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330832-4116638695_n.jpg

維梅爾畫作(局部)

 

月前不經意在圖書館的還書箱看到吳祥輝先生的「驚歎愛爾蘭」,吳先生是我成長年代的風雲人物,建中畢業後公開宣布拒絕聯考,被報章媒體大力報導。爾後大張旗鼓入伍服役。服役期間出了兩本書,當年都是暢銷書。退伍後投入黨外運動,他在黨外的輩分很高,但由於一直居於幕後,所以名氣不大。

 

黨外成了民進黨以後,由於理念的關係,任何派系當道他都一直是非主流。近年來他淡出政治,帶著寵物周遊世界,兩、三年就出一本「遊記」。從他書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四十年後的他已由宜蘭鄉下小雜貨店老板之子變成是家財萬貫的成功人士,幾段婚姻後也擁有一隻有氣質又可愛的小寵物,讓人感嘆搞政治還真是個獲利豐厚的行業。

 

他並不是個好的遊記作家,他的財力和玩法也不是一般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可以參考的。書中他對觀光景點介紹不多,多的是以政治人物的立場和角度談「他山之石」的課題,還有他和寵物的恩愛。第一個被他挑選出書的國家是芬蘭,原因是芬蘭如同台灣,芬蘭被異族統治了七、八百年,台灣祇有四百年。其實世界上被異族統治過的國家多如牛毛,埃及、印度、波斯都被異族統治上千年,選中芬蘭是因為出書當時芬蘭連續五年(2002~2006)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成長競爭力」全球第一的國家。對一個自認被外來政權長期統治,又有良心的台灣人來說,這是個值得參考的國家。

他在書中指出的芬蘭優點,還有後面提到愛爾蘭、挪威的兩本書,都讓我再三思量。誰不希望台灣成為個有出息的國家、台灣人是個值得驕傲的新民族?

 

但是他以芬蘭傲人的「成長競爭力」做開頭,卻讓我不能不有些意見。

所謂「成長競爭力」,其實是個文字魔術,這是當前台灣很多政客喜歡玩的把戱。

「成長競爭力」和「競爭力」是兩碼事,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是拳頭最大的國家:美國。但美國的「成長競爭力」並不高。這道理就像在學校裡成績好的學生進步的空間不大,反而是成績中下的學生如果努力,進步的潛力很大一樣。芬蘭是個小國,面積雖然有台灣的九倍多,但都在天寒地凍的極北,大多是無人之地,人口祇有五百萬,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更糟的是糧食生產一直無法自給,即使目前的科技,還有80%的糧食需要仰賴進口。這種國家就像新加坡一樣,再有競爭力也禁不起馬來西亞的禁運和封鎖。

 

遺憾的是,台灣和芬蘭一樣,沒有講拳頭的本事與條件,談不上競爭力,祇有講講「成長競爭力」。

芬蘭值得驕傲的是她的樸實、正直、守法的國民性,但這是台灣人學不來的,台灣的政客嘴裡再怎麼嚷,也沒能力讓台灣人變成像芬蘭人一樣守法與正直。何況野心的政客也不想如此,那會讓自己失去選票。一個標榜為弱勢族群謀福利的政黨,當社會裡的窮人少了,他如何生存?這是件很諷剌的事。

 

依照2011年的統計,芬蘭的自殺率不低,起碼高於台灣。和台灣相關的國家大致如下:南韓排第三最高(自殺率是28.1,十萬人為單位,以下同。),日本排第八(21.7),俄羅斯第十四(19.6),被台灣白癡媒體為幸福國度的不丹第二十(16.2),芬蘭第二十一(16.0),台灣第二十四(15.1),香港第三十二(12.2),美國三十三(12.0),新加坡第四十八(10.3),中國第六十三(6.9),很諷刺的是落後又不時天災地變的菲律賓,一個颱風總會死個上千人,人們卻貪生怕死很少自殺,菲律賓的自殺率祇有2.75%,世界排名第九十

 

各國表面上的自殺數據並不能真正或明確的表示什麼。

動不動就要切腹的日本人,自殺中很多並不是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太有責任感,不時想以死謝罪。講究好死不如賴活的中國人有極強的忍耐力和生命力,自殺率低並不表示中國人都生活在幸福中。另外像日本這種高齡化國家,很多自殺的人是因為久病纏身而自殺,一個本來可以活到八十五歲的老人在八十三歲時因為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而自殺,把這個數字算入自殺率實在沒什麼意義。

然而像南韓,他不是個知恥的民族,也不是個老齡化國家,但他的自殺率幾乎是台灣的兩倍。競爭力如果是用自殺率換來,值得嗎?

