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OsqLPo 

 

老頭在拙文「尿後殘滴&酒精消毒龜頭」提到假道學的社會對子宮頸癌(還有抽煙)的誤導與誣衊。日前有位朋友在該文下留言說:「現在已經有子宮頸癌的疫苗,預估可以預防七成子宮頸癌的發生。」還附上衛福部官網的一篇文章「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

 

這位留言的朋友沒看出這是一則置入性行銷的商業廣告,為免其他朋友也被誤導,老頭轉載該文,並對其內容和大伙「釐清」。

 

該文說:

 

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HPV疫苗知多少

 

1.什麼是HPV?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簡稱HPV)是一種會導致癌化的DNA病毒。

 

(1)主要傳染途徑:性行為。

(2)高危險型:子宮頸癌超過70%由高危險型的HPV第16、18型引起。

(3)病變: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男女外生殖器癌。

 

2.誰容易感染HPV?

 

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機會感染到HPV。女性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此外,伴侶性經驗複雜長期免疫力低落等情況,均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

 

3.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

 

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抗體,預防七成子宮頸癌發生

 

*提醒您!疫苗涵蓋所有病毒型別

*抗原-10人中有7人受保護

 

4.HPV疫苗知多少?

 

(1)疫苗保護力:目前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核准3種HPV疫苗上市,不論施打哪1種疫苗,皆可預防最重要的第16型及第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保護力約10年。

 

(2)疫苗價位:每劑疫苗市價約3000-6000元。

 

(3)疫苗補助:政府有提供公費施打對象,非補助對象或不想施打公費補助疫苗,可選擇至有提供HPV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自費接種。

 

5.接種注意事項

 

(1)接種前

a.了解HPV疫苗

b.決定是否接種(同意者填寫同意書)

 

(2)接種時

a.主動告知病史或特殊狀況

b.量體溫

c.醫師評估是否接種

 

(3)接種後

a.現場休息30分鐘再離開

b.現場若有不良反應,通知醫療人員處理

c.離開後若有不良反應撥打服務專線0800-88-3513(寶貝,守護一生)

 

6.哪些人不建議接種HPV疫苗?

 

下列情況不建議接種:接種HPV疫苗後出現過敏症狀者、懷孕者、有計畫懷孕者、特殊疾病史者。

 

*接種當天有發燒或感染症狀、正在服藥等情形,應主動告知醫師以進行評估。

 

7.接種HPV疫苗的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暈針、發燒、頭痛、噁心、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紅斑、搔癢。

 

*接種後應觀察30分鐘再離開

 

8.發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怎麼辦?

 

(1)前往醫療機構就醫,並告知醫師疫苗接種史

(2)撥打服務專線0800-88-3513(寶貝,守護一生)

(3)撥打各地方政府衛生局HPV疫苗諮詢電話

(4)撥打食品藥物管理署不良反應通報中心電話(02)2396-0100

 

9.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預防子宮頸癌,三道防線缺一不可!

 

(1)安全性行為

(2)接種HPV疫苗

(3)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

 

*三道防護完整保護,子宮頸癌不上身

 

 

老頭的話

 

上文有幾個混淆視聽的煙霧彈和謬誤。

 

煙霧彈一:「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會導致癌化的DNA病毒。」

 

目前醫學界對癌的成因仍無法瞭解,坊間流傳的各種說法大多是「白癡性統計」或「假道學的惡意污衊」,唯一較可信的說法是人體受到不明輻射的影響導致細胞變異。

 

白癡性統計:有個白癡統計北捷各站進出乘客的罹癌率,發現「從後山埤站出站的乘客罹癌比率是其他站平均數的五倍」,於是他得到一個結論「後山埤站有致癌物」(以上是打比方,從後山埤站出站的乘客並未有較高的致癌率)。頭腦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出這結論的荒謬,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癌的成因,卻找個毫不相干的事去做統計,然後無知也無恥的亂下結論。就像「抽煙會導致陽痿」也是如此,真相是很多男人過了中年都會陽痿,不管抽不抽煙都會,如果單就抽煙男人做統計,明顯就是惡意的污衊。

 

煙霧彈二:「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機會感染到HPV。女性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人類乳突病毒 (HPV) 是一種無包膜DNA病毒,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大概有30到40種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感染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

 

