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初期患者會有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股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命名(該國舊稱薩伊),1976年此地首次爆發的大流行與死亡,往後至今共曾發生過四次流行感染。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藉由體液、黏膜、皮膚等接觸造成感染。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依波拉是一種病毒,它攻擊人的血液系統。
感染依波拉病毒的症奬被醫學界稱為出血性發燒,它會使患者全身器官出血以致死亡。
伊波拉病毒通過細胞內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細胞內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後一種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伊波拉病毒可侵襲哺乳動物體內多種組織細胞,例如巨噬細胞、纖維原細胞、內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和腎上腺皮質細胞等,並造成臟器壞死和組織糜爛出血。
依波拉病毒是透過體液傳染,具有高度傳染性疾病。
病毒透過患者的體液傳輸與傳染,病毒可透過血液、汗液、唾液、精液或其他體液排出。
儘管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但仍有一些人能倖存下來。他們須經常接受檢查,以確保其體液裡不含有病毒。據悉,有男患者痊癒40天後還能通過性行為把病毒傳播給他人。這種病毒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體液傳播。因此,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家屬最容易被感染。
依波拉並不會由空氣傳播病毒,所以戴口罩功效不大。
依波拉是極度致命的,50~90%感染依波拉病毒的人會死亡。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感染者會在數週,甚至幾天內死亡。
依波拉沒有已知的治療或治愈案例,也就是說目前醫學尚無法治愈,患者無藥可醫。
少數僥倖逃過依波拉病毒的患者,都是靠自體的防疫系統挨過病毒的侵襲。
依波拉症狀
•發燒
•頭痛
•腹瀉
•嘔吐
•關節及肌肉疼痛
•胃痛
•缺乏食慾
症狀因人而異,會突然出現。最初的症狀包括:發高燒(最少38.8攝氏度或101華氏度)、嚴重頭痛、股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疫症爆發前,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這些病都較常見。
伊波拉病毒進而引致腺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針孔。
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低於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腎、脾和肝) 並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及蛋白尿。由病發開始到死亡(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臟器衰竭) 通常為七至十四日。染病後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重器官衰竭。
典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21天。
對依波拉病毒的防護措施:
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
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
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並配戴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
。經常用肥皂洗手。
。避免與人有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自己準備自己的食物。
。消毒你的周圍。
*病毒無法在消毒劑,高溫,陽光直射,洗滌劑和肥皂生存*
•哺乳動物都是依波拉的攜帶者。
•熏蒸環境和妥善處理掉屍體!
•屍體仍然可以傳播依波拉病毒。
最重要的是,如果發現自己或他人有疑似依波拉病毒的症狀,立即就醫或促請就醫,以防止病毒擴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