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81-121)是東漢和帝劉肇(79-106)的第二任皇后,也是繼竇章德之後東漢第二個臨朝聽政的太后。鄧綏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她不像前朝太后竇章德把政權交給兄弟,自己一心一意祇想偷人。鄧綏實際掌握朝廷大權。歌仔戲裡太后自稱「哀家」,電視劇自稱「本宮」。她臨朝聽政自比皇帝,對臣下自稱「朕」。當然,她不會不找男人,但她自幼熟悉儒家造假虛偽的手法,不但擅於文宣,更擅於掩飾,最重要的是因為她相當崇儒,深得儒家官僚的「民心」,所以歷史沒有留下任何她淫亂的紀錄。
鄧綏是東漢南陽新野人,出身名門,祖父鄧禹是東漢開國元勛,官拜太傅。父親鄧訓曾任護羌校尉,以武功見長。史書上說她自幼天資聰慧,喜好讀書,不喜女紅。六歲便能誦讀史書,十二歲通習《詩經》、《論語》,志在典籍而不問居家之事。當然,這是她掌權後編造出來的文宣。
東漢和帝永元四年(92),虛歲十四的小皇帝劉肇不甘大權旁落,發動政變,藉「誣以謀反」將竇氏一族一舉剷除,同時拉下臨朝聽政的嫡母竇太后,正式親政。當年,初掌大權的小色鬼急吼吼地立刻下詔廣徵美女,權貴名門的閨女列為首選。他的第一任皇后陰孝和(名不詳,孝和是她的謚號)就在此時入宮。原本鄧綏也在入宮名單裡,然而她的父親鄧訓不巧在此時病故,依禮她祇得在家守孝三年。三年後,永元七年,十五歲的鄧綏終於入宮。以她的姿色、門第和手腕,隔年(96)冬她被皇帝提升爲貴人。
老頭插嘴:東漢建國初期,後宮人數不多。開國皇帝劉秀更訂前漢宮妃名號,層級也大幅縮減,祇有五級:皇后、貴人、美人、宮女、采女。
晚了三年進宮,鄧綏晉升貴人時,三年前進宮的陰孝和則由貴人晉升為皇后。
陰孝和是東漢光武帝的元配、第二任皇后陰麗華娘家的後代。當年劉秀還是南陽一介務農的鄉紳時,說了一句歷史有名的話:「娶妻當娶陰麗華」。公元22年劉秀起兵,次年他就明娶實搶,把陰麗華弄來當老婆。陰家也成了開國元勛,然而不久劉秀迫於政治現實再娶郭聖通(名不詳,聖通是謚號)為妻。建國之後策立郭氏為后,委曲陰麗華為貴人。但沒幾年陰麗華就幹掉郭聖通,升為皇后。陰家盤根錯結的勢力在東漢初期銳不可擋,女為后妃、男尚公主,個個高官。陰孝和是陰麗華弟弟陰識的曾孫女。
老頭插嘴:劉秀一生共有十一子五女,陰麗華生五個兒子,郭聖通也生五個兒子,許美人生一個兒子,五個女兒生母皆不詳。以皇帝來說,劉秀相當專情。
說起來,鄧綏和陰孝和還有複雜的親屬關係,鄧綏是陰麗華另一個弟弟陰興的外孫女,輩份上高陰孝和一輩。另外,鄧綏的伯伯鄧震的女兒嫁給陰綱生了陰孝和,陰孝和是鄧綏堂姐的女兒。兩人複雜的關係是封建權貴豪門通婚的結果。但不管多親,碰上皇后大位,兩個女人還是照樣翻臉。兩人雖然一樣漂亮,但個性全然不同,陰孝和是個任性的豪門千金,有著大小姐脾氣與個性;鄧綏卻是一個心機很深,小動作很多的蛇蠍美女。
史書記載:鄧綏入宮後,面對陰皇后恭敬嚴肅、小心謹慎。當皇帝問話時,總要停留片刻而後回答,不敢搶在陰皇后之前。每逢宮中大宴,六宮妃嬪貴人競相修飾,濃妝豔抹,簪珥光采,衣裳鮮明,鄧綏卻總是素妝淡頻。若是身上的衣著的顏色不巧和皇后相同,就立即更換。平日,每當她與皇后一同覲見皇上,鄧綏從來都是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如果遇到與皇后同行,鄧綏則躬身恭立,先讓皇后起步,不敢與皇后並駕齊驅。她所有的小動作,其實並不是真得尊重皇后,這些動作全是要做給皇帝看,她委曲的行徑果然博得皇帝的稱讚與好感。然而這還祇是表面;最重要的房事上,鄧綏更是花樣百出,牢牢的拉住那個小色鬼。
