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國國旗相彷的波多黎各國旗
日前提到英裔美國人殖民北美初期,在那場美國史稱為「法蘭克國王的戰爭」中,把鄰居的印第安男人全殺光,婦女則在受到淫辱後被賣到西印度群島,又受到黑人的姦辱。(另見拙作:印第安悲歌:法蘭克國王的故事 & 美國初期殖民的悲哀 & 美國白人三百年來的惡夢)
這段歷史讓我想起目前世界上有一個奇怪的「國家」:波多黎各,領土約是台灣的四分之一(9,104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七十萬的波多黎各(2010年統計資料),有很多黑人和印第安人混血種,就是當年美國人造的孽。當地的印第安原住民早就被西班牙人殺光了,混血種的母親就是當年被賣到這裡的美國印第安人。
台灣民眾當年看世界少棒、青少棒的比賽,對波多黎各不會沒有印象,這國家也曾算進台灣邦交國之中。其實波多黎各不是一個國家,說好聽他是美國的海外領土、未加入聯邦的自治邦,其實就是美國的殖民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僅存的殖民地。
故事要從六百多年前說起,1493年哥倫布的第二次航行曾到此島,將島命名為聖胡安島(San Juan),以紀念天主教聖人、耶穌的表兄施洗者胡安(英語稱為施洗者約翰)。當時島上的居民是印第安人,然而不久島上的印第安人就被西班牙人殺得一乾二淨。此後西班牙在此地建立了殖民據點。1509年取名為波多黎各的行政中心建成,其後日漸繁榮,名聲遠播。不知何故,西班牙殖民政府在1521年將島名改為波多黎各,原來叫波多黎各的首府則改名為聖胡安。
為了抵禦歐洲其他國家的爭奪,西班牙人在首府聖胡安周邊修築了很多堡壘。這些堡壘在往後的三百多年成功的抵擋了法國、荷蘭和英國的進攻。1809年西班牙將波多黎各提升為海外省。1868年波多黎各爆發爭取獨立和自由的起義,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史稱「拉雷斯呼聲」,然而很快就被鎮壓了。
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爆發戰爭,美軍因地利之便,迅速出兵佔領波多黎各。這場美西戰爭以西班牙戰敗收場,當年底兩國在巴黎訂約,西班牙將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自此波多黎各成了美國的殖民地,由美國派任總督統治。比波多黎各早三年,1895年台灣也因清日戰爭而割給日本,由日本總督統治。台灣割讓後台人立刻成為皇民,然而二十年後的1917年,美國才給波多黎各混血土著美國公民的身分。1930年代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的領導下起義,第二次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但不久也因美軍的鎮壓而失敗。二戰結束後,全球各地興起殖民地獨立的風潮,美國因戰略位罝並沒讓波多黎各獨立,拖了四年,到了1948年才勉強讓波多黎各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但殖民地的身分並未改變,也未能自治,總督仍受美國政府監督。1950年,二名波多黎各人剌殺美國總統杜魯門失敗,當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發生武裝政變,但然而一天之內即以失敗收場,事後百餘人被逮捕。
兩年後美國終於給波多黎各人自治,1952年波多黎各頒布了自己的憲法,憲法中確立波多黎各為美國所屬自治邦的地位。1997年美國在波多黎各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的議題是波多黎各作為美國第51州加入聮邦,投票結果反對居多。然而十五年後,2012年波多黎各再次公投,這次公投有「成為美國一州」、「擴大自治權」和「完全獨立」三個選項讓投票者選擇。61%的民眾希望成為美國第51個州,33%希望擴大自治權,僅有5%的人贊成完全獨立。但與十五年前的公投不同的是,上次公投是由美國國會主導,公投結果將被視為美國法律為美國政府所接受。這次公投是波多黎各自治政府主導,對美國沒有拘束力,美國國會迄今仍未接受這項公投。所以波多黎各目前仍為美國的「未併入領土」。
也曾是美國自西班牙人手中搶來的殖民地菲律賓,1935年二戰勝利後美國讓其獨立,當時大多數的菲律賓人其實希望能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州,不過算起歷史淵源與戰略地位,菲律賓應該排在波多黎各的後面。台灣那伙不時嚷著台獨的人背地裡一直受著美國政府的眷養,一直不承認中華民國,一直認為台灣主權未定。他們嘴裡嚷著獨立,卻不敢獨立,畢竟他們也怕老共打過來,所以他們需要美國阿公的保護,他們心底一直沒說出的是他們也希望能成為美國的屬地,不管是殖民地,還是第5N州。可惜一直事與願違,何況前面還排著兩個老大哥呢。(波多黎各對美國具有相當的戰略地位,他幫美國守著後門,鉗制著中南美。相對的,遙遠、貧窮又落後的菲律賓對美國祇有負擔.併吞菲律賓並沒有實質價值,幾年前美國連租借的海空軍基地都可放棄。至於台灣,除非老美吃錯藥,想和老共對著幹,否則他不會幹傻事。)
當年電視瘋狂轉播少棒、青少棒時,政府和媒體從不肯老實地告訴我們波多黎各的真實身份,一直到現在還是不肯講。祇有台灣四分之一大的波多黎各要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實在太小了。台灣最近幾屆總統大選,候選人必到美國朝聖,接受美國人的面試與欽點,回國後彼此炫耀著見了哪些美國小官僚,台灣算是美國的藩屬?還是次殖民地?或者祇是牽制中共的一個砲灰?令人遺憾又痛心的是,數十年來醜陋的政客一直不肯坦白台灣的地位與處境,媒體也不肯揭露真相,同胞們更不肯面對現實。103.01.03初稿,104.11.15增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