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賤人
初識小賤人是民國七十一年三月,我和她同時調入合庫xx分行,那年我虛歲二十九、她二十八。爾後同事三年多,那幾年我倆幾乎沒什麼交集。印象裡有兩件事讓我記憶深刻,一是調入後半年裡,她的前男友不時來分行騷擾、求復合。她和他分手顯然分的並不順利,她的調動應該與此有關。為什麼分手?多年後我們在一起了,她仍不肯告訴我,但我約略猜出原因。
另一是民國七十三年的一個週六,那時週六還得上半天班。銀行中午對外停止營業,關門結帳與善後,真能下班通常已經一、二點了。那天中午我抽空回家帶剛滿周歲的兒子到公司「獻寶」,她表現的相當熱情與積極。穿著寬鬆洋裝的她,當著我的面蹲下身去逗弄我兒子,把上半身的內在美向我展示,多年後我才想到當時未婚的她是有意還是無意?我的反應從來就不快。
和小賤人開始「交往」是民國九十三年,那時她是xx分行的二襄,我是審查部的初專(三襄),一切都是命運巧妙的安排,如果沒有那次巧合的相遇,隔年合庫民營化她就優退離開合庫了。那陣子她男人身子出了狀況,情況似乎相當嚴重,虛歲五十的她以為男人要嘎了,想要找個寄託。我剛和無緣的麗美結束關係。兩人彼此都有那個意思,進展順利,卻未能一拍即合,半年後才合體。至於為什麼拖了半年才肯上旅館,多年後我約略猜出原因,似乎和當年她與前男友分手的原因類似(不是有「男友」未分手)。
那年她虛歲五十,我五十一,年過半百的兩人對身體鏈結都很有興趣,由一開始的一週一次,到一週兩次,甚至三次,一晃也過了二十年。
民國110年,虛歲67的小賤人在床上依然生猛,然而外表開始漸顯老態。還好,我變態地喜歡幹老屄,我喜歡看老屄發情的恥態,比她大一輪的淑惠,我一直幹她到75,直到她自己告老。
我的外表老的更早,經常幹屄的男人外表必然顯得蒼老也削瘦。老男人外表紅光滿面、富富泰泰其實是太監相,閹割後的豬公就是如此。
兩年後,民國112年,老頭步入古稀,身體各方面機能開始有感的老衰,歲月不饒人啊。然而夜裡醒來懶叫總是硬的,唯有這機能到老不衰,幹了四十幾年的屄,虛火一直很大。
她男人至今仍活的好好的。二十年前那場病是腎結石加上嚴重敗腎,腎結石後來開刀取出,敗腎的問題因為有老頭長期為他分勞,幾年靜養下來也好多了。聽小賤人自訴,偶爾還會開工履行天職。
二、阿芬
阿芬是雲林縣土庫鎮馬光厝人,當年對我來說「土庫」是個十分陌生的地名,和阿芬結婚我才知道雲林有這麼一個地方。那是個內陸的窮鄉僻壤,不濱海,沒有鐵路、沒有省道、沒有河流經過。土壤貧瘠,也缺乏水源,人們大多以種花生、大蒜維生,後來多了蘆筍。合庫通匯網遍及全省各地農漁會、信合社,土庫農會在通匯網裡是沒有獨立通匯資格的三級單位。
其實漢人拓墾土庫甚早,早年大肚番橫行,漢人移民無法由彰化通過台中地區北上,只能迂迴由斗六、林內進入南投竹山,土庫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土庫不像「打狗(高雄)」「貓狸(苗栗)」是平埔族語的音譯,或「番仔挖(番仔窟,今芳苑)」表示清代該處仍是平埔族的棲地。清領(康熙22年,1683)之前,土庫曾是洪雅族猴悶社的棲地,然而清領時該社已在歷史中消失。漢人拓墾至此,此地已無番人。
雍正元年(1723)土庫隸彰化縣。次年福建人薄昇燦開拓馬公厝聚落。雍正12年(1734),今土庫、虎尾一帶再歸大坵田堡,隸諸羅縣,北方的馬公厝、新庄仔一帶仍屬彰化縣。乾隆24年(1759),閩人郭、林二姓,到現今土庫之處開墾農地,定名黃吉崙庄,定居的墾民築土牆(土牛)以禦鄰近的番人,人稱「土庫」,後逐漸稱此處為土庫。乾隆27年(1762),屬彰化縣之馬公厝、新庄仔一帶,改隸新設之布嶼稟堡(後稱布嶼堡);屬諸羅縣之土庫一帶,分設大邱田東、西堡。
