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3eUnv5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父子除了殺人如麻外,還是史上罕見的性心理變態;由於父子倆的性力不同,變態的方式也不同,然而兩人都是值得研究的個案。

 

老頭插嘴:朱元璋(1328- 1398),享壽71;朱棣(1360- 1424),享壽65。

 

朱元璋的性變態從家族亂倫開始,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28歲)以前,他性發洩的對象是二嫂、大嫂和二姐,三個女人的年齡都比他大,但他似乎樂在其中。

 

朱元璋兄弟姐妹六個,大哥朱興隆(乳名重四),二哥朱興盛(乳名重六),三個朱興祖(乳名重七),大姐姓名不詳,二姐朱佛女。朱元璋譜名朱興宗(乳名重八),在兄弟姐妹們中最小。

 

老頭插嘴:

 

所謂的「朱興X」是朱元璋抖起來以後幫哥哥們起的名字,朱重四到死都不知道他叫朱興隆,老爹朱五四也不知道自己叫朱世珍。

 

元至正四年(1344),也就是朱元璋17歲那年,淮北發生嚴重的旱災和蝗災,隨之而來的是瘟疫大流行。在那場罕見的天災下,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大哥朱重四沒能熬過,相繼死去。

 

朱元璋和當時仍未婚的二哥朱興盛買不起棺材,連下葬的墓地都沒有。虧得鄰居劉繼祖發善心,將自家的地劃出一塊,送給朱家做墓地,哥倆才用草席、破衣將親人們包一下,草草下葬。

 

老頭插嘴:《萬曆野獲編》補遺 卷一:「洪武十一年,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詞略云: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朱元璋稱帝十一年後才想到這個「恩人」,此時劉氏夫妻已死,朱皇帝是追封,然而對劉氏後人似乎並無「恩典」。

 

安葬完親人,朱元璋和二哥、大嫂、侄子各自分散討生活。朱元璋去了皇覺寺落髮為僧。

 

老頭插嘴:皇覺寺是朱元璋做皇帝以後的賜名,原名已不可考。近世有一種說法,說皇覺寺不是佛寺,是清真寺;朱元璋也沒落髮為僧,而是當「海里凡(經堂學生)」。詳見:皇覺寺(中文百科全書)

 

留存的史料對朱元璋的三哥朱興祖的事蹟隻字未提。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的當年,追封朱興祖為臨淮王,入家廟。顯然朱元璋知道三哥已死,然而朱興祖何時死?有沒有成家?有沒有子嗣?都不可考。問題是如果早夭或流落他鄉、生死不明,也可帶上一句;不提,一定有說不得的難處。

 

老頭插嘴:

 

朱元璋是歷史上最擅於竄改、虛構史實的皇帝,他也藉大興文字獄和殘酷的殺戮讓知道真相人不敢亂說。

 

另一個擅長竄改、虛構史實的皇帝是李世民,詳見拙作「李世民不為人知的兩三事」。巧的他倆都有一個「賢」后,皇后死後也都不再立后。也都有姦淫失敗對手妻女的嗜好。

 

朱元璋的老爹朱世珍(其實叫朱五四)是個無地的佃農,和哥哥結伴四處流浪幫傭。依朱元璋稱帝後刻下的《朱氏世德碑》稱「先伯娶劉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鍾離。先考君娶妻陳氏,泗州人,生子四:長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遷鍾離後,戊辰年。」朱元璋大伯這一房就僅出現在這塊石碑上,未見於其他記載,朱元璋稱帝後大房的人似乎也沒有因此「受益」。

 

明史太祖本紀說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徙句容(今江蘇省鎮江市下轄縣級市),再徙泗州(今江蘇淮安市)。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今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朱元璋的母親陳氏是泗州人,朱世珍娶了陳氏。在泗州的盱眙生下兩個女兒和長子朱興隆(重四),全家西遷到五河(今安徽省蚌埠市下轄縣),在那裡生下朱興盛(重六)和朱興祖(重七),又搬到西南的鍾離,在那裡生下朱元璋(重八)。

 

老頭插嘴:

 

盱眙位於今江蘇西部,北臨洪澤湖,今為淮安市下轄縣。西鄰安徽省。古稱臨淮、泗州等。

 

五河,今安徽省蚌埠市下轄縣。以境內有淮、澮、漴、潼、沱等五條河流而得名。

 

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唐稱濠州,元改為臨濠府,復為濠州。朱元璋改名鳳陽府。

 

