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ure+_2019-10-17-14-23-56-1 

 

多維新聞 2019-10-13 10:55:40 

黑夜曙光:香港亂局中的新動向

 

 “我認為中國在香港(問題上)取得了巨大進展”,

 

“跟幾個月前的頭幾天比,確實減弱很多了,那時候看到有很多人,現在少了很多”,

 

“我認為這會自行解決的”。

 

當地時間10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後,對記者做出了這一表態。

 

結合當前關於中國香港的各方動向來看,特朗普所說與香港局勢確實頗有符合之處。

 

老頭插嘴:老頭倒是認為在中美貿易戰達成階段性協議後,川普講這些話露出了狐狸尾巴。

 

反修例運動經過長達4個月的演變之後,於當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或許正在發生著逐漸降溫的轉折。如果說過去數月的香港如同黑夜,如今曙光正在乍現。

 

西方注意和正視香港亂象 

 

在西方,除了特朗普的觀察,西方媒體對香港的報導也開始披露和正視反修例運動中的暴力違法現象。

 

9月1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曾有報導指出,“香港的抗議活動規模越來越小,但越來越暴力和醜陋。”

 

 10月7日《紐約時報》英文版文章《香港抗議者的“骨幹”自己執行正義》也揭示了運動中的暴力現象,開篇即配以大圖寫道,當香港抗議者遇到一名不滿抗議人群的赤膊長者時,他們用棍子將其打倒在地,稍後還提到抗議者毆打一名曾公開支持警方的香港女演員—顯然是因為她一直在拍攝正在打砸一家銀行的抗議者的照片,並指“近幾週來,香港抗議者中的'骨幹人士'表現得更加殘暴。他們襲擊民眾,打砸並焚燒店面、銀行、咖啡館和地鐵入口。” 

 

該文提及的女演員應該是10月6日反禁蒙面法遊行期間被示威者毆打流血入院的女演員馬蹄露。

 

香港《蘋果日報》剪輯視頻稱馬蹄露首先腳踢示威者遭後者還擊。但澳大利亞《第一頻道》記者奧瓦迪亞(Robert Ovadia)通過更完整視頻揭示,馬蹄露先是被蒙面者使用液體噴臉、腳踢、長柄傘擊打、推倒之後才進行反擊。

 

英國媒體BBC在10月10日發表的報導文章《香港示威:旺角女人街“新移民”商戶眼中的中港關係》,從微觀視角揭示了香港反修例運動對普通港人造成的切實影響。 文章採訪的陳女士慨嘆自己檔口的生意額比去年下跌七至八成,“那些拿行李箱的大陸旅客或是大陸團都沒有了,以前暑假、十一國慶都是賺錢的黃金時間,但近幾個月來,生意不斷下跌。以往每個月賺到幾萬塊港元(1港元約合0.1275美元),現在是幾千塊,再這樣過二個月就撐不下去。” 

 

陳女士再三叮囑BBC記者不能公開她的身份,“我不想示威者會針對我的店,他們常常說要有言論自由,但我們現在根本沒有(言論自由),批評他們會被罵。” 

 

西方政界和媒體此前鮮有提及香港近幾個月社會運動裡的暴力違法現象,如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報導意味著對這種現象的公開確認。不過,這些報導同時也為暴力違法行為表達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香港局勢的三個動向 

 

香港局勢變化的關鍵之處在於香港內部,諸多跡象顯示香港社會正在發生著一些微妙變化。

 

一是暴力違法行為升級。一些實施暴力蒙面者不僅大規模破壞公共設施、私有財產,對異見人士、不同聲音、普通市民造成了嚴重的權利打壓和身體傷害,已經發展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紐約時報》所報導的被蒙面抗議者毆打的老人,與馬蹄露的遭遇,都說明了這一點。

 

二是抗議活動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亂象。例如搶劫超市、惡毒詛咒、攔路收費、勒索商戶、學生圍攻教師等等,這些都是警察執法缺位、社會秩序紊亂和道德滑坡之後很容易出現的後果。

 

