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FEEoY7  

 

2004年,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塬「西安財經學院」的新建校區裡,工程施工時發現一座已被盜挖多次的古墓。工程單位上報後,主管部門核實後立刻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挖掘。

 

考古隊從2004年開始進行挖掘,前後歷時四年,最終挖掘出一座約16萬平方公尺(約16.5甲)的大陵園。

 

這座陵園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陵園外設兆溝,墓呈亞字型。按周制:天子墓葬呈「亞」字型,有四個墓道。諸侯墓葬應呈「中」字型,有二個墓道。內築夯土圍牆,四面中部各置一門,並有禮儀性建築門闕。園內有隔牆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南區主要是房屋建築遺址;主體北區南北長410米,主要是四條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個陪葬坑。陪葬坑中發現「六駕」的遺骸與遺物。依照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顯然這是一座天子規格的陵園。

 

老頭插嘴:「駕六」不是六輛車,而是一輛馬車配六匹馬。

 

其後數年考古人員進行分類、整理與研究,直到2014年7月30日才對外公開,推定這座墓是秦代古墓,墓主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

 

考古隊領隊張天恩2018年06月24日於接受採訪時指出,該陵園為四墓道的亞字形特大墓葬,有壕溝、陵牆、13個陪葬坑,同時也出土上千件金、銀、銅、陶、料(當時的合成材料)器文物。這是大陸迄今已發掘的第二大墓葬,僅次於秦景公墓。

 

老頭插嘴:秦景公(?~前537年),司馬遷的史記記為秦僖公,春秋時期的秦王,與晉悼公、晉平公、楚共王同時期人物。嬴姓,名石,秦桓公的長子,在位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採用天子規格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公尺。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學者稱秦公一號大墓。

 

張天恩表示,經過鑑定後,墓中的女性人骨應該屬於秦始皇嬴政的親祖母,也就是秦孝文王的妾、秦莊襄王的母親夏太后。根據文獻,秦孝文王與正妻華陽夫人合葬於壽陵,秦莊襄王葬於芷陽,夏太后死後另葬於杜原東。《史記》記載,夏太后生前選定墓址時表示,這裡向東邊能看到我兒子,向西邊能看到我丈夫(「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老頭插嘴:

 

壽陵是秦孝文王陵墓的名稱,屬秦東陵的一部分。秦東陵是戰國時期秦國王陵之一,位於驪山西麓的山坡地帶,南起洪慶溝,北至武家溝,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秦東陵是個大的墓葬群,埋葬著秦悼太子以後到秦始皇之前的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宣太后等人。於1986年被發現。是戰國時期咸陽畢陌陵園之後,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國王室墓葬。

 

芷陽,戰國秦邑,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秦始皇本紀》:「昭襄王享國五十六年,葬茝陽。」,芷陽亦作「茝陽」,為秦東陵的一部分。秦於此置芷陽縣(秦、漢有遷富戶守皇陵形成市鎮的做法)。

 

杜原,今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塬,亦屬秦東陵的一部分。

 

考古團隊於第12號陪葬坑中,發現明顯不是家畜的遺骨,陝西動物考古專家胡松梅鑑定,「這是一個南北向的珍禽異獸陪葬坑,北面有禽類遺骨,而南面有熊、豹子、猞猁等。」胡松梅指出,考古隊還發現了一種靈長類動物的頭骨、下頜骨以及上肢骨,犬牙。這副骨骼看起來非常奇怪,臂展竟達到1.6米。

 

大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專家趙凌霞表示,這些遺骨經鑑定後,確認屬於一種長臂猿,但無法確定是哪一種。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012年開始與英國科學家合作,替長臂猿的遺骸完成3D模型,標示16個標誌,此後經過多年時間的努力,將遺骨的標誌與全世界現有的數百隻長臂猿骨骼進行比對,確認該長臂猿屬於新屬、新種。

 

老頭插嘴:

 

靈長類的始祖在三千多萬年前開始猿、猴分家,而後各自進化。人類是屬於猿的這一支。猴子和人在DNA上有百分之七的差異。二千萬年前長臂猿(長臂猿科)最早和猿類的始祖分家,後來長臂猿這支又分為長臂猿和大型長臂猿,長臂猿和人類在DNA上的差異是百分之五。接著分家的是紅毛猩猩(猩猩亞科),時間大概在一千五百萬年前,紅毛猩猩和人類在DNA上的差異是百分之四。一千萬年前大猩猩也分家了,牠們的DNA和人類的差異是2.3%。

 

五百萬年前現代人類的始祖出現,原來的兄弟後來被人類稱為黑猩猩。黑猩猩一開始個子不大,叫矮黑猩猩(後稱巴布諾猿),後來出現體型和現代東南亞土著相彷的,稱為黑猩猩。人類和黑猩猩們的DNA有98.4%相同,祇有1.6%的差異。

 

猿類的化石記錄相當有限,主要是因為他們都生活在熱帶雨林,熱帶雨林的土壤往往是酸性,會分解骨骼,以致猿類化石的保存狀況都不理想。

 

研究人員根據出土自秦國皇后陵園的經歷,以及晉代古籍《抱朴子》中「君子為猿、為鶴」的記載,決定將新的屬種定名為「君子屬」與「帝國種」,將這隻長臂猿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

 

胡松梅不連貫的敘述讓人無法確定長臂猿是在第12號陪葬坑發現,還是在陵墓的他處?熊、豹子、猞猁都是猛獸,算奇珍異獸,長臂猿算嗎?1973年考古學者僅憑凌亂散落的40%骨架就判定南方古猿「露西」是女性,然而對這隻長臂猿的性別卻諱而不提。我們知道長臂猿的生活習性是不群居的是一夫一妻制,放入墓中的長臂猿為什麼只有一隻,而不是一對?這隻長臂猿是公是母?台灣民俗有「猴探井」的說法,那個時代沒有嗎?當時的人們應該已知道猴性好淫,並不適合與女眷共處。秦始皇為什麼要在祖母的陵墓裡放進一隻會騷擾女性的長臂猿呢?

 

這事得從那個「奇貨可居」的故事說起。

 

公元前260年,中原大地正處於戰國末期,衛國商人呂不韋(前292- 前235)在韓國陽翟經商,因深諳「低買高賣」的經營之道而家累「千金」。這年,33歲的呂不韋北上到趙國都城邯鄲經商時,遇到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前281-前247,死後諡秦莊襄王,當時22歲)。嬴異人是秦國太子安國君贏柱的庶子,生母夏姬不得寵,連帶異人也不受重視,以致淪為人質流落趙國。

 

老頭插嘴:

 

邯鄲,今河北省最南端(西南),地處太行山脈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地,為四戰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抖音影片:今日邯鄲

 

趙國起於山西,與秦同源,贏姓,趙氏。建國後向南方的華北平原發展。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前387年,趙敬侯建設邯鄲,邯鄲成為黃河以北最繁榮的通都大邑,同時還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前386年趙敬侯因應與魏、齊、楚爭霸,將國都南遷至邯鄲。

 

這一年,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坑殺趙卒40萬,身在邯鄲的異人處境十分凶險,隨時會被憤怒的趙人所殺。

 

呂不韋認為異人是個值得投資的「奇貨」,決定把全付身家賭在嬴異人身上。他拿出五百金送給異人,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並將自己的侍妾趙姬(前280?-前229,當時約21歲)送給異人。隔年趙姬生下嬴政,於是嬴政到底是呂不韋的種,還是秦異人的種成了歷史懸案。

 

