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個月台灣地震頻繁,老頭無意間看到一則地震的文章。這事老頭以往不曾知道的。當年從國校讀到大學,課本從沒提過。身為中國人,我想這事絕對值得知道,所以老頭野人獻曝轉載分享。
BBC 2020年7月3日
(摘錄)海原大地震是較少被人記得但在人類自然災害史上十分罕見的一次震災。
1920年12月16日晚20點06分,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震級估計為里氏8.5級,持續了十多分鐘,當時全球96個地震台都有觀測記錄,因此也被稱為"環球大地震"。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記錄震級是里氏7.8級。
USGS資料稱海原地震導致波羅的海波浪浮動幾十厘米,挪威西部兩個湖和三個峽灣出現湖嘯和假潮。另有記載稱日本的儀器測到地震表面波繞地球一圈。
海原地震夷平了四個城市,數十個縣城遭到破壞,估計死亡人數最少20萬,最多28.82萬。
搜狐 2023-06-11 17:41
一百年前的甘肅海原曾經發生過一場大地震,這場地震被稱為「海原大地震」,也叫甘肅大地震或六盤山大地震。
當時的甘肅海原是如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1958年10月甘肅海原大地震永久定名為寧夏海原大地震。
一、海原大地震是世界上最強的地震之一,相當11.2個唐山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發生在民國九年,1920年12月16日,也就是說這場大地震已經過了100年。海源地震的強度等級8.5級,震央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與大溝門之間,震央強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
地震紀念碑
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幾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這場地震,被稱為「環球大震」。是世界最強的地震之一,也是中國20世紀最強的大地震。
地震波及的範圍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安徽、北京等17個地方,較近的西安、新疆等地也出現了房屋倒塌的現象。地震有感面積達251萬公里。地震餘震就持續了三年之久。
二、地震造成人員巨大傷亡,是天災亦是人禍
海原大地震發生在晚上,人們還在睡夢中,來不及逃脫,有的人被活活砸死;有人受傷困在倒塌的房屋內,沒有得到及時營救,最後悶死在了窯洞裡。
而那些在大地震受傷的人,更需要得到救治,但災後的救災物質匱乏,他們無助的煎熬著,等待病死、疼死、餓死、凍死。到了晚上,狼群結伴到村裡啃食死去的人和牲畜,有時甚至攻擊那些還活著的人。
第二年春天,天氣逐漸變暖,活下來的災民都覺得可以不用挨凍了。但是政府不作為,很多屍體得不到及時掩埋消毒,就造成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結果。有相當多的人,逃過了大地震,卻死在了這場瘟疫裡。
海原大地震最初的死亡人數大概是幾萬人,但當時的中國正是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忙著打內戰,抓壯丁,治匪患。哪裡有能力管地震中老百姓的死活!地震區域內的慘狀可以用哀鴻遍野,餓殍滿地來形容。
三、海原大地震前的預兆
海原大地震前有很多預兆,據《固原縣志》記載:居住在平原的一戶人家,家裡汲水的井繩有十丈,就在地震前,井水忽然升起,沒過井繩有五丈多;本以為是水旺,其實是地震的徵兆。
在海原震中心區域,地震發生前就流傳一首《搖擺歌》的童謠,歌中唱到:“搖一搖,天塌了,擺一擺,山塌了……”
海原大地震前有很多的徵兆,都昭示著這場災難的降臨:夏季大旱,氣溫奇高,又忽然驟降,飄起雪花;黑風四起,遮天蔽日;霧氣騰騰,日月昏暗。地下轟鳴,河水猛漲。雞不上架,狗吠不止;牛馬羊豬煩躁不寧,無故嘶鳴……
大地震前有太多的徵兆,然而人們並未警覺,其實警覺又如何!