上段是維基百科對人類乳突病毒 (HPV) 介紹的部分,老頭歸納維基的結論是:「人類乳突病毒有很多「型」,其中有些型感染後會引起俗稱菜花的性病。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人不必然會有菜花的症狀(因為不同型),反而沒症狀的反覆感染卻「可能」得癌。

 

維基只認為「可能」得癌,而且也還不知道為什麼;也沒說是癌透過性交感染(透過性交感染的是菜花),更不敢說是多伴侶性交感染。

 

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機會感染到HPV。」這話是很好的反證,大多數人不會有很多性伴侶,當然也不會有多伴侶性交的機會,然而每個人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機會會感染HPV,如何感染不知道。顯然多伴侶雜交不是感染HPV的原因,多伴侶雜交只會讓感染菜花的機會增加;但不管性伴侶有多少,只要對手沒有菜花,或防護做得好,雜交者還是不會得菜花。

 

女性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這話刻意將性行為與感染HPV畫上等號,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真相是罹患子宮頸癌的大多是是中老年良家婦女,絕大多數的她們不會有多伴侶性行為,諷刺的是通常她們已長期沒有性行為。

 

長春月刊

無性經驗、停經還是要做子宮頸抹片! 檢查前3件事不能有

 

這讓老頭想到另一個婦女癌症:子宮肌瘤。成年女性的子宮裡幾乎都會有子宮肌瘤,大多是良性瘤,不會增生,也不會轉移;然而少數婦女的瘤會莫名地擴增轉化成惡性腫瘤(癌),為什麼?現代西醫仍找不到原因,通常的對策就是切除子宮。在這方面,子宮肌瘤與子宮頸癌幾乎有面臨相同的狀況,大多數女人都有病灶,不見得會變癌;為什麼會變癌?目前仍找不出原因。假道學沒敢污衊雜交者容易罹患子宮腫瘤,畢竟成年婦女的子宮幾乎都有瘤,差別只在會不會突然增生與擴散。

 

煙霧彈三:「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抗體,預防七成子宮頸癌發生。」「提醒您!疫苗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抗原-10人中有7人受保護」。

 

所謂疫苗是未染病的正常人對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絕大多數的疫苗施打後都會有足夠的保護力,施打過疫苗的人幾乎不會罹患該種病(除了流感,不是流感疫苗無效,而是流感病毒具有快速變異的特性,施打舊病毒的疫苗對新病毒無效;新冠即是如此)。然而這款「疫苗」竟只有七成保護力,姑且不論七成保護力的數據如何得來,巧的是不同公司研發出來的三種疫苗竟然都一樣,都只有七成保護力。所謂「七成保護力」,意即三個施打過疫苗的婦女,大概還是有一個會罹患子宮頸癌,這種「保護力」夠嗎?

 

另外,前述「不論男女,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機會感染到HPV」的反面說法即「約有5-2成的人一生都不會感染到HPV」,也就是說即使沒打疫苗,你仍有35%不會感染HPV;那麼,號稱有七成保護力的疫苗到底有多少「保護力」?

 

?(1-0.35)x 0.7 = 0.455

? 0.7 - 0.35 = 0.35

 

謬誤一:宣稱子宮頸癌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性行為」,尤其是「伴侶性經驗複雜長期免疫力低落」者。

 

最大的反證是:那麼為什麼政府大力推動熟年婦女定期做子宮抹片檢查,還得意洋洋地宣稱「早期發現、減少死亡」的政績。單一性伴侶的中年良家婦女沒有複雜的性關係,甚至已長期無性交,照假道學的說法她們罹癌的風險不高。

 

謬誤二:是這說法除了道德掛帥,根本毫無科學根據,且明顯與目前舉世的認知不同:癌不是傳染病,癌細胞只會自身蔓延,並無傳染性

 

謬誤三:將癌與病毒(或細菌)混淆。

 

所謂「疫苗」是將已不具嚴重致病力(上文稱「不活化」)的細菌病毒注入人體,讓人體免疫系統對其作用,從而產生「抗體」(即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殺死該細菌或病毒的能力)。「疫苗」僅對入侵的細菌或病毒產生的疾病有效,如:感冒、新冠、天花、白日咳、日本腦炎、小兒麻痺等等。

 

癌是人體畸異細胞大量繁殖增生,不但無法執行應有功能,還會損及正常細胞。正常人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畸異細胞,但數量極少,也有一定的壽命,不會影響人體器官正常運作。然而在不明情況下,畸異細胞突然開始大量繁殖增生,以致危害人體器官正常運作。目前西醫對誘發畸異細胞增生的原因尚不明瞭,僅能於事後割除或化療,中醫則僅會胡扯瞎扯。更有心理變態的人則牽拖抽煙。

