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JME9N1  

 

日本治台時期,台灣人嘲笑日本人「有禮無體」,因為日本男人總是隨地小便,日本女人沒穿內褲。無知的先民不知道漢人穿內褲的時間其實也沒多久,冒稱漢人的平埔族更沒資格嘲笑,南島女人原本也是不穿內褲,漢化後才懂得穿內褲。日本女人不穿內褲其實是漢唐古風,女人穿長裙 (漢人) 或沙龍 (東南亞各民族) 再穿內褲其實是多此一舉,最大的問題是當時還沒有鬆緊帶,褲子得靠腰帶繫住,小便時非常不方便,雙手繫內褲腰帶時,外褲只能任其落在茅房地上。



每日頭條 2017-05-10

日本女人穿和服就不穿內褲?

/tmp/php1zMLRj  

 

據說日本女人穿和服的時候是不穿內褲的,浴衣也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相當無奈。不是不穿,是根本沒有。現代一般女性穿的胸罩和內褲,都是近代才從西方傳進來的,不是寶寶不想穿,而是根本沒有啊!

 

日本和服與三國時期東吳女人的衣物是很相像的,只不過東吳沒有後面的小包包。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唐裝」。雖然現在好多日本人都已經接受了和服這個稱謂,但是還是有很多賣和服的商店寫著「吳服」。

 

中國漢代之前下體無衣,漢代方才有開襠褲,並無內褲,因此當時傳到日本的時候也沒有內褲。況且和服穿戴整齊,裡面如果再穿內褲上廁所會很麻煩。

 

日本古代女性穿和服,會用一塊布纏住腰部,人稱腰卷,其實這就是日本的內衣。不同於立體式的內褲,腰卷是平面式的,因此難免走光。然而對於日本女性來說,走光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並沒有像現代女性那樣對私密處有強烈的羞恥感。

 

腰卷顏色一般多為紅色,具體是為什麼,有兩種說法。一種據說江戶時代,女性經常用腰卷,可是平民窮的要死,沒有幾件可以換洗的內衣褲,要是生理期不小心弄髒了,因為是紅色,別人也看不出來,因此有掩飾作用。

 

老頭插嘴:網上有關「腰卷」的介紹非常少,也語焉不詳。大多數的說明時「圍在腰上的布」,由於後來「腰卷」為「湯文字」所取代,老頭推測「腰卷」應該是像門簾一樣掛在腰間遮住私處的布簾。

/tmp/phpZ5HM2F  

 

還有一種說法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女性穿紅色內衣,對男人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開始時,這種內衣都是妓女穿,後來才流傳到民間,一般女性都穿上了。

 

再說說日本女性的和服。由於日本女性的身材屬於寬肩扇子背,偏於倒三角的體型,非常適合穿和服,因為和服是筒子狀,穿上後,身材完全顯示不出來,看到的只是精美的做工,和女孩子優雅的體態。

 

日本女子皮膚白皙者居多,用和服來映襯無疑可以凸顯出來,所以友情提示,看和服美女是很容易走眼的。

 

日本古代還有一個審美觀點就是——平胸!他們認為平胸才能體現女子和順,所以日本和服的剪裁從身前到腰幾乎就是一條直線,為了不主張曲線,她們還會要求束胸。

 

現代人已經習慣穿內褲,一旦不穿的話就會覺得怪怪沒安全感。

 

一種服飾代表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文化。其實最初和服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服飾,在此後長達2000年的歷史中,日本人不斷地改造和完善吳服,逐漸演變成獨具日本風格的華麗服飾。



湯文字 / 維基百科

 

「湯文字」出現於日本平安時代,當時天皇浴室的侍女為了活動方便而發明,主要是將長布圍在腰上,以淺蔥色為主。江戶時代的湯文字多為猩紅色。在大阪,妓女的湯文字多為紅色,其他人均以白色為主。在三重縣,則以黃色為主。由於湯文字在民間的流行,到後來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腰卷。

 

其名稱源於室町時代的女性用詞,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隱晦說法。本來的單字是「湯帷子」(ゆかたびら),以其第一個假名「ゆ」加上「文字」(もじ)即為「湯文字」(ゆもじ)。類似的用法還有「にもじ」(來源於「にんにく」,大蒜)、「しゃもじ」(來源於「しゃくし」,飯杓)、「はもじ」(來源於「恥ずかしい」,不好意思)、「おめもじ」(來源於「お目にかかる」,見面)等,大都改編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彙。