老頭插嘴:嬴異人(秦莊襄王)後來即位時已有其他子女,仍立嬴政為太子,顯然嬴政是嬴異人接手趙姬後足月生產,嬴異人確認嬴政是他的種。然而癥結在於呂不韋送出趙姬後,是否仍與她有姦情?老頭認為異人歸秦前可能性很小,異人回秦、趙姬滯趙那七年(此時嬴政已出生)不可能沒有。

 

呂不韋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首先得設法讓嬴異人返秦。於是呂不韋又用五百金購買奇珍異寶,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太子安國君和其夫人華陽夫人。

 

華陽夫人未生育,呂不韋透過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和姊姊遊說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子,如此可使華陽夫人在安國君死後或年老色衰失寵時有所恃。華陽夫人接受了這個說法,於是說服安國君召回異人。

 

前257年,秦昭襄王再派王齕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孝成王想殺死異人泄憤。呂不韋又拿出六百金賄賂守城趙吏逃到秦營,隨軍返回秦國。

 

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呂不韋採取「鄉情攻勢」,教異人在面見華陽夫人時穿楚服,說楚語,加上異人本身應對得體,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收為養子,令異人改名「子楚」;如此一來異人變為安國君之嫡子,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昇。

 

前251年底,秦昭襄王去世,51歲的安國君(前302-前250)繼位,史稱秦孝文王。繼位後尊已逝生母唐八子(名不詳,八子是秦後宮嬪妃等級的稱號)為唐太后,將其與秦昭襄王合葬。立46歲的華陽夫人為王后,31歲的子楚為太子。隔年,趙國也將31歲的趙姬及10歲的嬴政送還秦國。

 

老頭插嘴:秦昭襄王(前325-前251,享壽75),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長達56年。嫡室為葉陽后。葉陽后,楚女,名不詳,悼太子的生母。不甚得寵,早死,未與昭襄王合葬。《漢書》張敞傳:「臣聞秦王好淫聲,葉陽后為不聽鄭衛之樂。」顏師古注引孟康解釋為「葉陽,秦昭王后也。」葉陽后死後,秦王以其子(嫡長子)為質於魏,前267年死於魏,秦人諡為悼太子。

 

可能是一時沒有吉日,也可能是身體有恙,秦孝文王繼位後並未立即舉行改元繼位之禮。後來,或許是知道自己不行了,或許是選好日子了,乃於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行禮。然而行禮三日之後的11月14日,秦孝文王即「暴崩」,在位不滿一年,享年52歲。如果是原本就「有恙」,史者應該不會寫下「暴崩」的字眼。秦孝文王有子二十多人,妻妾多達四十餘人,死後被諡為「文」,「暴崩」極有可能是一把年紀接收老王的女人們,逐一幹個遍,因色而亡。

 

老頭插嘴:「文」非美諡,諡號中的「文」,並不是「文治武功」的「文」,而是縱慾多妻,甚至亂倫,通常也是個酒色之徒。春秋戰國的諸侯王死後諡為「文」最為明顯,如娶姪媳的晉文公,幹阿嬤得位的宋文公,滅鄧(舅舅)姦嬸、滅息收桃花夫人的楚文王。即使是形象正面、被孔子尊為道統傳人的周文王姬昌,野史稱其有子百人,妳說他有幾個老婆!東漢王充的《論衡》也說他平日好飲酒,「飲酒千鍾」。

 

秦孝文王死後,子楚(異人)繼位,史稱秦莊襄王(前281-前247,繼位時31歲)。

 

秦莊襄王繼位後尊51歲的生母夏姬為夏太后,47歲的嫡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立30歲的趙姬為后。

 

即位翌年(前249年),秦莊襄王命呂不韋(前292- 前235)率軍攻滅東周國。任相邦,封文信侯。同年,秦莊襄王又命蒙驁攻取韓國的成皋和滎陽,設立三川郡。

 

老頭插嘴:呂不韋不是武將,派他滅巴掌大的東周純是為了拜相、封侯找理由。

 

