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網 2020年8月18日 06:00
有費城「景觀大道」之稱的富蘭克林大道 (Benjamin Franklin Parkway) 一處棒球場,6月族裔平等示威時,一群遊民在此紮營,隨後累積至近 150人。維權團體費城住宅行動 (Philadelphia Housing Action) 藉此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平價住宅。居民則指遊民遭政治目的利用。市長原決定7月17日前驅散,但後來取消,選擇與維權人士繼續協商。周一,市長肯尼表示談判無果,人群聚集恐影響公共衛生,宣布隔日將關閉該區域的最後通牒。
富蘭克林大道近22街,博物館、高級公寓聚集,擁有一流景觀。但遊民越聚越多,近期風災,市府並下令保護遊民,附近居民不滿日增。月前並發生一名男性遊民,僅穿那衣褲,潛入公寓車庫,企圖打開一名女性駕駛的車門未遂,被監視器拍下,社區互傳提醒。
羅根廣場居民協會 (Logan Square Neighbors Association) 主席、67歲的Colleen Walsh說,許多人看似理所當然地搭帳棚,當自己的家。近兩個月他眼見垃圾堆積、塗鴉、公然裸體、強行索討、睡在民宅前階梯上,從紅綠燈控制箱偷電,噴水池取水等行為,還有吸毒針頭亂丟在兒童球場。運動會主席John LaCorte則說,居民感到不安全,他長期贊助社區兒童運動比賽,很一切都被毀了。
維權活動組織者 Sterling Johnson 要求市府為遊民提供住處,表示瞭解居民的無奈,因為市府無能,很遺憾費城四處有空房,但許多人無家可歸。
費城爵克索大學 (Drexel University) 城市規畫研究員Kevin Gillen指,當地社區多為高教育居民,也有許多富裕的退休族,三房公寓月租4000元,最大的一處共有公寓,兩房售價最少75萬元。賓州大學城市規畫教授Akira Drake Rodriguez說,維權者是藉此抗議都市主義 (Urbanism) 。
79歲居民、退休的哲學教授Margaret Hogan說,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遊民應被照顧,但住在公園不是解決之道。這些人應被遷移,前提是滿足他們的需求。她不認為這是和平抗爭,指有激進份子在營地外巡邏,防止外人騷擾,也防止遊民離去,更像是牢籠。遊民看似無助,但維權示威者感覺有組織,操控遊民,滿足自己的政治目的。
世界新聞網 2020年8月19日
費城百餘名遊民在富蘭克林大道等地紮營訴求住房正義已逾兩個月,市長肯尼周一突然要求隔日需全數撤離。組織者費城住宅行動(Philadelphia Housing Action)當日結合「黑人的命也是命」阻街示威,並由律師提訴聯邦法院,要求法官制止市長命令。市府周二宣布暫停驅離,等待法官判決結果。市長表示,考量公共衛生及犯罪日增,仍準備強制執法。目前市議會持續居間協調,盼避免動用警力。
市長周二表示,當地如吸毒、暴力、隨地便溺等事件層出,難以容忍,且談判過程已盡量退讓,接受超過20項要求,但最後仍無共識,因為無法同意對方主要訴求,開放市住屋局 (PHA) 管理的空屋供無家可歸者居住,此舉需聯邦機構配合。
市府曾提出提供暫時住處,並由社服機構尋找長期住處。組織者表示,除非提供永久性住房,不會妥協。周二上午群眾並以鐵柵欄圍住營區,阻擋22街附近交通,示威高喊「這是我們的街道」。
Villanova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Stephanie Sena表示與學生一起完成訟案。義務代表遊民的律師Michael N. Huff 表示,周二親自將傳票送達市府,指市長違反憲法保障的集會權,且強制驅離會造成遊民損失個人財產,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Sena說,遊民集體搭帳棚,較能獲得關注,如醫療、食物捐贈、自來水等。這並非理想手段,但強制驅離並非答案。
費城遊民即景影片
世界新聞網 2020-08-25 17:09
百餘遊民在費城富蘭克林大道等地紮營逾兩月,訴求居住正義,要政府供低收入族群永久住宅。賓州聯邦法官周二裁定,市府可提早72小時警告後,進行驅離。法官Eduardo Robreno未接受維權團體費城居住聯盟 (Philadelphia Housing Action) 所提,遊民紮營屬集會示威行為,受憲法保護的說法。
本報先前報導,吸毒、暴力、隨地便溺等事件層出,市府已接到超過400件投訴,市長肯尼表示難以容忍,且談判過程已盡量退讓,接受超過20項要求,但最後仍無共識,因為無法同意對方主要訴求,開放市住屋局(PHA)管理的空屋供無家可歸者居住,此舉需聯邦機構配合。市府曾提出提供暫時住處,並由社服機構尋找長期住處。組織者表示,除非提供永久性住房,不會妥協。
市長立場是不引發衝突,上周原要求全數撤離,但因組織者結合「黑人的命也是命」由律師提訴聯邦法院,要求法官制止市長命令。市長宣布暫停驅離,等待法官判決結果,並由市議員出面協調。
世界新聞網 2020-09-29 03:15