/tmp/phpznatCB

/tmp/phpYuB6cl

 

朱元璋和二哥埋葬父母後,明史依朱元璋自述記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遊食合肥......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

 

老頭插嘴:元代之光、固、汝、潁諸州,均在今河南境內,也是當時白蓮教的活動範圍。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韓山童、劉福通乘機在潁州起義。當地縣令急調軍隊圍剿,韓山童被殺,劉福通逃脫繼續抗元,從此各地紅巾頻起。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宋,定都亳州,建元龍鳳。

 

至正十二年(1352)二月,在皇覺寺為僧的朱元璋此時已25歲,好友湯和來信邀他到濠州,投入郭子興旗下。

 

明史說「(至正十二年)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戰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

 

馬皇后(1332- 1382)是郭子興小妾張氏的丫頭,史書將她美化為「養」女,這也是人之常情。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已二十五歲,馬氏二十一歲;明史並未明確的說郭子興何時把大齡剩女馬氏嫁給朱元璋。何時嫁,應該很多人知道,卻不能講明,只因朱元璋前五個兒子的生母見不得光,只能掛在馬后頭上,於是史書對兩人結婚的時間就只能含糊其辭了。

 

老頭插嘴: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1355- 1392)出生於1355年。明史對馬皇后何時嫁給朱元璋語焉不詳,應該是晚於1354,所以不能講清楚。

 

明史記載,馬皇后前後生五子二女: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其實這五人的生母都另有其人(依建文削藩史料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的生母似乎為同一人);二女為寧國公主(1364- 1434)與四女安慶公主(生年不詳,應該也不是馬后所生。她嫁給後來因走私被朱元璋賜死的歐陽倫)。

 

史書也沒有交代朱老二葬父後的事蹟,應該是和老爹朱五四一樣,四處幫傭為佃,但也有可能參加紅巾。那幾年間,朱老二倒是娶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朱旺。「據說」朱興盛死於朱元璋從軍前,爾後朱二嫂和朱旺就憑空消失。

 

洪武元年(1368),41歲的朱元璋登基後追封朱興盛為盱眙王,朱旺為昭信王,入家廟。顯然朱元璋知道朱旺已死。朱二嫂卻未被一併「追」封,應該還活著。然而歷史未交代她的行蹤,朱元璋沒「封」她,可能她已改嫁,也可能朱元璋和二哥一直有往來聯繫,二哥死後,沒老婆的他就「叔接嫂」,和二嫂湊一起過日子。

 

朱元璋投在郭子興手下的這一年,大嫂領著侄子朱文正來投靠他。侄子朱文正只小朱元璋八歲,這時十七歲。史書沒講清楚,這時朱元璋是否已與馬后成婚,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此時他的長子朱標還沒出生,因為史書說此時朱文正是朱家唯一的骨血。

 

大嫂從此也消失於歷史中,老頭懷疑她與二嫂一樣,也被朱元璋收在胯下。

 

朱文正後來死在朱元璋手裡。投靠叔叔的朱文正備受朱元璋「重」用,為他立下汗馬之功。1365年陳有諒東下來攻,朱元璋命朱文正以四萬兵(一說兩萬)守洪都,對抗陳有諒的六十萬大軍。朱文正守城85天,朱元璋始率兵來援,陳有諒師老撤兵。事後朱元璋有功不賞,朱文正頗有怨言,朱元璋竟將他囚死。

 

老頭插嘴:大陸電視劇<朱元璋>將洪都守將改為藍玉,隱去朱元璋殺侄事,不知是何道理?

 

讓後人相當不解的就是朱元璋兒子很多(26個),竟然沒給兩個哥哥續嗣,心機深沉、老於世故的他不會沒想到,為什麼他不肯讓哥哥們有香火?而是讓他們「入家廟」,家廟不是太廟,朱元璋設的家廟在哪?誰拜?