前248年,秦莊襄王命蒙驁攻打趙國,奪取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同年三月,蒙驁又攻取魏國的高都和汲。

 

前247年,秦莊襄王命王齕攻打上黨郡,設立太原郡。

 

前247年7月6日,秦莊襄王去世,得年35,在位僅兩年半,想來也是暴貴後因色喪身。子女數不詳,歷史僅記載二子,趙姬生嬴政,韓姬生成蟜;當然,他的妻妾與子女絕不只兩人。

 

十年前(前257),贏異人(秦莊襄王)在呂不韋的策劃下,留下趙姬與三歲的贏政(前259- 前210),隻身逃出趙國。回到秦國後,巴上華陽夫人的贏異人地位陡升,自然不愁沒有女人。生母夏姬出身韓國,送給他一個韓國女子,初稱韓姬、後稱韓夫人,隔年韓姬生下成蟜。前250年,趙國送趙姬與嬴政回秦,這年嬴政十歲,成蟜七歲。如果嬴政沒回來,成蟜會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即使贏政被立為太子,甚至後來繼位,成蟜對他仍是一大威脅。

 

前247年,嬴政(秦始皇)即位,時年十三歲,以相邦呂不韋(前292- 前235)主持國政,稱仲父。然而當時秦國朝廷的皇權掌握在以嬴政嫡祖母華陽夫人(前296?-前230,時50歲)為代表的楚系外戚(昌平君、昌文君)為首的三大外戚勢力手中,另外兩大外戚勢力分別是:嬴政祖母夏姬(約前300-前240,時54歲)為代表的韓系外戚,以及嬴政生母趙姬(前280?-前229,時34歲)為代表的趙系外戚。三股外戚勢力的傾軋,影響嬴政即位初期的歷史。

 

老頭插嘴:

 

昌平君(約前271-前223),羋姓,熊氏,名啟,係楚太子熊完與秦昭襄王庶出女兒所生之子。前272年,楚太子熊完與春申君黃歇為質於秦。前271年,娶秦昭襄王的庶出女兒,生昌平君。前263年,楚太子熊完拋妻棄子與春申君逃亡歸楚,即位為楚考烈王。留秦的昌平君為華陽夫人收養。前246年,秦王政立其為御史大夫,與相國呂不韋輔政。前238年,昌平君與呂不韋受命平定嫪毐之亂,因平叛之功受封昌平君。前226年,秦王政武力鎮壓反秦的新鄭韓國遺民,將居住在郢陳的韓王安處死。秦王政派昌平君至郢陳(淮陽)安撫楚民。前225年,李信率兵20萬攻楚,昌平君叛秦,與楚將項燕聯合反攻郢陳。前224年,王翦領六十萬大軍滅楚,克楚都壽春、圍郢陳、俘虜楚王負芻、克郢陳。前223年,昌平君受項燕擁戴為楚王。不久,楚軍被王翦、蒙武全殲於蘄縣。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徹底滅亡。

 

文君(約前276-前224),戰國時仕秦之楚人。據秦戈銘文,可能名顛,即熊顛,出身不詳。老頭推測他應是華陽太后的親族,可能是秦始皇嫡妻的父兄。秦王政九年(前238),嫪毐謀反,秦王政派相國呂不韋、昌平君和他一起鎮壓,因平叛受封昌文君,拜相。前224年四月,去世

 

史書中有關成蟜的記載非常之少,只有兩件事情,一件是「說韓獻地、受封長安君」。秦王政五年(前242),成蟜出使韓國,韓獻「百里之地」予秦。此事見於《戰國策.秦策》、《新序.善謀》和《史記.春申君列傳》。這年成蟜虛歲十五,即使藉大秦國威也不太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韓國獻地,最大的可能是出身韓國的夏太后與韓夫人透過關係說動韓王獻地,目的是扶持成蟜。根據商鞅定下的秦法,即使是王子如果沒有立功,是不能封爵的,成蟜的長安君因此而來。