另據港媒報導,抗議者陣營旨在援助受傷被捕市民的“6·12人道支援基金”賬目混亂,6月曾被民陣挪用近25萬港元以購買音響設備。早前在示威現場被擊傷右眼的女子也被指是被示威者所傷。

 

三是包括主張“和理非”的抗議者在內的很多香港市民開始轉變態度。在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紀念日,早前民陣號召的“大遊行”最終只有萬餘人響應,10月5日以“反禁蒙面”為口號的遊行示威也應者寥寥。“和理非”抗議者逐漸退場,與警方以暴力的方式進行周旋的所謂“勇武派”成為了主角。如果沒有突發性極端事件刺激,幾月前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遊行示威場面應該難以再現。

 

事實上,香港坊間與網絡中正在傳出許多有關市民從“深黃”到“中立”,從“中立”到“深藍”的態度轉變的消息。其中有的人是因為目睹了街頭暴力和流血,有的人是因為生活、工作和生命安全受到了衝擊、威脅甚至是傷害。 

 

不久前香港商界態度的變化也是重要變量。在香港房地產市場佔有相當比重的香港“四大家族”裡有三家提出“捐地”或支持港府土地政策,首富李嘉誠方面亦表態捐款。由於商界在香港社會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們的集中表態可能意味著香港精英階層正在形成共識。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中央政府方面。自9月3日國務院港澳辦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傳達中央層面權威聲音之後,除了9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簡單回應了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詢問,中央政府方面鮮有觸及香港議題,似乎採取了淡然處之的態度。這種態度背後應該​​已有某種判斷與部署。 不論如何,解決香港問題和困境的關鍵還是在於香港自身,“鑰匙”需要香港人自己去尋找。經歷過一番痛徹心扉的徬徨、掙扎與反思之後,香港才能有更堅實、健康和長遠的未來。所幸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正在從這場噩夢中驚醒。

 

 

BBC中文 2019年10月10日

旺角女人街“新移民”商戶眼中的中港關係

 

香港旺角女人街、花園街是著名觀光購物景點,露天市集售賣形形色色的紀念品、衣服和生活用品。但香港“反送中”抗議爆發,一街之隔的大街彌敦道,多次成為警察與示威者衝突的戰場。原本旅客絡繹不絕的女人街也在劫難逃,深受催淚彈和汽油彈的侵襲。

 

這些面對生存危機的小商戶,在中國國慶“十一黃金周”面臨的煎熬尤為明顯。

 

國慶假期本來是這些檔販的賺錢時間,但受示威影響,遊客數字下跌,檔主都空閒地玩手機

Capture+_2019-10-17-15-02-23-1  

 

50來歲的陳女士是女人街一家售賣衣服的攤主,她對BBC中文慨嘆自己檔口的生意額比去年下跌7至8成。

 

“那些拿行李箱的大陸旅客或是大陸團都沒有了,以前暑假、十一國慶都是賺錢的黃金時間,但近幾個月來,生意不斷下跌。以往每個月賺到幾萬塊,現在是幾千塊,再這樣過2個月就撐不下去。”

 

“以前的香港很好的,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賺錢,就算是'沙士'(傳染病非典型肺炎),大家也在互相支持,但現在,香港變得很差,”她說。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字,8月份訪港旅客比去年同期大跌近4成,小商戶的生意額同樣大跌。

 

冷清的女人街,並沒有很多手提行李箱的大陸遊客

Capture+_2019-10-17-15-02-35-1  

 

政治動盪陰影下難唸的生意經

 

香港抗議活動中警察與抗議者間的衝突畫面自6月起成為了“新常態”。

 

每逢旺角、太子該區有衝突的異樣,附近便會有人告知,“又來了,大家小心。”陳女士便會連忙把衣服收起來,趕緊離開。

 

這幾個月以來,她經常提早收檔,一來是顧客不多,二來是要避開衝突,找車趕回家。

 

她說,“反送中”抗議初期,衝突場面大多出現在晚上,日間的和平示威對她影響不大,但示威後來變得愈來愈頻繁,警民衝突提前下午便開始,示威者堵路令巴士要改道或停運,地鐵站屢屢成示威者目標遭大肆破壞而經常關站。