後來鄧綏當上太后臨朝當政,為自己編造了不少「故事」。故事之一說:鄧綏五歲時,祖母親自爲她整理頭面,因為老眼昏花,修髮時剪刀誤傷了她的額頭,鄧綏竟然忍痛不言。一旁的僕婦丫頭見狀覺得奇怪,事後問她:難道不疼?鄧綏回答說:「不是不痛,祇因太夫人憐愛我,偌大年紀還爲我梳理頭髮,我實在不忍傷她老人家的心,所以才強忍著不說。」這年她才五歲,如果真有其事,這小女孩的心智和心機都很不簡單。不過,我想這是她掌權後為了表彰自己的孝順和聰慧編出來的。
另一個故事說:鄧綏進宮前曾夢到自己雙手摸天,藍藍的天際上似乎有一個像鍾乳狀的東西,鄧綏便仰首吸吮。占夢者對她說:「當年唐堯夢其攀天而上,商湯夢其及天、仰首而舐。這都是古代聖明之君的前兆,妳的夢,吉不可言。」鄧府也曾請洛陽有名的相士到府看相,相士一見鄧綏,驚得連呼:「貴人之極!貴人之極!」待他又細細端詳一番,說道:「貴府千金之骨相與成湯相仿,與古之名君賢王相類啊!」這是鬼話,相士怎知道幾千年以前的商湯長什麼樣子?編這故事是為她女主臨朝十七年找藉口。然而鄧綏竟然編出她夢到「仰首吸吮」,這個夢可真有趣。
鄧綏入宮後憑著她的美色、她的心機,還有男人喜新厭舊的心理,立刻抓住了劉肇的心,還有......他的生殖器官。聰明的她十分做作,史書說她不時推薦美女給劉肇,不但廣結人緣,也博得賢慧的美名。反觀大小姐脾氣的陰孝和卻祇會捻酸惹醋,常常使小性子拒劉肇於門外,兩人高下立判。
自幼被立為太子的劉肇,嫡母竇太后自己忙於偷人,並不管他。身為宮中唯一的男人,面對無數飢渴的大女人,劉肇自童年起即陷於花叢裡的溫柔鄉。發育未全就旦旦而伐之的後果,除了造成他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也造成他未及成年就欲振乏力,甚至陽萎不舉,更糟的是精液稀薄,無法生育;即使受孕也難養活的窘境。東漢自他以後的皇帝大多如此,所有史書都說東漢中期以後多幼帝,以致太后臨朝、外戚干政,皇帝成年後又藉宦官奪權打倒外戚,從而宦官掌權,如此一再惡性循環,以致亡國。卻不說造成幼帝的原因。清遜帝溥儀(1906-1967)晚年寫的自傳裡把事情說了明白,他自述童年開始,每晚都有無數的宮女纏著他求歡;然而恐怕白天他也艷福不淺,於是……還沒成年他就陽萎不舉。還好大清帝國亡的快,中共又將他下放勞改,否則他也活不到六十二。
史書所謂鄧綏推薦美女,其實是為了剌激小皇帝的性慾,玩三P,甚至多P的遊戲。鄧綏自己不知羞地說進宮前夢見吸吮天際垂下的鐘乳狀物,真相恐怕是鄧綏面對不舉的皇帝,為了巴結皇帝,努力用嘴侍候龍鞭,把龍鞭弄硬以便開工取精。
心機極重、權力慾更大的鄧綏入宮後,終極目標是拉下陰孝和,登上皇后大位。她所有的小動作表面上謙恭委曲,其實是對陰后的挑釁,讓陰孝和相當感冒。然而鄧綏雖然得寵,對其他妃嬪卻卑辭克己,曲意撫慰,三不五時還幫皇帝拉皮條,雨露均霑,拉攏人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即使面對下人,鄧綏也從不盛氣淩人,更常施惠於人。因此,宮中上下對鄧綏讚譽有加。更厲害的是她廣布眼線,收買皇后的宮女,陰孝和的一舉一動都在她掌控之中。兩人實力懸殊,可憐的陰孝和祇有一步步落入她的陷阱。陰孝和越恚怒,她越恭肅小心,一點也不讓陰孝和抓到她的小辨子。