 

朱元璋的大姐出生年月不詳,二姐比朱元璋整整大13歲,姐倆都嫁到母親的家鄉盱眙。

 

朱元璋對兩個姐姐的待遇差別很大,他登基後,立刻追封已經去世的二姐朱佛女為孝親公主,後改為隴西長公主、再改封曹國長公主。姐夫李貞(1304 -1379)為駙馬都尉、恩親侯,兩年後又封他為曹國公。朱元璋對二姐夫可謂關懷體貼,還在皇城內賜給他一套房子,以方便可以經常看到他。用李貞自己的話來說,他「衣冠焜燿於三世,恩澤滂沛於一門,揆今食祿之家未有過於臣者。」李貞一直活到洪武十一年,享盡榮華富貴,死後又追贈隴西王。

 

老頭插嘴:

 

當烏龜的男人通常都長壽,日子也會過得滋潤。

 

朱元璋封二姐「孝親」公主不知什麼意思,當年她很孝順?她懂得「孝順」弟弟?二姐改封隴西長公主、再改封曹國長公主,二姐夫卻先封曹國公,再追贈隴西王,剛好錯位,朱元璋的用意何在?

 

朱佛女和李貞有個兒子李文忠(1338- 1384,小朱元璋十歲)。明史記載「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兒,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貞攜之轉側亂軍中(這話似乎暗示李貞是幹紅巾的),瀕死者數矣。逾二年乃謁太祖於滁陽。太祖見保兒,喜甚,撫以為子,令從己姓。讀書穎敏如素習。年十九,以舍人將親軍。」李文忠也很爭氣,他為舅舅浴血沙場,屢立戰功。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被朱元璋追諡「岐陽王」,配享太廟。那位「幫」惠帝朱允炆弄丟了江山的李景隆,就是李文忠的長子。

 

相對於二姐,朱元璋對大姐則顯得相當寡情。直到洪武三年,李文忠回鄉祭奠,在家鄉找到大姨和大姨夫破爛不堪的靈柩後,朱元璋才下旨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姐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

 

老頭插嘴:李文忠是大明朝第一個「國姓爺」,與鄭成功前後輝映。蹊蹺的是兩人在歷史文獻都不姓朱。鄭成功拋棄賜姓,是隆武政權僅13個月就玩完了(民間一直稱他國姓爺,他卻自稱「前明賜姓」,那個「前」字,有意思)。李文忠借了天膽也不敢拋棄小舅的賜姓;那麼,朱元璋什麼時候收回賜姓的?歷史為何沒記載?

 

老頭懷疑朱佛女其實沒死,他們是一家三口來投靠朱元璋的,只是不久二姐就和大嫂、二嫂一起排班侍寢。朱元璋對李貞、李文忠的厚待,是因為李氏父子相當識相。外甥李文忠與侄子朱文正的結局大不相同,應該是兩人對朱元璋姦其母的態度不同所致。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八十五·詔令雜考二記載朱元璋賜外甥曹國公李文忠詔令:「老舅家書付保兒:教你知道驢馬(驢馬是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小名)做的人。當自從守住江西,好生的行事不依法度。近來我的令旨,為開按察司衙門,他三日不接,我言教在江上打著船,便似叫化的一般。他又差人往浙西城子裡官賣物事,及至開我令旨,不許軍民頭目來聽。密行號令,但有按察司里告狀的,割了舌頭,全家處死。在那裡奸人家妻女,多端不仁。我禁人休去張家那下買鹽,他從江西自立批文,直至張家鹽場買鹽,江上把截的不敢擋,盡他往來。南台城裡倉與庫四處,俱各有物,其餘多等不仁不孝的勾當。我心裡悶,說不的許多。保兒且知道這幾件。你父親到時,自有話與他說也。保兒守城子,休學驢馬。你想你母親,你便休惱我。凡事依首領官行,那家好男子,他好公主的父親,以致這弟(闕)做的事。好驢馬所言。驢馬者,朱文正也。的令史都弄(此下年久損落不可考)」

 

投入郭子興麾下後,朱元璋很快就嶄露頭角。明史記載「十三年春(隔年),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興署為鎮撫。時彭、趙所部暴橫,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計降驢牌寨民兵三千,與俱東。夜襲元將張知院於橫澗山,收其卒二萬。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

 

老頭插嘴:滁讀除。滁州是朱元璋第一個地盤,位於泗州之南,和州之北,鳳陽之東。朱元璋攻下滁州不久就「迎」郭子興來滁州,逐步架空郭子興、蠶食他的權力。

 

十五年春正月,郭子興遣妻舅張天祐等拔和州。明史說攻下和州後,郭子興「檄太祖總其軍」,這話有貓膩。真相是郭軍攻下和州不久,元軍大舉反攻,朱元璋自滁州來援,藉機幹掉郭子興,吃下和州的郭軍。明史說「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興卒。」

 

