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四個月遊民的Kristin Hanes
聯合新聞網 2016-08-30 11:22
美國居大不易,舊金山一位三十多歲前KGO電視台記者海茵斯(Kristin Hanes)無力負擔高房租,因此選擇當了四個多月的「無房遊民」,這過程中她不僅省下一筆錢償還了過去的債務,還累積一點存款。她寫下「為什麼我要在舊金山成為自願性遊民」(Why I Became Intentionally Homeless in San Francisco),將這四個月的經歷紀錄在部落格上,引來不少讀者閱讀關注,也引發熱烈討論。
海茵斯在文中提到,平凡如鄰家女孩的她,擁有一份電視台全職工作、喜歡健行跟啤酒,不像會是無家可歸的那種人,但她卻決定讓自己過一次「沒有房子」的生活。
因受夠了每月要付1800美金(台幣約5萬5千塊)的房租住在一間超小的套房,並眼見自己的債務不斷增加,不僅存不了錢還要跟債務糾纏八年。她決定把房子退租,將自己的家當放進出租倉庫中,並加入一間健身房以便使用免費WI-FI與洗澡,每天以車為家,在不同的露營地過夜。
海茵斯表示,這四個月的「無房生活」,她與男友走遍了海灣區的露營地,並且存下了他們全職工作的薪水,並於「無房生活」的第四十天還清了3,700美金(台幣約11萬)的債務,同時存到2,500美金(台幣約7萬7)的租金。除了還清債務,每個晚上他們在營地生營火、烤魚、喝酒、談吉他,對著成千上萬的星星高唱,聽著貓頭鷹深沉的鳴叫聲與打在棚頂上的脆亮雨聲。沒有房子也不用打掃,他們擁有更多空閒時間去健行,也藉機走遍優美聖地。
但她也在文中寫道,這場經歷對他們來說是場「有資本」的冒險,但多數遊民沒有玩這遊戲的資本,他們是真的睡在街上、橋下,在舊金山這大城市中有多少人被高昂的租金及壓力追逐著。而這次的經驗也讓她認知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實不需要那麼東西,簡單就可以過的很快樂。
有網友認為海茵斯這次的「無房生活」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跨出了平日生活的舒適圈,也有人說這城市中還有許多自由經濟市場下的犧牲品,而海茵斯短暫嘗試了新的生活可能。
老頭的話:
這位女士不算是真正的「遊民」,通常一般人觀念中的遊民是無家也無業,中文裡類似的說法叫「街友」,而這位女士有工作、有收入,比較貼切的說法是「無殼蝸牛」,她自己的說法也是Homeless。
遊民是個社會問題,他們幾乎一定會製造髒亂,也會造成鄰里的困擾,除了乞討外,部分遊民更會騷擾婦女與兒童。即使以美國的富強,也一直有遊民的困擾,而且比台灣更嚴重。有「大愛」的社會工作者一直認為國家社會有義務照顧遊民,也就是說拿納稅人的錢來養他們。虛偽的社會裡,有些「社工」嘴裡嚷著悲天憫人的大道理,其實他們祇有一張嘴的愛心,甚至藉著遊民來謀名、謀利,甚至謀生。
老頭一向認為一個人二十歲以前可以怪命運、怪父母,二十歲以後就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為什麼會弄到無家可歸的地步,自己不必檢討,別人也沒資格檢討他,但他自己要負全部責任,別人沒義務「幫助」他。當然,魯蛇們聽不下去,他們怪東怪西,怨天怨地,就是不檢討自己,他們生來就是要靠別人養的。
1960~1970年代美國部分年輕人因為反戰、反傳統、反政府而興起了嘻皮風,嘻皮可算是另類的遊民。一開始嘻皮們義正詞嚴地批評政府對公民權益的限制、大企業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無人道性。他們以公社的方式自力更生,天然食物、有機飲食的主張就是始自他們,他們也認為抽煙危害身體;往後台灣有不少人一直奉行著這些論調。諷刺的是,後來嘻皮們的生活裡其實祇有大麻(甚至吸毒)與雜交,他們逃避工作、逃避現實,也逃避社會責任;當然,最主要的是逃避越戰的征兵令。嘻皮為美國招致失落的一代。當年年輕的他們振振有辭,然而到了中年就再也玩不下去了;有人頓悟回歸社會,有人從此成為遊民。他們的人生被自己搞砸了,同時也拖累了他們的下一代,還有美國的國力。
台灣有些人一直認為遊民問題是社會福利制度不夠,是社會對他們的虧欠。這種拿別人的錢去表現他們愛心的人,總讓老頭頓首捶心。
聯合報 2016-08-30 05:15
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市政府無法解決遊民的住宿問題,愈來愈仰賴汽車旅館,上個月約有四千名遊民睡在四十六間摩鐵裡,每晚房價一六一美元(約台幣五千元),過去一年花費近五千萬美元(約台幣十六億元),全部由納稅人埋單,引起其他民選官員質疑。
紐約皇后區一家品質飯店(Quality Inn)一半以上的房客是遊民。紐約市遊民主管官員班克斯說,他希望住旅館的遊民人數能減少,但種種因素導致人數不減反增,遊民太多是原因之一。
八月廿五日晚上有五萬九千三百人住在遊民收容所,比白思豪市長2014年一月上任時多出六千三百人,其中四萬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有小孩的家庭成員,紐約市收容所幾乎全滿。
班克斯說:「這是長年累積的問題,我們有不讓民眾睡在街上的法律道德義務,在我們尋找建新收容所的地點時,旅館派上用場。」
市政府將關閉所謂的「集合住宅收容所」,目前有一萬二千人住在三千間公寓內,市政府官員說,這些公寓老舊髒臭,違反安全和建築規定。建新的收容所也面臨困難。例如,把皇后區一家智選假日飯店(Holiday Inn Express)改建成永久性遊民收容所的計畫遭遇當地居民守夜抗議。此收容所預定十月啟用。
班克斯會晤反對的居民,傾聽他們的不滿,他也在社群媒體被居民砲轟。
別以為遊民住摩鐵很享受,以皇后區的品質飯店為例,房門上貼著一長串規定:門禁時間為晚上九點或十點,視有沒有在學的小孩而定,晚歸就會被逐出;房間不准有訪客;不准用飯店其他設施,例如游泳池;遊民沒有房間鑰匙,必須由警衛送他們到房間。(老頭忍不住插嘴:在『難道窮人就不是人?』的台灣社會,這些規定恐怕滯礙難行。)
廿五歲的李奇夫婦有一個兩個月大的兒子,因叔叔家太擠,搬進摩鐵。李奇說:「他們給我們過期的冷凍食物,有時給我們三明治,沒有夾起司,根本是在監獄吃的東西。」
註:
蔡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兼副召集人、前台灣大子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前台北縣副縣長、扁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林萬億先生曾有一篇論文,題目叫「遊民問題的調查分析」(1994)。論文發表後隔年,林先生曾建議各級政府廉價租、借暫時性住宅以供應住宅發生困難的家庭,預防遊民家庭產生。並可洽租廢棄的旅館、廠房、學校、宿舍,改建為福利旅店以廉價租借給低收入戶者(詳見「遊民問題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紐約市的作法正是林先生十幾年前的想法。我想不是林先生高瞻遠囑,而是他們看的是同一本書。老頭沒年金可被改,也不再是遊民,老頭祝福林先生公侯萬代、壽與天齊。106.04.15初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