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燄木1030418攝於車埕
103年四月和小賤在車埕,看到一棵高大的火燄木,高高的樹冠上正開著紅花。
八、九年前在台北美術館後方的新生南路上初次看到幾棵正開花的火燄木,不開花時根本不會注意到它,不過,它的花可真高呢!當時還不知道她的名字。去年底兒子在高雄訂婚,全家有了三天兩夜的台南之旅。在台南四草坐竹笩遊綠色水道,上岸後在荒涼的四草也看到一株開花的火燄木,反常地,四草這株並不高。
火燄木簡介:
火燄木(Fountain Tree),紫葳科Bignoniaceae火焰樹屬Spathodea、別名火燄樹、泉樹(香港)。原產於熱帶非洲地區,1937年引進台灣,但一直沒有大量栽植,直到最近二十年才開始被做為行道樹栽植,。東勢林場整年都可看到開花。
火燄木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全株近光滑。奇數羽狀複葉,長30~40公分,小葉4~9對,小葉具短小葉柄;小葉片長5~10公分,寬3~5公分,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葉基歪圓狀,並具2~3肉質腺點,葉尖銳尖,葉緣全緣,側脈8~9對。花序為總狀或圓錐花序,頂生;花萼長5~8公分,革質,舟形,反捲;花冠深紅色,鐘形,長8~10公分,徑約5公分,5裂,裂片卵形,頂緣為波狀;雄蕊4枚,較花冠短。果實為蒴果,長20~25公分,寬約5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種子橢圓形,具有闊翅。
春季或秋季開花;花會在晚上開放,並發出「狐臭」般的難聞氣味。英文名稱為 Fountain Trees,主要原因是火燄木的花蕾在花萼未開放前,可儲存水液,在原產地被稱為『泉樹』,這項特徵給當地的旅人帶來不少的方便,,當旅行者口渴而又找不到水喝時,就可從它的花蕾取水解渴,因而有『泉樹』的名號。
火燄木為熱帶植物,生長迅速,為強勢樹種。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喜高溫適合溫度23~30度。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春夏天須補給水。
火燄木的果實完全開裂後像一艘船,扁平的種子則具有近乎透明的薄膜狀翅翼,可增加受風面積,幫助飛行。
火燄木適於行道樹,庭園樹。在中醫書上,根性苦辛、涼,有收斂,健胃,止瀉之效,可治胃病,胃痛,下痢;花可治胃潰瘍。
103.04.24初稿,104.04.25整理
1030418攝於車埕
1031226攝於台南四草
1040228攝於新生南路
※ ※ ※ ※ ※
昨天提到火燄木(也稱火燄花),睡前想到煙火花的名字和它時常會混淆,同樣也開在四月。不過,兩種花其實一點都不像,就是名字雷同。
煙火花簡介:
1.科別:馬鞭草科Verbenaceae
2.學名:Clerodendrum quadriloculare
3.英文名稱:Starburst Bush
4.別名:星爍山茉莉、煙火樹、紫背大青
5.分佈地區:原生於菲律賓,由於樹形及花形優美,台灣已普遍栽植,屬園藝栽培品種。
聽到「煙火花」這個名稱,應該就不用多加描述了。沒錯!它的花盛開時,像是星星般閃爍耀眼,也像是一團又一團接連爆發的煙火般。
煙火花的植株可高達四公尺,當然如果刻意矮化牠們也可,不過還是自然的比較好看喲!(開花的火燄木通常七、八公尺以上)
煙火花的葉子呈對生狀,為長橢圓形,全緣或鋸齒狀波緣,葉子較一般為厚,很特別的是牠的葉子正面是綠色的,但葉背卻是暗紫紅色,有點類似我們吃的「紅鳳菜」。
煙火花的花為頂生聚繖狀圓錐花序,上頭有多數小花,花冠如細細的紫紅色高腳杯相當迷人,這也是它會被作為園藝栽培的原因。
煙火花為春季開花,繁殖的方式可用分株或扦插的方式,和大多數植物一樣春天是最好繁殖的季節。
馬鞭草科小百科
馬鞭草科有草本植物、常綠灌木或喬木、爬藤植物,少部分有刺,遍存亞熱帶地區。台灣有二十三屬,六十一種。其葉子多對生。馬鞭草科植物較具代表性的包括柚木可當家具用材、觀賞杜虹花、龍船花、觀花及蜜源植物的馬纓丹、觀花的草花美人櫻等。103.04.25初稿,104.04.25整理
102.04.17攝於宜蘭員山鄉枕山休閒農業區錦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