鄧綏入宮後第七年,終於達成她的目的。永元十四年(102)夏,陰孝和在她設計之下,以巫蠱被廢,不久幽死。進宮探孫被誣為從犯的陰孝和外祖母鄧朱氏(鄧綏的嬸娘)和她兩個兒子鄧奉、鄧毅(鄧綏的堂兄)杖斃於獄。陰孝和的父親陰綱仰藥自殺,陰孝和三個兄弟陰輔死於獄,陰軼、陰敞和陰、鄧兩個家族被流放遙達的日南郡(今越南河內)。當年底鄧綏被立爲皇后。
三年後,元興元年(105),和帝劉肇在賢慧的鄧皇后主導下精盡人亡。令人訝異的是,後宮美女無數、淫樂了十七年的皇帝竟然祇有一個生母不詳的兒子劉勝(?-114),而且還是個重度殘障者。史稱劉勝有痼疾,卻沒說他是什麼毛病,可以確定的是嚴重到大家公認不堪為帝(劉勝在隔年受封平原王,八年後就死了)。鄧綏與群臣自民間迎立出生剛滿百日的劉隆為帝,自為太后,這年鄧綏二十五歲。
嗣帝劉隆生母不詳,來歷不明。史書祇交待說死鬼皇帝劉肇因為生育的皇子都夭折養不活,所以劉隆生下後就養在民間,這在中國歷史上相當罕見。但劉隆能為群臣接受,應確實是劉肇的龍種,但生母是誰?為什麼會養在民間?到底養在誰家?當時大家應該都知道,可是史書卻又語焉不詳,此中一定有鬼。
鄧綏當上太后,立刻將大哥鄧騭由虎賁中郎將升爲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位比三公,封上蔡侯,族兄鄧悝由黃門侍郎升爲虎賁中郎將,另兩位族兄鄧弘、鄧閶則晉升爲侍中,確實掌握軍政大權。順便一提,「儀同三司」這官名由鄧綏首創,鄧騭是歷史上第一個擔任這官的人。
然而劉隆被立隔年就夭折了,史稱殤帝,他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皇帝,也是最夭壽的皇帝。此時除了有「痼疾」的劉勝,劉肇已無子嗣。鄧綏和鄧騭議定,迎立清河王劉慶十三歲的兒子劉祜(94-125),史稱安帝,鄧綏繼續臨朝聽政。
老頭插嘴:劉慶是和帝劉肇的異母兄,曾被立為太子,因竇后之故被廢。
鄧綏執政後把儒家那套通通拿出來。她連下詔令,大赦天下,提倡德化,設立官學,獎勵儒學。對於各地所設祠官,以鬼神難征、淫祀無福爲名,將不合儒家規範的全部罷省。又提倡節儉,省減宮內服御衣物;日常飲食,早晚僅一個肉菜,不得鋪張(需要澄清:這是對宮中妃嬪宮女的規定,不包括她自己)。州郡遭自然災害,一律減免田租。上林苑的鷹犬統統斥賣,親自檢閱放出宮女五、六百人(她的好姐妹、好幫手紀美人和許美人也趁機放出宮,讓她們享受人生的樂趣。重感情的鄧太后不但重賞,還下了一道文情並茂的策文)。另外,她也自比聖王,不時干涉司法,親自審案,史書說她平反了不少冤獄。
然而在鄧綏臨朝的十七年間,水旱蝗災接連不斷,各地盜賊蜂起,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內侵。天災人禍不斷,東漢也開始走下坡,這對她自比聖主明君實在相當諷剌。不過東漢的衰亡其實和她無關,也和外戚與宦官無關。