不明究理的劉福通,以小明王之名封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舅張天祐、朱元璋為左右副元帥。明史說「太祖不受」。

 

夏五月,朱元璋得巢湖水盜廖永安、俞通海來附,敗元中丞蠻子海牙,遂渡江。六月拔牛渚,連克采石、太平。於太平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領元帥事。秋九月,命郭天敘、張天祐攻集慶,二人皆戰死,至此郭氏基業盡歸朱元璋矣。

 

從元至正十二年(1352)三月到十五年九月,前後僅花三年半,朱元璋由一介「和尚」蛻變為盤踞一方的「元帥」。

 

此時朱元璋房裡的女人也添了新班子,家族老班底開始失寵。郭氏父子死後,朱元璋不客氣地把恩主家的女眷包括大小老婆、媳婦、女兒全數收編。當然,為了顧及「觀瞻」,登記有案的只有「郭惠妃」一人。她是郭子興小妾張氏的女兒,明史記載這個小妾對朱元璋很欣賞,時常在郭子興面前誇獎朱元璋,還做主把「養女」嫁給朱元璋。朱元璋對她也很「欣賞」,不但「收」了她女兒,封為惠妃,也收了她。郭惠妃為朱元璋生了三子二女:洪武四年生十一皇子蜀王朱椿、洪武七年生十三皇子代王朱桂、洪武九年生十二皇女永嘉貞懿公主、洪武十二年生十九皇子谷王朱橞,以及出生年不詳的皇十五女汝陽公主。從生育率來看,郭惠妃甚得寵;當然,也有可能三子二女中有些可能是見不得光的郭子興妻妾、兒媳所生,甚至是她媽生的。

 

朱元璋的後宮還有一個姓郭的女人,史稱郭寧妃。《明史》(卷113 后妃傳):「寧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時過其家,山甫相之,大驚曰:「公相貴不可言。」因謂諸子興、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從渡江,並遣妃侍太祖。後封寧妃。李淑妃薨,妃攝六宮事。山甫累贈營國公,興、英皆以功封侯,自有傳。」然而這裡可能有貓膩,郭興(封鞏昌侯、死後贈陝國公)、郭英(封武定侯、死後贈營國公)兄弟是朱元璋早年的班底、親信,也是少數洪武朝能壽終的武將功臣。明史郭興傳、郭英傳均沒說他們的父親叫郭山甫。老頭懷疑「郭山甫」是掩人耳目的虛構人物,郭寧妃是郭子興家的女眷,她和郭興、郭英兄弟並無血緣關系,說她是郭興、郭英的妹妹是刻意掩蓋她是郭子興家女眷的身份。

 

郭寧妃是朱元璋第二階段的女人,為朱元璋生了二女一子:五女汝寧公主(出生年不明)、七女大名公主(洪武元年生)、十子魯王朱檀(洪武三年生)。郭寧妃頗為受寵,馬皇后和李淑妃死後攝六宮事,是宮中地位最尊貴的妃子;郭寧妃生卒年均不詳,野史說她後來被朱元璋處死,原因不明。她的兒子朱檀生來受到命運的垂青,兩個月大就被封為藩王。明史說他好文能詩,謙恭下士,可是卻迷信道教方士,服食金丹,毒發傷目,年紀輕輕就死了,不滿二十。朱元璋認為他誤入歧途,荒誕不經,謚為「荒」。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后病死。馬后死後,55歲的朱元璋不再立后,以李淑妃(1353 -1398)攝六宮事,稱皇淑妃。

 

朱元璋不再立后,當然不是他與馬后情義深厚,也不是他不再喜歡女人,而是年老力衰,有心無力,開始對女人充滿猜忌;也想到身後,他擔心女主干政。

 

這個李淑妃的身世也大有蹊蹺。明史說「淑妃李氏,壽州人。父傑,洪武初,以廣武衛指揮北征,卒於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明代的衛所兵制創於洪武十五年,洪武朝共五次北征,最後一次是洪武十七年征遼東。李妃之父以廣武衛指揮北征,時間還說的過去,但洪武十七年能算洪武「初」嗎?另外,此時李淑妃32歲,她的父親幾歲?最少也五、六十吧!統攝六宮的皇淑妃,她父親沒有榮封,只是個營團級軍官,年過半百還要隨軍出征,實在說不過去。依正史李淑妃沒有子女,然而野史《南京太常寺志》說她是朱元璋前五子中三個的生母,老頭推測她應該是郭子興的兒媳婦。另有野史說李淑妃也是被朱元璋賜死,勒令自縊的。