 

湯文字與腰卷/tmp/phppcqMPK  

/tmp/phpFKwDfl  

 

 

老頭插嘴:原本老頭以為上圖是湯文字,下圖是腰卷。然而如果就形狀而言,似乎下圖較像大蒜與飯杓。

 

 

太報  Jan 18, 2021

日本古代女性不穿「內褲」:近90年前的一場火災,才讓她們從毫無觀念到普及日常

/tmp/phpwUCzDK  

對現代人來說,穿內褲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但你知道古代日本女性是不穿內褲的嗎?而讓她們改變想法的,竟是因為一場「火災」。

 

90年前一場火災 才讓日本女性開始重視內褲

 

1932年(昭和7年)12月16日,位於東京日本橋的白木屋百貨發生火災,造成14人喪命。

 

這場大火之所以會被大肆報導、產生許多都市傳說,原因其一為白木屋是日本百貨業先驅,歷史非常悠久且具象徵性;原因其二為,這是日本第一棟大樓火災。

 

不幸過世的14人中,多數為年輕女性和穿著日式服裝的百貨職員,起火點位於四樓的玩具部門,火勢迅速蔓延至5~8樓,逃到屋頂的職員試圖用救生繩離開現場。

 

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穿內褲的習慣,加上熱風上竄,導致職員們的裙擺揚起,下身幾乎處於暴露狀態,害羞的職員們為遮掩私處,將手從握繩鬆開,因此墜樓身亡。

 

這起事件在當時掀起討論熱潮,報紙開始提倡「穿內褲」之必要性,而白木屋百貨也在事發後隔年,要求除了食堂工作者以外的所有女性職員換穿洋服,並提供補助金10日圓。

 

經過白木屋大火事件後,日本女性對「穿內褲」開始有了認知,不過仍經過十年、職業婦女興起後才真正普及。

 

古代女性以「湯文字」代替 各縣市還有顏色差異

 

那麼,日本古代女性在和服內就什麼都不穿了嗎?

 

事實上,當時社會習慣使用名叫「湯文字(ゆもじ)」的四角布來遮掩下體,類似俗稱的腰卷,將木綿製的長布圍在腰上打結。

 

湯文字起始於平安時期,由御湯殿的侍女為方便活動而發明。到了江戶時期,湯文字多為猩紅色,因穿在和服中若隱若現,當時日本人認為,紅色更能襯托出女性白皙的膚色,而侍女則穿著藍綠色。

 

不同地區也有顏色差異,像大阪多以白色為主,只有性工作者是紅色;三重縣則幾乎都是黃色。

 

沒內褲生理期怎麼辦?從「馬臉」到「安妮」的誕生

 

不過,既沒有穿內褲的習慣,當時也尚未有衛生棉,那麼遇到生理期該怎麼辦?

 

當時女性會在湯文字內加掛一條摺疊後的再生紙或布巾,用來吸收經血,由於形狀看起來像馬的臉,因此這塊布也被稱為「馬布(お馬)」。她們會將這塊布清洗後反覆使用,有時也會塞進陰道中,一如現代的棉條。

 

直到距今60年前,西元1961年(昭和38年)才推出革命性的衛生棉。當時一位年僅27歲的家庭主婦酒井,以《安妮的日記》為靈感,將衛生棉取名為「安妮(アンネ)」,也由於美國比日本早40年推出一次性衛生用品,廣告更以「讓您等了40年!」為主打。

 

安妮衛生棉

/tmp/phpdYFj7X  

 

據《朝日新聞》統計,當時使用安妮衛生棉的日本女性僅占2%,不過到了1972年便增加至80%,振興當時的衛生用品市場,也開始消弭視月經為不潔的固有觀念。

 

雖然最終安妮衛生棉因經營不善被併入其他公司,但這項設計仍是日本女性生理史一大里程碑,使得衛生棉使用習慣延續至今。

 

Source:江戸ガイド、現代ビジネス、文春オンライン

 

110.01.29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伯 的頭像
    阿伯

    草湳里:老頭談性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