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林安泰古厝 (3).jpg  

併入花博展場前的林安泰古厝外觀

 

台灣的先民和他們的宅第 之一

 

人類的活動少不了水源,先民來台更需藉助舟楫之利。四百年前台灣最早的漢人聚落都在海邊、河口。有清一代北台以淡水河水系為交通線,艋舺以近海河港之利,早在十八世紀初就有商旅活動。

 

1790年代開港後,迅速取代新莊成為淡水河上最大的轉運站,稻米、樟腦、茶葉、糖等的出口,大陸的棉花、綢緞、杉木、藥草等的進口,吸引數百千計的商家來此逐利。

 

清乾隆十九年(1754)泉州安溪人林欽明跨海來台,起初落腳淡水,後來轉往林口庄拓墾。1770年代第二代的林志能在艋舺開設船頭行,取名為「榮泰行」,除了從事進出口貿易也兼營雜貨買賣。此時正值台灣因漢人大量湧入的開發期,艋舺商貿興起,幾年間為林家累積了財富。

 

註:船頭行是經營對外貿易的船商公司。

 

1773年林家先在如今的汀州路舊三軍總醫院院址附近興建宅第做為家族居所,時人稱為七間大厝

 

1783年林氏家族更加興旺,乃在台北盆地東區,當時地名為下內埔的坡心(今大安國中附近)購地起造大厝,兩年後宅第的正身完工,命名為「安泰厝」,安是祖籍安溪、泰是家族藉以發家的榮泰行。而後因人丁滋生,財富也增加,又在宅第兩旁增建左右外護龍,1823年完成,這段時期是安泰厝林家的極盛時期。

 

爾後經過了數百年,台灣歷經清治、日領,而後進入民國。民國六十七年台北市府為拓寛敦化南路,在計劃道路上的安泰古厝土地被徵收,面臨拆除的命運,經文史學者一再呼籲保留。市府經通盤考量後,將安泰厝的主建物遷建至濱江街旁。民國八十九年市府復成立「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做為古蹟景點的管理單位,從此當年的安泰厝被人們習稱為林安泰古厝。

 

民國九十九年台北市舉辦台北國際園藝博覽會(簡稱花博),包括林安泰古厝的新生公園併為花博園區之一。為配合花博的展出,市府又在古厝旁增建仿古的中式庭園。

 

註:古厝遷建係在李登輝任台北市長的期間,李氏繼林洋港之後於67.06-70.12擔任院轄市的台北市長。

 

遷建後的林安泰古厝以四維路原址兩進四護龍的主屋為主體,另加建入口處的前埕、門樓、圍牆及花園(花博時增建),面積遠比原建築少,但內部仍有672平方公尺,基地則達16,360平方公尺。屋內的家具是仿古複製,建物牆內加了鋼筋混凝土補強,所用木料均上塗上防蟻劑防止白蟻蛀蝕。當時重建古厝的磚瓦、石材、木料多來自中國福建,其中防滑防苔的紅普石更是福建特產。古厝建築樣式的閩式藍尾尾脊,內凹數尺俗稱「凹巢三川門」的門廳、正廳神龕的雕刻和懸於其上的「九牧傳芳」匾,門廳、窗櫺橪繁複的夔龍紋飾和簡單的幾何線條等,都呈現閩南建築的特色。

 

 

林姓的小常識:堅公得姓、晉安郡王與九牧傳芳

 

林姓的由來

 

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兒子,與紂王之父大乙為兄弟。紂王繼位後,比干與兄弟箕子、微子在朝輔政。傳說紂王嗜殺成性,荒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等人一再勸戒,紂王卻概不聽從。於是微子辭官而去,箕子裝瘋罷官,惟有比干留下。他認為: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既諫而不從且死,忠之至也。後來紂王不堪其擾,惱羞成怒起了殺機,借口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現在我要拿你的心來驗看一下。」於是殺了心干還挖出他的心,史載:紂王下令「宗少師(比干)妖言惑眾,殺之」。

 