不知何時起,馬光厝變成張家庄,村民90%都姓張;雍正年間拓墾的薄氏家族已不見蹤跡。馬光厝張家地靈人傑,光復後出過一個省議員張賢東,兩個縣長張榮味與張麗善兄妹,還有立委張麗善、張嘉郡姑姪。
阿芬姓趙、不姓張,趙姓祖先自嘉義來到馬光厝,以「接腳」張家寡婦的方式落戶馬光厝。馬光厝趙家與部分張氏同母不同父。趙姓在馬光厝出現只有三代。
不管是土牛(溝)或土庫的地名都表示早年該處曾是漢番交界,漢番通婚雜交不可免。馬光厝張家與趙家都帶有平埔基因。
阿芬有四、五個同學和阿芬一樣因婚姻在台北落戶,過去四十年常有往來,她們都姓張,都有原住民的特徵,年輕時都很漂亮,然而早開早謝,衰老的很快。有些人過了五十,老番婆的模樣就顯露出來;有些人狀況好些,還能維持到六十。張麗善、張嘉郡姑姪就是一例。
民國七十年虛歲25的阿芬(左一)與阿美(左三)
民國九十年虛歲45的阿芬與阿美
民國九十六年四月虛歲50的阿芬與阿敏
民國一一三年十月虛歲68的阿芬與阿敏
看了以上照片,讓人唏噓。
三、ABBA
日前在抖音刷到一則ABBA的音樂影片《 I have a dream(我有個夢)》。ABBA樂隊崛起於老頭大學時期,老頭並不喜歡他們的歌,卻也略知一二,畢竟那是老頭刻骨銘心的青春年代。影片裡的老男老女和老頭記憶裡的模樣已經判若兩人,讓老頭唏噓良久,歲月真是把殺豬刀。
然而虛歲71的老頭自己都已面目全非了,何況年齡還略長於老頭的他們。
ABBA是瑞典的四人流行樂團,中譯「阿巴」,在充斥英美歌手的英語流行歌壇算是異類。團員包括: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Agnetha Fältskog)、比約恩·奧瓦爾斯(Björn Ulvaeus)、班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及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Anni-Frid Lyngstad)。字母縮寫(ABBA)源自於樂隊成員姓名的首字母,少數時候被記為Abba。1976年以前的樂隊宣傳材料中,樂隊標誌中的第一個「B」字母就已經被反轉過來了,成為迴文標誌。樂隊在1970年前後成立,1974年憑藉一首《滑鐵盧》在歐洲歌唱大賽中獲勝,從此爆紅,當年台灣也發行他們的黑膠唱片。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媽媽咪呀》(Mamma Mia)和《舞后》(Dancing Queen)。ABBA曾於1982年解散,2016年,高齡的他們再度合體至今。
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Agnetha Fältskog,1950- ),2013攝
比約恩·奧瓦爾斯(Björn Ulvaeus,1945- ),2013攝
班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 1946- ),2012攝
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Anni-Frid Lyngstad,1946- ),2013攝
當年的ABBA
如今的ABBA
ABBA樂隊的四名成員,從左上按順時針順序:比約恩·奧瓦爾斯、班尼·安德森、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攝於2007年。比約恩與昂內塔曾是夫妻,當年四人合照一定站在一起,現在一定不站一起
113.10.01彙整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