030422031三坑老街.JPG  

 

1030422032三坑老街.JPG  

 

1030422036三坑老街.JPG  

 

1030422038三坑老街-開庄伯公廟.JPG  

 

1030422041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44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46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55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53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62三坑老街-鐵馬道.JPG  

 

1030422071三坑老街.JPG  

 

1030422073三坑老街-聚星堂.JPG  

 

1030422075三坑老街.JPG  

 

1030422076三坑老街.JPG  

 

 

龍潭大平村

 

1030422079三坑老街.JPG  

 

1030422080大平紅橋.JPG  

 

1030422083大平紅橋.JPG  

 

1030422084大平紅橋.JPG  

 

1030422090大平紅橋.JPG  

 

 

 

附:大平的窄巷與槍孔

 

那天,在大平村的阿龐家起床。

阿龐的爸爸在廚房煮著飯菜,看到我問:「你很高哦!有沒有178?」

 

「沒有這麼高啦~只有176」我笑著回答。

 

爸爸請我小心進門別撞到頭了。

 

阿龐起床後,帶我到廟口指引下一個借宿方向,在廟口遇到去拜拜的居民,

 

「哇!你很高耶!有沒有一百八?!」

 

我笑了,原來村裡的人,都不高。

 

阿龐要我有時間好好來逛逛這小地方,村子內的建築有特別的意義,他指著牆上問我知不知道上面的小孔是什麼用意?!

 

「你知道嗎?」

 

「散熱?」

 

阿龐說,過去復興鄉山上的原住民,真的野蠻,會帶領大隊人馬到村莊獵人頭!

 

牆上的孔是「槍孔」。是防禦用的,用來對抗恐怖的攻擊。

 

村裡的通道狹小,就像蜘蛛網狀的不規則。為的就是在獵人頭的人馬下山後,將他們強迫分成一排進入村內,以利村民作戰!

 

村子內的紅橋,是一座用糯米建造的便橋。它是過去唯一對外的橋樑,

 

有趣的是,過去經歷了這麼多颱風、地震...紅橋都能穩穩的堅守崗位,應該用的是有機糯米吧:)

 

這保留了好多老一輩的智慧和故事,進來走走要輕聲細語,別打擾到村民們,你真的很容易被認出是外地人,沒辦法,你長得太高了!

 

13769362_1038296582873760_1213981600037260765_n.jpg

13782172_1038296622873756_4339684506108706575_n.jpg

13718753_1038296532873765_1292393813770367376_n.jpg

13729039_1038296552873763_526123690837600835_n.jpg

13781703_1038296576207094_1765044145261966892_n.jpg

13729006_1038296606207091_9143606842217466259_n.jpg

 

105.12.20轉載自吳哲馥先生105.07.21的臉書貼文

 

 

 

104.10.14

 

昨天和小賤人搭遊覽車出遊。在龍潭大坪看到種在野地裡的萬年青正開花,這輩子初次見到,沒想到萬年青也會開花。

 

12109310_645447598890944_414421819485773343_n  

12072777_645447592224278_5861827923341447925_n  

 

大平紅橋,地名大坪,橋名卻叫大平,很多人總誤稱為是太平紅橋。

 

12115979_645447615557609_2303219174242268522_n  

 

月初,小賤人來陪我做運動,事畢送她去搭捷運,經過玉成公園看到公園土地公廟旁地上長著一大片不知名的植物正開花。日前查到她的名字,原來她就是中藥材裡的麥門冬。不知妳可曾見過?

 

12115738_645445572224480_352708929773737279_n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