 

癌是人體細胞,人體免疫系統不會對其作用;甚至免疫系統本身也會有畸異細胞存在。淋巴癌、骨癌(白血球病變)就是免疫系統畸異細胞增生的結果。

 

老頭一向宣稱:如果有人可以治癌,或只是找到致癌的原因,一定可以獲得諾貝爾。如果一個人宣稱他能治癌(不管什麼癌),卻沒得諾貝爾,顯然他一定是騙子。

 

顯然人類乳突病毒和子宮頸癌沒有直接關係。宣稱人類乳突病毒導致子宮頸癌的人是道德掛帥,刻意將「多伴侶雜交」污名化。如果真是如此,娼女應該是高風險族群,歐美婦女罹患率應該高於東亞婦女,蒙面蔽體、飽受禁錮的阿拉伯婦女罹患應該極低,然而目前並沒有統計數據可佐證。老頭在「尿後殘滴&酒精消毒龜頭」一文中已解釋並做出反面推測:子宮頸癌是中年婦女長期沒性交的結果。

 

日前老頭看到「鳥來嬤」吳敏的新聞才想到其中的蹊蹺。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易把「子宮頸炎」、「子宮頸糜爛」誤為「子宮頸癌」,居心不良的人卻刻意把「子宮頸炎」、「子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混為一談。性伴侶複雜的婦女易罹患子宮頸炎,性伴侶的性器過長的婦女易罹患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炎」、「子宮頸糜爛」不是子宮頸癌。三者臨床上最大的差別是早期癌症幾乎沒有症狀,不易發現,真察覺有異時,通常已是晚期

 

健康2.0  2022/09/16 15:55

鳥來嬤消失8年,欠債千萬被曝罹「這種癌」近況曝,分泌物多、下腹痛等4症狀是徵兆

 

頂著一頭白黑相間雞窩頭的「鳥來嬤」資深藝人吳敏,曾經是許多民眾每天都想要在電視螢光幕看到她表演的當紅藝人,但卻消失影藝圈8年。日前她接受採訪曝露近況,外表看起來還是很健康,但她卻透露幾年前面臨黑道討債困境。並表示現在的計畫是「都身體顧好最重要」,因為她多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一度得借錢才讓她完成治療。未來有適合的戲劇還是願意接演。

 

73歲的「鳥來嬤」吳敏,出道超過50年,《鳥來伯與十三姨》爆紅、一演就演10年,讓她擁有「國民阿嬤」稱號。但她當紅時參選台中市議員落選後,負債上千萬被黑衣人追債,因此在演藝圈消失8年。去年她參加藝人陳松勇的葬禮被鏡頭捕捉到,今年也復出現身在電視廣告中。鳥來嬤說現在要顧好身體,她曾自曝在民國82年時曾經罹患子宮頸癌,當時沒錢治療,還是朋友借錢給她才治好。

 

吳敏罹子宮頸癌從民國82年至今已將近30年了,衛福部桃園醫院婦癌科主治醫師暨院長特助屠乃方說,她當年的子宮頸癌應該是很早期,所以能維持這麼好

 

子宮頸主要和HPV感染有關,有發炎、分泌物增多快檢查並追蹤

 

子宮頸癌早期常無症狀,因為有95%以上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感染後易有子宮頸發炎的症狀,如分泌物增加、下腹悶脹感。建議到婦產科就醫,經檢查如果有HPV感染,日後要更加注意定期抹片檢查。

 

性交出血、不正常出血、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狀要小心

 

當進展成侵犯性子宮頸癌後,可能會出現性交後出血、陰道不正常出血,如兩次月經中,不應該出血時有異常出血症狀,有些則可能會有味道較重,或是惡臭的陰道分泌物。當子宮頸癌進一步侵犯到子宮臨近組織時,可能會引起坐骨神經痛、下腹疼痛,或是排尿異常等。

 

子宮頸癌的標準治療,在第1期時只需要切除子宮和子宮頸,如果有生育需求,可以只切除子宮頸,進行子宮保留術。如果是1期B到第2期,則需進行子宮根除手術及切除骨盆腔淋巴結,或進行放射治療。第2期B及第3期和第4期A,則以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為主。第4期B已經發生外擴或發生轉移,則採取藥物治療,包括標靶藥物或是免疫治療等等。

