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產生於繁榮與富庶。老古人說「衣食足,爾後知榮辱」,其實人們衣食足之後不止知榮辱,還會注重休閒、講究生活品味,甚至開始發展一些古人口中的「奇淫巧技」;當然,也有人會想些有的、沒的,譬如說「人為什麼活著」,於是百家爭鳴,產生各種「學說」與「主義」,還有「禮儀」。所有這些,人們稱之為「文明」。只有當人們吃穿不愁、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社會有了不必勞動的閒人,才可能產生文明。
中共的崛起與中華文明的復興始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隔年74歲的鄧小平(1904- 1997)復出。在他主導下,1978年12月16日,中共與美國簽訂建交公報(隔年1月1日正式建交),當月18日在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上正式掌握政權,並宣布「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二十年後,中共大體已脫貧;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中共已具崛起的態勢。在這之間,瑜珈進入大陸,而後迅速爆紅;2005年一線城市開始出現連鎖品牌瑜珈店,2020年中國瑜珈產業(不包括周邊商品)已達387億,預計2023年可達561億人民幣。2020年瑜伽用品行業規模,如瑜伽服、瑜伽墊、其他輔具等的產值達187億元水平,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18億元左右。(資料來源:中國瑜伽墊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先後於1999年和2010年跨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出口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而且97%的出口產品是製造業產品,中國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繼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世界工廠。2013年,中國進出口的貿易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64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1.8%提高到2021年的18.5%左右。
相對而言,瑜珈早在1960年代即已進入美國,卻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興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業者開始走偏門,推出裸體瑜珈,然而依舊只是小眾市場。
延伸閱讀:
台灣在1974- 1979展開十大建設,1981年經濟開始起飛,而後有「亞洲四小龍(Four Asian Tigers)」的稱號,並自稱「台灣奇蹟」。瑜珈也大約在此時進入台灣,一開始民眾也是趨之若鶩,然而不久就迅速退燒;如今台灣到處都是健身房,卻很難找到瑜珈教室。
然而最近幾年,大陸開始出現瑜珈的負面評價......
嘻嘻網 2018-11-9 19:05:39
江河之水,來源於小小的泉眼;
成片森林,來源於不起眼的樹種……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源頭,瑜伽也是一樣的。
瑜伽不是第一次遭到外界誤解了。從「扭曲成奇怪的姿勢」,到「女人才練的健身運動」,很多人帶著刻板印象來看待瑜伽。
之前網絡上有一些謠言,說瑜伽起源於一些性交姿勢/性交體操,比如下文的「信誓旦旦」。
在印度,男人的生殖器被叫做林伽,女人的生殖器叫做瑜尼,男人和女人生殖器的交媾便叫做瑜伽;瑜伽最初指的就是性愛,許多瑜伽的高難度技巧就是性愛當中的技巧。
當時練習瑜伽的印度女性是專供廟宇中的和尚尋歡作樂的廟妓,印度人稱作「聖女」,這和古羅馬當年幾十萬妓女一樣,都被當時文化肯定為聖女。當你說去練習瑜伽,印度人或許就理解為你要去交媾了。
老頭插嘴:
廟妓是雅利安人的古老傳統。印度聖女來自貧困家庭女孩進入青春期後,就被迫賣身於寺院,成為印度教高級僧侶和婆羅門長老的性奴隸,因此被稱為「聖女」。這些地位低下的鄉村女孩十歲時便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婚姻模式,將自己一生幸福都獻給了當地的神,為本村的村民進行宗教儀式和做祈禱。剛剛進入青春期,她們便在儀式和慶典上嫁給寺院,然後成為寺院僧侶或長老的性奴。
聖女一般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在衰老之前一直為寺院服務。然後,就如同歐洲妓院老鴇的命運一樣,年老的聖女開始退居幕後,為下一代聖女出謀劃策。
據印度媒體稱,目前在孟買、果阿等許多紅燈區裏的妓女都曾出身「廟妓」。印度各邦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制定法律,宣佈組織女孩加入「廟妓」是非法行為。但實際上,法律只是讓這樣的活動走向地下,尤其是卡納塔克邦北部一些地區,這種習俗仍舊在秘密地改頭換面進行。在一些窮苦人家,重男輕女的父母一方面希望送走女兒能夠給家裏帶來好運,另一方面則輕信女兒嫁給神靈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許多印度民眾相信,儘管政府為禁止「廟妓」制定了各種法規,但一些地區的法律部門對此仍採取熟視無睹的態度,甚至暗地裏默許類似行為的發生。卡納塔克邦一名記者就曾報道稱,時至今日每年至少仍有1,000多名女孩因貧困而被迫加入「廟妓」行列,這也是當地警方在宣佈事件調查結果後,許多媒體並不相信的主要原因。
不過,瑜伽後來被人習慣性認為是一項健身運動了,那麼以上的說法就停留在古文化之中了。
有男生看到女友練習瑜伽的照片後,一時惱羞成怒,感覺自己被綠了,將女友直接拉黑!