東漢自公元25年建國,在此前後二十多年群雄併起天下大亂,戰亂的殺戳讓人口大幅減少,社會資源也重分配;人少相對可分配資源就多,戰亂後的安定讓百姓開始生養滋息,於是不久就有所謂的「明章之治」。然而經過近百年的太平歲月,人口又是幾何倍數的成長,再加上不可避免的土地兼併,天然資源逐漸無力負荷過多的人口,祇要有水旱天災的觸媒,一定引起社會動亂。中國自漢武帝以後的各朝各代相率以儒治國,一切泛道德化,一昧假仁假義推崇聖主明君,以為君王有道無道造成國家的治與亂。直到近代,史者終於知道經濟因素才是造成國家社會安定或動亂的主因。
史書說鄧綏鑑於前朝竇太后家族覆滅的慘劇,所以嚴厲約束外戚,宗族成員也有所收斂。然而實情是在東漢一代,鄧氏一門幾乎可以稱上最貴寵的外戚,史書記載:鄧氏一族為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安帝劉祜在十三歲時被立為帝,五年後開始陸續有大臣提出太后歸政的主張。這時崇儒講仁講禮的鄧太后露出猙獰的面目,她對這些人基本上是輕者削職、重者處死。郎中杜根上書還政。鄧太后為了殺一警百,命武士將他裝入布袋,就在殿上擊殺。還好主事者不忍,私語行刑人輕打放水,杜根也聰明地詐死。事後被曝屍曠野,三日後眼睛長出了蛆才逃過一死。事後杜根在山中躲了好一陣子,往後十五年隱姓埋名在酒肆當酒保,直到鄧綏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族覆滅,才敢現身。
老頭插嘴:後漢書中列出這個故事,捏造的成份較大。鄧太后臨朝稱制共十六年,前後十五年。第一年立殦帝劉隆,隔年死去;第二年立安帝劉祐,當時劉祐十三虛歲,再一年虛十四,照後漢書說此時杜根上書要求皇帝親政以致被撲殺。然而杜根的生卒年不詳,祇說鄧后死他再出來為官,在漢順帝劉保時任濟陰太守,棄官還家,年七十八而卒。查漢順帝在位是125-144,則杜根被撲殺時年齡約在10-30歲之間,二十左右已任郎中之官,並非不可能,但冒死上書到死卻祇當到郡太守之官,五十年間竟毫無升遷,反左遷外職,事有反常。
鄧綏的堂兄鄧康見她把持朝政不放,也擔心未來家族致禍,委婉地勸她還政。誰知鄧綏當場翻臉,於是鄧康託詞有病,不敢上朝。鄧綏派宮婢前去探問虛實,這位宮女早先是鄧康家奴,見到鄧康後倨傲無禮,被鄧康痛斥。她回宮後便向鄧綏報告,說鄧康是裝病,且又出言不遜,對太后無禮。鄧綏立刻將鄧康免官,還把他從族籍上除名。
執政十六年後,安帝永寧二年(121)四十一歲的鄧綏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經常通宵咳嗽不止,這是女人縱慾過度陰虛色癆的症狀。二月,病情越發嚴重。鄧綏知道自己恐將不久於人世,但仍然緊抓政權不放,堅持每天乘御輦到前殿朝會群臣。三月,鄧綏終於一病不起。
鄧綏一死,當了十五年傀儡、不時擔心被廢的安帝立刻向鄧氏家族開刀。鄧氏家族幾乎族滅,僅鄧騭與子鄧鳳被免職遣返原籍,家貲田宅充公,鄧騭與鄧鳳絕食而死(也可能是被活活餓死)。堂弟河南尹鄧豹、度遼將軍舞陽侯鄧遵、將作大匠鄧暢,自殺。鄧氏子弟削爵奪官,廢爲庶人,家族遠流邊郡。一如十六年前的陰氏家族。
人生起落,命運好歹,半由天半由人;但歷史的不公,有時真讓人淒噓。千年以來,大家談呂后,談武后,卻少人提到這個臨朝十六年、擅於口交的鄧太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