 

韓系外戚扶持成蟜的做法,讓華陽太后的楚系外戚與趙姬的趙系外戚不爽,畢竟此長彼消,威脅到他們的利益。當然,更不爽的是十八歲的秦王政,因為此舉背後的目的顯然威脅到他的王位。

 

史書中有關成蟜的另一件事發生在夏太后死後。夏太后逝世,成蟜失去保護傘,他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結果就是「成蟜之亂」。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

 

司馬遷這段記載沒有說明成蟜反叛的原因以及秦王平叛的過程。事情的經過似乎是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秦始皇命18歲的成蟜帥其直屬軍隊協助伐趙,成蟜臨陣倒戈,與趙軍合擊秦軍。司馬遷跳過這些背景資訊,接著記載「(成蟜)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成蟜為秦軍所敗,逃到屯留固守,秦軍圍城,城破被殺,所屬部隊均被處死,屯留百姓因協助守城被遷至遙遠的甘肅邊陲。

 

老頭插嘴:屯留,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原為韓地。史載:秦王政三年(前244)秦以蒙驁為帥攻韓,克十三城。秦王政五年(前242),成蟜使韓,韓獻「百里之地」予秦。屯留應該是在秦王政三年或五年入秦,屬秦上黨郡。屯留可能是成蟜之封地。

 

/tmp/phpJGZQLv  

 

明末馮夢龍撰寫的《東周列國志》對「成蟜之亂」有較多的記載。不過,馮夢龍說的也不是很清楚,而且《東周列國志》裡有不少是馮夢龍的個人材料,只是小說,稱不上野史。《東周列國志》是馮夢龍以嘉靖、隆慶年間、余邵魚編撰的《列國志傳》為基礎,佐以《左傳》、《史記》等書記載,刪除《列國志傳》中明顯不符合史實的部分,同時增添了不少個人材料,撰寫出來的長篇歷史小説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三回、第一百零四回敘及此事。書中成蹻作成嶠。言因秦王趙政為呂不韋私生子,呂不韋視秦莊襄王的親子嬴成嶠為心腹大患。成嶠年少不懂軍事,呂不韋便派成嶠與樊於期作為援軍統帥,增援蒙驁和張唐的伐趙部隊。樊於期將秦王嬴政的身世告知成嶠後,成嶠在屯留叛變,秦王政派王翦、張唐、桓齮、王賁率軍十萬前去鎮壓。樊於期依靠勇猛打退秦軍部隊,王翦於是派成嶠舊交楊端和前去勸降成嶠。楊端和趁樊於期在城外作戰、成蟜登城觀戰之機劫持成蟜,打開城門攻佔屯留,樊於期被迫投奔燕國。秦王嬴政命王翦將嬴成蟜梟首,部下全部連坐處死,屯留的百姓也被流放到臨洮。

 

秦王政十三歲(前247)即位,華陽太后與夏太后開始從幕後走到幕前,以類似慈禧、慈安兩宮並立的形式操控秦政。華陽太后是主要掌權者,畢竟她是嫡后。在她逝世(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之前,左右秦國國政長達17年,惟《秦記》不載,以致華陽太后「政治家」的一面多為後人忽略。

 

老頭插嘴:華陽太后與夏太后在秦莊襄王時稱太后,秦始皇即位後其實應稱太皇太后,然而當時沒創出這詞,所以她倆和趙姬都稱太后。

 

前240年(秦王政七年),老公秦孝文王去世後的第十年,夏太后逝世,享壽61。這年秦始皇年已20,但尚未親政,皇權仍掌握於華陽太后之手。

 

前朝唐太后是庶妃,且死去多年,仍被兒子孝文王挖起來和莊襄王合葬,顯然並沒有庶妃不能與先王合葬的規矩。夏太后生前在杜原東另營造陵寢,應該是礙於華陽太后仍在世,而華陽太后的勢力又遠大於她。