不過說起瑜伽,大家都不陌生,這項健身運動尤其受到廣大女性同胞們的喜愛。然而健身行業亂象叢生,瑜伽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百度一下「瑜伽培訓」,可以看到許多培訓機構,對於零基礎的人員花費幾千元、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頒發中級師資證書,成為一名瑜伽教練。這樣的教練在市場上數不勝數,更有許多印度雜耍人員來到中國冒充大師。央視《生活早參考》也以「瑜伽之爭」為題報導了國內的瑜伽市場亂象,引起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也發表題為《揭露瑜伽真相,瑜伽起源性崇拜》的文章,宣稱:瑜伽起源於性崇拜,哈達瑜伽是印度密教的分支,密教崇拜並享受性行為。
瑜珈業者蒼白無力的辯駁:
印度神話這樣記載到,濕婆和烏瑪交媾,一次長達100年,眾神對濕婆的生殖能力感到驚慌,就央求濕婆把他的精液傾瀉到恒河之中,濕婆射精,便射出了一條恒河。
濕婆神是瑜伽的創造者,也創造了所有的姿勢。
不過我們應該認識到性本身並不是骯髒齷齪的。雖然也有許多瑜伽大師性醜聞事件此起彼伏,但是瑜伽老師的性醜聞,並不是是瑜伽的錯。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性醜聞並不是由瑜伽造成的,根源在於權勢與地位。比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也爆發過性醜聞事件,而最近「不知其美」的京東掌門人劉強東也深陷性侵案中。
而瑜伽歷經五千年的發展,也早已超脫原有的束縛,在身體、心理、精神以及哲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體系。
老頭插嘴:「超脫原有的束縛」是什麼?「超脫」後又是什麼?
18世紀印度的瑜珈修習者
「瑜伽」的本義,與性無關,與馬有關
不久前,一篇自媒體文章《無數中國女人,正被瑜伽毀掉身體》(以下簡稱「毀文」)火了,大概是說瑜伽的起源很色情,印度教、印度文化中的神祇都是為兩性交合而產生……
這種反駁並不能消除不明真相的圍觀者的困惑。作為瑜伽哲學研究者與瑜伽習練者,有必要嚴肅地澄清瑜伽的起源與性無關;如果非要問一個「它與什麼有關」,姑且可以回答:與馬有關。
1.梵文詞語不能這樣拆解
上文提到的「毀文」中說,「瑜伽」的第一次露面是在印度《愛經》中,而這部書用「瑜伽(yoga)= 瑜尼(yoni)+林伽(li?ga)」這個公式來解釋瑜伽的詞源,其中林伽是濕婆的陽具,瑜尼則指女神的身體,瑜伽便是二者的交合。
看到這裡,稍微有一點梵文基礎的人,都會忍俊不禁。這基本上與拆解漢字「男=田+力」,「家=房+豬」是一個思路。但問題在於,印歐語系的梵文天城體(即上下文括號中的字體)不是像形文字,它記錄的是發音,用兩個字母長得像的詞,掐頭去尾,拼湊雜燴,不屬於梵文語法的複合詞規則。