 

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台灣子宮頸癌防治大成功

 

不過隨著國內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在民國8、90年代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中有30人以上,最近期的國健署癌症簡報中,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驟降到10萬分之7點多人。屠乃方說,就是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能及早讓婦女在子宮頸癌前病變前就發現,以至於現在每年有4千多例子宮頸癌前病變,但是真正子宮頸癌只剩下1千多例,是癌症防治最成功的案例。

 

屠乃方說,及早在癌前病變就抓出來很重要,因為在病灶還沒有真的形成癌症前就治療,無需切除子宮,只需進行子宮頸圓椎切除,癌細胞不會進一步侵犯身體其他部位,不會危害到生命,也不影響存活期、存活率。所以提醒婦女一定要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健康2.0  2020/11/27 12:20

最美發言人何庭歡憂子宮頸癌 名醫:子宮頸發炎不等於罹癌,但有這情況要注意

 

曾有「台版深田恭子」之稱的韓國瑜競選總部發言人何庭歡,日前透露抹片檢查檢出「異常病變」子宮頸發炎,她一度擔心會演變成子宮頸癌、無法生育,所幸最後虛驚一場。婦癌專家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中顯示檢出「發炎細胞」很常見。導致發炎的原因有多種,只要定期檢查,不用擔心癌病。

 

何庭歡是因為之前母親被診斷出子宮頸初期癌之後,聽醫師提醒可能有家族遺傳史。後來她因為也有不正常出血症狀,而去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被告知是異常病變的子宮頸發炎。她想到發炎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3到5年後可能會變成癌前病變,還可能變成原位癌。她擔心如果一旦需要治療,可能會影響生育,還好後來證實是一場虛驚。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分四類

 

台北榮總婦癌科主任屠乃芳說,子宮頸癌不會遺傳。婦女做完抹片檢查,拿到的子宮頸抹片報告分成4類,第1類是「不含不正常細胞」,第2類是「含有發炎細胞,包括感染、細胞修復和萎縮」,第3類是「抹片上的細胞數目太少,無法判斷正常與否」,第4類是「含有可疑或確定的異常細胞」,不知道何庭歡的報告是第2類還是第4類。

 

檢出發炎細胞需再就醫複檢

 

如果是第1類,表示檢查結果很正常,之後只要每年做一次抹片即可。第2類的發炎則有很多種,破皮、受傷,傷口正在修復的會檢查出有發炎細胞,感染中的也會有發炎反應,組織萎縮、或是年輕女性子宮頸外翻時,也會顯示有發炎細胞。屠乃芳說,發炎是很常見的反應,不一定都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而且抹片檢查看不出有沒有病毒感染,若有發炎細胞時,通常會請患者再就醫複檢,必要時給予荷爾蒙治療萎縮或抗生素治療發炎或感染。

 

檢出有異常細胞不等於宣告癌變

 

如果報告是第3類,會建議婦女再檢查1次。拿到的報告是第4類時,這也不是確診報告,還要再進一步檢查,了解是否真的有病變。包括DNA檢查確定有無人類乳突病毒檢測、進行陰道鏡檢查,若陰道鏡下發現有疑似病變,可以再同時塗抹醋酸進行細胞染色,確定有無異常細胞,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子宮頸陰道切片檢查等。

 

切片才能知是否有病變,癌前病變前期可逆轉

 

在經過切片檢查後,才能判斷是否有異常。如果檢查出「癌前病變」,屠乃芳說,這也不是癌,它分成CIN1、2、3期。CIN1是輕度細胞病變,通常採取觀察療法,患者大多可「逆轉」而自然痊癒。CIN2為中度細胞病變,只有5%會發展成子宮頸癌,所以也可以採取觀察。CIN3癌變率約有11%到60%,此時只需進行「圓椎切除」,就可以治癒,也不會影響生育能力。

 

癌前病變做圓椎切除後即治癒,仍需定期抹片檢查

 

屠乃芳說,圓椎切除後,若是擔心子宮頸未來還會發生病變,國外有研究顯示,圓椎切除後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感染其他致癌性高的病毒。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做抹片檢查,才能擺脫子宮頸癌的威脅。

 

 

元氣網 2022-07-15

子宮頸糜爛

/tmp/phpHfVgbK

 

疾病名稱: 子宮頸糜爛

英文名稱: cervical erosion

別名:子宮頸外翻

 

《子宮頸糜爛》是什麼?