比干死後,懷有身孕的妻子害怕紂王斬草除根,連夜率領族人出逃,在牧野郊外樹林躲藏,後來生下遺腹子,取名為堅。直到商為周所滅,紂王自焚。周武王為安撫商人遺族,將比干後裔賜姓為林。

 

以上應屬周興後編造出來的不實傳說,實情應係紂王年少即位,諸叔專權,幾經鬥爭紂王獲勝,諸叔或死或逃。被紂王所殺的比干,其族裔外逃,商周之爭時站在周人一方,周興後成了周的小諸侯。

 

這個傳說表示林姓是商人後裔,與朝鮮人同源。

 

 

晉安郡王

 

晉永嘉年間五胡亂華,原居徐州下邳的林穎隨晉元帝南遷,在東晉王朝任官黃門侍郎,初寓江左。林穎生懋、祿二子。懋為下邳太守,祿為散騎常侍。林祿於晉明帝太寧三年(325)任官晉安太守,舉家遷居福建侯官都西里,後林祿卒于官,葬惠安塗嶺九龍崗,是為閩、粵林氏始祖。林氏後人尊稱林祿為開閩始祖晉安郡王。林氏自堅公得姓,至林祿為第六十四代。

 

 

九牧傳芳

 

林姓自堅公得姓後,歷經數朝代之衍脈,繁衍裔孫眾多,在中國姓氏中算是大姓。有清一代,林氏來台頗多,台地有『陳、林滿天下』之說,台灣林姓先民大多來自閩粵。

 

林姓族人因滋生繁茂,派系頗多,林姓之堂號亦為不少。以歷史年代為序:西河衍派(林堅)、問禮家聲(林牧)、九龍衍派(林皋)、濟南衍派(林摯)、下邳輝澤(林穎)、九牧傳芳(林披)、露烏孝瑞(林)、梅鶴風標(林逋)、忠孝傳家(林悅)。

 

安泰厝林家是以九牧傳芳為堂號的林氏後人。這個堂號的由來是:林氏入閩後的第十六代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登第,任官臨汀別駕,死後加官太子詹事。披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諸子皆登第,且均曾任刺史,剌史亦稱州牧,故其後代以九牧傳芳為堂號。九牧派英才輩出,敕封為天妃的林默姑、扳倒嚴世蕃的御史林潤、清末禁煙導致鴉片戰爭的林則徐,均是九牧派後裔。另宋代閩南林尊九世孫林杞,生九子亦皆登第,俱任知州,後稱為「宋九牧」,而以林披派下為「唐九牧。閩省林披派下及林尊派下,均以「九牧傳芳」為堂號

 

閩省林氏除九牧傳芳一派外,其他主要的支系有:

 

下邳輝澤:前述被後代尊為開閩始祖晉安郡王的林祿,其父林穎原居下邳,林穎的另一子林懋任官為下邳太守。林氏入閩後,林懋一族以「下邳輝澤為堂號。

 

露烏孝瑞:林氏入閩十七代林尊,仕唐為戶部郎中,生三子;松、栩、欑。欑於唐德宗貞元四年任福唐尉。《唐書孝友傳》載:林欑聞母病棄官歸家奉養,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築廬于墓右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烏來翔。州官上其狀,福建觀察使李若初遣官往驗,甘露再降,白烏回翔。貞元十三年,唐德宗詔賜築雙闕於墓前予以旌表,故此派自稱「闕下林家」,堂號「露烏孝瑞」。

 

梅鶴風標:入閩第四代林鄱,東晉時舉孝廉,遷居錢塘,子孫蕃衍于江浙。歷隋唐五代至北宋,其後人林逋隱居杭州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不娶,時人稱之為梅妻鶴子。林逋死後,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無子由侄承嗣,此系後人以梅鶴風標為堂號。

 

安泰厝簡圖

0621-林安泰古厝 (4).JPG  

 

遷建後林安泰古厝大門

0621-林安泰古厝 (1).jpg  

 

花博時台北市府增建的庭園樓台

0621-林安泰古厝 (2).jpg  

 

以上圖片均借用自張運宗先生所著之台灣之園林宅第,特此申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