梵文的詞性和變格則比英語複雜許多,和德語有點類似,每個動詞詞根在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的第一、二、三人稱分別有其格位,每個名詞在單數、雙數、複數也皆有八個格位。而從動詞詞根很多時候也會發展出相應的名詞,比如從動詞詞根√budh(意為「知道」),就派生出名詞bodhi(陽性、單數、體格,意思是「智慧」)和buddha(陽性、單數、體格,意思是「覺悟者、佛陀」)等。
yoga這個名詞,從文法上說,則是由動詞詞根√yuj(一般解釋為「連接」)派生而來。
2.瑜伽的原意與馬有關
雅利安人在印度推行種姓制度,祭司階層婆羅門壟斷了知識和智慧,吠陀(Veda,意為「天啟」)是他們最根本的經典。按大致出現的時間先後,狹義的吠陀指四部吠陀文學:《梨俱吠陀》(約成書於公元前16-11世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廣義的吠陀,則包括吠陀本集(以上四吠陀)、梵書(約編寫於公元前900- 500年)、森林書、奧義書。
在用吠陀梵語(比帕尼尼確定的古典梵文更早的梵文形式)書寫的《梨俱吠陀》的早期章節和梵書中,yuga(「yoga」在吠陀梵語中的出現形式,意為「軛」,即駕車時套在牛馬頸部的曲木)及其派生詞yugya(戴著軛的動物)出現過很多次。這一點在不少印歐語言中有跡可循,如德語的joch,法語joug,拉丁詞jugum,都表達與「軛」同樣的意思。作為戰鬥民族,馬車對雅利安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耕牛在印度也具有神聖的地位。yuga(yoga)最早並沒有其它特別的意味。
到了稍晚的《卡達奧義書》,印度智者們討論抽象問題,有時會用「馬」來作比喻。人類感官的激情及其奔騰的力量,開始被形容為如脫韁的野馬一樣放縱不羈,感官所追逐的對象則會被類比為野馬追慕的對象。於是,表達「軛」的yuga,除了用來表達駕馭戰馬,也開始用來表示對感官的控制。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其實背後伴隨著古印度哲學發展的一條主線。在《梨俱吠陀》較晚期的章節中,聖人們開始思索「在梵天創造之前的世界是什麼」等問題,甚至懷疑世界是否是被神創造的。而到了奧義書的時期,古印度思想者試圖從在變幻萬千的宇宙現像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終極實在。然而他們發現,宇宙可能是一個幻象,而人的無知及由此而來的業報輪迴使自身沉溺於生死流轉的苦海,無法達至那絕對的梵、真理、涅槃、解脫等。為了超越人類存在的苦難現狀,單憑日漸僵化的婆羅門繁縟的祭祀和犧牲儀式已經遠遠不夠,於是,個人的苦行日漸被推崇。
大約公元前4世紀、梵語文法的集大成者帕尼尼編著了《八篇書》(也稱Panini Grammatik),對梵語構詞學用近4000個規則進行了公式化,標誌著吠陀梵語時代的結束。其中給出yoga的詞根是√yuj,它同時具有與馭馬有關的「連接」,以及在個人修行實踐中過程的專注、禪定、三摩地的意思。由√yuj派生的名詞yoga用來指許多種控制心靈的方法,另一個名詞yogin 則指遵行這些方法的實踐者。在《慈氏奧義書》(或譯作《彌勒奧義書》)和帕尼尼的文法書中,最早地用古典梵文記錄了這些瑜伽方法和修行者。