 

墓穴應是在夏太后生前就開始營造,規格應是在尊重夏太后的意思下的朝野共識,其規格其實並不「逾制」。春秋戰國的秦、楚是周天子管不著的化外之地,根本不甩周天子那套。周初,成王(約前1056-前1025)只封楚為子爵。然而三百餘年後,公元前704年,熊通公然自稱為王(楚武王)。又過了三百餘年,前338年,秦孝公死,子嬴駟即位。前325年,嬴駟也稱王,史稱秦惠文王。夏太后死時秦國稱王已百年,太后葬以王禮,也沒什麼奇怪。

 

夏太后墓裡的「駕六」更是個無知的誤會。《史記.秦始皇本紀》紀載:「始皇(統一六國後)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一輛車配六匹馬是秦帝國的國家規格。

 

倒是以長臂猿陪葬夏太后就讓人猜不透了。這是華陽太后的意思?還是秦始皇的意思?這兩人都有動機。夏太后從無寵的庶妃變成當朝太后說來都是華陽太后的功勞,然而她卻白目地以生母、親祖母的身份和華陽太后爭權,自然會讓華陽太后不爽,死後作賤她,說得過去,但有個前題,夏太后孀居十年淫亂得人盡皆知,所以弄隻猴子和她同葬羞辱她。而夏太后偏袒成蟜、扶持成蟜,威脅了秦始皇的王位,如果她又淫亂,秦始皇也有可能這麼幹。

 

夏太后死後二、三年內秦始皇便親政。《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九年,彗星見,或竟天。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秦王政九年四月,秦始皇在雍舉行成人禮後正式親政;在那之前一兩年,華陽太后應已「適度」放手。秦始皇親政後,隨即誅殺姦夫嫪毐,及他與趙姬生的兩個兒子。

 

趙姬34歲居孀,九年間先偷呂不韋,後偷嫪毐,甚至還生了兩個兒子。趙姬的淫亂史有明載。前朝宣太后的淫亂也很精彩,華陽太后、夏太后呢?秦孝文死時,華陽太后47歲、夏太后51歲,說來年紀都不小,然而女人的情欲幾無止境,只要有權有勢又沒拘束,想藉承歡胯下攫取富貴的男人絕對多的是,老頭推測兩個老女人也不會「乾淨」,只是被刻意隱晦。秦始皇一生不立后,絕對是有「感」而發。

 

前面說史書中有關成蟜的記載非常之少,其實夏太后更少,我們只知道她20歲時生下異人(後改名子楚、死後諡為莊襄王),無寵。兒子即位前史稱夏姬,即位後尊稱夏太后,應該姓夏,名不詳。死於秦王政七年(前240),推定出生在公元前300年,韓人,家世如何?何時入秦?為何入秦?何時成為安國君侍妾?均不詳。兩千多年後,我們知道有隻猴子和她同葬,就不知道為什麼?

 

 

老頭的話

 

人們都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然而如今我們看到儒家的經典似乎一本也沒少,春秋戰國檯面上幾個大國留存的史料也都差不多,這讓老頭納悶:秦始皇到底焚了些什麼?更弔詭的是秦國的史事留下的竟也不多。我們知道孔子刪定「春秋」,然而是誰刪了秦史?如果說秦始皇以前的秦史被秦始皇「刪修」了,那秦始皇死後的歷史又被誰「刪」了?為什麼我們連秦始皇有幾個兒女都查不到,而末代皇帝子嬰的來歷也講不清。胡亥在位三年,末期天下大亂,我們知道,南征的五十萬軍民滯留南方不歸,然而北方防備匈奴的三十萬人馬為何憑空消失,以致章邯平亂得發驪山刑徒為軍。誰刪了秦史呢!

 

順便一提,地痞出身的劉邦到底識不識字?史者也是諱而不提。

 

111.11.12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