 

子宮頸糜爛是婦科常見的診斷之一,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二類,大多數生理性的子宮頸糜爛沒有症狀,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不需治療。若是慢性子宮頸炎所造成的子宮頸糜爛,陰道會出現黃色或黃綠色的分泌物,且常伴隨異味,應該用藥治療。

 

子宮頸糜爛並不是指真的潰爛,而是子宮頸口連接陰道的部位,如破皮般呈現出粗糙、充血發紅的表皮,故以糜爛來形容。實際上,子宮頸糜爛大多是因為子宮頸外翻造成,用「子宮內頸外翻」來稱呼此疾病可能更為恰當。女性服用避孕藥、懷孕、生產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子宮頸有類似糜爛的現象。

 

《子宮頸糜爛》有哪些症狀?

 

陰道分泌物增加

陰道出血

分泌物惡臭

陰部搔癢疼痛

 

《子宮頸糜爛》該如何預防?

 

月經期間,勤換衛生棉,避免長時間使用衛生護墊,保持陰道、尿道的清爽。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不吸煙、少喝酒。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身體免疫力。

 

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並避免多重性伴侶。

 

內衣褲應避免和襪子同時清洗,最好能單獨清洗。

 

避免經常沖洗陰道,或經常使用婦科清潔用品。

 

女性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陰道感染。

 

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情,減輕工作壓力,尋找適當抒發情緒的方式。

 

陰道、泌尿道有不正常分泌物或是感染時,應盡速就醫治療。

 

30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炎,早期治療。

 

《子宮頸糜爛》有哪些併發症?

 

子宮內膜炎

骨盆腔炎

子宮頸息肉

不孕

 

哪些人容易得到《子宮頸糜爛》?

 

生育年齡的婦女。

 

懷孕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因血中的動情激素濃度升高,造成子宮充血,而出現類似糜爛的現象。

 

自然生產或手術造成子宮頸損傷者。

 

多重性伴侶或性生活過度頻繁者。

 

《子宮頸糜爛》的成因是什麼?

 

女性的子宮形狀像倒置的柚子,子宮頸就是子宮底部連接陰道的開口,位在陰道與子宮腔之間。子宮頸口是一個圓形的凸出物,由平滑的鱗狀上皮組織所覆蓋,外觀呈粉紅色。而子宮頸內管表皮則是由柱狀上皮構成,含有腺體且粗糙不平,外觀呈鮮紅色,這兩種不同上皮細胞的交界處,會形成一條過度的轉型區。

 

子宮頸糜爛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二類。

 

生理性子宮頸糜爛:常發生於青春期後、更年期前的成年女性。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後,卵巢開始運作,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前述提到的轉型區會往外移,外觀看來像子宮頸脫了一層皮,粗糙泛紅,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臨床上不需治療。停經後,女性荷爾蒙降低,轉型區會逐漸內縮回去,「糜爛」的外觀便會自然消退。

 

病理性子宮頸糜爛:主要是因黴菌、細菌或滴蟲等病菌感染,引起子宮頸發炎,造成發炎性的糜爛,又以陰道黴菌感染最為常見。感染病菌後,陰道分泌物會增加,出現膿樣、黃色或黃綠色的黏液狀白帶,並伴隨臭味,造成患者局部不適、疼痛或搔癢等症狀,須要加以治療。

 

此外,少數子宮頸糜爛可能是子宮頸癌病變的前兆,初期不易由外觀上分辨,故應先接受抹片檢查確認。

 

 

長春月刊

子宮頸糜爛會好嗎?是子宮頸癌前兆? 分泌物變多、不正常出血要注意,婦產科醫師解析治療方式

 

子宮頸糜爛是婦科門診中常見的案例,根據統計,大約有超過半數的婦女都有類似困擾,不過,正是因為大家對子宮頸糜爛所知不多,因此聽到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驚訝與恐懼。子宮頸糜爛真的那麼可怕嗎?