 

雖然明史后妃傳為馬皇后擦脂抹粉,扯的天花亂墜,丫頭出身的馬皇后其實一直不得寵,她「伺候」朱元璋三十年,實際僅生一個女兒寧國公主(1364- 1434)。朱元璋毫州投軍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如果當年郭子興就把馬后嫁給她,此時朱元璋25歲、她21歲,而她生下寧國公主(1364- 1434)時已是十二年後的33歲。她有女兒,表示她不是不孕,然而一直到死,她未再生育,顯然朱元璋極少「碰」她。

 

朱元璋的後宮中,最得寵的並不是李淑妃,在李淑妃之前還有個孫貴妃。明史后妃傳記載:「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元末兵亂,妃父母俱亡,從仲兄蕃避兵揚州青軍陷城,元帥馬世熊得之,育為義女。年十八,太祖納焉。及即位,冊封貴妃,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葬褚岡。賜兄瑛田租三百石,歲供禮。後附葬孝陵。」

 

老頭插嘴:「青軍」即青衣軍,明史太祖本紀:「(元至正)十六年春三月癸未,進攻集慶,擒兆先。庚寅,再敗元兵於蔣山。元御史大夫福壽,力戰死之,蠻子海牙遁歸張士誠,康茂才降。太祖入城。當是時,元將定定扼鎮江,別不華、楊仲英屯寧國,青衣軍張明鑑據揚州......。夏六月,鄧愈克廣德。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置僚佐。......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州,張明鑑降。」元至正十七年是1357年,洪武七年是1374年。馬世熊是朱元璋的部下。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九十三 》:庚寅,貴妃孫氏薨。妃世為陳州人,父和卿,仕元因家毘陵,母晁氏。妃稟性賢淑,父母亡,長兄楧治家事,元末天下亂,妃年十三從次兄蕃避兵揚州,城陷,蕃離散不知所在,元帥馬世熊妻育妃為女,年十八未聘,上聞其有容德,詔納宮中,言行皆有禮法,如古昔賢女,嘗請於上訪求楧,得之。上即帝位,冊為貴妃,位衆妃上,小心恭謹於上,有警戒相成之助,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雍肅,事上十有五年,生女三人,次女早卒,是月癸未妃得疾,至是薨,年三十有二,上為之感悼,詔謚成穆。」命吳王橚服慈母服,斬衰三年,以主喪事。勑皇太子及諸王皆服期,有司營葬厝於朝陽門楮岡之原,賜楧田租三百石俾供四時祭祀,每歲時節序忌日禮部備儀物祭之。

 

貴妃孫氏為朱元璋生了四女:長女臨安公主(1360- 1421)、六女懷慶公主(1367- 1425)、十女(早薨未封)、十三女(早薨未封)。朱元璋命周王朱橚為孫妃行慈母服三年,極有可能朱橚就是孫妃所生。孫妃也可能是郭子興的兒媳婦。

 

周王朱橚ㄙㄨˋ(1361- 1425),朱元璋第五子,醫學家、植物學家,著有《救荒本草》、《元宮詞》。洪武三年(1370)封吳王(朱元璋稱帝前自封的爵位,此時孫妃未死),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此時孫妃已死),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府。

 

崔惠妃的來歷也很可疑,她的生平史書沒有記載,也沒有生育子女的記錄。她在成祖永樂年間去世。明朝典制,皇帝尊諡十七字,皇后十二字,皇妃、太子與太子妃尊諡只有二字。崔惠妃卻開了特例,她死後的諡號「莊靖安榮」,妃嬪的四字諡從此開始。然而更蹊蹺的是朱元璋死後,無子女的妃嬪一律殉葬,崔惠妃卻沒殉葬,顯然她有生育子女,只是掛在別人名下。而且這個子女跟朱棣的關係極密切,甚至可能就是朱棣本人。

 

江貴妃的情形更可疑,洪武十四年(1381)周王朱橚就藩開封,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馬皇后派江貴妃隨往,臨行時賜給她自己所穿的紕衣、一條杖,對江貴妃說,周王有過,就披著我的衣服杖責他,再違反,派人飛馬來告訴我。此說幾近歌仔戲情節,馬后無權令宮妃出宮,且如前述朱橚的生母極有可能是孫貴妃,成穆貴妃孫氏在洪武七年(1374)已經去世,顯係謬誤,或另有隱情。