四、遇到地震科學避險
我親身經歷過一場6.2級地震。那是2016年12月8日,坐標新疆石河子。當時我正在沙發上躺著,忽然感覺沙發晃了一下,緊接著聽見浴室的水管咔嚓咔嚓地響。我住在六樓,晃動比較大,頭頂的吊燈左右擺動,一個放在桌角的水杯掉下來摔碎了。
其實地震時往外跑,並不是正確的逃生方式,所謂大震跑不掉,小震不用跑。多看看地震避險指南,大有益處。
維基百科
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初七)世界協調時(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2:06(隴蜀時間19:06,如今大陸全境與台灣均採中原標準時間),震央位於中華民國甘肅省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規模為地震矩規模Mw8.25,最大震度達修訂麥卡利地震震度最強的12度。
據官方統計,約有234,117到273,400人死亡,主因是由於當地居民居住於窯洞內,因此難以抵受地震衝擊,死傷無數。繼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此為中國自然災難史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僅在海原已造成超過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內附近的縣城全被波及。
老頭插嘴:海原大地震規模等級十二,強度等級8.5,人數死亡23- 27萬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規模等級十一,強度等級7.4 & 7.5(兩次,前後間隔七小時),官方宣布的死者為24萬多人、重傷164,851人。考慮到傷員陸續死亡、失蹤者、其他災區死亡等,此次地震中死者至少300,000人。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規模等級七,強度等級7.3,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
按當時官方的統計,在甘肅省內有234,117人死亡,震央海原73,604人死亡。二十三萬死亡數字只單計甘肅省內的數字,但地震所波及的地方不僅甘肅內,在鄰近的省市均有嚴重死傷,所以死亡人數仍有斟酌餘地。另外,傷亡數字,由於當地未有確實統訊,因此無從考究。這次地震是繼嘉靖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後,死傷數字為全球地震的第五大。
這次地震震度被評定為十二級(XII),即最高級別,表示地震造成的破壞最大。由於地震造成了山崩及地裂,造成了滑坡現象,形成各式各樣的斷層,地形改變。當地居民住在黃土上,多以窯洞為居,由於黃土容易崩塌,所以災後海源各個村莊在地震後面目全非。因山崩滑坡,形成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當年正值冬季,當地居民是生活在四千至六千英尺之上,部份倖存者後來是死於天氣嚴寒。
當時甘肅省通訊網絡落後,只有簡陋的電話線網絡,難與外界接觸。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靳雲鵬派遣的調查隊(不是救災、救護)在四個月後才到達。
寧夏新聞網 2020-12-16 11:10:03
作者:莊電一
1920年12月16日,在我國西北地區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震級達8.5級,烈度達到12度,被稱作“寰球大震”,至今已過去整整100年。這次地震的有些問題,是多年後才搞清楚的,但仍有一些問題,至今仍存懸疑。與這次地震相關的傳聞、軼事仍在民間流傳。所以,對這次影響深遠的地震,我們有必要做進一步梳理,讓人們對此有更清楚的認知。
大地震釋放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海原大地震是我國有史以來3次達到8.5級以上的特大地震,也是我國20世紀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為17公里,地震烈度達到了最高的12度,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等於投了1000多顆原子彈、2.2億噸TNT炸藥。地震持續了十幾分鐘,餘震持續了近3年,其中最大的一次餘震超過了7級。地震波及的範圍很大,是名符其實的「寰球大震」。