 

香港抗議者攻擊地鐵站的背後

 

“試過有一天,我晚了些離開,到處也找不到車回家,我兒子告訴我,要走到尖沙咀找小巴,那次之後,我都緊盯著新聞,感覺不對就索性不開店,”陳女士說,“這兒好像戒嚴般的,大家四處不能去。”

 

她把責任歸究示威者,認為示威者堵路影響交通,並訴諸“暴力”破壞商店,逼使警察施放催淚彈,“你犯法就要抓你,你打警察、警察開槍是天經地義。”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與大陸不一樣的自由度和法律系統。抗議者則擔心香港的法治、自由受損,令香港變成普通的中國城市。

 

由反逃犯條例(也稱“反送中”)引發的抗議活動已有四個月。儘管特首林鄭月娥9月初已正式撤回此協議,但她拒絕回應其它四項公眾訴求包括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香港警察濫權等指控。示威者認為是政府不回應以及警察暴力在先,致使衝突升級。

 

“無論任何訴求,都不應該暴力”

 

陳女士說,自己學識不高,對政治冷感,不會投票,也不理解什麼是《逃犯條例》和“五大訴求”,但強調“無論任何訴求,都不應該暴力,暴力是不對的” 。

香港示威者群體中流行“攬炒”一詞,意思是不介意包括以經濟下行換取政治訴求的實現。但陳女士直斥,“他們是瘋了,做人怎麼可以這樣自私,示威可能影響不到他們,但影響到我。”

 

被指親中的店鋪被示威者破壞

Capture+_2019-10-17-15-02-45-1  

 

Capture+_2019-10-17-14-24-08-1  

 

香港示威者近期會因為個別食肆和店鋪發表“支持警察”的言論而發起杯葛行動。美心集團因為其創辦人譴責示威者,而令旗下營運的食肆遭激進示威者大肆破壞,一些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士,向示威者動武后會遭到“私刑”,被打到頭破血流,示威者稱其為“私了”,即“私下執法了結”的意思,這種甚具爭議的做法引來不少批評。

 

十幾年前,陳女士從中國大陸嫁到香港,目前有三個還在唸書的小孩,丈夫打散工,一家五口住在公營房屋,她在10月5日香港政府宣布推行《禁蒙面法》當天接受BBC中文訪問,分享了她對抗議和中港矛盾的看法。

 

但她再三叮囑記者不能公開她的身份。“我不想示威者會針對我的店,他們常常說要有言論自由,但我們現在根本沒有(言論自由),批評他們會被罵。”

 

陳女士說,明白中國大陸是“法治不太好”、“不太自由”的地方,但她認為這些跟“普通老百姓”沒有關係,而香港仍然是有自由的地方,“你還是可以看臉書和YouTube,在大陸,你這樣抗議早被打死了,香港人被寵壞了,其實香港人只要乖乖的,大陸一定不會對香港人差,就是因為你們不聽話,大陸才打壓你,中港一家親,為什麼一定要搞到關係這麼差。”

 

被“反送中”隔離的母與子

 

陳女士坦言自己的三個孩子並不認同她的看法,甚至與她對政治的看法大相徑庭,這讓她“很心痛”。

 

她的三個孩子念中學,每天晚上都會準時回家吃飯,相信不是“前線黑衣示威者”,但校內老師告訴她,孩子們都曾經帶口罩參與“築成人鏈”的抗議活動,讓她很生氣。

 

“反送中”示威不只是廣受關注的警察與黑衣人抗議者間的頭暴力衝突,抗議活動也滲入各個社區和社會的各個層面。開學以來,香港多家中學也有學生和校友發起罷課和“人鏈”等抗議活動,許多人亦在購物商場集會,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以及高唱“抗議主題歌” 《願榮光歸香港》。

 

香港示威的音樂之戰:當榮光曲遇上進行曲

 

香港示威群眾唱《願榮光歸香港》

Capture+_2019-10-17-15-04-24-1  

 