 

老頭插嘴:《勝朝彤史拾遺記》,明末清初人毛奇齡所撰筆記。毛奇齡得到其父所藏《宮闈紀聞》一書,發現該書載事不確,文不雅馴,後來參與編纂《明史》工作,他分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傳》,搜集到《實錄》等資料。但在《明實錄》僅得一些妃嬪的冊封年時、后妃薨喪葬諸禮節,于是取野史所記與實錄不符者,草成。《明史》完稿後,遂將剩餘資料,併合之《宮闈紀聞》,撰成《勝朝彤史拾遺記》,共計十六朝六十五傳。其實所錄者大都已入正史。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秋七月,明軍(胡大海)克徽州,當地耆老朱升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來攻的陳友諒中流矢死。二十四年(1364)正月,37歲的朱元璋即吳王位。顯然此時朱元璋自認羽翼已豐,而他的女人也由恩主郭子興家的女眷進入第三階段:被他打敗的對手的女人:陳有亮的女人(達定妃)、張士誠的女人、元順帝的女人(周妃)。

 

朱元璋喜歡姦淫對手的女人,作賤失敗的對手來滿足自己齷齪的心理。然而他在這些落入他手中的女人身上卻也看到人性的卑賤。女人為了活命,也為繼續榮華富貴,不但可以拋棄往日恩愛,迅速忘卻舊人;向殺夫、殺父的勝利者百般獻媚,甚至爭寵。這讓他對女人有了極負面的印象,他對自己的女人相當猜忌、百般禁錮。也然而隨著他的勢力逐漸膨脹,女人越來越多,一個人的精力根本不可能應付得來,於是難免有綠雲罩頂的時候,朱元璋對出軌的女人手段相當殘忍;馬后之前的孫貴妃,馬后之後的李淑妃、郭寧妃極有可能因得寵見妒,被其他女人打小報告,因此被朱元璋暗地裡賜死,只是不見於史。以下是幾個見諸於史的個案:

 

充妃胡氏是濠州人,很早就成為朱元璋的女人。她比馬皇后(1332- 1382)年長,甚至可能也比朱元璋年長(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歲)。明初劉辰所著《國初事蹟》記載: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任十夫長時(1352),看上了喪夫守寡的她,但被其母拒絕。後來胡氏一家搬到淮安,趙均用盤踞淮安(1356- 1357)時,已成氣候的朱元璋寫信請趙均用幫忙,於是趙均用派人抓了胡氏,併同其母一起送到應天給朱元璋吃母女丼(趙均用顯然知道朱元璋喜歡幹老屄)。

 

老頭插嘴:

 

劉辰(1334- 1412),浙江金華人。曾從太祖下婺州。永樂初,預修《太祖實錄》,累官至北京刑部侍郎,《明史·卷一五0》有傳。

 

趙君用(1319- 1359),又名趙均用,蕭縣人,元末年淮北紅巾軍領袖。1351年,芝麻李起義,趙君用隨之,克徐州。1352年,脫脫攻徐州,芝麻李被殺。趙君用和彭大帶敗兵投奔由郭子興、孫德崖等人佔據的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後逐走郭子興。不久,攻泗州(今江蘇省泗洪縣)、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1356年,克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至正十九年(1359)初,張士誠攻打淮安,趙均用北走山東,投奔益都毛貴。不久,趙君用殺毛貴,毛貴部將又殺死趙君用。

 

胡氏大概在二十八歲左右跟了朱元璋(假定她生於1330年,1357年為朱元璋所得),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為朱元璋生了第六子楚王朱楨。當時朱元璋剛攻下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朱元璋高興地說,「這孩子長大後,把他封到楚地」。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楨受封為楚王。次月,41歲的胡氏母憑子貴,被封為充妃。

 

胡氏得寵,兄胡泉受蔭為定遠衛都指揮,侄子胡顯官至都督僉事。洪武十四年(1381),18歲的朱楨就藩武昌。年過半百的胡氏因受寵未隨子就藩(朱元璋一直喜歡幹老屄)。野史《罪惟錄》稱馬皇后死後,朱元璋曾想立她為后,唯後宮中內河發現死胎,內侍說是胡充妃所生,朱元璋於是虐殺胡充妃,拋屍城外。楚王來朝,求葬母,竟已找不到屍體。

 