大地震的名稱何以多次變動
「海原大地震」並非最初的命名,早期因未找準震央,便因地震重災區在六盤山區、而海原縣當時又歸甘肅省管轄(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時,才與鄰近幾縣劃歸寧夏),所以有人就籠統地稱之為「甘肅大地震」或「六盤山大地震」。 195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專家透過考察,最終確定震央在海原縣境內的甘鹽池與西安州之間,也被稱為甘肅海原地震。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海原縣劃入寧夏,才最終定名為「寧夏海原大地震」。
大地震波及的範圍有多大
海原大地震是中國史上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省區市均有明顯震感,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里,四座縣城被摧毀,數十座縣市遭受較大破壞。
大地震震亡人數到底有多少
海原大地震在寧夏、甘肅和陝西的53個縣中均造成了大量傷亡,其中海原、固原、靖遠、隆德、會寧、靜寧、通殲七縣死亡人口均在萬人以上。但因受原始檔案資料缺失、統計標準不同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總死亡人數一直說法不一。1921年初,甘肅震災救濟會統計為30餘萬人,可能有估算的成分;同年3月初,《中國民報》報道為359,842人,這就很具體了;同年,中華救災協會《救災周刊》統計數為266,167人,與同一年的前一個統計數據有9萬多人的差距;同年秋天,翁文灝、謝家榮在實地調查後向上呈報的數據為246,004人,人數又大幅度下降;1922年,謝家榮在文章中稱死亡人數為234,117人;1996年,樓寶棠主編的《中國古今地震災情總匯》確定為235,502人;2003年,甘肅省地震局研究員劉百篪的考證數為273,465±9700人;2008年,寧夏地震局曾憲偉認為死亡人數應為258,707- 283,407人;2010年,寧夏地震局認定為26萬餘人至27萬餘人。不久前,又有媒體通報死亡數字為28.82萬人。目前,多採用27萬餘人的說法。
震央為何那麼晚才確定
地震發生時,我國還沒有地震監測機構。國外的監測,震央位置的確定則各不相同。曾有外國人繪製的地震圖,竟將距海原縣約200公里的甘肅省平涼市定為震央。後來,又有人因固原(即今固原市原州區)震災嚴重而將震央定在固原,但因地震災害不止固原、其範圍也很大,便籠統地稱之為「六盤山大地震」。1921年4月至8月,由北洋政府委派的以翁文灝為首的考察組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考察,明確指出震中不在固原,而在災情更為嚴重的海原,但當時未能確定震中的準確位置。195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增建等6位專家對海原縣的李俊堡-縣城南-甘鹽池之間的地震斷層帶等遺跡考察後,最終確定了極震區的位置、範圍、走向,確定震央在海原縣的甘鹽池至西安州之間。
大地震的訊息是怎樣發出去的
海原大地震發生時,我國西北地區還相當落後,海原縣甚至不通電,也沒有電報局,外界無法及時取得災情最嚴重地區的相關資訊。海原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最終是由固原電報局發出的,並且是在事發多天之後。之所以未能及時發出災情消息,是因為固原電報局也在地震中遭受毀滅性的破壞,不僅房舍倒塌,設備也被毀。最終,3名電報員是在由席子、布料、門框臨時搭起來的電報局,向外界發出這一令人痛心、震驚的地震訊息。但遺憾的是,這份電報竟在一個月後才被發現、上報。
大地震實地科考艱辛異常
資訊報送不及時,抗震救災不及時,災情調查和科學考察也慢了半拍,而大地震實地科考更是歷盡艱辛。1920年,不僅寧夏的銀川不通火車,連甘肅省的蘭州也未通火車。自北京西行,到西安即是終點。