從這一時期開始,yoga這個詞已經成為一個泛印度的概念,泛指任何苦行和冥想的技術和方法。從詞源上,yoga表示對牛、馬的馴服;而人若想獲得解脫,則要從馴服身體及感官著手。這是一條通過嚴格的自律,來克服人類天性中的散漫和惰性,以期獲得最終的自由的解脫之路。自律的途徑包括極端苦行、調息、冥想等,源自模仿不同動物姿態的瑜伽體位法,也是超越人類存在處境的方法之一。
3.瑜伽的歷史比《愛經》長多了
公元前1000多年便已出現於文獻中的瑜伽(yoga),歷史比佛教、密教、印度教都要久遠許多。「毀文」提到的《愛經》的現存文本,據將其翻譯成英文的印度學家Wendy Doniger考證,最早是在公元225年之後進行撰寫的。不過,更需要澄清的是,《愛經》從來不是印度的正統經典,無法作為考察瑜伽一詞本義的材料。
《愛經》棕櫚葉抄本
在之後的發展中,瑜伽派是不折不扣的印度六派哲學(公元4-6世紀之間確立,包括彌曼差、吠檀多、數論、勝論、正理論、瑜伽)之一。今天許多瑜伽學院奉為祖師的聖哲帕坦伽利(Patañjali),並不是發明瑜伽這項技術的人,但他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系統地整理出了《瑜伽經》,使得瑜伽派最終在婆羅門哲學傳統中佔據一席之地。
在漢文佛教經典中,yoga一詞由天竺僧人真諦翻譯為「相應」,玄奘在《瑜伽師地論》中才將其譯作漢文「瑜伽」,指的是大乘佛教修行者(yogin,瑜伽行者)修行的境界、行為、果報的相應。
從身體實踐方面考察,瑜伽行者追求奉行清淨無染的梵行,縱慾絕對是一件有損修行的事,將對性力的崇拜歸因為瑜伽是不公平、乃至扭曲的。與瑜伽修行所追求的絕對解脫的快樂相比,兩性交媾的快感轉瞬即逝,簡直不值一提。至於印度在公元1、2世紀左右出現的推崇性力的濕婆派,以及公元7、8世紀興起的性力派運動,乃至密教中的雙休和歡喜佛等,有其各自的思想脈絡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不是源自瑜伽這個概念,最多只能說,它們的某些修行方法採用了具有瑜伽要素的一些技巧。「毀文」中提到的瑜尼(yoni)和林伽(li?ga)最早是在濕婆派大行其道之後才流行的概念,實在比瑜伽的出現晚太多了。
BBC中文網 2019年11月6日
說起瑜伽,許多人都不陌生。它是起源於印度的一種古老的修煉方法。
自從1960年代瑜伽在西方以及全世界流行以來,它已經成為很多人修身養性、鍛煉健身的一項最受歡迎的運動方式。
由於瑜伽講究身心合一,又能強身保健,人們對瑜伽的熱情有增無減。 同時,它也意味著對瑜伽老師的高需求。
然而, 英國專業健康人士最近發出警告稱,越來越多的瑜伽教練出現嚴重的髖關節問題。
貝諾·馬修斯(Benoy Matthews)是一名理療師。他說,越來越多的瑜伽老師出現嚴重的髖關節問題,其中許多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馬修斯表示, 最近,他一個月就會接待大約五名出現各種各樣關節問題的瑜伽教練,其中有些人問題已經非常嚴重, 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甚至做全髖關節置換術。
而且, 這些人都很年輕, 只有40歲左右。
既然瑜伽有種種益處,為什麼還會讓越來越多的專業瑜伽教練「傷筋動骨」呢?