台灣的政客嚷著競爭力,民粹們卻要少幹活領高薪,台灣永遠不會有競爭力。

 

由自殺率的衍申,我又想到痛苦指數和幸福指數。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美國新凱因斯學派經濟學者亞瑟奧肯在1970年代提出的觀念,是總體經濟的一個指標,以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總和來表示全體人民對經濟生活的感受。理論上,通膨率和失業率都得維持在二%以下,超過這數據政府得以財政與貨幣手段來調整,然而談何容易。大多數的國家痛苦指數都超過四%,人民照樣過著日子,痛苦指數十%的國家和十五%的國家,人民過的生活並無多大不同。但這指數有個上限,祇要颷破上限,國家社會就會造成動亂,這就是中國史書講的民不聊生的情況,也是當年國民黨丟了大陸的主因。這是幾年前阿拉伯世界發生苿莉花革命的主因。那陣子台灣有一伙人也不時嚷著景氣很不好就是這原因,然而台灣的痛苦指數並不高,用嘴巴可以唱衰執政黨,卻唱不出革命。

 

幸福指數和痛苦指數一樣是總體的概念,但卻是個抽象的概念,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衡量。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由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落後的不丹因為與世隔絕,人民物質生活一直相當簡陋,舉辦奢華婚禮的不丹國王提出愚民口號,運用知足感恩、期待來世的佛教思想,不要臉的自認不丹是幸福國度,有趣的是白癡媒體跟著大力吹捧。小番王提出的國民幸福指數是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諷剌的是,小國寡民被世人認為幸福的不丹人自殺率高居世界第二十,比台灣還高。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GDP(國內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準,但幸福能衡量嗎?靠著觀光客和爬聖母峰的登山客施捨過日子的國家稱得上幸福嗎?幸福的國度自殺率為什麼居高不下?另外,落後的不丹講環保實在也是個不要臉的說法,菲律賓、印尼和巴西都有大面積的國土未開發,是無力開發而不是考量到環保的因素,不丹也是如此。外面的世界科技突飛猛進,然而幾百年來不丹人民生活一成不變,幾乎還停留在十九世紀,沒有戰亂是外人根本對他沒興趣,這種國家實在沒資格講環保。

 

順便一提,即使是公正客觀的數據還是會有盲點。

吳祥輝先生在最近的一本大作「驚恐日本」中提到日本目前社會新鮮人剛進職場起薪約為台幣六萬八,相對台灣年輕人的22K,似乎令人羨慕。台灣有不少人一直嚷著台灣的薪資水準,或所得水準一直倒退嚕,祇有二十年前的水準;那些人也拿最近韓國年輕人起薪有台幣七萬來攻擊執政黨並搧惑年輕人。但吳氏在書中提到日本的物價是台灣的三倍,如果以購買力換算台日年輕人的所得並沒有差別。更不提二十年前,正是台灣經濟起飛後的結果,當時景氣大好,是股市頻臨萬點的時代。爾後台灣開始沈淪,是誰的錯?

 

以上拉里拉雜的介紹幾個名詞,希望大家都能認清事情的表裡,不要被表象都蒙蔽。

很多人都說數字會說話,其實數字說的話還是要再多思考,數字不會騙人,但人會騙人

不祇是數字說的話,政客們說的更是要再三思量。

人,不要做個祇會正面思考的人,更不要祇會表面思考。103.08.27

 

 

關於吳祥輝先生的生平與他的大作的介紹,敝人除了本文外,尚有:

 

一個傑出父親教育兒子的方法 

管窺挪威 

泰山與鴻毛論那個義字 

談競爭力與幸福指數 

老男人的嫩妻管理 

何處惹塵埃?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