老頭插嘴:1927年四一二事變(上海清共屠殺)後,鮑羅廷(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暨蘇聯駐中國廣州政府代表、國民黨「聯俄容共」政策的制定者,1923 - 1927在華)遭到國民黨南京政府通緝。6月武漢國民黨政府驅逐鮑羅廷,鮑氏無法經海路回俄,乃循鐵路,經徐州、洛陽至西安,在西安換乘汽車穿過戈壁,在蒙古搭專機回俄。
1921年3月6日,國際飢餓救濟協會前往考察的克勞斯等人先到達西安,經甘肅省的涇川最終到達平涼,才開始考察。當時震區多數地方不通公路,也沒有適合的交通工具,考察組靠騎驢子一路輾轉趕往固原。因當時野狼出沒、交通十分不便,他們到達固原後,看到極為嚴重的災情,便再沒有繼續向北走,也就未到震災更嚴重的海原等地進行考察。
翁文灝一行6人於1921年4月15日離京,他們經呼和浩特、銀川到達蘭州,而後進入震區,經會寧、靜寧來到固原,經平涼、天水返回蘭州,整個考察歷時4個月,艱辛異常。
大地震災區經歷了哪些磨難
海原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罹難者不幸,倖存者日子過得很艱苦。在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痛苦中,他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度過了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光。地震不僅震塌了所有房屋,壓死了牲畜、壓埋了糧食、壓壞了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在清理地震廢墟的同時,災民們搭起四面透風的窩棚,將麥場上尚未脫粒的麥子收回來用手搓,然後煮著吃,勉強維持生命。而震後的一場大雪更是雪上加霜。天寒地凍,無衣無食,讓他們備受煎熬。次生災害,隨時威脅地震倖存者。
由於地處偏遠、經濟落後、資訊閉塞,當時並沒有組織有效得力的救援。在北京讀書的甘肅籍學生和一些民間團體曾組織募捐活動,這對受苦受難的災民來說是些許慰藉,但在巨大的災情面前,這些捐贈顯然是杯水車薪。
令人稱奇的是,在度過災難的倖存者中,有人堅強生活,活到了百歲左右。到2005年,海原縣至少還有8名地震倖存者。
大地震的傳聞
關於海原大地震的傳聞很多,傳播也很廣,這裡只說幾例。
㈠商販的警告
如此強烈的大地震,震前是否有徵兆或預警,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根據一些地震倖存者回憶,地震前,曾有行為怪異的商販一手拿桃、一手拿梨,沿街高聲叫賣:「桃!梨!桃梨(諧音:逃離)!桃梨!」一連多日沿街叫賣,但無人理會。事後有人幡然醒悟:他是不是在向當地人發出預警,勸人們趕快逃離?這個傳聞的可信度有多高,很難判定。
㈡童謠的隱喻
地震前,有一首不知何人作詞、作曲的《搖擺歌》在海原的兒童中傳唱:「一碗羊肉搖一搖,世上的好人搖搖擺,賊殺了……大豌豆開花搖一搖,麥出穗,咱兩個名聲搖搖擺,死去了…」據說,這首童謠在當地一度很流行,許多小孩都會唱,有人在幾十年後仍記得,但地震發生後,就再也沒有人唱了。這個童謠,是否預示這場大劫難,不得而知。
㈢商隊的奇遇
據說,有一支駱駝商隊途經海原縣的甘鹽池,剛巧碰上了地震,地震將大地震開一道寬寬的裂縫,整個商隊的人和駱駝連同攜帶的財物全部墜入其中。很快,地震又將裂縫彌合,商隊在公頃間便無影無蹤。震後曾有人前來尋找舊跡,試圖挖到珍寶,最後一無所獲。
㈣鹽販的迷惑
據說,地震時有2個鹽販住進海原縣西安州一家小旅館,結果被倒塌的土牆掩埋,生死不明。幾天後,店主將他們從泥土中挖出,2人居然毫髮無傷。店主要向他們收取7天的住宿費,兩個人一臉迷茫,「我們昨天才住下,怎麼要收7天的住宿費?」原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泥土中睡了多久,待店主說明情況才恍然大悟,並越傳越神秘、越傳越離奇。
㈤大地震留下的重要遺跡
海原大地震留下了許多地震遺跡,有些遺跡至今仍清晰可見,具有極為珍貴的科考價值。
㈥山崩