陳女士知道兒女參與示威活動後,曾經質問他們為什麼要“搞事”,但其中一個兒子回應她說,自己無意罷課或走到街頭抗議,要求母親不要管他和平地表達訴求。

 

香港抗議的警民衝突中,被捕人數不斷上升,這其中包括很多未成年學生; 至今遭警員槍傷的兩人,均是中學生,令許多家長和教育團體擔心。

 

“我是很擔心他們走錯路,學生應該專心讀書,考好成績就好,他們不應該碰政治,你看'六四'(1989年天安門事件)就知道,”記者試圖進一步追問她對“六四”的看法,但她拒絕。

 

陳女士說,自己沒有和孩子聊政治,一家人看電視時,她的丈夫總會忍不住對示威者破口大罵,但孩子們只會“沈默不語”,或靜悄悄地躲在房間,彼此之間有一道無形的牆。

 

“現在的香港政治是個敏感話題,一家人是不能暢所欲言。”

 

她說,最擔心的是孩子們會被洗腦有“港獨”思想,“如果他們贊成'港獨',就是反對中國人,我來自中國,那他們就是反對他們的母親。”

 

在“反送中”抗議活動中,偶爾會有人舉著有“港獨”寓意旗幟,但大多數示威者並沒有公開把“港獨”當成主要訴求,他們仍然把目標鎖定於“爭取普選” 。

 

身份認同

 

陳女士操的廣東話有明顯的大陸口音,在訪問時,與附近的檔主和店員均以普通話溝通,她坦言自己的圈子裡,沒有幾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其身邊朋友主要是同鄉或是有類似經歷的大陸來港人士,女人街的這個檔位,是她和這些朋友合作營運,閒時,她們都一起回大陸玩樂,不會待在香港。

 

她並不覺得自己難以融入香港,強調自己來港十幾年,不是“新移民“,而是“香港的一份子”,“對我來說,香港是中國一部分,我有香港身份證,我就是香港人,香港人就是中國人,所以我也是中國人,這沒有衝突。”

 

香港10月5日起正式實施“禁蒙面法”

Capture+_2019-10-17-15-04-42-1  

 

根據香港政府的數字,1997年主權移交後,有至少103萬人持單程證從大陸移居香港,香港人口約750萬人。有觀點認為,這批人口填補了香港出生率下降的勞動力,但也有批評指,他們加重了香港公共資源的負擔。

 

陳女士一家五口住在公營房屋,她對記者所透露的家庭收入,超出了現時申請公屋的資格,她回應說,當年只有她丈夫在工作,所以一家人能夠申請公屋。

 

對於外界認為“新移民”與香港本地人爭奪原本的公共資源,她回應說:“這是政策的問題,不能責怪我們,我們當初也只是為了改善自己生活而來香港,十幾年前,這邊的教育、醫療真的是比大陸好。”

 

陳女士說,中國大陸發展迅速,在好多方面超越香港,近期“反送中”抗議顯示,“反送中”香港社會很亂,一點兒也不穩定,環境愈來愈差”。

 

其實香港在大陸人眼中,早已沒有優勢。”她說,“如果不是子女和家人在香港,我不會留在這邊。”

 

 

多維新聞 2019-08-16 21:07:06

相比派糖 北京更應該收復香港人的人心 

 

 “這場風波遲早要來。這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了的,是一定要來的。”

 

“早來要比晚來好。” 

 

據悉,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六四事件”後曾作出這樣的評定。而在30年後的今日,香港反修例運動越發激進暴力,關注者也都在猜測中共會否決定以某種強力手段介入香港以終止這場已經持續兩個多月的運動。

 

觀察目前局勢變化和各方信息,儘管中國大陸民意洶湧,官方表態亦堪稱強硬激烈,但是仍有不少分析認為,香港的亂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中共暫且“按兵不動”是基於更深層次的考量。

 

上述鄧小平所言,對香港反修例運動也頗為適用。需要承認的一個現實是,香港社會存在比較廣泛深刻的反對中共、抵制“一國”的共識。這種共識又建立在對西方所鼓吹的“自由”“民主”價值觀的信仰的基礎之上。