 

子宮頸糜爛其實是「子宮頸外翻」 多發生在懷孕、產後、術後及服用避孕藥

 

為何子宮頸會糜爛?婦產科醫師石光興解釋,「糜爛」的說法有點言過其實,在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子宮頸外翻」,嚴格來說,子宮頸糜爛算不上疾病,只是因為對此疾病不了解,使得婦女只要聽到有類似症狀或被指稱有子宮頸糜爛,就直接聯想到子宮頸癌,而產生恐慌。

 

石光興指出,造成子宮頸糜爛的主因,通常是婦女在產後或術後造成子宮頸的損傷,使得移形帶出現外翻的症狀,讓柱狀上皮外露出來,這時內診時就會看到紅色不規則的柱狀表皮,外觀看起來就像子宮頸破了一層皮,才被誤認為子宮頸糜爛;不過,若婦女本身的血中動情激素濃度較高,例如懷孕或正在服用避孕藥時,也有可能造成子宮頸充血,出現類似糜爛現象。

 

子宮頸糜爛係因感染所致 分泌物多、不正常出血是症狀

 

發現子宮頸糜爛的婦女,通常是因為陰道分泌物過多,且出現不正常的出血現象,在性交時疼痛或行房後出血而就醫。石光興說,子宮頸糜爛常是因為感染所造成的子宮頸發炎現象,黴菌、細菌、滴蟲等都可能是感染源,因此,陰道會有較多量的分泌物,有時還可能帶有難聞的味道,甚至會造成疼痛或搔癢等症狀。

 

有些症狀輕微的患者,是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可能只是單純的白帶略為增多,因此經常容易被忽略,但中度、重度子宮頸糜爛的患者,除了白帶增多,且白帶中夾帶血絲,最典型的還是在性交後出血。

 

出現腰痠背痛、小腹墜脹或頻尿 小心發炎現象蔓延到其他器官

 

由於子宮頸與子宮旁結蒂組織直接相通,發炎的現象會經由淋巴循環擴散到骨盆腔而導致,令人產生腰痠背痛、小腹墜脹或頻尿等症狀,這表示發炎現象已經蔓延到其他器官,就必須做進一步的診斷才行。

 

雖然大部分的子宮頸糜爛只是生理現象,但臨床上真正病理性的子宮頸糜爛,則是指子宮頸表皮出現充血發炎的現象,這時就不能輕忽了。

 

此外,病理性的子宮頸糜爛主要是因為感染所致,因此經常容易陰道感染者,包括孕婦、糖尿病患者,或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有多重性伴侶或性生活過度頻繁者,更應小心預防。

 

治療子宮頸糜爛依感染菌種而定 通常只需塞劑治療一個療程

 

一旦發現罹患子宮頸糜爛,石光興強調,第一步就應先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必要時也可直接做切片或陰道鏡切片檢查,若結果正常,就只需對發炎現象進行治療即可。

 

目前這類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是看感染的菌種而定,通常只需使用塞劑治療一個療程即可,除非有嚴重出血或久治不癒的患者,才需要接受冷凍、雷射或電療等,現在也有些子宮頸局部使用的擦塗藥水,可以治療輕微的子宮頸糜爛。

 

不過,若是因懷孕生產所導致的子宮頸糜爛,會在產後逐漸消退;如果是因為吃避孕藥的緣故,也應會在停藥後有所改善。因此,臨床上也有些輕微子宮頸糜爛患者採不治療的方式,讓它自行修復癒合,但是若情況嚴重,引起出血或下腹疼痛,就一定不能輕忽,務必立刻加以治療。

 

預防子宮頸糜爛 平日需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石光興表示,糜爛是因感染所造成,且大多是像黴菌所引起的,只要在潮濕的環境,或身體抵抗力較弱時,如月經前後、排卵期、懷孕、服用消炎藥或抗癌藥、糖尿病等症狀,就容易受到感染此外,來自肛門的大腸桿菌、腸球菌等,也會在如廁或性交、更換衛生棉時,把菌種帶進陰道而感染。

 

因此,建議除了平常不要有沖洗陰道的習慣外,穿著通風吸汗的內褲、注意局部清潔,上完廁所後,切記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且避免濫交,使用保險套等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才能預防各種感染。

 

子宮頸癌多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 子宮頸糜爛不會造成子宮頸癌 

 

值得一提的是,子宮頸糜爛多為感染導致,所以跟子宮頸癌沒有太直接的關係。這是因為子宮頸癌的成因,根據醫學證實,有9成9以上的患者,是來自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但由於受到乳突病毒感染後,子宮頸也會呈現糜爛現象,因此需要先以切片檢查確認是否非子宮頸癌後,再開始治療子宮頸糜爛

 

111.09.35彙整轉載





arrow
arrow

    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