對此, 馬修斯表示,這可能與人們把疼痛與僵硬相混淆有關。比如, 瑜伽教練在自己練習或授課時出現疼痛,會錯以為這是因為僵硬造成的,因此,不會停下來,而是繼續下去。
馬修斯說, 毫無疑問,練瑜伽有許多好處。但像任何運動一樣,過分或應用不當都會有風險。
每個人的柔韌程度不同,別人能做到的一些動作,不等於你就能做到。最重要的是,知道你自己的極限,要適可而止。
瑜伽有許多高難動作,千萬不要和別人攀比
瑜伽教練練傷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可能跟瑜伽是他們唯一的運動方式有關。因為,有些瑜伽教練覺得,他們天天做瑜伽就足夠了,沒有把它跟其他的有氧運動結合起來。
不僅如此,有些瑜伽教練,特別是新老師,每天上五節瑜伽課, 周末都不休。結果很容易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今年45歲的納塔莉5年前就是這樣撕裂了臀部的軟骨。
與此同時,專家說,長期保持一個瑜伽姿勢也會造成一些問題。
但這不表明瑜伽充滿了風險。它的好處是世界公認的,不然也不會風靡全世界。
瑜伽益處
練習瑜伽有種種益處,它們包括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去除體內廢物、幫助形體修復。
瑜伽能增強身體力量和肌體彈性,讓身體四肢均衡發展。
瑜伽還能預防和治療各種與身心相關的疾病:背痛、肩痛、頸痛、頭痛、關節痛、失眠、消化系統紊亂、痛經、脫髮等。
瑜伽能調節全身系統、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內分泌平衡、減壓養心、釋放身心,達到修心養性的目的。
瑜伽的其它好處還包括能提高免疫力、集中注意力、增加活力以及改善視力與聽力等等。
但關鍵是,一定要在專家的指導下,正確的練習,並且適可而止。
英國皇家理療協會(Chartered Society of Physiotherapy)專業顧問懷特(Pip White)表示,瑜伽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很多益處。
如果你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極限,並在安全範圍以內練習,你將獲得習練瑜伽的巨大好處。
起源背景與流派
瑜伽從數千年前起源於古印度,已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延伸和演變,繼而形成了許多流派和種類。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University of London'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的瑜伽歷史研究員、高級講師馬林森博士(Dr. Jim Mallinson)表示,瑜伽在印度最早是宗教禁慾主義者修煉的一種方式。
雖然現在印度仍有宗教人士利用瑜伽打坐和修煉,但隨著瑜伽的演變,特別是過去100年左右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瑜伽也經歷了重大的改變。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瑜伽現代史的高級研究員辛格爾頓(Dr Mark Singleton)表示,今天的瑜伽已經融合了歐洲的體操和健身等多種形式,成為了一種混合體。
印度孟買羅納瓦拉瑜伽研究院(Lonavla Yoga Institute in Mumbai)的院長加爾特(Dr. Manmath Gharte)告訴BBC,瑜伽的主要目的是要達到身心合一,即人的身體、頭腦、情感、社會和精神和諧地成為一體。
他表示,首先,瑜伽的各種體位會改善人體脊柱、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
機體柔韌性改善後最終會讓精神受益。如果精神穩定了,就會徹底消除苦難,從而讓你達到內心的祥和。
印度98歲的瑜伽教練普創—林奇女士
印度總理莫迪也是瑜伽愛好者。在莫迪的推動下,聯合國從2015年起還設立了國際瑜伽日(International Yoga Day)。
與此同時,印度人也是在20世紀才與世界上其他地區一道開始大規模參與瑜伽運動的。
而來自加爾各答的僧侶斯瓦米·維韋卡南達(也稱辨喜,Swami Vivekenanda)則被視為將印度瑜伽帶到西方的第一人。
維韋卡南達於1896年在曼哈頓編寫的著作《勝王瑜伽》(Raja Yoga),對西方人理解什麼是瑜伽產生了重大影響。
而今天流行的瑜伽種類有幾十種,例如:艾揚格瑜伽(Iyengar yoga)、阿斯湯伽瑜伽(Ashtanga yoga)、熱瑜伽(hot yoga)、流瑜伽(Vinyasa Flow)、哈他瑜伽(Hatha yoga)、反重力瑜伽(aerial yoga,也稱空中瑜伽)、陰瑜伽(yin yoga)以及最近幾年流行的啤酒瑜伽(beer yoga)、裸瑜伽(naked yoga)等等數不勝數。
此外,瑜伽中一個非常有名的體位,下犬式(Downward Dog),最早在18世紀的文獻中就有過記載。研究人員認為,印度摔跤運動員曾用它作為摔跤練習。
瑜珈下犬式
老頭的話:
「高級」的瑜珈動作類似中國的軟骨功,必須在身體還沒發育完全時就開始練。成年人練瑜珈,時間一久,難免造成運動傷害。
112.02.08彙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