居住維權組織動員上百遊民於費城市區紮營數月,要求政府提供免費住宅,因衛生及治安隱憂,民怨四起。示威組織之一費城住宅行動 (Philadelphia Housing Action) 周日宣布,已達成暫時協議,市府將提供50處由市府擁有的空屋,收留遊民。市府發言人Mike Dunn未證實上述協議,指示威方須先承諾何時撤離。
維權組織指,市府暫時同意設立基金管理這些物業,並交由民間負責,供收入2萬5000元以下者申請。直至上周雙方仍互不相讓,示威組織代表指此為重大進展,為表示誠意,示威者上周五移除富蘭克林大道、22街等營地附近的阻礙物,車流恢復正常。
上百遊民月前於費城「黑人命也是命」示威浪潮時,進駐多處空地紮營。維權團體之後介入,要求市府重視居住正義,但市長肯尼不同意提供免費政府住宅,指仍有許多申請者正排隊等候,這些遊民無權插隊,並下令驅逐。維權組織提告市府違反憲法保障的集會權,經法官判決敗訴,市府有權於提早通知,並保障遊民隨身財物前提下,進行驅逐。市長本月原決意驅逐,但最後一刻選擇繼續談判。
中時電子報 2021/09/05 14:55
作者/ 洛杉基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段影音,是美國人自己在加州洛杉磯郡的好萊塢市區及安那罕市區拍攝的。短短近兩英里路上,兩旁住滿了無家可歸的遊民,搭著帳篷以街道為家。滿地的垃圾,也不知道這些遊民是在哪裡沐浴如廁的。
我自己則是親眼在北加州阿拉米達市、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看到同樣的景象:滿街、滿公園的遊民,長期以帳篷為家。到了冬季,有些遊民就搭上末班公車,在街頭繞行幾個小時,靠車上的暖氣睡個覺,才不至於凍死街頭。政府公車單位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運行末班車充當是慈善事業。
這個令人沮喪的街景,讓許多美國人感到不安,也讓許多外國遊客,無法相信這就是位居全球首富的美國,怎麼會有這種不如第三世界國家的悲慘地方存在。
我上網查了一下,美國在阿富汗駐軍20年,共耗費了2兆美金。台灣的年度預算是2兆台幣。換句話說,阿富汗20年的軍事花費,可以讓台灣政府運作30年。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2兆美金軍費,最終還打了水漂,很多昂貴的軍事裝備,也落入塔利班手裡。如果把這軍費花在自己國內,不但可以建造許多臨時住所,讓這些遊民有地方棲身,還能提供生活費用讓他們有機會學得第二專長。也能讓加州建造一條往返洛杉磯與舊金山的高速子彈火車。技術最先進、最富有的美國,全國至今連條高速鐵路都沒有,也算是個奇蹟。
以民主制度自豪的美國,動輒就要第三世界國家也施行美式民主,但是自己卻無法做出良好示範,讓其他國家看到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可以做到人民均富、以民為主。多數家財萬貫的無良政客,自己拚命逃稅、節稅,卻要人民繳交高額的稅金,又無法好好使用人民納稅錢來造福低收入民眾,只會把大筆經費浪費在充當世界老大、國際警察的莫名其妙角色,除了滿足美國人的自大心理之外,對國內的國計民生,毫無幫助。
有些美國遊民,過去曾經是朝九晚五的白領,但是因為許多企業倒閉,導致失業人口增加。缺乏數位時代謀生技能的上班族,一旦失業,沒有了車子、房子,微薄的失業救濟金除了糊口,連房屋租金都無法負擔,只能在路邊搭帳篷過日子。有些比較幸運的,則是買了一部旅行車,把全部家當放在車上,充當是「移動式房屋」,隨遇而安。
相較於貧富極為不均的資本主義美國,中國的社會主義則注重在平均財富。最近中國政府出台「共同富裕」主張,照顧底層民眾的生活,解決貧富不均問題,或許就是以美國為借鏡,不讓大城市裡也出現這種滿街都是搭帳篷過日子的遊民出現吧。
遠見 2018-05-14
談到美國(USA),許多人心中都懷抱著不少美國夢,在流行文化的渲染、電影大肆鋪張的風靡下,世界各地都有人願意傾家蕩產或冒險偷渡,只為滿足自幼殷殷企盼的訴願,他們夢想在此飛黃騰達、實踐夢想,但如果我們只看見表面上渲染、鼓舞的美好,那背後你所無法窺見的人性現實,會是不忍卒睹的悲情。
根據美國居住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的統計數據,雖然自2010年以來,無家可歸的人口總數已經下降近14%,但美國仍然有近55萬人沒有固定的居所。
毫無意外的,像紐約和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擁有比小城市更多的無家可歸者,但事實上這些「遊民」所在每一個城市造成的問題,都是當局頭痛的無奈。
美國居住和城市發展部調查,這些無家可歸人數的統計,包含生活在緊急避難所或組合屋中的人數,以及街頭、橋下、汽車內或通常不用作住宅的其他地方;沒有自己的房子但與朋友和家人住在一起的人不算在內、居住在旅館或汽車旅館的人也不計算。總體來說,無家可歸的婦女、兒童和年輕人數據恐怕被低估。
而這10大無家可歸人數最多的城市,分別是:
10、費城(Philadelphia)