 

而且由於信仰西方價值觀,香港社會普遍相信西方政治代表著先進、文明、現代、成功、福祉、人性和公義,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其他政治體制則被視同落後、愚昧、蠻橫、貧困、不公、冷酷和失敗。因此,相比於中國大陸,堅持西方政治制度的香港社會自然會生發出意識形態層面的優越感。

 

香港不同階層、職業、族群,甚至在與大陸交往密切的香港政界和商界,也有相當的比例存在這種共識、信仰和優越感。這是由歷史和現實層面多種原因的積累、糾纏、發酵所導致和固化的結果。

 

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後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與大陸之間的距離始終難以更近一步,甚至漸行漸遠,現今因為偶然性的修例事件導致動輒數十萬的遊行示威運動,都是建立在這種集體性的共識、信仰和優越感之上。

 

2019年6月香港大學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為8.61,是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對“中國人”的認同感則僅有5.87,是回歸22年以來最低。 這種共識、信仰和優越感,才是中共意圖解決香港當前困局以及深層矛盾的最大阻力。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以強硬手段貿然出手,或許會在短時間內壓下香港的反對浪潮,但是將進一步加深香港社會對中共、對中國的反感和敵意,未來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大範圍、更激進暴力的反彈。

 

從全局的視野來看,中南海對香港暫且“按兵不動”則是一種更可取的方案。儘管香港亂局會繼續進行下去,卻不會蔓延至整個大陸,不會動搖中國的基本盤。

 

而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香港一時的紊亂,客觀上有助於在將來解決其深層次的問題。 香港持續兩月有餘的社會運動,是香港民意的一次宣示,也是香港政治一次考驗。香港擁有“高度自治權”,對這場運動的發生和發展需要承擔主要責任。整個香港社會,所有香港人,則承受了這場運動所導致的大部分後果。 

 

混亂和暴力阻礙了交通秩序,干擾了正常的營業和工作,減少了企業和市民的收入,甚至威脅到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傷害的還有香港的經濟、法治以及前途命運。

 

已經有越來越多沉默的香港人敢於站出來反對這場激進化和暴力化的運動,也有越來越多曾經支持這場運動的香港人開始進行反思或反對。這也意味著,香港社會反對中共和“一國”的共識,對西方價值觀的集體性信仰,以及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優越感,可能有所動搖。

 

只是這種動搖的幅度有多大,目前尚且不得而知。雖然稍早前香港政商各界高層密集發出反對暴力、停止亂局之類呼聲,但是更大範圍的普通香港人如今是怎樣的心態,仍然難有全面準確的把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中紀委會議上曾表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中南海看來,香港亂局的關鍵之處或許並不在於暴力行為,也不在於陸港製度差異,而在於香港的人心、民意。如何取得香港人對中共的理解、對中國的認同,破除對西方的迷信和幻想,才是更需要聚焦和著力的地方。

 

另外,香港正在發生的這場運動不僅對香港社會是一次考驗和教訓,對中國大陸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其對西方價值觀、對中西製度差異,對中國自身,應該都會有更深的認識。

 

老頭插嘴:

 

這篇報導發表於8月16日,顯然事件爆發後兩個月內,中共已決定了處理方針就是不出手,讓他亂。香港不倒,港人不會覺悟。可笑的是老美和蔡政府思思念念的就是六四和制裁

 

港人的優越感說穿了就是大陸人窮,自己富。香港和台灣一樣,都是移民社會,早年無以為生的先民赤手空拳來打拼,凡事錙銖必較,見錢眼開,也必然笑貧不笑娼。在殖民政府統治的百年間 (台灣是50年) ,大陸戰亂連年,不但窮還落後,於是港人和台民養成了看不起大陸人,也看不起祖國的心態,甚至以二鬼子為榮。

 