海原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崩。高山自坡頂如刀削般劈開,大量的泥土順勢而下,形成一段段滑坡,當地人稱這種現像是「山走了」。這些滑坡,在海原縣境內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李俊鎮的徐家溝到蒿內有2公里長的滑坡,滑坡土石有上億立方米,山體也向前移動了1公里。
㈦堰塞湖泊
今天,在海原縣、西吉縣及週邊地區,分佈著許多湖泊,其中多數湖泊都是因山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李俊鎮境內的大土石流就形成了面積約1000畝的李俊湖。而像李俊湖這樣的堰塞湖,在海原縣還有許多。同樣屬於地震重災區的西吉縣,竟有40多個堰塞湖,成為黃土高原上獨特的景觀。其中,黨家岔堰塞湖面積最大,有190萬平方米,蓄水總量達1100萬立方米,有十餘種魚和近十種珍禽棲息生存,後改稱為「震湖」。
㈧西吉彩鯽
在西吉縣的堰塞湖,生長著一種彩鯽,與普通鯽魚差不多,但其體色如金魚般鮮麗,有純白、純紅、純黑、黑紫的,也有雙色、三彩、五花的。令人稱奇的是,它們只在堰塞湖中才能保持其五色花紋,環境一變,彩色花紋很快消失,至今無人對此作出合理的解釋。西吉彩鯽到底是何方神聖、來自哪裡,相關議題已引起水產、遺傳和生物科學工作者的注意。
㈨長長的斷裂帶
大地震能量巨大,將黃土高原撕裂,在地面上便形成了一條跨越寧夏、甘肅多縣的斷層帶,總長達237公里。在地面上看這條斷層帶,還不十分明顯,但自空中鳥瞰,斷層帶清晰可見。
㈩地震「搖路」
大地震讓海原縣大地嚴重扭曲、錯位,有些高地變低,有些窪地卻變高,部分地方地勢高低也不那麼懸殊了,這倒給行人行走帶來了便利,順著斷裂帶走的人多了,漸漸走出了一條條小路。因為這些小路是地震搖出來的,當地人便形像地稱之為「搖路」。
(十一)田壟錯位
大地震以無堅不摧的能量改變了地形。海原縣甘鹽池一帶大地嚴重錯位,左旋右轉,有的地方位移達4公尺至11公尺。農田的田埂本是耕作的產物,現在成為錯置的標記。這樣錯位的田埂,幾十年後還能看到。大地震的破壞力,令人驚駭。
(十二)百年震柳
在海原縣西安鎮哨馬營,有一株約有500年的古柳被人嘖嘖稱奇,其原因並不是它的“長壽”,而是因為大地震的左旋錯動形成的錯位,剛好從它的根部穿膛而過,將它劈成了兩半,但它的上部仍然連為一體,且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遭受如此「酷刑」還能活下來,百年震柳已成為研究大地震的活體標本。
(十三)大地震的“貢獻”
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災難,也留下了科考資源,讓人們有機會重新認識大自然,並且有了相當重要的新發現。
(十四)海原縣發現石膏礦
山崩地裂的大地震,震破了地球的五腹六髒,讓深埋地下的石膏重見天日。在海原縣李俊鎮,大地震不僅震出了山體滑坡,也震出了黃土下面的石膏。經過考察,這裡石膏的儲量位居寧夏首位,曾被大規模開採。為了保護山崩景觀和石膏資源,地方政府專門為此下達了禁令。
(十五)找出地震規律
2007年,相關研究人員在海原成功進行古地震探槽研究。他們在甘鹽池的鹽湖上開挖了一個長10公尺、寬4公尺、深4公尺的探槽,結果不僅在不同地層看到不同年代的降雨狀況,也發現了豐富的地震破裂現象:探槽中的韻律性、面狀分佈十分清晰。這次科考,有個驚人的發現:在先前的6000年,海原一帶曾發生過6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千年爆發一次大震。這對未來大地震的預測、預警,無疑有重要參考價值。
(十六)拉開地震科考序幕
當時,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震科考,而海原大地震,由此拉開了地震科考序幕。在考察海原大地震後,我國地質科學工作者不僅提交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學考察報告,繪製了我國第一張震區烈度等線圖,而且第一次遠赴布魯塞爾在世界萬國地質大會上介紹海原大地震的相關情形。此後,又興建我國第一座地震台——鷲峰地震台。海原大地震之後所進行的許多工作,創造了我國地震史上的多項第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14.01.29彙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