《罪惟錄》也提到,朱元璋懷疑葛麗妃、李賢妃、鄗寧妃(一說即郭寧妃)有姦,將其殺死,用大筐盛著屍體,送出太平門外。胡充妃則拋屍城外。1390年處死達定妃,1398年迫李賢妃自縊,天潢玉牒提到迫李淑妃殉葬死。

 

老頭插嘴:《罪惟錄》原名《明書》,作者為明末清初之查繼佐,記載明朝至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罪惟錄》屬私修,內容正確性不高,修成後更不敢公開,一直在夾壁牆裡,辛亥革命後始公之於世。

 

《紀事錄》載,洪武年間宮廷內有大量浣衣罪婦,洪武二十九年,上疑其通外,將婦女五千餘人,俱剝皮貯草以示眾,守門宦者如之。

 

老頭插嘴:《紀事錄》是明初俞本所著,記載從至正十一年(1351)至洪武三十年(1397)間,元末明初之事的編年體私史。全書共兩卷,至清代已佚失。

 

洪武二十六年令:「凡婦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許再嫁。如不遵守,將所授誥赦追奪,斷罪離異。其有追奪為事官誥赦,具本奏繳內府,會同吏科給事中、中書舍人,於勘合低簿內,附寫為事緣由,眼同燒毀。」使明朝婦女守寡盛行。

 

朱元璋做過幾年和尚,對和尚、尼姑的花樣一直都很清楚,建國後他下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許落髮為僧,年二十以下來請度牒者,俱令於在京諸寺試事三年,考其廉潔無過者,始度為僧。」「民家多女子為尼姑、女冠,自今年,四十以上者,聽。未及者不許。」

 

《國初事蹟》記載:有幾個尼姑勾引廣德侯華高、越國公胡大海(已死)的妻妾請喇嘛做法事。朱元璋獲報後,下令「將二家婦女並西僧、女僧俱投之於河」。

 

此外,朱元璋亦創下明朝宮妃生殉制度。為了避免他死後,女人再臣服於其他男人胯下,於是有了「朝天女」與「朝天女戶」的創舉。

 

朱元璋死前詔令,未生育的嬪妃、伺候他的宮女都要殉葬。 嬪妃已有封號,娘家也有恩典;殉葬的宮女則稱為「朝天女」。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明史·后妃列傳》:「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死後屍身再移入孝陵陪葬。據說共有四十六人陪葬,其中宮人十數名,其餘為未生育的嬪御。

 

朝天女在明代初期曾維持了頗為長久的一段時間,歷成祖、仁宗、宣宗,皆用殉,多者至數十人,直到英宗朱祁鎮才廢止。

 

延伸閱讀:歷史上一對有情有義的皇帝夫妻

 

朱元璋幼年貧困,吃飯都成問題,遑論營養;青年時期長期征戰、擔心操心;當上皇帝後事必躬親,又鎮日裡想著如何殺功臣保皇位。而他竟能活到71歲,可能是天賦基因好,也可能當了皇帝養生補品吃的多,但他在性事上其實應該相當有節制,然而最主要的還是他「開工」的晚。

 

清朝的聖祖仁皇帝康熙十二歲大婚,大概十歲就開始幹屄。朱元璋25歲才結婚,婚後大嫂和二姐才「來歸」;就算最早來歸的二嫂,那時他應該也已二十幾歲了。

 

清史稿列出康熙的二十三位后妃,後人考證單是有名號的后妃就有四十二位,加上有寵幸記錄但沒有受封名號的最少六十四位。朱元璋的后妃在明史中僅列四個(馬后、孫貴妃、李淑妃、郭寧妃),由皇子皇女的生母來推算不到20人,死後陪葬約30人,加上見不得光的,合計約50人。比他早死的未生育嬪妃頂多10人,如果再加上這些,也就60人。

 

康熙一輩子共生了35個兒子,21個女兒。但是早年和晚年生的小孩大多沒養大,存活有敘齒排行的子女僅32人,男二十四,女八。朱元璋存活子女共42人,兒子26人、女兒16人。

 

康熙活了69歲,朱元璋多活他兩年。

 

延伸閱讀:康熙的真面目

 

朱元璋幹了60幾個女人,生下42個子女,不能說他不淫;但他能活到71歲,顯然他對性相當有節制。他淫,淫的變態,口味也重,但不常淫。他一輩子的精力主要花在打天下和殺功臣(治天下),女人只是他舒壓的發洩。

 

112.05.18彙整初稿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