這種心態要改變不容易,畢竟窮富是現實,要富人不看不起窮人是不可能。只有大陸富了,或港人窮了才會改變。要富不容易,要14億人富,更不容易;要讓700萬人或2300萬人窮,很簡單 (像老美對付伊朗一樣禁運,3個月必垮),自做孽,更快。

 

 

多維新聞 2019-10-16 22:59:41

香港亂局持續4月 最新民調數據令人觸目驚心

Capture+_2019-10-17-20-15-46-1  

 

香港自6月以來因反修例持續暴力示威活動,日前有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暴力的同情和對警方的反對都在加重,主要數據令人觸目驚心。

 

當地時間10月16日,據港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結果顯示,71%的香港市民反對禁蒙面法,69%的人認為警隊應當大重組。

 

老頭插嘴:

 

這數字顯示大多數的港人依然想蒙臉過日子,還是敵視港警。唉~自作孽哦!

 

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這次民調一共訪問了751名15歲或以上市民,從報導中看不出這751人是通過什麼方式選出來的。由於參與暴力者的低齡化非常突出,這一民調將受訪者年齡調低至15歲,被認為更有利於匯集支持暴力的樣本。

 

報導稱,港中大是過去幾個月支持激進示威的重災區,那裡的大環境可能對堅持民調的客觀性產生無形的負面影響,有人提出這一點,也是分析此次民調時值得考量的一個因素。

 

在政治風暴全面衝擊一個社會的時候,民調會受到各種力量的高度重視,這種重視會轉化成影響民調的強烈意願,從而讓民調保持客觀性面臨考驗。當前的香港社會不能不說出現了太多情緒化因素,一些反常的東西不斷獲得它們原本不該有的影響力。

 

報導指出,這個民調一出來,立刻就被政治化利用了。尤其是,發布該民調媒體的受眾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師,其負面影響尤其加了一層。

 

面對香港當下的民意,除了因上面所述原因必然受到質疑的民調之外,還應加強直接的觀察。可以看出,香港參加遊行示威的人數近期大幅減少,與此同時少數激進示威者加強了攻擊性。另外香港經濟全線下挫,旅遊等領域斷崖式跌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漸面臨現實的挑戰。

 

報導稱,16日公佈的民調結果似乎在印證香港市民集體“不過了”的決心。然而這嚴重違背政治常識,決不可能成為一個社會的真實選擇。

 

同在16日,特首林鄭月娥對立法會做施政報告,建設住房等民生舉措是該報告的重點之一。然而該報告根本沒法在立法會讀下去,反對派議員瘋狂地破壞特首做施政報告的過程。

 

鄭月娥對立法會做施政報告,遭泛民扔示威牌

Capture+_2019-10-17-20-18-20-1  

 

報導指出,久亂之後必有越來越多的人厭倦暴力活動,希望恢復秩序,香港示威者不斷減少這一明顯變化所折射出來的圖像中不可能不包含一部分這樣的民意演變規律。儘管人們對恢復秩序的路徑認識會存在差異,但一個被折騰了4個月的國際大都會裡有更多人渴望秩序的回歸決不會是假的。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警方10月16日召開記者會時稱,近期激進示威者使用的危險物品除了汽油彈,更已出現土製炸彈。警方表示,目前激進示威者的攻擊和製作爆炸品的方式已接近外國恐襲模式,但是否定義為恐襲則要參照聯合國相關條文的界定。

 

多維新聞曾在《社論:勿讓暴力破壞毀掉香港法治與未來》中認為,這些極少數激進暴力示威者所採取的粗暴行為,是對香港核心價值的踐踏,使得香港的文明和法治蒙羞。 社論表示,要必須果斷採取措施,不能讓香港全社會被少數極端暴力分子綁架。因為他們根本代表不了全體港人,他們的行為只不過在抹黑港人的形象。如果任由今次這種極端暴力破壞在香港氾濫,無異於一種自殺行為,它只會讓香港越來越輸,會毀掉香港的法治與未來。

 

老頭插嘴:

 

看來除非港府採取武力鎮壓 (讓老美有罵本,也有制裁的藉口),否則暴亂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香港真的完了。

 

108.10.17彙整初稿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