據當地非營利組織Project Home統計,該城的貧窮率為26%,工資低、住房成本過高以及交通費用不足都導致了費城無家可歸的問題。《Philly》報導,鴉片類毒品成癮危機也導致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
9、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紙醉金迷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就是個由金錢硬生生堆疊而成的城市,許多美國人懷抱著一夕致富的夢想來到此地,卻因此一夜間導致身無分文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根據內華達州無家可歸者聯盟稱,該城市仍然有大量無家可歸的青年,許多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8、波士頓(Boston)
在波士頓,6240名無家可歸的人中有3755人是有孩子的家長。根據《Boston Globe》的數據,在麻薩諸塞州總體上,無家可歸的家庭數量在過去九年中翻了一倍多,但因為氣候較冷,在戶外露宿的人相對較少。
7、聖荷西和聖塔克拉拉
聖荷西是科技重鎮矽谷的中心,但它也是美國最大的無家可歸城之一。一些遊民表示,他們從事全職工作,但仍然無力承擔該國最昂貴城市的房租。該市64%的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也居無定所,這是美國最大的比例。
6、舊金山(San Francisco)
雖然美國居住和城市發展部估計,在舊金山只有不到7000人無家可歸,但實際人數可能要高得多。根據地方當局和非營利組織統計,真正的無家可歸者人口在1萬到1萬2000人之間。這個城市只有1300個防空空間,這意味著許多無家可歸的人最終在街頭、帳篷營地和公園等地遊蕩。
5、華盛頓(Washington, D.C.)
華盛頓特區的遊民人數在2009年至2016年間增長了34%,美國市長會議對相關當局的分析發現:每10萬居民中有124人無家可歸。當地專家告訴《NYtimes》,美國首都的高額生活成本是讓許多人無法負荷的關鍵,特別是低收入勞工、單親家庭的母親,根本無法找到穩定、負擔得起的房屋。
4、聖地牙哥(San Diego)
像這份清單上的許多城市一樣,缺乏市井小民能夠負擔的房價,是聖地亞哥無家可歸的關鍵組成部分。根據《KPBS》報導,即便真正有能力承租,通常也因為空屋率低而無法安身立命。另外,市中心的都更計劃,使得廉價的單人旅店消失,迫使人們只能流落街頭;聖地亞哥還擁有全國第二大無家可歸退伍軍人人口,共有1156人。
3、西雅圖(Seattle)
西雅圖大量無家可歸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政府的租金上漲和削減。該市一直努力處理街道和帳篷營地中居住的人數;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是建造臨時屋作為遊民的暫時住房,但實際上只有幾十個單位已經建成。市長埃德默里(Ed Murray)也表示,他計劃推行徵收房產稅,以提供數百萬美元幫助解決無家可歸的問題。
2、洛杉磯(Los Angeles)
洛杉磯擁有比該國任何其他城市更多的遊民,包含無家可歸年輕人,許許多多都是為了追求電影夢和戲劇夢的嚮往。在這個城市內,75%的無家可歸者生活在街頭、車內或搭帳篷,這是全國第二高的比例。據《LAtimes》報導,這座城市居住成本居高不下,不僅物價高、稅金也高,如果又還找不到工作,其實真的會無法負擔。
1、紐約(New York)
在美國所有無家可歸的人當中,就有高達13%居住在紐約市。根據美國居住和城市發展部的數據,這個城市有大量的無家可歸的人,但只有大約4%的人住在街頭。據《NYtimes》報導,紐約無家可歸的人在法律上有權獲得住所,但由於缺乏住房空間,該市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將無家可歸者安置在酒店內。
住宅學報 1994 -01- 01
住宅學報2期 (1994 / 01 / 01) P87 - 106 作者/ 柯瓊芳
根據1990年户口普查資料,全美約有千分之一人口 (226,802) 是無家可歸的遊民。就地理區位而言,遊民主要聚集在中部大西洋區、南部大西洋區及太平洋岸的纽約、華盛頓、費城、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及聖地牙哥等地處陽光帶或具有工商大城色彩都市。造成遊民出現的社會結構因素極其複雜,不是任何一個單一因素所能完全解釋。分析全美1136個人口超過一萬又有遊民出現城市,我們發现,婦女離婚率高、人口多、白人比例低、低廉租金房舍比例高、及租金佔收入比例多都市,其遊民比例也高。至於人口10萬以上都市,其結構因素除了地理區位外,主要在於窮人太多。
110.09.03彙整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